大学生法律素养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562324801 上传时间:2023-04-02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4.2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学生法律素养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大学生法律素养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大学生法律素养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大学生法律素养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大学生法律素养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大学生法律素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学生法律素养(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大学生法律素养众所周知,法律是我们维护正当权益的武器,只有充分运用法 律,才能很好地保护我们的合法权益,而拥有法律意识和法律知识, 是运用的前提。大学生作为具有专业性知识的21世纪人才,其法律 素养如何呢?据调查,74%生长在农村和26%生长再城市的大学生中, 只有18%的同学曾运用过法律途径解决纠纷,从这里可以看出大多数 的大学生并不拥有良好的法律意识,当其正当权益受到侵犯时,都没 有通过法律途径解决问题,而是存在“算了” “算自己倒霉”等等之 类的想法。在能否区分违法和犯罪的问题上,能区分的占24%,不一 定能区分的占14%,大部分能区分的占62%;目前法律学校中的主要问 题,懂得法律但不

2、会实际运用的占32%,缺乏法律意识的占40%,能 运用所学法律知识并解决现实问题的占28%;74%的学生偶尔关注国家 的立法活动,12%的学生经常关注,14%的从不关注,这说明了大学生 对法律的重视程度不够,认为自己只要守法不违法,法律是离自己很 遥远的。调查中发现52%的大学生不知道劳动法里规定的试用期 最长时限,这一问题与大学生毕业后的就业问题相关,可见大学生对 自己息息相关的法律知识了解并不多。对于以上种种问题大致有这些因素。1. 大学生缺乏主动性。因为面临着严峻的就业形式,大学生将更多的 时间放在自己的专业课的学习上,普遍认为只要学好专业知识,锻炼 好各方面的能力,将来能在激烈的竞争中

3、取得一席之地就可以了,不 必浪费在学法律与自己的专业不相关的知识上,而且,多数大学生认 为法律枯燥乏味缺乏吸引力,因而,很少大学生主动学习法律知识, 对学校开设的相关课程,也只求考试过关,大多数学生重学分轻实效, 也是大学生法律意识淡薄的原因之一。缺乏实践性。很多大学生反映, 法律知识是懂了,但是根本不知道如何运用,而长时间后,知识便会 逐渐淡忘。每个非法学专业都设有法律基础这门课,详细讲述了 相关的法律知识,然而,理论知识没有结合实践,而最终流于形式。总之。第一,在校大学生先后从初中、高中和大学课堂学习掌握 一定的法律知识,但相对有限。第二,法制节目,报纸杂志等传媒是 当代大学生拓宽法律知识

4、的重要途径,而且相当有效。第三,绝大部 分大学生认同提高自身法律素养的好处,并明白当法权益受到侵害会 先考虑用法律知识维护自身利益。第四,总体而言当代大学生法律意 识相对薄弱,但他(她)们大部分有提高自身法律知识的意向。第五, 在问及“与你切身利益最密切的法律”中,75%男生认为是宪法, 83%的女生认为是治安管理处罚法,受访总体也倾向后者。这一现 象反映与自身利益最密切的法律关注度最高,这应成为普法教育的着 力点和突破口。对于大学生而言,学习法律知识有重要的意义,对于促进和谐社 会的发现,形成正确信仰起到关键作用。我国高校大学生法律素养如 何直接影响当前和未来一个阶段我们的法律建设,所以,提

5、高大学生 法律素养至关重要。轰动全国的马加爵杀人案更是让大学生犯罪问题成为众人注目的焦点。还有2002年1月清华大学学生刘海洋“泼熊”案说明当代 有许多大学生并未将法律知识转化为法律意识,用以指导自己的行为。 从这些案例中我们也可以看出以下问题:1. 大学生的法律知识整体不高,法律意识普遍淡薄。我国高校虽然 为各专业的学生设置了法律基础课,但一些学校对大学生的思想 政治教育和法律政策教育形式单调,内容僵化,针对性不强,导致一些 大学生接受教育的效果不理想。特别是学校招生规模逐年扩大,而学 校对学生的管理却未加强,再加上大学生都重视专业课的学习,对法 律基础课这类公共课都不重视,考试时突击,应付

6、了事。在这种情况下, 大学生不可能拥有扎实的法律基础知识。由于未做到防微杜渐,导致 个别学生的自觉性越来越差,自我控制能力越来越弱,容易突破道德 底线,走上犯罪歧途。2. 学习法律的主动性明显缺乏。由于传统法律意识的思维惯性和教 育、宣传的局限性,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处于一种被动的“守法”状态。 我们经常看到法制宣传栏中的内容大多数是因违法犯罪受到惩罚的 案例,让大学生感觉到的是法律的无情,而并没有感觉到法律是他们 生存的需要,是他们行为的准则,是他们利益的维护者,认为只要自己 不违法就无需学法。这样当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就不能积极 主动地利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而是以消极的态度对待

7、, 甚至会采用报复的手段来讨回“公道”,导致了违法犯罪的可能性。3. 大学生犯罪呈上升趋势。近年来,在校大学生犯罪呈明显增长趋势。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教育的目的是为了达到自我教育 的境界。”因此,高等院校必须高度重视大学生的法律意识教育,这有 利于引导、保障大学生健康成长,预防和减少大学生犯罪,维护社会的 稳定,促进全社会和谐发展。必备的法律素养,已成为现代市民特别 是青年大学生立足社会的基本要件。然而,实践中源源不断的各类大 学生犯罪现象,频频向我们告示:一年一度的“法制教育”课并未让 学生们真正懂法,传统的法制教育模式走到了非改不可的尽头。鉴于 此,本文拟将从教育学和法社会学

8、视角对我国高校法制教育的合理性 改革予以多维度探索。一、从社会学角度讲,我国正在融入法治社会。对置身于未来社会的 任何一个人,是无法摆脱法律而生存的。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的构建和加入WTO,所有市场主体都得遵循统一的规则或制度,在这 种高度规则化的社会里,“法制手段”将越来越广泛地运用于我们的 现实社会关系中。这意味着,从个体人的日常生活行为到丰功伟业之 创造,均离不开一定的法律知识或法律技能。当我们以审思发展和关 切生活的态度来判断实践视域时,自然会发现,必备的法律素养,已 成为现代市民特别是青年学生们立足社会的不可或缺的基本要件。何为法律素养,简言之,是指认识和运用法律的能力或素质。

9、一 个人的法律素养如何,是通过其掌握、运用法律知识的技能及其法律 意识表现出来的。法律知识主要由两部分组成,一是制定法中关于规 则的知识,即所谓的法律条文体系;二是法律学问中关于原理的知识, 即所谓的法律原理或法律理论。一般意义上的学法、懂法,就是要求 既熟知一些基本的法律条文,同时又掌握一定的普遍适用的法律原理。 而法律意识,它是社会意识的一种形式,“是人们的法律观点和法律 情感的总和,其内容包括对法的本质、作用的看法,对现行法律的要 求和态度,对法律的评价和解释,对自己权利和义务的认识,对某种 行为是否合法的评价,关于法律现象的知识以及法制观念等。” 1 良好的公民法律意识能驱动公民积极守

10、法。公民只有具有了良好的法 律意识,才能使守法由国家力量的外在强制转化为公民对法律的权威 以及法律所内含的价值要素的认同,从而就会严格依照法律行使自己 享有的权利和履行自己应尽的义务;就会充分尊重他人合法、合理的 权利和自由;就会积极寻求法律途径解决纠纷和争议,自觉运用法律 的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利和利益;就会主动抵制破坏法律和秩序的 行为。另外,良好的公民法律意识能驱动公民理性守法,实现法治目 标。理性守法来自以法律理念为基础的理性法律情感和理性法律认知。 法律意识,一般由法律心理、法律观念、法律理论、法律信仰等要素 整合构建,其中,法律信仰是法律意识的最高层次,也是大学生法制 教育的核心。

11、所谓法律信仰,就是人们对法律的无限信服与崇拜,并以之为行 为的最高准则。“一个社会公众对法律的信仰生成相当重要,它是一 个国家法治化的关键性要素。正因为如此,伯尔曼的至理名言法律 必须被信仰,否则它将形同虚设才会广为流传,成为所有崇尚法治 的人们确信的一条真理性原则。” 2法律信仰是人们对法律的一种 认同和依归,其实质是追求法律至上和法律统治。只有信仰法律,才 可能守法。法律作为公平、正义的象征,守法仅是法信仰的外在表现 形式,守法精神才是法信仰的灵魂。守法精神要求的是主体不仅遵守 法律,更重要的是把守法内化为道义上的一种责任和义务,变被迫守 法为自愿守法,由强制守法到良心守法,由他律守法到自

12、律守法。综观人类社会发展史,越是民主化和秩序化的社会,该社会场景 下的市民对法律的崇尚和需求就越强。这些市民之所以追求法律(规 则)至上,首先是他们习惯于信赖法律规则;更重要的是他们有条件 通过法律规则来保障自身权利实现的最大化和对政府权力控制的具 体化。所以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格外重要。1. 培养宪法意识。宪法作为国家的根本大法,在国家法律体系中居于 至高无上的地位,马克思称之为“法律的法律”。增强宪法意识,大学 生首先要明确宪法是一切组织和个人的根本活动准则。宪法在我国法 律体系中居于最高地位,国家权力必须来源于宪法和法律的明文规定, 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行使,公民义务也必须来源于宪法和

13、法律的 设定,任何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不得强迫他人履行法定范围之 外的义务。2. 开展形式多样的校园法制文化活动,营造良好的法制文化氛围。灵 活多样的校园法制文化活动能极大地激发学生对法律的关注、热情和 兴趣。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开展一些主题鲜明的法制演讲、辩论赛、讨 论会、专题论坛、知识竞赛等活动。精心组织学生进行模拟法庭或旁 听一些典型案件的庭审等活动,使学生能在自主参与、身临其境中得 到教育和启迪。这种既有直观实例又有深层理论的校园法制文化活动, 是培养和提升大学生法律意识切实可行的方法之一。3. 优化教师队伍。法制教育是一项政治性、理论性、知识性、实践 性很强的综合性教育,不仅要有明确

14、的目标、规范的内容和相对稳定 的教育渠道,而且必须有受过正规培训、具有一定理论水平和实践经 验的法律教师队伍。高等院校的法律教师不仅要深谙学校教育规律和 学生成长规律,而且要具备比较系统的法律学科知识和较高的法律素 质。不同的学校应根据自身条件,通过专、兼、聘等多种形式构建一 支具有相当水平的专职教师队伍,同时聘请部分长期从事司法实务或 法学教育工作的兼职教师。4. 让学生自觉学习法律,强化道德自律。大学生只有通过自觉主动的 学习,才能将所学到的法律知识转化为法律意识,才能自觉遵守法律, 利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并且能够同一切违法犯罪行为作 坚决斗争。要培养大学生的法律意识,转变大学生的某些错误观念, 首先要提高大学生的文化思想水平,特别要同培养大学生正确的价值 观结合起来。一个人树立了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就为其法律意识 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主观条件。大学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骨干 力量,不学法,不懂法,没有相应的法律知识是不能适应时代需要的。(组员:李冉马国英周雯惠王瑜孙莹龙潇南 李晓玉林俊杰吴建佩 李继旭魏毅宋凯)数学与统计学院统计一班2015年12月15日大 学 生 法 律 素 养 调 查 报 生 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