秭归县庙垭村小康建设情况调查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562276218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19.8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秭归县庙垭村小康建设情况调查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秭归县庙垭村小康建设情况调查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秭归县庙垭村小康建设情况调查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秭归县庙垭村小康建设情况调查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秭归县庙垭村小康建设情况调查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秭归县庙垭村小康建设情况调查》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秭归县庙垭村小康建设情况调查(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秭归县庙垭村小康建设情况调查新春二月,细雨霏霏,大地仍包裹在阵阵寒意之中。郭家坝镇庙垭村却是另一番景象:在通往庙垭村的乡村公路上,装满刚从库区淹没线下购买的柑桔大树的汽车来回奔跑;无论是在五龙溪河两岸,还是在山腰洼地,都布满了栽植柑桔大树的庙垭人民;响水洞电站机轮飞转,发电总量直线上升;村办养猪场里,猪壮栏满,财兴气旺;更让人心动的是,无论你走到哪里,都能见到庙垭人民脸上洋溢的笑容,都能听到庙垭人民对党的政策、对庙垭村“一班人”,尤其是对村总支书记佘西龙的赞扬。这里春潮涌动,这里一派政通人和的景象。庙垭村是由原古道坪、祝家坪、唐家堡、阳坡、甲庄、庙垭等六个村合并而成的,从XX年并村以来,短短的

2、两年时间,该村有四大变化展现在我们面前:产业结构调整的步子大,经济发展的势头好。XX年底,全村经济总收入达到1239万元,其中村办企业已有2家,固定资产1100万元,当年实现总收入200多万元,创利税42万元,村级工业化已具有一定基础;全村已建成多经林4000多亩,人均占有高效经济林1亩以上,龙头企业正在规划建设,农业产业化初具雏型。经济发展已驶上了快车道,农民人平纯收入每年增长100元左右。基础设施建设的力度大,发展环境越来越好。一年多时间里,建成了两个人畜饮水“半拉子”工程,贯通了一条十年没有修通的公路,修复了一座已毁坏三年的石桥,新修了一座石桥,改造了村内民用电网。全村40%以上的农户通

3、了公路,村内建成了环形路,结束了进庙垭村必须原路返回的历史。100%的农户通了电,95%的农户解决了人畜饮水困难,部分农户开通了集讯电话。村容村貌变化大,人民群众的生活越来越好。全村学龄儿童入学率达到了100%;卫生医疗条件逐步改善;五龙、庙垭两个村庄建设初具规模。全村树起了近200栋“洋房”,近400户买了彩电,摩托车、“面的”等用户达100多户,个别农户还准备买小轿车。近300户家中有存款,全村仅信用社存款就突破300万元,有20多户的家庭存款在10万元以上。大部分村民已摆脱了吃饭饱肚子、穿衣暖身子的时代,开始吃讲档次,穿讲品位。在调查中,我们经常可以见到穿着西服、打着领带的农民。部分农户

4、已经提前过上了小康生活。干群关系的变化大,社会风气越来越好。找村干部扯皮拉筋的没有了,干群、邻里关系融洽,无群众越级上访,民事纠纷调解基本上做到了“小事不出组,大事不出村”;近几年全村无刑事治安案件,基本达到了“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的境界;无计划外生育;无“黄赌毒”现象。村里每年开十几个会,没有一次不成功的,组织开会难这个村干部头疼的问题在庙垭合村后从来没有出现过。XX年庙垭村换届选举时,全村选民除部分外出打工者没有参加外,其余全部参加了选举,选举过程中无一人中途退场,无一人起哄,选举秩序井然。庙垭村地处边远,有13个小组1324户4153人,面积32平方公里。该村山穷水恶,自然条件很差、经济

5、发展落后。合村时人口与版图面积居全县第二,综合实力、农民收入水平、经济发展环境却位居全县倒数。短短一年多时间里,庙垭村为什么会发生如此巨大的变化?通过走访座谈,我们认为是因为他们始终坚持把民心凝聚到加快发展上来,形成了致力于小康社会建设的合力。其具体做法是:一、用目标思路动员群众。新班子上任之初就提出了全村发展思路,迅速制定了发展规划,并从当前老百姓最关心、效益能马上显现的脱贫致富措施抓起。去年底,村领导班子组织专家考察论证,提出了抢抓二期移民清库机遇、进行柑桔大树移栽、海拔600米以下大力发展柑桔的思路,并计划移栽250亩。通过村建设教师村情况汇报娄星区地处湘中腹地,辖区内有普通中小学校69

6、所,在校中小学生43069人,在职教师3049人,教师来自四面八方,既有为家乡作贡献的本区教育工作者,也有来自新化、涟源、双峰、湘乡、邵阳等地热爱娄星教育的教师。由于财力有限,特别是近年来住房商品化之后,教师住房条件一直未得到有效改善,绝大多数教师仍住在七八十年代建的教师宿舍里,既不安全,又不美观,不少农村教师办公室是住宿楼,给教师日常生活带来极大不便。为此,解决教师住房问题已成为迫在眉睫的大事。近年来,娄星区委、区政府及教育局党委把改善教师住房条件安定教师作为促进教育事业发展的一件大事、实事来抓,采取由“政府搭桥,学校牵头,教师集资、开发商建房”的办法,大力兴建教师村,先后建成教育局、二中、

7、三中、四中、八中等5个教师村,占地面积19640平方米,建筑面积98120平方米,住房708套,入住教师1124人。教师人均住房面积由XX年的8.5平方米提高到2010年的38.7平方米。现在,展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个个“楼房林立、环境优美、配套完备、管理完善”的教师村小区,受到了各级领导和广大市民的一致好评。一、党政重视,真心实意为教师办实事一是思想上高度重视。区委、区政府及区教育局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教师住房问题。为切实提高师资队伍的质量,提出了“以事业留人,以待遇留人,以情感留人”的口号,并决定以“改善教师待遇”为突破口,加快推进教师安居工程建设,彻底解决全区教师没有住房和居住条件差的后

8、顾之忧,从而让广大教师居有其所,安居乐教。二是政策上积极支持。协调城建、国土、规划等部门在教师村的用地和建设方面给予优先、优惠政策。协调税务等有关部门给教师私房联建予以税费方面的减免政策,协调住房公积金中心和银行统一给教师提供最方便快捷和最大限度的贷款额度,并减免了贷款的相关手续费用。水、电、气等配套设施也在很短的时间内全部统一安装到位,并节省了部分手续费用。二、学校牵头,全心全意打造民心工程一是成立建房领导小组,专门负责工程相关工作。各教师村建房领导小组由各教师村全体集资户投票选举产生,代表全体集资户行使权力,同时对全体集资户的利益负责。领导小组全程负责教师村建设的相关工作。二是公开组织招投

9、标,确保工程造价和质量。教师村建设方案经广大集资户一致通过后,面向社会公开招投标。开发商带地(教师村地址)标价(标明最低价格)报名后,教师村建房领导小组再组织全体业主进行投票选标,选中的开发商即为教师村承建开发商。教师村住房领导小组正式与开发商签订协议,协议中对教师村建设的各项指标、各类配套及付款方式均作出了明确的规定。在建房过程中,教师村建房领导小组每天轮流安排集资户(两人一组)对工程建设的质量进行监督,发现问题及时提出,及时整改。三是统一组织分房,确保公平公正。教师村建成后,教师村领导小组按当初集资户集资的不同面积标准将房分为若干类(如120平方系列、140平方系列、160平方系列),然而

10、结合不同栋次、不同单元、不同朝向、不同楼层、不同的公摊面积等因素,给每套住房计算出一个明确的房价,全部公示无异议后,再组织全体集资户按系列抽签分房到户,分房公开、透明、公平、公正,集资户也人人满意。三、教师集资、开发商承建,通力协作实现多边“共赢”一是教师真正受益。教师集资建房,集中组织贷款,省去了繁琐的手续,轮流监督工程质量,一起办房产证,煤气、水电入户等相关手续,省钱省心又省力。特别是集资建房,住房面积均价仅八、九百元,比市场价平均低400600多元,一套房按市场价算下来就省了七、八万。二是开发商低风险、低投入、高收益。开发商建教师村,教师信誉度高,工程按进度付款,不用垫资,不用做广告,不

11、用承担市场风险,所以想建教师村的开发商特别多。教师村建成后,一道道亮丽的风景线反过来又为承建的开发商做了一个很好的宣传,为该公司树立了良好的企业形象,为它打开新的市场奠定了基础。三是政府、学校成功破解教师“住房难”。政府和学校在现有财力投入不足的情况下,要靠财政投入来改善教师住房问题,一是没有政策,二是根本没有资金来源。通过这种方式建设教师村,既为教师办了实事,办了好事,同时又成功破解了学校教师“住房难”的问题,特别是让广大农村教师在城市里也买得起了房子,使广大教师真正居有其房,安居乐教,充分体验到了在娄星区从事教育工作的幸福与快乐。市农村小康建设现状调查与思考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点在农村,难点

12、也在农村。作为一个比较落后和欠发达的农业县份来说,按照xx大确立的宏伟目标,我们的任务更加艰巨,面临的形势更加严峻。我市农村小康建设的现状怎样,还存在哪些问题,针对存在的一些问题如何解决,带着这些问题与思考,我们依托市委党校社会实践基地,深入到双山、茂林、王奔、卧虎、玻璃山等几个乡镇87个村进行了深入调查。一、小康建设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与原因调查的情况看,按照全国农村小康生活水平基本标准规定的16个具体指标,除人均纯收入、人均蛋白质日摄入量、劳动力平均受教育程度和农村居民使用安全卫生水的普及率尚有较大差距外,其它11项指标已达到或接近农村小康生活的目标要求,但存在的问题是不容忽视的,解决起来难

13、度较大,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制约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加收入的结构性因素在增大。一是农村三次产业发展极不协调。一产不稳,二产、三产没有或极不发达,农村经济实际上就是农业经济,农民的收入主要来自第一产业,立足于当地资源的乡村工业几乎没有,服务业也是凤毛麟角或发育迟缓。喊了十几年的“三业”并举,实则还是单元经济。从几个乡镇三次产业比例结构看,更说明了这一问题。正是由于三次产业结构的不合理,95以上的农村劳动力仍然停留在农牧业生产领域,跳出农业发展农业,跳出农业发展它业是个沉重的话题。二是农产品品质结构不优。市场经济已进入买方市场,对传统农业同样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发展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的高

14、效农业是方向,而从调查的情况看却恰恰相反,我们的农产品技术含量低,附加值低的问题是普遍存在的,如何把农产品的品质结构调优、调强、做大,虽然都有所思考,但受主客观因素的制约,成效不大。三是农民的需求结构质量不高。对生产资料、消费资料和劳务的需要在种类上和数量上的比例反映出需求结构质量的高低。从调查情况看,农民吃、穿和部分用的需求基本满足后,在以注行和提高生活质量的服务性消费为重点的需求结构升级中困难增大,表现为农民需求的低水平和消费观念的落后,其根源就在于农民收入水平低和基础设施及服务保障功能不配套、不健全。而需求结构升级遇阻又反过来制约了农村产业结构的升级。2、农业基础脆弱,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15、较差,农民收入下降幅度较大。从调查情况看,除茂林镇外,1997年为历史人均收入最高的一年,平均人均纯收入达2200元,最高的达2800元。之后,由于连年干旱,造成了粮食作物的大幅度减产和生产投入的增加,人均收入呈逐年下降的趋势,到去年,所调查村人均收入最高的茂林孟益村也不过XX元,最少的双山三合村人均收入才500600元,平均人均收入1400元,比1997年平均下降了36个百分点。除少数农民外,80以上的农民再生产须靠贷款来解决。造成农民收入逐年下降的因素固然很多,仅从农业内部来看,基础脆弱,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差,在一定程度上“靠天吃饭”的问题仍然没有解决或解决得不好,加之耕作粗放、手段落后、

16、科技入户率低等等。3、村级集体经济非常薄弱。在调查的87个村中,仅有15个村无外债,其余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欠债的问题,这也是目前村级组织存在的共性问题。其中有个村欠外债高达320万元,农民人均欠外债约1500元。沉重的外债压得村干部喘不过气来,集体经济无项目,无收入来源,偿还债务将是一个漫长而又痛苦的过程。正是由于村级集体经济的薄弱,村干部即使想为群众办些好事,只能是心有余而力不足,致使村级组织在群众心目中的地位与作用不明显,缺乏凝聚力和号召力。动员和凝聚广大群众的力量,投入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中来,从村级组织看底气不足。关于村环境污染对居民生活影响的调查XX年7月20号 我开始了为期十天的社会调查活动,针对近年来环境问题对农村影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