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题含答案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562246853 上传时间:2023-10-11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9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题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题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题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题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题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题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题含答案(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试卷类型:A2019-2020年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含答案 本卷共35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4班固汉书百官公卿表:“大率十里一亭,亭有长:十亭一乡,皆秦制也。”晋书职官志记载: “县五百户以上皆置乡,三千以上,置二乡,五千以上,置三乡,万以上,置四乡,乡置啬夫一人。乡户不满千以下,置治书史一人,千人以上,置吏一人,书佐二人。从这些材料中可以看出 A. “皇权不下县”说法确实是错误的 B. “皇帝无为而天下治”的治理模式 C.乡绅阶层已成为乡村的主导性力量 D. “县下惟宗族,宗族皆自治状况 25北宋学者石介在中国论中

2、说:“闻乃有巨人日佛,自西来入我中国;有庞眉名日 聃,自胡来入我中国。各以其人易中国之人,以其道易中国之道。”其言论意在 A.通过文化融合缓和民族关系 B.反对文化交流保护华夏文明 C.削弱佛道冲击意图复兴儒学 D.宣扬华夷观念维护北宋统治 26两宋时期流传着“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而到明清时期“湖广熟,天下足”“买 不尽松江布,收不尽魏塘纱”的谚语十分流行(苏湖地区指江浙地区,湖广地区指洞庭湖 流域)。这种变化说明 A.江浙地区农村经济结构出现转型的趋势 B江南地区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C.湖广成为全国经济最发达之地 D.农业生产方式发生了巨大变革27. 1929年颁布特种工业奖励法,193

3、0年公布特种工业奖励标准,1934年又将其修改为I业奖励法,积极鼓励民间投资创办新式工业。这段材料可直接用来研究 A洋务运动中民用企业创办的原因 B.国民党统治前期经济迅速发展的原因 C“短暂春天”出现的历史背景 D. “实业救国”思潮对民族工业的影响28.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名称。图6显示的人民军队名称的变化主要反映出 A,社会性质的变化 B革命领导阶级的变化 C.社会矛盾的变化 D中共执政地位的形成29. 1917年,学者杜亚泉发表战后东西文明之调和一文,推崇中国传统和平、中庸、尚仁义、重民本、均贫富等思想,同时他也认为不学习西方不足以救中国的贫弱。他一再强调

4、要“确信”本国传统文化,但又不能“自封自囿”。这表明杜亚泉 A推崇洋务派“中体西用”思想 B.反对新文化运动“民主与科学”的主张 C.坚定维护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 D.比较客观地认识了当时的国内外形势30. 1984年初,邓小平为深圳特区题词:“深圳的发展和经验证明,我们建立经济特区的政策是正确的。”从此中国改革开放进入一个全新时期。此后中国开始 A.在大型国有企业中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B.开放沿海城市,兴办经济技术开发区 C.着手加速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融入全球化进程31,马丁路德在九十五条论纲中写到:“很显然,当钱币投入钱柜中叮当作响的时候,增加的只是得利心和贪欲心

5、。至于代祷是否有效,完全只能以上帝的意旨为转移。”马丁路德的这一观点 A使人们摆脱了宗教信仰的束缚 B。确立了世俗政权高于教会的原则 C否定了教皇和神职人员的权威 D.倡导人们要节制私欲、安贫乐道32.图7反映的是世界五大主要工业经济体的经济发展(1820-1913年)。据此可以推断出、 A.科技革命推动经济发展 B.世界市场不断走向成熟 C.美国已经成为世界霸主 D.主要大国不断走向对抗33,罗斯福执政时期,实行通货膨胀、美元贬值的措施是整顿金融的关键。该措施的影响是 A.促使商品价格逐渐回落 B.确立了美元的世界货币地位 C.促进国际贸易稳定发展 D.利于美国对外贸易获利增多 34. 20

6、世纪三四十年代,西方知识界掀起一股苏联热,处于经济危机中的美国甚至有人要 求“向俄国人学习”。这反映了 A苏联计划经济成效显著影响巨大 B.西方急需苏联援助摆脱经济危机 C.西方主张学习苏联计划经济模式 D.苏联打败德国影响美苏外交关系 35. 1946年2月9日斯大林公开演说,认为没有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的资本主义国家就要 通过武力改变这种状况,现代资本主义是新的世界大战的根源,为此,他号召人民准备迎 接新的战争;2月22日美国驻苏大使馆代办乔治-凯南向华盛顿提出遏制苏联的理论;3 月5日丘吉尔在威斯敏斯特学院发表“铁幕”演说。从上述材料可以看出 A.斯大林演说对遏制理论、“铁幕”演说产生了影

7、响 B对世界市场的争夺导致了“冷战局面的最终形成 C丘吉尔“铁幕”演说向苏联发出了“冷战”的信号 D.国家利益才是导致二战后美苏激烈斗争的根本原因第II卷 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36题第41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做答。第42题第48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做答。 40.(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法制起源较早。夏朝法律被称为“禹刑”,西周制定吕刑。秦朝制 定(秦律:,这是一部十分严苛的法律,以“轻罪重刑”为指导思想,刑罚名目繁多,死 刑多达十几种。唐朝制定(唐律叠议颁行天下。它集成了古代立法传统,将各种法规融 为一炉,采取了刑事立法的形式,全部法律都围绕“

8、罪”和“刑”分别加以规定、解释。 唐律规定了严惩十恶:谋反、谋大逆、谋叛、恶逆、不道、大不敬、不孝、不睦、不义、 内乱。唐律还规定如果赃证已经明确,“理不可疑”,犯人即使不招,也可根据犯罪事实 进行判决。唐律疏议成为以后历代刑律蓝本,也是中国古代法典的楷模和中华法系的 代表。 材料二公法是以保护调整国家(公共)利益为目的的法律,私法是以强调保护私人 利益为目的的法律与古代中国侧重公法不同,罗马帝国时期立法以私法为主要侧重点。 罗马法广泛借鉴外邦人法规,着重调解贸易及财产等经济和民事纠纷,适应了帝国时期社 会发展要求。3世纪以后形成了著名查士丁尼法典,内容包括历代罗马皇帝颁布的敕令, 人与人关系

9、、财产关系和诉讼等方面的规定,不同时期法学家对罗马法提出的各种学说和 解释。它标志着罗马法发展到完备阶段,是现代资本主义法制的先声,19世纪以来,欧洲 大多数国家皆以罗马法为法律基础制定本国法律制度(1)根据材料一,概括古代中国法制的基本特点。 (6分)(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古代中国与古代罗马帝国在公法与私法方面侧重点不同的原因。 (12分)(3)结合材料,谈谈你对当前我国建立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认识。 (7分)41. (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下表是1890-1933年中国部分经济部门占GDP百分比(按照1933年价格计算) 从材料中提取两项有关这一时期中国经济发展特点

10、的重要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说明。 请考生在第45、46、47、48四道历史题中任选一题做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作答时,请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题目题号的方框涂黑。45,(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隋朝至唐朝前期实行府兵制,“府兵之制,居无事时耕于野,其番上(轮换值班)者,宿卫京师而已。若四方有事,则命将以出;事解辄罢,兵散于府,将归于朝。故士不失业,而将帅无握兵之重。”这一制度把军人户籍编入州县,同样分到田地,府兵制与均田制结合,“寓兵于农”“兵农合一”,兵将平时不在一起,府兵服役期间免征赋役,但出征时要自备武器、粮食。武则天时期,均田制遭到破坏,战事日益频繁

11、,贵族官僚将府兵作为家奴使用,府兵制走向崩溃。唐玄宗时期开始实行募兵制,由国家招募丁男当兵,供给衣食,免征赋役,士兵以当兵为职业,将帅长期统帅一支军队。此后募兵制成为古代社会的主要兵制并不断发展完善(1)根据材料,比较募兵制与府兵制的不同点。 (9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唐朝中后期募兵制产生的影响(6分)46.(15分)【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1941年11月毛泽东(在陕甘宁边区参议会的演说中说:中国社会是一个两头小中间大的社会,无产阶级和地主及资产阶级都只占少数,最广大的人民是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以及其他的中间阶级。任何政党的政策如果不顾到这些阶级的利益,如果这些阶级

12、的人们不得其所,如果这些阶级的人们没有说话的权利,要想把国事弄好是不可能的。 此后不久实施的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规定:本党愿与各党各派及一切群众团体进行选举联盟-在共产党员被选为某一行政机关之主管人员时,应保证该机关之职员有三分之二为党外人士充任。为此中共在特区以“三三制”原则建立民主政权,即在政权机构中,代表工人阶级和农民阶级的共产党员、代表小资产阶级的左派进步分子、代表中等资产阶级和开明绅士的中间分子各占三分之一的名额。(1)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共产党在政权建设方面采取“三三制”原则的原因。(8分)(2)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共产党抗日根据地政权建设的意义。 (7分)47.(15分)

1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20世纪30年代,面对德、意、日法西斯国家的严重挑战,英、法、美等国,为维护自身既得利益,求得一时苟安,不惜以牺牲别国利益为代价,谋求同侵略者妥协,妄图将祸水引向苏联,坐收渔利。这种政策被称为“绥靖政策”。1931年“九一八事变”,容忍日本侵略中国东北:1935年3月容忍希特勒重整军备;1935年10月容忍意大利侵略埃塞俄比亚:1936年3月放任希特勒武装进占莱茵区;1936年8月对德、意武装干涉西班牙采取“不干涉”政策。这些都是绥靖政策的例证。最典型的体现则是1938年9月的慕尼黑会议和慕尼黑协定)。英、法及幕后的美国,妄图以牺牲捷克斯洛伐克为代价,在欧洲实现

14、“普遍绥靖”,求得“一代人的和平”。 (1)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英法等国推行“绥靖政策”的原因。(8分)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绥靖政策”带来的严重危害。 (7分)48. (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奥托冯俾斯麦,人称“铁血宰相”、“德国的建筑师”。1862年9月成为 首相的俾斯麦在下院首次演讲中坚定的对议会说道:“当代的重大问题并非通过演说和多 数派决议就能解决的而是要用铁和血来解决。”从此俾斯麦被冠上了“铁血宰相”的绰 号。担任首相期间,俾斯麦在1866年发动了普奥战争打败奥地利,1870年又进行普法战 争,打败法军,成立了德意志帝国。俾斯麦靠“铁血政策”自上而下地统一了德国,还帮 助法国凡尔赛政府镇压巴黎公社。他对内颁布反社会党人非常法,残酷镇压工人运动, 但同时又制定了很多保障工人的措施,建立了世界上最早的工人养老、健康医疗保险和社 会保险制度。 苏联历史学家叶鲁萨里姆斯基说: “他(俾斯麦)不仅仅是1848年不彻底的革命的 掘墓人,同时也是这场革命的遗嘱执行人。”这句话可以说是精当而形象地概括了俾斯麦 复杂而又矛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