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艳华三单元表格教案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562315185 上传时间:2023-12-17 格式:DOC 页数:35 大小:197.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4艳华三单元表格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4艳华三单元表格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4艳华三单元表格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4艳华三单元表格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4艳华三单元表格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4艳华三单元表格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4艳华三单元表格教案(3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三单元教材分析单元名称第三单元: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课标要求体验从具体的情境中抽象出数的过程,掌握必要的运算技能。教材分析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是加法、乘法的交换律与结合律,乘法对于加法的分配律,以及这五条运算定律的一些比较简单的运用。本单元将运算定律的知识集中于一个单元,加以系统编排,便于学生感悟知识之间内在的联系与区别,有利于学生通过系统学习,构建比较完整的知识结构。教材改变了以往简便计算以介绍算法技巧为主的倾向,着力引导学生将简便计算应用于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同时注意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这对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都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教学重点1熟练掌握五

2、大运算定律。2熟练运用五大运算定律。学情分析从上学期的学习情况来看,大部分学生的计算能力差,如付邵全、刘洋、曹仡、殷立林、等同学态度特别差,计算失分多,解决问题无从下手。教学难点理解和掌握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探索和理解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2.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和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3.学生感受数学和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设想本单元教材最明显的特点之一就是关注数学的现实背景,从社会生活中来,到社会生活中去,

3、体现了数学教学回归社会、回归生活的愿望。因此,领会教材的这一意图,用好教材,借助数学知识的现实原型,可以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帮助学生理解所学运算定律,构建个性化的知识意义。进而,凭借知识意义的理解,也有利于所学运算定律的运用。对于小学生来说,运算定律的运用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对数学能力的要求较高,这是问题的一个方面。另一方面,运算定律的运用也为培养和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提供了极好的机会。教学时,要注意让学生探究、尝试,让学生交流、质疑。相应地,教师也应发挥主导作用,当学生探究时,仔细观察,认真揣摩学生的思路,酌情因势利导,不失时机地给予适度启发;当学生交流时,耐心倾听,洞悉学生的真实想法,加以

4、必要的点拨,帮助学生讲清自己的算法,让其他同学也能明白。教学时采用:观察,因势利导,启发、倾听,点拨、指导的多种教学方法。探索、交流、尝试、质疑相结合的多种学习方法。教学准备情境图。课时分配1加法运算定律 2 课时2乘法运算定律 2 课时3简便计算 5 课时4营养午餐 1 课时课 题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例1、例2)课 时 第一课时主备教师 秦艳华复备教师夏建平 审核人教材分析本教材是在学生经过较长时间的四则运算学习,对四则运算已有较多感性认识的基础上,结合一些实例,学习加法的运算律。教材安排这两个运算律都是从学生熟悉的实际问题的解答引入,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和分析,找到实际问题不同解法之间的共

5、同特点,初步感受运算规律。然后让学生根据对运算律的初步感知举出更多的例子,进一步分析、比较,发现规律,并先后用符号和字母表示出发现的规律,抽象、概括出运算律。教材有意识地让学生运用已有经验,经历运算律的发现过程,让学生在合作与交流中对运算律的认识由感性逐步发展到理性,合理地构建知识。教学重点探究和理解加法交换律、结合律,能用字母来表示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教学难点学生经历探索加法结合律和交换律的过程,发现并概括出运算律。教学目标1.知道加法交换律、结合律。2.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3.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准备情境图教学过程

6、集体备课二次备课一、创设情境、明确目标问题设计:出示27页情景图,观察主题图,根据条件提出问题。(1)李叔叔今天一共骑了多少千米?(2)李叔叔三天一共骑了多少千米?二、学案引领、探究学习(一)解决问题(1):如何列式?学生板演,小组汇报想法。预设:例1:40+56=96(千米) 56+40=96(千米)小组讨论:1.为什么列的式子不同?它们的结果是怎样。它们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2.试着再举出几个这样的例子。3.通过这几组算式,你们发现了什么?能不能用一句话说出来。(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和不变。这叫做加法交换律)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观察发现加法的交换律,培养学生的发现意识与创造能力。4.你能用自己喜

7、欢的方式表示出加法交换律吗?预设:甲数+乙数=乙数+甲数+=+a+b=b+a.设计意图: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想法,表示出加法的交换律,并在小组中交流,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三、展示汇报、点拨指导(二)解决问题(2)小组讨论如何列式,能用什么方法来计算,有几种方法。预设:例2:88+104+96 88+(104+96) =192+96 =88+200 =288 (千米) =288(千米)1.不同的方法计算结果怎样。2.再举出几个这样的例子。通过这几组算式,你们发现了什么?能不能用一句话说出来。(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这叫做加法结合律。)3.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加法结合

8、律。预设:(+)+=+(+) (a+b)+c=a+(b+c)(三)教师小结: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和不变。这叫做加法交换律。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这叫做加法结合律。四、当堂达标、分层测试1.基础题:完成28页、29页做一做。独立完成,集体纠正。2.综合题下面哪些算式运用了加法运算定律?分别运用了那些运算定律?76+18=18+7637+45=45+3731+67+19=31+19+673.拓展题:“我该在什么位置”470830830 1013214 十 256214= 256 十 367=367 56+72+28=56+( )4.作业:31页3题五、盘点收获、拓展延伸这节

9、课你有什么收获?板书设计 法交换律和结合律例1:40+56=96(千米) 56+40=96(千米) a+b=b+a例2:88+104+96 88+(104+96)=192+96 =88+200=288 (千米) =288(千米) (a+b)+c=a+(b+c)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新知识在以前的数学学习中都有相应的认知基础,反过来,学了本节的新知识又可以促进学生,更深入认识原来学过的知识和方法。教学时,充分利用了主题图的故事性,逐步形成连贯的情境、后续的问题,使本节的教学形成一个连贯的整体。1、在情境中初步感知规律 数学源于生活,生活处处有数学,用学生身边事情引入新知,很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10、在学生交流中提取有用的信息,为下而面的探究呈现素材。2、在例举中验证规律 教师充分让学生自主活动,规律发现的过程。一方面组织学生写出类似的等式,帮助了学生积累感性材料,另一方面丰富了学生的表象,进一步感知了加法交换律。学生在充分感知个性创造的基础上,构建了简单的数学模型,从用符号表示规律和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规律,使学生体会到符号的简洁性,从而发展了学生的符号感。 整个探索过程与“交换律”相似,唯一不同的是由于学生已有了探索前面例子的经验,在这里教师可以完全放手,稍加点拨便于引导学生完成探索过程。抓住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的内在联系,利用学生已有知识经验,把加法交换律的学习,迁移类推到加法结合

11、律的学习中来。学生在教师的点拨和引导下,逐步从观察感知理解,充分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这里主要通过学生讨论、交流、汇报等环节,给学生一个自主的空间。由于“运算律”属于理性的总结和概括,比较抽象,学生并不容易理解和掌握,因此多引导学生独立发现,思考、解答,有利于学生概括出相应的运算律。 两个运算律都是从学生熟悉的实际问题的解答引入,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和分析,找到实际问题不同解法之间的共同特点,初步感受运算规律。然后让学生根据对运算律的初步感知举出更多的例子,进一步分析、比较,发现规律,并先后用符号和字母表示出发现的规律,抽象、概括出运算律。 本节课的教学,应该说学生经历了探索、发现、反思的过程,

12、对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有了充分的认识和自己的理解。关于两种运算定律的特点,虽然在教学中让学生进行了观察和描述,但并未将两者放在一起对比,致使一部分学生在运用时出现模糊现象。在学完两种运算定律后,应给学生一定的时间比较两种运算定律的区别,加深学生的理性认识,促进学生思维灵活性的发展。课 题加法运算定律的应用课 时第二课时主备教师秦艳华复备教师 夏建平审核人教学重点初步学习用加法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并用来解决实际问题。教学难点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教学目标1.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2.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准备主题图教学过程集体备课二次备课一、创设情境、明确目

13、标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的内容是什么?你能用符号来表示吗?二、学案引领、探究学习1.定向自学:(1)自渎课本:例3,下面是李叔叔后四天的行程计划。第四天 城市AB 第五天 城市BC 第六天 城市CD 第七天 城市DE AB 115千米 BC 132千米 CD 118千米 DE 85千米(2)根据例题的条件,能提出什么问题?重点引导学生对“李叔叔在后四天还要骑多少千米?”进行讨论汇报。设计意图:创设情境,尝试自学。通过生活情境,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三、展示汇报、点拨指导1.展示互动根据提出的问题列式,想一想,这个式子能够怎样计算,各种计算的结果是不是一样的。小组讨论,展示讨论结果。预设:115+

14、132+118+85 115+132+118+85=247+118+85 = 115+85+132+118=365+85 =(115+85)+(132+118)=450(千米) =200+250 =450(千米)2.探究提升小组讨论:(1)比较哪种计算方法简便,采用了哪些运算定律?(2)各小组分别发表自己的见解,其他小组适时补充。教师小结:加法中为了更清楚地体现运算顺序,所以要加小括号。这里既用到了加法交换律,也用到了加法结合律。通常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是同时使用的。 四、当堂达标、分层测试1.用简便方法计算下面各题425+14+186 75+168+25 67+25+33+75 245+180+20+1552.作业:P32/57五、盘点收获、拓展延伸汇报学习的内容,以及自己的收获。板书设计: 加法运算定律的应用 115+132+118+85 = 115+85+132+118 加法交换律=(115+85)+(13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