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基础理论.doc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562247953 上传时间:2023-12-08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9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医基础理论.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中医基础理论.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中医基础理论.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中医基础理论.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中医基础理论.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医基础理论.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基础理论.doc(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西医结合执业医师资格考试知识点(一)中医基础理论1. 人体以五脏为中心,以心为主宰。2. 四变之动,脉与之上下。“亢则害,承乃制,治则生化”-整体观念的一种反应。3. 故春善病鼽衄,仲夏善病胸胁,长夏善病洞泄寒中,秋善病风疟,冬善病痹厥。-素问金匮真言论4. 春日浮,如鱼之游在波;夏日在肤,泛泛乎万物有余;秋日下肤,蛰虫将去;冬日在骨,蛰虫周密,君子居室。故曰:知内者按而纪之,知外者终而始之,此六者持脉之大法。-素问脉要精微论5. 灵枢顺气一日分为四时说“夫百病者,多以旦慧”,是因为人气始生,病气衰;“夫百病者,多以夕加”,是因为人气始衰,邪气始生;“夫百病者,多以夜甚”是因为人气入脏,邪气

2、独居一身;疾病病情随昼夜时间节律而变化,其病“安”的时间是昼。6. 精气概念源自水地说。气的概念源自云气说。精气首见于管子。7. 故曰:天地者,万物之上下也;阴阳者,血气之男女也;左右者,阴阳之道路也;水火者,阴阳之征兆也;阴阳者,万物之能始也。故曰: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8. 故曰:阴中有阴,阳中有阳。平旦至日中,天之阳,阳中之阳也;日中至黄昏,天之阳,阳中之阴也;合夜至鸡鸣,天之阴,阴中之阴也;鸡鸣至平旦,天之阴,阴中之阳也。故人亦应之。9. 夫言人之阴阳,则外为阳,内为阴。言人身之阴阳,则背为阳,腹为阴。言人身之藏府中阴阳。则藏者为阴,府者为阳。肝心脾肺肾五藏,皆为阴。胆胃

3、大肠小肠膀胱三焦六府,皆为阳。所以欲知阴中之阴阳中之阳者何也,为冬病在阴,夏病在阳,春病在阴,秋病在阳,皆视其所在,为施针石也。故背为阳,阳中之阳,心也;背为阳,阳中之阴,肺也;腹为阴,阴中之阴,肾也;腹为阴,阴中之阳,肝也;腹为阴,阴中之至阴,脾也。此皆阴阳表里内外雌雄相俞应也,故以应天之阴阳也。10. 阴阳的对立制约:正常:“阴平阳秘,精神乃治”、“动极者镇之以静、阴亢者胜之以阳”;反常:阴盛则阳病、阳盛则阴病、阴虚则阳亢;“阴平阳秘”阴阳的对立与消长。阳胜伤阴。阴阳对立:热者寒之,寒者热之。11. 阴阳的互根互用:“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孤阴不生、独阳不长”、“阴阳离决

4、,精气乃绝”“阴中求阳,阳中求阴”“无阳则阴无以生,无阴则阳无以化”“阴损及阳,阳损及阴”“阳生阴长,阳杀阴藏”12. 阴阳的消长平衡:“阴消阳长”、“阳消阴长”。阴盛则阳病。13. 阴阳的相互转化:“物极必反”“重寒则热、重热则寒”、“重阴必阳、重阳必阴”。寒极生热,热极生寒。14. 阴偏胜-实寒证寒者热之;阳偏胜实热证热者寒之;阴偏衰(阴虚)虚热证阳病治阴(阳中求阴补阴时适当补阳);阳偏衰(阳虚)虚寒证阴病治阳(阴中求阳补阳时适当补阴)。壮水之注,以制阳光阴偏衰-阳病治阴。益火之源,以消阴翳阳偏衰-阴病治阳;阴虚不能制阳而制虚热者,用滋阴壮水之法,以制阳亢火盛,所谓“壮水之主,以制阳光”,

5、内经称为“阳病治阴”。阳虚不能制阴而造成阴盛而致虚寒者,用扶阳益火之法,以消退阴盛,“益火之源,以消阴翳”。内经称为“阴病治阳”。15.五行属性归类五行人体五脏五腑五官五体五志五声变动木肝(魂)胆目筋怒呼握火心(神)小肠舌脉喜笑忧土脾(意)胃口肉思歌秽金肺(魄)大肠鼻皮毛悲哭咳水肾(志)膀胱耳骨恐呻栗五行自然五音五味五色五化五气五方五季木角酸青生风东春火徽苦赤长暑南夏土宫甘黄化湿中长夏金商辛白收燥西秋水羽咸黑藏寒北冬血之余为发,筋之余为爪。肝心脾肺肾其华在爪 面 唇 毛 发,其液在泪 汗 涎 涕 唾。15. 相生关系:木-火-土-金-水相克关系:木-土-水-火-金(克我者为所不胜,我克者为所胜

6、)五行制化:木-火-土-金-水=相生五行胜复:木-土-水-火-金=相克五行相乘:木-土-水-火-金=相克太过五行相侮:金-火-水-土-木=反克相乘:是指五行中某“行”对被克的“一行”克制太过,引起一系列的异常相克反应。“木旺乘土”、“土虚木乘”。相侮:指“反侮”,是指由于五行中的某“一行”过于强盛,对原来“克我”一行进行反侮,所以反侮亦称反克。“木火刑金”、“金虚木侮”16. 见其色而不得其脉,反得其相胜之脉,则死矣;得其相生之脉,则病已矣。17. “虚则补其母”、“实则泻其子” 滋水涵木法(滋补肝肾法)、益火补土法(温肾健脾法)、培土生金法(补养脾肺法)、金水相生法(补肺滋肾法)等。理论基础

7、是五行相生。18. 抑强扶弱抑木扶土法(疏肝健脾法)、培土制水法(健脾利水法)、佐金平木法(泻肝清肺法)、泻南补北法(泻火补水法,即泻心火滋肾水)。理论基础是五行相克。19. 心者,君主之官也,神明出焉。肺者,相傅之官,治节出焉。肝者,将军之官,谋虑出焉。胆者,中正之官,决断出焉。膻中者,臣使之官,喜乐出焉。脾胃者,仓廪之官,五味出焉。大肠者,传道之官,变化出焉。小肠者,受盛之官,化物出焉。肾者,作强之官,伎巧出焉。三焦者,决渎之官,水道出焉。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气化则能出矣。20. 五脏者,“藏精气而不泻”,故“满而不能实”;六腑者, “传化物而不藏”,故“实而不能满”。21. 心“

8、君主之官”、“生之本”心主血脉与精神意识思维活动关系密切具有“壅遏营气,令无所避”作用的是脉主神志(心主神明)君主之官的理论基础;五脏六腑之大主的理论基础心为阳脏而主通明,心为火脏。心为人身之日。在志为喜。在液为汗。在体合脉其华在面。在窍为舌。22. 肺“相傅之官”、“华盖”、“娇脏”、“气之本”“气之主”、“清虚之脏”、“主气之枢”、水之上源。肺之门户是喉、气机升降之枢纽是脾胃、气机调节关系密切的是肝肺。肺为生气之源,贮痰之器。主气、司呼吸主一身之气体现在生成宗气和调节气机。主宣发和肃降肺所宣发的气是卫气主行水-通调水道依赖肺的宣发和肃降朝百脉、主治节。在志为忧。在液为涕。在体合皮其华在毛。

9、在窍为鼻。肺主一身之气体现在生成宗气和调节气机肺主一身之气的生成体现在生成宗气肺主一身之气的运行体现在调节气机23.脾“仓廪之官”、“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生气之源。为孤脏,中央土以灌四停。脾为生气之源,生痰之源。脾主运化脾主为胃行其津液也。为水液代谢的枢纽作用。脾主统血控制血液在脉中运行。脾主升,以升为健主要在升清和升举内脏。喜燥恶湿。在志为思。在液为涎。在体合肌肉、主四肢。在窍为口,其华在唇。23. 肝“将军之官。谋略出焉”、“刚脏”、“魂之处”、“血之藏”、“筋之宗”、“罢极之本”、“封藏之本”,“体阴而用阳”。人卧血归于肝。主疏泄-促进血液运行和津液代谢;促进脾胃运化和胆汁分泌排泄

10、;调畅情志;通调排精与排卵。主藏血贮藏血液、调节血量和防止出血的作用。肝为刚脏-主升主动,具有刚强、燥急的特点。喜条达而恶抑郁。肝主升发-向外生动,向内发散以调畅气机。在志为怒。在液为泪。在体合筋,其华在爪。在窍为目。24. 肾“先天之本”、“腰为肾之府”;“命门之火”即肾阳、元阳;“命门之水”即肾阴、元阴;肾者,胃之关也。“气之根”藏精。主生长、发育和生殖。-肾中精气充盛,化生天癸。推动和调节脏腑气化。-五脏阳气的根本是肾阳(肾阳为一身阳气之本),阴液的根本是肾阴(肾阴为一身阴气之本);肾阳(不是肾气)具有温煦、推动、兴奋和宣散作用,肾阴具有凉润、宁静、抑制和凝聚的作用。肾主水。-肾阳的蒸化

11、作用。-肾为水脏。主纳气肾所摄纳之气为清气。肾为气之根-维持呼吸的深度。肾为气之根。主蛰守,具有潜藏、封藏、闭藏的生理特性。-固摄精气,防止精气无故散失。在志为恐。在液为唾。在体为骨,主骨生髓,其华在发。在窍为耳及二阴。素问上古天真论说“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三七,肾气平均,故真牙生而长极;四七,筋骨坚,发长极,身体盛壮;五七,阳明脉衰,面始焦,发始堕;六七,三阳脉衰于上,面皆焦,发始白;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也。丈夫八岁,肾气实,发长齿更;二八,肾气盛,天癸至,精气溢写,阴阳和,故能有子;三八,肾气平

12、均,筋骨劲强,故真牙生而长极;四八,筋骨隆盛,肌肉满壮;五八,肾气衰,发堕齿槁;六八,阳气衰竭于上,面焦,发鬓颁白;七八,肝气衰,筋不能动,天癸竭,精少,肾藏衰,形体皆极;八八,则齿发去。”。25. 心与肺-气血方面,体现呼吸吐纳;心与脾-血液生成与运行关系,多见于气血两虚;心与肝-行血和藏血的功能;心与肾-水火既济、精神互用和君相安位。肺与脾-气的生成和水液代谢。肺与肝-人体气机的升降调节。肺与肾-水液代谢、呼吸运动和阴阳相互资生。肝与脾-饮食物的消化和血液中的藏血和统血。肝与肾-精血同源、藏泄互用及肝肾阴阳相互滋生和制约。-乙癸同源。脾与肾-先后天之间的互促互助。26.六腑生理特点是:受盛

13、传化水谷,实而不能满,六腑以降为顺,以通为用。27.七冲门(难经):唇为飞门、齿为户门、会厌为吸门、胃为贲门、太仓下口幽门、大小肠为阑门、下极为魄门,故七冲门也。28.胆“中精之府”、“中正之官”、“奇恒之腑”贮存和排泄胆汁,主决断。29.胃“太仓”、“水谷之海”受纳和腐熟水谷主通降,以降为和喜润恶燥30.小肠受盛之官受盛化物小肠主液泌别清浊临床上常用“利小便即所以实大便”的治法。31.大肠“传导之官”传化糟粕大肠主津32.膀胱“州都之官”贮存和排尿33.三焦“孤府”、“决渎之官”主持诸气,总司全身气机和气化三焦为水液运行之道路上焦:一般为膈以上的胸部,主气的宣发和升散,即宣发卫气,而散水谷之

14、精微以营全身“上焦如雾”中焦:一般为膈以下,脐以上的腹部,消化过程中腐熟水谷的状态“中焦如沤”下焦:一般为脐以下部位,主要功能是排泄糟粕和尿液“下焦如渎”34.五脏与六腑的表里关系:心与小肠、肺与大肠,脾与胃(脾主升清,胃主降浊),肝与胆,肾与膀胱。35.奇恒之腑是指:脑、髓、骨、脉、胆、女子胞的总称。脑“髓海”“元神之府”与肾关系密切。女子胞胞宫、即子宫、是发生月经和孕育胎儿的器官。和心、肝、脾、肾、冲脉、任脉、督脉和带脉有关。36.精的本始含义是生殖之精。37.一身之气的生成,是脾、肾、肺等脏腑综合协调作用的结果。所以说:肾为生气之根,脾胃为生气之源,肺为生气之主。38.人体之气的功能:推动和调控作用对于人体的生长、发育和生殖有推动作用。温煦和凉润作用防御作用固互肌表,防止外邪;正邪斗争,防止损害。固摄作用使血液在脉管中循脉而行,防止逸出脉外。中介作用气能感应传导信息,维系机体的整体联系。39.元气:又称“原气”,“真气”,是人体最基本,最重要的气。肾中精气是元气的先天基础。以三焦为通道流行于全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项目/工程管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