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苏教版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理解必考题型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62282114 上传时间:2023-01-02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年级苏教版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理解必考题型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六年级苏教版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理解必考题型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六年级苏教版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理解必考题型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六年级苏教版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理解必考题型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六年级苏教版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理解必考题型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六年级苏教版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理解必考题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年级苏教版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理解必考题型(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六年级苏教版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理解必考题型班级:_ 姓名:_ 时间:_1. 阅读下列文言文,回答题后问题。孟母三迁孟子幼时,其舍近墓,常嬉为墓间祭拜之事,其母曰:“此非吾所以处子也。”遂迁居市旁,孟子又嬉为贾人炫(xuan)卖之事,母曰:“此又非所以处子也。”复徙居学宫之旁,孟子乃嬉为设俎(z)豆揖让进退之事,其母曰:“此可以处子矣。”遂居焉。译文孟子年少时,家住在坟墓的附近,孟子经常喜欢在坟墓之间嬉游玩耍,孟母说:“这个地方不适合孩子居住。”于是,就带着孟子搬迁到市场附近居住,孟子又玩闹着学商人买卖的事情,孟母说:“这个地方也不适合孩子居住。”于是,又搬迁到书院旁边住下来,此时,孟子便模仿儒

2、生学做礼仪之事,孟母说:“这个地方适合孩子住了。”于是就定居下来了。1“舍”有下列意思:房屋,住处。谦词,用于对别人称自己的辈分低的或同辈年纪小的亲属。量词,古代行军三十里为一舍。在“舍弟”、“舍侄”一词中意为;“校舍”、“宿舍”一词中意为;“退避三舍”一词中意为。“舍”在短文中的意思是。(只填序号)2根据句子的意思,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1)遂迁居市旁市:_(2)复徙居学宫之旁徙:_3对“此非吾所以处子也”这句话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A.这个地方不适合孩子居住。B.这个并不是我的孩子。C.这并不是我教导孩子的方法。4孟母共搬了三次家,第一次住在;第二次住在;第三次住在。5你从“孟母三迁”

3、的故事中得到什么启示?_2. 阅读古文,完成练习。韩娥善歌昔韩娥东之齐,匮(ku)粮,过雍(yn)门,鬻(y)歌假食。既去而余音绕梁(l),三日不绝,左右以其人弗去。过逆旅,逆旅人辱之,韩娥因曼声哀哭,一里老幼悲愁,垂涕相对,三日不食。遽(j)而追之。娥还,复为曼声长歌,一里老幼喜跃抃(bin)舞,弗能自禁,忘向之悲也。乃厚赂发之。(选自列子汤问)(注释)东:方位名词作动词,向东行。匮:缺乏。雍门:齐国的一座城门。鬻歌:卖唱。:中梁。左右以其人弗去:周围的人都以为她并没有离开。逆旅:客栈。曼声:拖长声调。遽:立刻,匆忙。抃:拍掌,两手相击。 忘向之悲也:将以往悲苦都忘了。厚:很多。赂:赠送财物

4、。发:送走。1下列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既去(已经)B.既去(离开)C.忘向之悲也(方向)D.左右以其人弗去(没有)2“韩娥善歌”的“善”意思是_,这个故事说明_。3解释“一里老幼,喜跃抃舞,弗能自禁,忘向之悲也”这句话的意思。_4孔子闻韶乐“三月不知肉味”,韩娥善唱,余音竟能绕梁三日,联系资料袋中的内容和同学交流你的感受。资料袋:本故事出自战国列御寇的列子汤问,与本故事相关的成语有:余音绕梁,三日不绝:绕梁,环绕屋梁。优美动听的音乐长久地在屋梁上回荡。形容歌声优美,给人留下难忘的印象。绕梁三日:形容音乐高昂激荡,虽过了很长时间,好像仍在回响。_3. 课内阅读。伯牙鼓琴,锺子期听

5、之。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曰:“,。”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曰: “,。”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1将原文补充完整。2解释下面的词语:方:_。复:_。3文中哪一句话最能体现锺子期堪称伯牙的知音?用“”画出来。4从这两句话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伯牙_高,锺子期_高。通过反复吟诵,我们也可以从中想象到锺子期发自内心的_以及伯牙遇到知音时_的心情。5伯牙绝弦是因为_。我们可以深切地感受到伯牙当时的心情是_(用一个成语概括)。由此可见,伯牙把锺子期当作知音。由于这个传说,人们把真正了解自己的人叫作“_”,也用“高山流水”来比喻_。6面对如此伤心、绝望的伯牙,我想说

6、:“_。”7伯牙鼓琴这个故事赞扬了( )A.朋友间相互理解和欣赏的友情。B.伯牙精湛的琴艺和锺子期高超的音乐鉴赏力。C.伯牙和锺子期志趣高远,情操高尚。D.伯牙和锺子期志趣高远,情操高尚。8解释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的意思。_。9写2句有关交友的古诗名句。_。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郑人买履郑人有且置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1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而置之其坐_忘操之_遂不得履_宁信度_2翻译下面的句子。郑人有且置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_3这则寓言讽刺了怎

7、样的人?_5. 读古文书戴嵩画牛,完成题目。蜀中有杜处士,好书画,所宝以百数。有戴嵩牛一轴,尤所爱,( )囊玉( ),常以自随。一日( )书画,有一牧童见之,拊掌大笑,曰:“此画斗牛也。牛斗,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今乃掉尾而斗,谬( )。”处士笑而然之。古语有云:“耕当问奴,织当问婢。”不可改也。1在文中的括号里,填上恰当的字词。2读懂上面的古文,说说文中下列字词的意思。戴嵩:_拊掌:_股:_ 谬:_3“耕当问奴,织当问婢。”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_4文中两个人物各有什么特点?这则文言小故事对你有什么启发?_6. 课内阅读。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曰:“善哉,善哉乎鼓琴,巍

8、巍乎若太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1选文选自哪篇文言文,把文题工整、规范地写在田字格内,注意笔画的变化。2选择加点字词的正确读音或解释,填上序号。(1)汤汤乎若流水。(_)Atn Bshn(2)伯牙破琴绝弦。(_)Axin Bxun(3)方鼓琴而志在太山。(_) A心志;情志。 B志气;志向。(4)善哉乎鼓琴。(_)A是的。 B好啊。3伯牙见锺子期能从自己的音乐中理解自己的心情,他的心情是_;伯牙听到锺子期已死,“破琴绝弦”,此时他的心情是_。这个故事演化出了一个成语“_”,比喻知音难觅或乐曲高

9、妙。(填四字词语)4解释文中画“”句子的意思,并谈谈你的感受。(1)解释:_(2)感受:_7.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晋平公问于师旷日:“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日:“何不炳烛乎?”平公日:“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平公日:“善哉!”(注)炳烛:点燃蜡烛。盲臣:师旷自谦之辞。师旷是个盲人,所以这么说。阳:这里指阳光。孰与:一种固定格式,用来比较,相当于“比怎么样”。昧行:在黑暗中行走。1解释下列划线的字。暮_戏_闻_善_2下列句子中“之”字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

10、一项是()A.臣闻之。B.如日出之光。C.默而识之。D.学而时习之。3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_8. 文言文阅读。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狐曰:“子无敢食我也!天帝使我长百兽,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子以我为不信,吾为子先行,子随吾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兽见之皆走。虎不知兽畏已而走也,以为畏狐也。1你会用成语概括这则故事吗?这个成语是:_。2这则故事的寓意是:_。3“长百兽”中的“长”的解释、读音都正确的一项是()A.身体比百兽长(chng)B.做百兽的首领(zhng)C.比百兽长得快(zhng)D.比百兽有长处(chng)4把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

11、语。虎不知兽畏已而走也,以为畏狐也。_9.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练习。宋濂嗜学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明宋濂送东阳马生序(节选)(注释)余:我;宋濂自称。嗜:喜爱。致:买。假:借。手自:亲手。弗之怠:即“弗怠之”,不懈怠,不放松抄写。走:快跑。逾约:超过约定的期限。以是:因此。因得:于是能够。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字词。余幼时即嗜学。_录毕,走送之。_2“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这句话的意思是_。3用“”标出最能表现作者读书勤奋、抄书艰苦的语句。4文中宋濂的事例说明()。A.安贫乐道、喜爱读书,是生活的支柱。B.刻苦学习、诚实守信是成才的重要条件。C.虚心请教、经常复习,有助于巩固知识。D.坚持不懈、锲而不舍是成功的重要基础。10.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郑人买履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1给划横线字注音并解释。先自度其足(_)吾忘持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习题/试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