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复医学概论.doc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62298995 上传时间:2023-03-18 格式:DOC 页数:46 大小:23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康复医学概论.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6页
康复医学概论.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6页
康复医学概论.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6页
康复医学概论.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6页
康复医学概论.doc_第5页
第5页 / 共4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康复医学概论.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康复医学概论.doc(4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康复医学概论第一节 康复、康复医学定义范围一、康复健康是身体、精神和社会生活的完美状态,而不仅是疾病或虚弱的消除。1、定义康复是达到下述目标的一个过程,旨在通过综合、协调地应用各种措施,消除或减轻病、伤、残者身心、社会功能障碍,达到和保持生理、感官、智力精神和(或)社会功能上的最佳水平,从而使其借助某种手段,改变其生活,增强自立能力,使病、伤、残者能重返社会,提高生存质量。2、内涵康复的各种措施包括医学的、工程的、教育的、社会的、职业的一切手段,分别称为医疗康复、康复工程、教育康复、社会康复、职业康复,从而构成全面康复。3、康复服务的方式世界卫生组织提出康复服务的方式有三种:(1)康复机构的康

2、复,包括综合医院中的康复医学科、康复门诊、专科康复门诊及康复医院、专科康复医院以及特殊的康复机构等。它有较完善的康复设备,有经过正规训练的各类专业人员,工种齐全,有较高转业技术水平,能解决病、伤、残者各种康复问题;(2)上门康复,具有一定水平的康复人员,走出康复机构,到病、伤、残者家庭或社区进行康复服务。服务数量和内容均有一定限制;(3)社区康复或基层康复,依靠社区资源为本社区病、伤、残者就地服务。三种服务相辅相成,互不排斥。二、康复医学1、定义康复医学是具有基础理论、评定方法及治疗技术的独特医学科,是医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是促进病、伤、残者康复的医学。2、对象、范围康复医学的主要对象是损伤与急

3、、慢性疾病和老龄带来的功能障碍者,先天发育障碍者。功能障碍是指身体、心理不能发挥正常的功能。临床医学是以疾病为主导,康复医学是以功能障碍为主导。功能障碍又分为器官水平的病损、个体水平的残疾和社会水平的残障三个层次。第二节 康复医学的组成及工作方式一、康复医学的组成和原则康复医学的组成包括康复医学理论基础、康复评定和康复治疗。康复治疗的原则是:早期介入、综合措施、循序渐进、主动参与。二、工作方式康复医学需要多种专业服务,采用多专业联合作战的方式,共同组成康复治疗团队,领导为物理医学与康复医师,成员包括物理治疗师、作业治疗师、言语矫治师、心理治疗师、假肢与矫形器师、文体治疗师、社会工作者等。第三节

4、 康复医学的地位一、存活与康复由于医学科学技术的进步,抢救存活率显著提高,有后遗症和功能障碍的患者亦随之增多。由于疾病慢性化,需要长期治疗的患者也急剧增多。如果有康复的早期干预,是完全可以避免的。二、康复医学与临床医学康复医学不仅是医疗的延续,而应与临床医学同时并进,应该从医疗的第一阶段就开始进行。临床医学以疾病为主导,主要使用药物和手术治疗。康复医学以功能障碍为主导,除应用一般的医疗技术外,还要实施综合的治疗,运用一些辅助医疗技术,协调有机地进行,构成整体治疗方案。三、临床医师与康复在患者的全面康复中,临床医师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应该充分掌握康复医学理论和实践,为患者全面康复服务。1、观念更

5、新作为现代医学科学理论与技术的医师,应该逐步具有:1、有完整的医学体系概念。医学是由保健、预防、临床与康复四个方面构成的一个完整体系。2、康复不仅是康复医学专科医师的事,而且也应该是每个临床医师的事。3、临床医师的工作是处在一个最有利、有效的康复阶段。康复工作进行得愈早,效果愈好,可以节省以后许多精力、经济。4、临床医师是二级预防的组织者和执行者。5、合格的临床医师不仅应对住院、门诊患者负责,还应为出院后的患者负责。不仅是治病救人,还要为患者功能负责。2、临床医师的康复职责临床医师既是临床专科医师,也应是该专科的康复医师,因为康复是所有医师的责任。临床阶段又是康复的最佳时期。在医疗单位必然要有

6、一批受过训练的医师专门从事康复医学工作的康复医师,但是许多临床医师在经过学习后,也可以成为该专科的康复医师。第四节 残疾问题一、残疾定义残疾是指因外伤、疾病、发育缺陷或精神因素造成明显的身心功能障碍,不同程度地丧失正常生活、工作和学习的一种状态。广义的残疾包括病损、残障在内,成为人体身心功能障碍的总称。二、分类1980年发布的国际病损、残疾、残障分类将残疾分为三个独立的类别,即伤病、残疾、残障。我国的残疾分为听力残疾、言语残疾、智力残疾、肢体残疾、视力残疾、精神残疾等六类残疾标准。第五节 社(基)区康复社区康复是社区发展的一项策略,是使所有残疾人得到康复、具有平等的机会和达到社会一体化。岗位名

7、称:康复中心主任直接责任:1在院长领导下,全面负责科室行政业务管理工作,组织完成各项指令性任务。2主持本科室例会。正确传达上级指示,保证各项制度、质量标准和操作规程的正确执行,及时进行检查督促反馈。3根据医院对康复中心学科建设的目标,制订出阶段性目标、业务发展规划及年度工作计划,并经常督查业务进展情况,总结阶段性成果,不断完善,以确保实现。4对下级和服务对象的争议、投诉作出裁决,对科室服务质量和医疗质量全面负责。5负责科内、科间各种关系的协调,并处理好相互间的关系。6界定好下级工作。对下级作出客观的工作评定,及时掌握科内成员的思想动态,并做好解释和疏导工作。7主持科疑难病症的救治及各类病例讨论

8、并做出诊疗决策。8经常组织科内成员学习康复医学新知识,了解本学科新进展,不断培训,不断致用。注重培养本专业人才结构梯队。领导责任:1对本科室的效益、成本控制和工作质量负责。2对本科室的管理秩序、纪律行为、整体面貌负责。3对本科室管辖的设备完好和一切法律行为负责。岗位名称:康复中心医师工作职责:1在科主任领导下,做好本诊疗范围内的医疗、科研和教学工作。2按时查房,做好疾病的诊断、治疗及特殊诊疗操作。3掌握病人的病情变化,病人发生病危、死亡、医疗事故或其他重要问题时,应及时处理,并向科主任报告。4认真执行各项制度及技术操作常规,做好医疗安全工作,严防差错事故。5参加值班、门诊、会诊工作,做好交接班

9、。6认真书写医疗文书,及时检查、修改实习、进修医生书写的病历,并参加科内病历讨论,决定病员出院。7做好病人康复评定,制定康复计划及康复处方,指导康复治疗师进行操作。8参加科内业务学习,开展新技术、新项目,做好资料积累,及时总结经验。9对经管病人的满意度负责。岗位名称:康复中心治疗师工作职责:1在康复医师的指导下,负责具体治疗工作,严格按照操作常规进行。2负责病人的检诊,确定治疗的种类、剂量、疗程,严防差错事故,做好医疗安全工作。3注意观察病情、治疗效果及反应,并向康复医师反馈,如有反应及时处理。4参加科内康复小组讨论、学习活动,积极钻研业务,运用国内外先进技术和经验,开展新技术、新项目。5担任

10、本专业的会诊、科教工作。6负责向病人进行物理治疗、作业治疗等常识的宣教工作,介绍注意事项。7负责治疗登记和统计。8负责设备清洁、保养、清点和检查。9对经治病人的满意度负责。岗位名称:针推医师工作职责:1在科主任领导下,做好科内各项业务及日常医疗工作。2负责病人的检诊,确定治疗方案。3认真执行各项制度及技术操作常规,做好医疗安全工作,严防差错事故。4注意观察病情,做好巡视工作,及时观察病情变化及治疗效果、反应,并进行及时处理,合理调整。5承担本专业的会诊及科教工作。6参加科内业务学习,积极钻研业务,开展新技术和新项目。7负责治疗登记和统计。8负责设备、物品的清洁和保养。9对经治病人的满意度负责。

11、康复医学相关基础第一节 运动学基础一、运动的生理效应(一)、运动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1、循环调节:等张运动主要表现为心率加快、回心血量增多、外周阻力下降、收缩压增高、舒张压不变和心肌摄氧量增加。等长抗阻运动表现为血压升高、心肌摄氧增加、心率加快、心排出量中度增加、每搏量和外周阻力变化不大。2、心率调节:运动时心血管系统第一个可测的反应是心率增加。在心脏每分钟排出的血量中,心率因素占60%70%,而前负荷和后负荷的改变占3040%,因此心率增加是心排血量增加的主要原因。3、血压调节:运动时,心排出量增多和血管阻力因素可以引起相应的血压增高。4、心血管功能调节:运动可通过自主神经和血管内皮细胞衍生的

12、舒缓因子的双重调节使冠状动脉扩张。运动时心脏舒张期的延长使冠状动脉得到更充分的灌注,改善冠状动脉的血液循环。另外,运动能增加纤溶系统的活性,降低血小板的黏滞性,防止血栓的形成。(二)、运动对呼吸系统的影响在运动中,一般是随功率的加大每分摄氧量逐渐增加,但当功率加大到一定值时,每分摄氧量达到最大而不再增加,此值称为最大摄氧量。(三)、运动对骨骼肌的影响人类骨骼肌存在三种不同功能的肌纤维:型慢缩纤维,又称红肌,即缓慢-氧化型肌纤维;a型和b型快缩纤维,又称白肌。1、力量训练:大力量和少重复次数的训练可增加肌肉力量,这是肌肉横截面积增加的结果。抗阻训练所选择的阻力通常是在阻力负荷上完成15次动作。抗

13、阻训练的原则是重复练习至不可再继续。大负荷和少重复次数的练习主要增加肌肉的力量和体积,而对耐力无明显影响。2、耐力训练:力量训练的结果是肌肉变得更强壮,体积增大,而耐力训练的结果是肌肉产生适应性变化,这种变化主要是肌肉能量供应的改变。3、爆发力训练:持续数秒至2分钟的高强度训练主要依赖于无氧代谢途径供能,又称无氧训练。其能量供应主要来源于储存的磷酸肌酸分解为ATP以及葡萄糖的酵解。无氧训练所产生的人体适应性变化主要表现为磷酸肌酸储存量的增加。(四)、运动对骨代谢的影响1、运动对骨密度的影响:骨骼的密度与形态取决于施加在骨上的力,运动可增加力,对骨形成有明显影响,骨受力增加可刺激其生长、骨量增加

14、;反之,骨受力降低可抑制其生长、骨量减少。2、运动对雌激素的影响:雌激素是稳定骨钙的重要因素,女性在绝经后,由于雌激素水平的下降,骨量丢失速度加快。运动使绝经后妇女雌激素水平轻度增加,从而增加骨钙含量。二、制动与卧床对机体的影响制动是临床最常用的保护性治疗措施。制动的形式有固定、卧床和瘫痪。(一)、制动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1、心率变化:严格卧床者,基础也率增加。2、血容量变化:中心血容量增加,血浆容量减少。3、直立性低血压。4、心功能降低。(二)、制动对骨骼肌的影响肌肉固定所出现的第一个变化是肌肉萎缩,即整个肌肉的重量下降。三、骨与关节的生物力学(一)、人体的力学杠杆肌肉、骨骼和关节的运动都存在

15、着杠杆原理。根据力点、支点和阻力点的不同位置关系可分为三类杠杆。1、第一类杠杆:称之为“平衡杠杆”如肱三头肌作用于鹰嘴产生伸肘动作。2、第二类杠杆:称之为“省力杠杆”如足承重时跖屈使身体升高。3、第三类杠杆:称之为“速度杠杆”如肱二头肌引起屈肘动作。(二)、应力对骨生长的作用应力刺激对骨的强度和功能和维持有积极的意义。骨在需要应力的部位生长,在不需要的部位吸收。制动或活动减少时,骨缺乏应力刺激而出现骨膜下骨质的吸收,骨的强度降低。四、肌肉的生物力学(一)、肌肉的分型根据肌细胞分代情况可将肌细胞分为骨骼肌、心肌和平滑肌。骨骼肌按其在运动中的作用不同,又可分为原动肌、拮抗肌、固定肌和协同肌。在运动的发动和维持中一直起主动作用的肌肉收原动肌。拮抗肌指那些与运动方向完全相反或发动和维持相反运动的肌肉。(二)、肌肉的收缩形式其收缩形式有等张收缩、等长收缩和等速收缩。等张收缩:在肌肉收缩时整个肌纤维的长度发生改变,张力基本不变,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