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媒体在互联网环境下对知沟的影响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62248765 上传时间:2022-10-18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89.0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网络媒体在互联网环境下对知沟的影响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网络媒体在互联网环境下对知沟的影响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网络媒体在互联网环境下对知沟的影响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网络媒体在互联网环境下对知沟的影响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网络媒体在互联网环境下对知沟的影响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网络媒体在互联网环境下对知沟的影响》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网络媒体在互联网环境下对知沟的影响(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网络媒体在互联网环境下对“知沟”的影响蒋亚平 胡晓生摘要:互联网已成为推动社会发展不可忽视的力量。网络媒体作为 “第四媒体”悄然兴起。 作为大众传播媒介,它在传播信息的过程中,具有传统媒体共有的扩大“知沟”的性质;它 的数字特征和先进技术,对社会“知沟”现象的影响与传统媒体又有明显的区别。一、“知沟”问题“知沟”是传播学中的一个概念。1970年,美国学者蒂奇诺(Tichenor)提出了“知 沟假说”:由于社会经济地位高者通常能比经济地位低者更快地获得信息,因此,大众媒介 传送的信息越多,这两者之间的知识鸿沟也就越有扩大的趋势。结果是社会经济地位高者获 取的知识量超出社会经济地位低者许多。这意味

2、着两群人的知识差距将不断扩大。国内的学者对“知沟”有了不同程度的研究。一些译著,如传播理论起源、方 法和应用,对“知沟”理论的发展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国家社科基金“九五”重点项目成 果网络新闻传播导论,分析了网络环境下“知沟”理论的强化更新;丁未、张国良网 络传播中的“知沟”现象研究考察了网民与非网民之间的“知沟”现象;中国大众传播 媒介与“知沟”现象以上海和兰州为例一文,研究了两地间、两地内的“知沟”现象;二、网络媒体传播环境下的“知沟”网络媒体的出现,首先把人们分成了两大类:“网民”和“非网民”。上网的网民,极大程度地依赖于上网设备。是否拥有上网设备,上网设备是否高效优质, 这是探讨网络媒体

3、传播的首要因素。网络媒体在内容和技术上日益成熟,一是为网民带来以往无法想象的海量信息,二是 提供了各种学习机会和再教育的信息。根据“知沟”理论,大众媒体传播的信息越多,“知 沟”越有扩大的趋势。因此,与非网民相比,网民在接触网络媒体之后,会在信息的获取上 变得更“富有”。另一方面,需要注意的是,伴随着中国社会发展和技术条件变化,网民的结构在发生 大的变化。(参考附图一:中国网民总人数变化图)。这里所说的网络媒体传播环境下的“知 沟”现象,范围界定为:在社会经济发展和网络逐渐普及,网民不断增加,网民结构不断变 化的过程中,网络媒体对“知沟”的影响。图一:中国网民总人数变化图数据来源:CNNIC年

4、年年一网民总数CNNIC 历年的互联网调查结果表明,从1998年7 月到 2003年 1月,短短几年时间, 中国的网民从117万增加到近 6000 万。同时,不同文化层次也就是不同教育程度的人,在 网民中所占的比例也在不断变化(参考附表一)。表一:历年中国网民文化程度比例数据来源:CNNIC时间高中(中 专)以下高中(中 专)大专本科硕士博士及以上网民总 数1998年7月6.9%34.2%49.6%7.5%1.8%117.5 万1999年7月2%12%27%48%9%2%400万2000年1月3%13%32%45%6%1%890万2000年7月2.54%12.79%32.81%45.93%4.

5、94%0.99%1690 万2001年1月6.44%23.45%28.97%38.82%1.91%0.41%2250 万2001年7月8.7%28.8%26.7%33.6%1.8%0.4%2650 万2002年1月10.2%30.0%26.9%30.4%2.1%0.4%3370 万2002年7月11.5%30.5%26.3%29.2%2.1%0.4%4580 万2003年1月12.9%30.6%26.1%27.6%2.3%0.5%5910 万根据中国受教育程度和文化层次现状,我们可以把高中(中专)以下文化层次的群体称 为低文化层次者;把本科及以上文化层次的群体称为高文化层次者。从附表一中,低文

6、化层次(高中中专文化以下)的网民变化明显而有规律。在网络最 初出现的时候,文化层次低的网民比例呈下降趋势,总体比例也不大;随着网民总数的增加 (见附图一:中国网民总人数变化图),文化层次低的网民比例逐年上升。而大学本科学历 以上的网民比例一直呈稳定下降趋势(见附图二:不同文化层次人数比例的变化)。图二:不同文化层次网民比例的变化图 数据来源: CNNICuoooooo76543210本科及以上学历网 民比例月车月QMa9_月车 2nM2高中中专以下学历 网民比例从两条线的走势,我们看到一些变化:网络媒体刚出现的两三年,低文化层次者的比例 有减少的趋势。说明由于设备昂贵等因素,相对贫穷的人们对网

7、络媒体不大涉足。很快,从 2000 年下半年开始,低文化层次者的比例一直稳步上升,数量则从98 年的 26.7 万上升到 762 万。相比之下,中层和高文化层次的网民比例是基本持平和相对减少。 由于教育程度的不可逆特性,结论只能说明是越来越多低文化层次者加入网民的行列。低文化层次者网民数量的增加,体现出网络在社会上的不断普及,比例的变化,说明 整个网络正在为更多低文化层次者提供了学习和受教育的机会。更多的低文化层次者进入网 民的行列,接受网络媒体的教育从整个社会范畴里来分析,网络媒体的逐步成熟与普及, 对社会“知沟”有减小的作用。三、网络媒体对“知沟”的影响根据“知沟”假说理论,媒体影响“知沟

8、”的原因主要存在于以下几个方面:网民与媒 介接触率、传播媒介本身的特性、网民自身的使用。可以从这些方面来分析网络媒体对“知 沟”所产生的影响。首先,分析互联网环境下人们与媒介信息接触的概率。一方面,网络的普及情况在变化。根据CNNIC2003年1月公布的第十一次互联网调查,2002 年底中国有网民近6 千万人。但与电视机在中国百姓家庭高达99.3%的普及率相比, 网络设备远没有达到普及的程度。2000 年是网络大发展的开端,网络前所未有地迅速普及。“触网”率高了,低文化层次 的人迅速增加,比高文化层次的人增加要快。客观上讲,他们获得教育的机会增加,社会“知 沟”有减小的趋势。另一方面,网络传媒

9、增加了人们与信息接触的机会。传统社会的经济地位较高者,有较 多机会接触公共政策,较易与他们社会经济地位相符者交往、讨论,获得新知。而社会经济 地位较低者,则因缺乏接触机会,进而缺乏对此类事情的信息获得、兴趣和深入讨论。网络 媒体却能提供一种虚拟空间,虚拟的社会形态逐渐形成。包括在讨论、信息交流、情感、交 友等方面,网络提供了一个超越了时间空间的交流通道。如人民网强国论坛,不定期邀请专 家学者、热点人物在网上与网友交流。一个偏远山区的普通人,就有可能与他所景仰的学者 平等交流观点。其次,网络媒体具有高科技的特性,对网民使用网络产生影响。网络已经成为一个巨大的信息储存空间,理论上可以汇聚人类历史上

10、所有的知识,可为 任何人随时随地提供所需信息。在传统媒体环境下,每个人的知识背景不同,对于一些困难的议题,社会经济地位较高 者,可藉由以往的教育,获得更多的知识。而在互联网环境下,即便教育程度不高的人,也 能在网络上找到他需要的背景资料、相关信息和知识,可以弥补部分以往教育不足的影响。网络媒体的检索功能,使网民可根据自己的需求,在信息海洋中寻找需要的内容。这种 变“被动”为“主动”的提出需求并接受知识传授的方式,是网络媒体转变传媒对“知沟” 影响的关键性因素。它使处理信息能力强的人方便进行深度分析;处理信息能力弱的人,也 能轻松阅览所需要的信息,排除在信息获得渠道方面的障碍。超链接的运用在网络

11、上最为普遍。它可以为网民提供大量补充性、知识性的背景资料, 从而增加网民对内容的深层理解和系统的学习,弥补了电视、广播和报纸杂志的信息量小的 局限性。传统的印刷媒体,更多地被认为媒体把关人是在为社会经济地位较高者服务。网络媒体 改变了这种传播模式。“泛传播”理论解释了网络对传播方式和传播效果的革命,把关人的 作用不再起到瓶颈性的制约。“博客”将海量的、传统大众媒体没有的信息公布于世。论坛和BBS的运用,使网络上人际间信息的交流突破了时间与空间的限制。交互性传 播得到普及;网民在作为受者的同时,也常以传者的身份出现;传统媒体环境下“传者 受众”的单一的传播流程模式,代之以“传媒网民”和“网民网民

12、”模式并存。以上几种全新的传播方式,都更易于同时获得包括高社会经济地位者和低社会经济地 位者的认可,对低经济地位者更为有利。低经济地位者在网民中的比例呈现越来越高的趋势, 网络将有利于社会“知沟”的进一步缩减。第三,网络媒体创造条件影响受众的选择性接纳和理解,从而改变“知沟”。社会经济地位较低者,可能发现对有关公共事务或社会科学的新闻兴趣不大。但网络媒 体的超链接,能让网民在广泛的范围内,可以看到他们一般不去浏览的内容,从而增加网民 对非本专业和不感兴趣的话题和知识的接触、学习的概率。一是增加选择的可能性,二是增 加对困难知识的理解。获得了更多的知识,网民感兴趣的话题范围将因此扩大。网络媒体集

13、聚文字、图片、视频、音频、互动等多媒体方式,进行全方位广播。网民在 网络媒体上获取信息,不仅可以从兴趣出发,对知识的快速接受和理解也远超过传统媒体。 网络媒体以交互性为特点的新技术给了许多人们上网的乐趣,而这种兴趣,正是人们在网上 获得知识,减小“知沟”的重要条件之一。最后,网络环境也在不断变化,对“知沟”的影响亦有变化。网络在不断发展成熟的过程中,很多决定“知沟”的因素在发生变化。首先是成本降低, 这个变化在2000 年底已经初现端倪。其次是技术的人性化。网络技术的发展最终是为了人 的使用,网络媒体的使用将会越来越简单。最后是网络本身和网络媒体的普及。网络和网络 媒体的普及是社会发展的必然,

14、更多的人会把互联网和网络媒体溶入生活、工作、学习中。网络时代正在到来。网络环境变化的结果是更多人上网,更多人在互联网环境下接受教 育。网络媒体将对“知沟”现象产生更加积极的影响。图三:网络媒体对受众的影响表现图从附图三我们读出,在网络媒体的各种特性中,上网设备、网民的检索技能等,是扩 大社会“知沟”现象的因素;而网络的海量知识存储、超链接的运用、对网民社交范围的影 响等,对缩减社会“知沟”现象造成更多影响。注释1 美沃纳赛佛林/小詹姆斯坦卡德传播理论起源、方法与应用2 林建华,科普书无所作为了吗,中华读书报2001.123 蒋亚平,中国网络媒体现状分析和展望,中国记者 2002 年第五期,4 王劲松,微软召开 21 世纪网上学习与远程教学研讨会,光明日报 1999 年 12 月 29 日,5 同3 其他参考文献:张国良 丁未:中国大众传播媒介与“知沟”现象以上海和兰州为例、网络传播中 的“知沟”现象研究孟建:网络化教育:一种新质教育的诠释论影响新闻传播效果的障碍因素,新闻前哨1995 年第 6 期(作者: 蒋亚平,人民日报社网络中心常务副总裁;胡晓生,北京广播学院传播学在职研 究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