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我是如何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的.doc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62298389 上传时间:2022-09-19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谈谈我是如何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的.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谈谈我是如何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的.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谈谈我是如何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的.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谈谈我是如何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的.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谈谈我是如何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的.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谈谈我是如何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的? 计算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培养小学生的计算能力一直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主要目的。然而在小学计算教学中,许多教师一提到计算,就认为只需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增加练习量,多练,反复练就一定会见成效,往往过多的关注学生的计算结果,以至于学生在做计算题时普遍存在轻视心理,正确率低,速度慢,方法不灵活等现象。针对以上问题,我们应该清醒的反思自己的教学,要正确看待并合理组织计算教学,那么怎样才能在计算教学中真正让学生理解算理、掌握算法、提升计算能力呢?下面我结合一下案例谈几点看法。一、 情景,不仅是提出问题,更是为了理解算理案例1:两位数乘一位数多媒体出示图片:麦当劳

2、、冰激凌、汉堡师:同学们都很喜欢吃这些食品吧,看冰激凌多少钱一个?生:3元一个。师:有20个小朋友要聚会,每人买一个冰激凌,一共要用多少元?怎样列算式?生:203。师:想想203等于多少呢?生:60。师:你是怎样想出来的呢?多数学生难以表述教学情景不仅要能启发学生提出数学问题,也要为学生解决数学问题提供有力的思维支一步理解算理探讨算法是没有任何意义的。有效地情境应调动学生的思维积极性,启发学生思考,在后续的教学中发挥作用,并达成教学目标。经过改进后的教学可以把出示“买冰激凌”改为“小猴摘桃”的情境图,引导学生列式、理解算理。师:让我们边看图边想,每只小猴摘了二十只,你是怎么知道的?生:每筐10

3、个,2筐就是20个。师:2个10就是20,换句话说,20就可以看作生齐说:2个10。师:那计算203我们就可以想成:2个103,(指着图)得几个10呢?生:6个10,6个10就是60,。师:二三得六,6个10就是60,所以,203=60(表说边板书)。师:你能完整地说一说计算203可以怎样想呢?(多让几个学生说一说)对于抽象的算理学生不容易直接理解,根据他们的思维特点,利用直观图(每筐10个桃子)帮助理解几个十乘几的算理,降低了算理的难度,既顺应了学生的思维方法,同时又发展了学生的思维。二、 操作,不仅是获取结果,更是为了建构算法案例二:两位数加整十数(不进位)师:要求男生和女生一共多少人,怎

4、样列式?生:36+20。师:不用小棒或计数器,你能算出36+20等于多少吗?生:30+20=50。 50+6=56。当练习中出现50+34,26+2,45+30,5+34时,很多学生却无从下手,不知怎样计算。计算教学中,很多教师都注意引导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探究计算方法,这一做法符合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上述案例中教师注意到“用操作获取答案”,安排学生从直观操作开始,过渡到笔法算法的学习。但遗憾的是,由于没有意识到两者之间的联系,教师把操作简单的理解为“用操作获取答案”,没有将学生在操作中获取的经验与算理结合起来,致使动手操作和算理脱节。皮亚杰认为:儿童的思维是从动作开始的,切断了动作与思维的联系,

5、思维就不能得到发展。因此,教师应引导学生发现两种不同学具操作之间的共同之处,促使他们通过现象发现本质,实现从动作思维到模型建构,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掌握算法。具体教学时,教师可以在学生操作交流后提出:“刚才用小棒和计数器算36+20时都是把哪部分合起来再把另一部分合起来的?用算式怎样表达?”那么,学生就有意识的审视自己的操作过程,自觉把刚才操作过程中获得的认识进行整理提升。这样,算法建构自然呼之欲出。可见为了建构算法不仅需要有效操作,更需要对操作进行及时有效的引导和提升。三、 交流,不仅是为了展示结果,更是为了优化算法案例3:9加几学生根据情境图列出算式9+5时,叫学生独立思考后交流。生1:从9

6、往后数在数5个是14。生2:把5分成1和4,9+1=10,10+4=14。生3:把9分成5和4,5+5=10,10+4=14。生4:把5分成4和1,9+4=13,13+1=14.生5:9+2=11,11+3=14。生6:9+1+1+1+1+1=14。师:这么多方法中,你喜欢哪一种呢?这里教师创建了民主的教学氛围、独立的思维活动,让学生充分发表想法,反映出新的教学理念。由于学生思考角度和生活背景不同,客观上造成了算法多样化,教师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并对学生的想法一一作出肯定。上述案例中,但学生有了很多想法后,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对几种方法进行观察、比较、分类,虽然方法不少,但很多方法是重复或不

7、合理的。如:生1和生6是通过数数来计算的;生2和生3是利用“凑十法”来计算的;生4和生5的算法学生并没有真正理解“凑十法”,而是为了迎合教师,为多样化而多样化。当看到生2算法中5可以分成1和4,生3可以把9分成5和4,就可得出5可以分成1和4,还可分成3和3来计算。如果教师不加以引导,可以想象会有很大一部分学生对如何进行20以内进位加法计算感到迷茫。基于此教师可以通过确认、重复、淡化等方法进行一些暗示或引导,然学生重点关注“凑十法”,并明确感受到这是合理的方法,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真正理解、接受并应用最优方法。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适时引导,准确把握:该点拨时就点拨,该板书时就应该及时板书。这样不仅有利于减少重复现象,跟为重要的是能帮学生理清计算思路,优化策略选择,提高计算能力。总之,我们在计算教学中既要有效的利用情境资源,又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让学生在计算教学中真正理解算理、掌握算法、恰当的处理算法多样化与优化的关系,计算教学就会充满活力、充满乐趣。学生的运算能力就会提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