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阳城隍庙文史资料2.doc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562256826 上传时间:2024-02-15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33.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咸阳城隍庙文史资料2.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咸阳城隍庙文史资料2.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咸阳城隍庙文史资料2.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咸阳城隍庙文史资料2.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咸阳城隍庙文史资料2.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咸阳城隍庙文史资料2.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咸阳城隍庙文史资料2.doc(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一 咸陽文物志记1 明清民国咸陽县城遗址;今咸陽市区东南部,明洪武四年1371三月把县城迁到这里,当时所筑城垣较小;北墙在今仪凤西街略南之处,西墙在今永绥街,清泰街略东之处,南墙在今渭阳东路紧北面,东墙在今花店巷紧西面;明嘉靖二十六年把城西,北墙和东墙北段向外扩建,城高两丈五尺。西墙在今乐育南路略东之处,北墙在今人民东路中间,东墙北段在今抗战路南段略西之处,经今谭道巷法院街与旧城东墙相接。此后直至民国二十一年,虽屡有翻修,但城垣范围并无变化。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逐渐毁弃。2 城隍庙;在县东街,明洪武四年建,后重修,悉有碑记,内有大铜像一。 注;庙址在今东明街市物资局家属院。3 1957年

2、市文管会对咸陽市区东至任家嘴,西至西杨村,北至原边,南至渭河北进行了全面的文物普查。1957年咸陽城隍庙搬迁时,在琉璃龛神像腹中发现了元明时代的纸钞。4 1963年秋,咸陽市人民政府委员会公布了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咸陽博物馆征集回;咸陽城碑,王重阳碑,张琮碑,安国寺碑,石刻龙嘴,城隍庙石马一对等文物。5 渭滨公园古亭;在公园青年湖西北角岸上,1962年从明代咸陽城隍庙迁来。亭重檐八角攒尖,每角立两根抹角石柱。亭有两层,一层三踩单昂斗拱,二屋重檐五踩重昂斗拱。琉璃瓦顶。内绘咸陽八景。二 秦都雜議记1 大钟与旗杆;凤凰台上,台下有两口大钟。这两口钟均为铁铸。咸陽城内还有四对大铁旗杆,分立在城

3、隍庙前今老城东明街物资系统家属院处,文庙前今博物馆,吕祖庙吕洞滨庙,位甜水井巷西侧,今渭城区职业中学部分校区,花店会馆前法院街东部道路北侧。1956年被破坏了。2 城隍庙在县东明街,为明朝洪武四年建,后曾重修。咸陽是为关中大县,城隍庙规模不小。庙前有一对铁旗杆高高耸立,庙内有献殿,厢房,钟鼓楼等建筑群。城隍庙对面有戏楼。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时,庙内设民国军队59后方医院。因条件太差,碑石被推倒当手术床用,一些房子与门窗被拆作它用,冬天为了御寒而拆房抽木烧火取暖。此后只有破坏而无修复。三 民国咸陽县志记1 城隍庙;在县东街明洪武四年建,后重修,悉有碑记,内有大铜像一。案;长乐图经云;周苛为项羽烹,

4、高祖恩其忠烈,命州县祀之。而镇江华亭城隍皆纪信,建昌南康皆祀灌婴,故存之俟考。2 坛壝;风云雷雨山川坛,在县东郊,坛高三尺,周五丈,地三亩。明弘治元年建,仲夏已日祭。清嘉庆十七年改称地衹坛不设石主。神牌三,以木为之,制同社稷坛。风云雷雨居中,山川左,城隍右。四 渭城区志记本区境内曾有城隍庙,太淸观,三清观,关帝庙,张飞庙等著名庙观。解放前,城隍庙香火最为旺盛。每逢农历八月二日相传城隍生日的祭祀活动,整条东明街为之堵塞,四方八乡的善男信女,从早至晚,来往不断。1949年后城隍庙被市物资局占用,祭祀活动逐渐衰落。1980年后,有信徒于农历八月二日晚,在原城隍现物资局家属院门前,烧香叩拜。五 咸陽市

5、志记渭城区城隍庙会;农历八月初二日举行。先天晚间古会已趋高潮,来自四面八方的香客游人,云集于东明街,东关和咸陽古渡故址附近,人如潮涌,摩肩接踵,叩头贡献于城隍神位之前。香案旁有功德箱,供人们布施。信教弟子诵经念佛,规劝世人争强好赌惹祸殃,强要人财不久长。还有用彩纸扎糊的万人伞以图吉祥。古会的另一个中心是龙王庙会。每年农历八月初二举办。先天晚在龙王庙堂前供奉龙王尊位,挂上有求必应;等旗匾。主祭人穿着法衣,背绘八卦图,一个主唱,众人应合。因庙对渭河,故有陈列纸船,纸轿,纸马,纸衣的习俗。当日正午,置于彩船上顺水而去。届时戏台闹嚷,小吃鳞次。古会上香烟缭绕,烛光通明,演戏的鼓乐丝竹声夹杂着街上阵阵爆

6、竹声,煞是热闹。因该地已成为市区中心,故渐趋岑寂。六 历代诗人咏咸陽记唐李洞题咸陽搂晚亚古城门,凭高黯客魂。塞侵秦旧国,河侵又荒村。客路飏书烬,人家带水痕。猎频虚冢穴,耕苦露松根。墙外峰粘汉,冰中日晃原。断碑移作砌,广第灌成园。北马凝眠碛,南人忆钓湓。桥闲野鹿过,街静禁鸦翻。滩鼓城隍动,云冲太白昏。标衣多吕裔,荷锸或刘孙。吊问难知主,登攀强滴樽。不能扶壮势,冠剑惜乾坤。注;城隍,没有水的城壕。此句意为河滩边响起鼓声,使城隍震动,说明在唐代以有城隍庙和城隍信仰。七 文庙咸陽博物馆城隍庙物品一文庙亦称孔庙,是古代人们祭祀孔子的地方。在我市的兴平、泾阳、礼泉、乾县等县区都不同程度保护着文庙遗迹,这承

7、载了当地人民千百年来对孔子的尊崇,咸阳文庙是我市庙文化的缩影。咸阳文庙位于咸阳市中山街中段路北,现为咸阳博物馆馆址所在地。据明万历十九年 (1591)咸阳县新志载:“明洪武四年(1371)县丞孔文郁主持修建。”明清两代均有续修和增建。现存大部分为明代建筑,坐北面南,共有四进院落,总面积为8531平方米,建筑面积达2212平方米,平面为曲尺形。主要建筑有牌楼、一殿(原戟门处)东西两庑、大成殿(二殿)、三殿(原明伦堂处)、小牌楼、偏院正殿等。大成殿及东西两庑为原文庙建筑,大门牌楼、一殿、明伦堂、小牌楼、偏院正殿为明洪武四年咸阳城隍庙建筑先后迁建于文庙。庙内现存原古建中明代石狮1对,清代石狮2对,清

8、代与文庙相关的石碑2块。大门木牌楼,东西长13米,高12米,四柱三楼式,歇山式屋顶。有主楼和次楼,明间斗拱十五踩、翘,云朵拱,出檐深远。彩釉琉璃花脊,绿色琉璃筒瓦铺面。一殿(原文庙戟门处)面阔五间,进深二间,东西长20.6米,台基高0.8米,南北宽9.7米,单檐歇山式屋顶,青灰板瓦屋面。斗拱为一斗三升。台基部分的踏跺、垂带、象眼保存完好。大成殿面阔五间,进深四间,东西长21.7米,南北通宽11.9米,台基高1.1米,单檐歇山顶,青灰筒瓦屋面,在前台明左右两边有砖雕八字形小影壁。正脊、垂脊、戗脊、博脊搭配紧凑。前檐有廊,廊深3.4米,檐柱六根。三踩单昂斗拱,翼角起翘。前有平台,台基部分的踏跺、垂

9、带、象眼基本保存完好。东西两庑各面阔七间,进深两间,东西通宽7.2米,南北长13.6米,五脊硬山式顶,青灰板瓦屋面,前有回廊,廊深各2.4米,各有檐柱六根。三殿(原文庙明伦堂处)面阔为明三暗五(前金柱两根,内金柱四根),进深四间,东西长16.8米,南北宽12.3米,台基高0.45米。五脊硬山式屋顶,青灰筒瓦屋面。梁架结构为四椽袱带前后乳袱,檩下有斗拱平枋、立枋。檐斗拱为一斗三升,云朵花板拱。小牌楼为两柱三楼式,柱宽3米,庑殿顶,斗拱为九踩、翘,花雕板栱。绿色琉璃筒瓦铺面,飞檐翘翼。四根戗柱支撑,玲珑精巧。偏院正殿面阔三间,进深二间。东西长13.4米,南北通宽7米,台基高0.6米。单檐歇山式屋顶

10、,青灰筒瓦屋面,角梁起翘,高飞檐明显。前檐有廊,廊深3.4米,檐柱4根。五踩重昂斗拱,明间前檐为重翘斜昂斗拱,斗拱用材硕大,转角飞檐翘翼,十分壮观。咸阳文庙历史上经历5次大的修整。民国初期,将原明洪武四年(1371)所建城隍庙第一道木牌楼迁建于文庙最南端(原棂星门位置,现为咸阳博物馆大门牌楼)。1962年经上级批准,在原文庙旧址上建立咸阳博物馆。1963年,将明代咸阳城隍庙的部分建筑拆迁,于原文庙戟门、明伦堂位置建成现在的一殿和三殿,在明伦堂西侧建成现在的偏院正殿和偏院前的小牌楼。2003年咸阳文庙被陕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四批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二咸阳文庙是明洪武四年(1371)由县丞孔文郁

11、主持修建。经过明天顺三年、万历四十三年、清康熙二十年、嘉庆二十年、同治五年、光绪十四年多次重修。占地面积约9050平方米,坐北朝南。原有宫墙周围七十丈,大成殿五间,两庑各七间,戟门五架,门外有名宦乡贤祠、忠孝节义祠,戟门里金水池上架有金水桥,迤南有棂星门,再南有大成坊。再后有金声、玉振二门,左右对称。现仅存大成殿五间,两庑各七间,余尽毁矣。现中轴线自南而北依次有木牌楼、前殿、中殿、后殿,两侧有东西廊庑。 前殿面阔五间,进深三间,歇山顶,有脊饰,檐下施三踩斗拱。系民国时用周康王陵献殿材料修建而成。现为秦咸阳历史文物陈列厅;中殿,即大成殿,是明初建筑。面阔五间,进深三间,歇山顶,有柱头科、角科、平

12、身科斗拱。现为精品文物展厅; 后殿面阔五间,进深三间,硬山顶,前、后檐均施三踩斗拱。其建筑时间不明。现为宗教文物陈列厅; 大成殿西北所谓小殿、小牌楼和东西厢房系1978年用城隍庙大殿材料修建。现为临时陈列厅和第五六展室;今大成殿西碑亭系1985年修建。 戟门在1943年被咸阳县长刘法钰拆除,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将县城隍庙牌坊移建于此。为四柱三间三楼式,歇山顶,前、后檐均施如意斗拱。斗拱重叠,狼牙交错,油漆彩绘,琉璃覆顶。门前有清代石狮1对。 1962年,文庙辟为咸阳市博物馆。1980年以来,修葺彩绘了大殿、庑房,新建了小牌坊佛亭、三千兵马俑陈列室。三咸阳博物馆(文庙)位于明清咸阳城区中山街,现

13、咸阳博物馆位置,是咸阳城区目前保存较为完整的明,清古建筑群。文庙始建于明洪武四年,经过明天顺三年、万历四十三年、清康熙二十年、嘉庆二十年、同治五年、光绪十四年多次重修,现存古建筑12栋,占地12.78亩。据咸阳县志记载:文庙宫墙七十丈,占地3364平方米。墙内房屋布局由南向北,依次为大成门,有左右两门,左为金声门,右为玉振门;棂星门,有左右两坊,左坊书“德配天地”,右坊书“道贯古今”;戟门,门前有伴池,东厢为名宦祠西厢为乡贤祠;戟门北有东西两庑,庑北为大成殿。宫墙以外南有大成坊;东有文昌阁、崇圣祠;北有明伦堂、尊经阁;西有教谕署、训导署。其中,戟门于1943年被咸阳县长刘法钰拆除,同时将拆掉的

14、县城隍庙牌坊移建于此。城隍庙牌坊即现在咸阳博物馆大门,为全木斗拱式结构,木雕精细,结构严谨,四根红漆木柱支撑琉璃瓦覆盖的大屋顶,造型庄重深厚。尊经阁在文庙后不远处,为咸阳最早的学府明伦堂内的主要建筑之一,明弘治十四年利用洪武城城基所建,高二丈五尺,方六丈许,藏有图书典籍,为咸阳最早的图书馆。明嘉靖三十四年为华县大地震震损,明隆庆三年加固复修。此后明清虽有修葺,终于塌废。“经阁舒眺”为渭阳十胜之一,“经阁长啸碧云头,不尽登临物中游。十里桑麻如掌上,山河满目帝王州”。八 重修城隍碑记明正德十五年1520。王九思撰文。原埋在东明街城隍庙旧址下,1986年9月咸阳市商业局物资局家属院建家属楼时掘出,未

15、见趺座。石灰岩质,通高1.68宽0.69米,榫长0.14宽0.26厚0.16米。圆首方额,额两侧浮雕腾龙及卷云纹图案,正中方额內竖行篆刻重修城隍庙碑记7字,2行,行3字。碑身周围刻蔓草花卉纹。碑文真书阴刻22行,正文17行,满行48字。行首高皇帝3字高出3格,朝,诏各高出1格。碑阴亦刻字。同年移至凤凰台。碑身断为两截。碑文高皇帝平定四海,为天下神人主,肇称殷礼,秩百神之祀,乃许郡县城隍立庙以从事。盖祭法之言曰;能御天灾则祀之,能捍大患则祀之。而高城深池,有金汤之险,有蕃卫之功。故获其安者思其本,蒙其庥者报其功。吏奉朝命为郡县者,其始至。若旦日视事,则于今夕斋戎宿庙,鸡鸣起祀神,誓言不敢殃民。殃

16、民者,神其殃我无悔。祀已,然后视事。月朔望则谒拜庙下,春秋则合风云雷雨山川祀之。其三时疠祭,则城隍主之,以祸福民著为令。高皇帝所以建万世之业,度越前古者,盖礼严而虑周如此。其一节云,洪武四年,咸陽县吏首奉诏令,立庙于县治之东。至正统时,加修葺焉。而成化七年,知县祁州李君经撤腐作新,规摹宏远,事在纪功之碑。后五十年而正德十三年,庙又寝坏。其年冬,会知县底公以进士莅茲土。公河南考城人也,名蕴,字汝章。始至谒庙,大惧无以妥灵揭虔,非事神之礼。乃十四年春正月,次集郭内长老民至厅下,告之曰;吾欲云云官,有守弗暇。我为若主食货,若为我董治力役,则何如?其可乎?不可也?众乃推出崔文奎,魏友者数人,从容对曰;兹庙不修且坏,小人有心,其孰率之?从兹我民有神君,敢不尽力。公曰;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