鼎湖山听泉教学案.doc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562282318 上传时间:2023-11-08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12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鼎湖山听泉教学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鼎湖山听泉教学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鼎湖山听泉教学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鼎湖山听泉教学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鼎湖山听泉教学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鼎湖山听泉教学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鼎湖山听泉教学案.doc(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三和中学新授课教学案初三年级语文学科,编制:董彩红 审核:张倩 顾忠 吴昌慧 张卫东预计上课时间第 1 周。施教日期:200_年_月_日、第_周星期_教学内容鼎湖山听泉共几课时2课型新授课第几课时1教学目标1、学习吟哦讽诵的要领,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通过诵读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3、了解一般写景散文的写作思路和构思方法。重点难点重点了解一般写景散文的写作思路和构思方式。难点掌握诵读要领,在诵读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教学资源学生旧有的知识积累与能力。预习设计1、 字词积累。(见练习卷)2、 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这篇散文的写作思路和构思方法。学程预设导航策略调整反思一、导入1、介绍鼎湖山:鼎

2、湖山位于广东肇庆市东北部,与当地另一风景区星湖齐名。前人为此山写过很多游记,本文为当代散文家谢大光写,却与众不同。问:课题中哪两个字是本文的关键?(听 泉 二字)(本文作者着重抓住一个“泉”字来写,用听觉来感受,写出了鼎湖山的独特的美。)2、检查生词预习情况。给加点字注音解释下列词语(见练习卷)3、给学生5分钟时间,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二、学会诵读抓关键字,明确本课学习重点。学程预设导航策略调整反思1、引导:“吟哦讽诵而后得之”是读书的一种基本方法,就是要求能通过吟哦去体会和把握文章的思想感情。我们在学习中要有意识地培养这种读书方法,这样才能够提高我们的阅读欣赏能力。2、指出:诵读要立足于体会

3、课文的思想感情,边读边思考,要有所感悟。并范读课文前三段。3、指导学生诵读课文。把学生分成4个小组,每个小组指定诵读12段。4、对学生的诵读进行评价,并指出诵读中存在的问题,然后给5分钟时间让学生自由诵读、体会,并在班上巡回指导。5、组织学生谈谈诵读的体会和感想,并指出,可以从诵读的方法上谈,也可以就课文内容谈。三、整体感知1、问:游记散文一般都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请一位学生概括作者的行踪顺序。(课文是按照地点转移和时间的先后顺序写的。以空间转移为主,辅之以时间来组织材料。)2、讲解:课文在这两条线索的组织下,行文非常清晰,结构层次分明。指导学生理清课文的结构层次,然后点名让学生回答,明确课

4、文层次。 3、归纳:整篇课文以“听”字统领全文。四、课堂练习掌握诵读要领,在诵读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初步了解写景散文的写作方法。课堂小结通过刚才的学习,同学们基本上掌握了诵读的要领,对课文内容也有了初步的了解。这篇游记散文主要写了鼎湖山听泉的见闻感受,揭示了人生哲理。板书设计鼎湖山听泉以空间转移为主,辅之以时间来组织材料。第一部分(1)写我们来到风景名胜鼎湖山,交代了地点。第二部分(27)写白天我上山途中观景听泉。第三部分(810)写夜晚我在庆云寺借宿,细细聆听、品味着泉声,抒发了作者在鼎湖山听泉的总体感受。三和中学新授课教学案初三年级语文学科,编制:董彩红 审核:张倩 顾忠 吴昌慧 张卫东预

5、计上课时间第 1 周。施教日期:200_年_月_日、第_周星期_教学内容鼎湖山听泉共几课时2课型新授课第几课时2学习目标1、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如何抓住“听”来组织材料。2、帮助学生领会文章写泉声的各种层次,并帮助学生领悟话语中蕴含的哲理。3、感受鼎湖山的优美景色,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重点难点重点学习和运用从不同角度描写景物和变换角度表现景物的方法。难点体会作者由听泉而生悟,领会文中深含的哲理。教学资源学生旧有的知识积累与能力。预习设计1、 诵读课文,在文中画出写山泉的句子。2、 熟读第八小节,找出段落中所用到的修辞手法,并体会其作用。学程预设导航策略调整反思一、复习已学内容,进入新课学习1、检查

6、学生背诵情况,点名让两三位学生背诵。2、对学生的背诵做点评,指出不足的地方,然后让学生齐读课文。3、对学生的朗读给予鼓励,并指导学生在诵读的基础上学会发现问题。请学生谈谈从课文中得到的体会。二、局部赏析掌握诵读要领,在诵读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学程预设导航策略调整反思1、课文中多次写到山泉,请同学们找出写山泉的句子。2、归纳:(1)初闻泉声,如见泉姿;循声而去,渐人山中(2)再睹泉踪,正面写泉,以爱女作喻,表现出泉水的活泼(3)钟泉之声相应,显现亲情(4)浑然一片分清层次,从泉声中悟出人生哲理,认识鼎湖山之魂。3、接下来我们来看看课文的重点部分第四部分是怎样写泉的。请同学们齐声朗读这部分。4、讲

7、解:这部分是文章的重点,写作者寄宿僧寺,如枕泉而眠,从多层次的。泉声中得到人生的感悟。请问作者是怎样描写泉水的多种层次,进而得到人生感悟的? 三、课堂练习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提高学生对语言文字的领悟能力。课堂小结本文是一篇写景散文,按照游者的行踪把所见所闻表现出来,但它并不是简单地写景,而是从景物中领悟到人生的哲理。板书设计鼎湖山听泉听泉声 看泉水 寻泉影 枕泉眠 悟泉音(引人入胜)(可爱活泼)(幽深神秘)(如醉如痴)(感悟人生)初三年级 语文学科课堂作业布置( 鼎湖山听泉 共 2 教时第1教时)200 年 月 日班级_姓名_学号_得分_一、基础知识(13分)1.给加点字注音。(13分)肇庆(

8、 ) 泠泠淙淙( )( ) 迸( ) 循声( ) 一泓( ) 佯作( ) 嵌( ) 盎然( ) 迥然( )万籁( ) 怅惘( ) 污垢( )2.下列词语中有四个错别字,请在错别字上打“”,并按顺序将正确的字写在括号内。(8分)寻声而去 一副楹联 印满台痕 欢呼雀跃 生意盎然 迥然相意 新陈代谢 引我暇想( )( )( )( )3.解释词语。(14分)小心翼翼: 怅惘: 盎然: 肃穆: 迥然: 万籁俱寂: 遐想: 4.在下面句子的横线上,填写恰当的词语。(只写序号)(5分)作者过了寒翠桥,就听到 的泉声,草丰林茂,一路上泉水时隐时现,泉声 。泉水隐到了浓阴的深处,而泉声却更加 。忽然云中传来钟声

9、,顿时山鸣谷应,悠悠扬扬。安详厚重的钟声和 的泉声,在雨后宁静的暮色中,汇成了美妙的音响。A.欢快清亮 B.不绝于耳 C.清纯悦耳 D.淙淙5.填空。(10分)本文的“文眼”是“ ”字。作者的行踪顺序是 。叙述的时间顺序是 。 6.请用简明的文字概括本文的主题思想。(10分) 二、阅读。山泉作娇儿之态,泉声则是孩子如铃的笑语。受泉声的感染,鼎湖山年轻了许多,山径之幽曲,竹木之青翠,都透着一股童稚的生气。使进山之人如入清澈透明的境界,身心了无杂尘,陡觉轻快。行至半山,有一补山亭。亭已破旧,无可驻目之处,惟亭内一楹联:“到此已无尘半点,上来更有碧千寻”,深得此中精神,令人点头会意。站在亭前望去,满

10、眼确是一片浓碧。远近高低,树木枝缠藤绕,密不分株,沉甸甸的湿绿,犹如大海的波浪,一层一层,直向山顶推去。就连脚下盘旋曲折的石径,也印满苔痕,点点鲜绿。踩着潮润柔滑的石阶,小心翼翼,拾级而上。越向高处,树越密,绿意越浓,泉影越不可寻,而泉声越发悦耳。怅惘间,忽闻云中传来钟声,顿时,山鸣谷应,悠悠扬扬。安详厚重的钟声和欢快清亮的泉声,在雨后宁静的暮色中,相互应答着,像是老人扶杖立于门前,召唤着嬉戏忘返的孩子。1、两段文字所写的主要内容是什么?(10分) 2、第段写鼎湖山树的浓密,与课题“听泉”有什么联系?(10分) 3、“亭已破旧,无可驻目之处,惟亭内一楹联:到此已无尘半点,上来更有碧千寻,深得此

11、中精神,令人点头会意”一句中,“此中精神”所指的内容是什么?(10分) 4、下列对这篇散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10分)A鼎湖山为岭南四大名山之一,作者却单选无数山泉,且又只在一个“听”字上用足了功夫,单这选材,这角度,足以让人叹服。B文中多处运用衬托的手法,如用景物朦胧、视线模糊来反衬听觉的敏锐,泉声的清朗;用低处泉声反衬高处泉声的悦耳;用白天听泉反衬深夜听泉的清晰。C作者听泉听得如痴如醉;听泉,听得百感交集。读者读着这篇散文,也如同有一股清澈的泉水流过心头,让人得到美的享受与爱的升华。D文章最后说“我愿清泉永在。我愿清泉常鸣”是由于作者听懂了鼎湖山小溪、滴泉、激流飞瀑那优美的歌声,山泉为他注入了一股生命的活力。初三年级 语文学科家庭作业布置( 鼎湖山听泉 共 2 教时第2教时)200 年 月 日 班级_姓名_学号_得分_一、抄写词语(10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