错误也美丽──《凡卡》教学案例及反思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62263274 上传时间:2022-11-10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3.4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错误也美丽──《凡卡》教学案例及反思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错误也美丽──《凡卡》教学案例及反思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错误也美丽──《凡卡》教学案例及反思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错误也美丽──《凡卡》教学案例及反思》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错误也美丽──《凡卡》教学案例及反思(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错误,也美丽凡卡教学案例及反思 【教学案例】?凡卡是一篇文质兼美、感情真挚的文章,相信每个人读了都会为之动容,替弱小无依的凡卡将来的命运担心!课上,当讲到文章结尾凡卡那甜蜜的希望仅仅是一场梦而已时,学生都不由地黯然神伤,陷入深深的思索之中短暂的沉默之后我本想借此时机进入下一个教学环节以?我和凡卡比童年为题写篇类似读后感之类的文章,没想到陆清同学突然站了起来:“老师,不是有?未成年人爱护法吗?老板怎么可以如此体罚只有九岁的凡卡呢?他应该去法院告这个老板!“对,对!讲台下很多学生都为这一“发现而兴奋不已地附和道,“把这个没人性的老板告到法庭上去,让他出出丑!看来他们还没有真正理解教材!因而出现了这

2、样的认识偏差。不过,我暗暗地拜服他们还真有“法律意识!这是一个可喜的现象呀!我“将计就计,先“服从他们的意思,暂把原先设计好的教学环节搁一边。我不露声色地反问道:“你们都认为凡卡能把这可恶的老板告上法庭吗?并成心把“能字拖长了声调。经过一番剧烈的争论,学生认为自己的想法太天真了。有的说:“当时沙皇大略还没有制定这方面的法律吧!有的说:“即使有这样的法律,凡卡只有九岁,他怎么懂得用法律武器来爱护自己呢?还有的说得更妙:“当时的莫斯科是富人的天堂,穷人的地狱,法律只会爱护富人,不会理睬穷人的。“是呀,要是凡卡生活在我们中间就好了,肯定会有很多人帮忙他的!“对呀,对呀!你看,不用我提醒,他们已经在和

3、凡卡比童年了!于是,我决定让学生继续畅所欲言原本的写作课变成讨论会了,我认为效果反而更好说得滔滔不绝了,还愁不会写吗?【教学反思】思考之一:正视“错误想法,它是步入正确的“敲门砖在按照自己预先设计好的教案按部就班地进行教学时,忽然从“半路上杀出个程咬金,打断了正常的教学思路,因胆怯学生会再说出些什么“稀奇乖僻的错误观点,教师便阻挠、制止学生,并且不假思索地将学生的观点定性为“错误,甚至有可能强制性地、粗犷地将学生按在了座位上。教师这种对学生犯错畏之假设虎的态度是极不可取的。殊不知,学生是带领无数的疑问走进课堂的,他们每一次的学习实践过程,都是“摸着石头前进的过程,虽然每一次学习实践的结果非对即

4、错,但不论结果如何,他们的价值都是一样的。起码它证实了某种想法或某种做法的可行性或不可行性。“结果错误的实践同样重要:因为,不提出用?未成年人爱护法去控告老板,就不会为此引起一番剧烈的争论;没有争论,哪来对课文更深入的理解。通过争论得出“当时的莫斯科是富人的天堂,穷人的地狱,法律只会爱护富人,不会理睬穷人,远远好于教师讲授的效果,因此,辩证地看,学生犯错并不一定是件坏事,因为学生犯错的过程是一种尝试并纠正的过程。电灯的创造不就是建立在爱迪生成百上千次错误尝试的根底上吗?从这个意义上说,“错误也是一种“美丽,“错误也是一种“成功。爱迪生不就曾经想自己孵出小鸡来吗?这个想法看似非常荒诞,但正是像这

5、样无数个荒诞的想法才“铸就了伟大的爱迪生。因此,我们教师要正视学生犯错,切勿对学生的错误大惊小怪、横加指责,更不能因胆怯学生犯错,而不给学生尝试与实践的时机。思考之二:珍惜“美丽错误,它是教学的改良和创新我们常常会发现这样一个比拟普遍的现象:教师对问题的理解、对文章感情的体会往往与学生不尽一致。这是因为,教师是成年人,经验丰盛,理解多是理智的思考;而学生往往富于梦想,思维更具情感性、发散性和灵活性。上例中教师原本在思维程序中早已经准备好一份“规范答案,但却被学生多维立体的发散思维打破了,这个突如其来的插曲令教师有些措手不及。其实学生、教师的目标是一致的:教师以课文的时代为背景,得出凡卡在那样的世界中无法获得高兴幸福;而学生以自己的生活环境为参照物,得出凡卡可以控告老板获得人生自由。可毕竟凡卡生活在那样的年代,这种做法简直是天方夜谈,因此,师生共同得出了:我们的生活是多么幸福。一个“错误,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使原本生硬的教学环节融入到了此起彼伏的大讨论中,不仅深入而且自然!我们怎能不为之喝彩?为孩子的“无心插柳喝彩,也为其中闪现出来的亮丽的思维创新的火花喝彩,这就是“美丽的错误!对于这种“美丽我们怎能不倍加珍惜呢!“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预见到课的所有细节,在于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巧妙地在学生不知不觉之中做出相应的变动。仔细想想这句话,更觉说得有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