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1-2单元考点素材 新人教版必修1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62242376 上传时间:2023-02-16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78.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历史 1-2单元考点素材 新人教版必修1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高中历史 1-2单元考点素材 新人教版必修1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高中历史 1-2单元考点素材 新人教版必修1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高中历史 1-2单元考点素材 新人教版必修1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高中历史 1-2单元考点素材 新人教版必修1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 1-2单元考点素材 新人教版必修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历史 1-2单元考点素材 新人教版必修1(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必修一)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1课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一、重点与难点:西周的分封制与宗法制;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及宗法制二、主要内容:*从禅让制到王位世袭1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朝,始创王位世袭制度2夏商时期实行王位世袭制代替了原始社会时期的禅让制,从此“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3夏商时期的行政管理制度:最高统治者为王,身边重臣往往被赐予“相”、“尹”、“保”等官名,是当时最高政务官,地方封候、伯。候伯定期向商王纳贡,并奉命征讨*等级森严的分封制1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灭商,建立西周。西周分封制始于周武王时期2分封制分封的对象:王族、功臣、古代帝

2、王的后代3分封制的目的:建立诸侯国,巩固周王室的统治(巩固统治的需要)4分封制的内容:周王把国都附近的地域划为王畿,由周王直接统治,王畿之外的地区分封诸侯,由他们建立诸侯国,镇守疆土,保卫王室。诸侯的义务包括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和朝觐述职。5分封制的影响:积极方面:一、加强了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二、促进了边远地区的开发,扩大了统治区域。消极方面:分封制中封国是世袭的,诸侯在封国之内享有行政、军事、经济等大权,有相对的独立性。随着时间推移,诸侯国势力逐渐壮大,王室衰微。(提示:分析问题要从正反两方面分析,以免在考试中漏答“点”而失分,既然有“积极”,便要想到“消极”;有“利”便要想到有

3、“弊”)*血缘关系维系的宗法制1宗法制的目的:为了加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通过血缘关系来巩固国家统治2宗法制的内容:分封制的核心内容为嫡长子继承制,即嫡长子继承父亲的宗主地位,别子进行分封。3宗法制的影响:保证了各级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地位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习题:1(2010广东文综12)在中国古代“家国一体”的社会中,忠孝观念源远流长,其源头是( )A宗法制 B郡县制 C君主专制 D中央集权制第2课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一、重点与难点: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三要素:皇帝制度的确立,地方上推行郡县制,从中央到地方形成一套

4、完整的官僚体系);秦朝创建中央集权制度的作用和影响二、主要内容:*从诸侯争霸到秦朝统一1公元前770年,周平王迁都洛邑,史称东周。2由分裂割据走向国家统一是历史发展趋势,战国末年国家统一成为历史必然的原因:战国时期封建经济迅速发展,各地区经济联系加强,为统一提供了物质基础和需要(经济);大国兼并小国,局部统一扩大,促进了最终的全国统一(政治);各民族的初步融合,为统一提供了有利条件(民族关系);人民饱受战乱之苦,渴望统一(人民)(提示:分析问题的原因一定要注意答题的角度,主要从以下九个方面分析: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社会、民族关系、军事、交通、法制、人民)3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结束春秋以来

5、诸侯割据局面,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秦朝,定都咸阳*至高无上的皇权和中央官制1皇帝制:皇权至上、皇帝独裁、皇位世袭是皇帝制的核心内容。全国的政治、经济、军事等一切大权,都由皇帝总揽。中央和地方主要官员由皇帝直接任免。军队调动以虎符为凭证2中央官制:(三公九卿制)丞相:百官之首,协助皇帝处理政务太尉:最高军事长官,负责全国军事事务御史大夫:丞相的副手,负责掌理奏章、下达诏令和监察百官3秦朝中央官僚机构的特点第一、它是以皇权为中心的中央行政体制。“三公九卿”在地位、职责和权利方面相互配合,彼此牵制,军政大权操纵在皇帝手中。第二军政大事的决策,一般先有丞相、御史大夫和诸卿进行

6、朝议,然后由皇帝裁决,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君主专制下重大事情的决策失误。*郡县制的全面推行1秦始皇采纳李斯的建议,在全国范围内推行郡县制2地方官僚机构:郡守是郡的最高行政长官(对上承受中央命令,对下监督所属各县);相的长官为县令或县长;郡守和县令、县长都由皇帝直接任命3郡县制的意义:一、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和控制,巩固了国家的统一,促进了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二、废分封、行郡县,奠定了中央集权制度的基础,是中国古代国家制度的一大进步。4秦朝的建立的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王朝所沿用,并不断加强和完善。习题:1(2010安徽文综14)柳宗元认为,秦末农民起

7、义“咎在人怨,非郡邑之制失也”;西汉七国之乱“有叛国而无叛郡”,“秦制之得亦明矣”。下列哪种说法最符合材料原意( )A郡县制与秦末农民战争没有关系B七国之乱因汉初分封而爆发C郡县制有利于中央集权统治D郡县制取代分封制是历史的必然做题方法:对于给选择题中给出一段史料然后回答问题的这类题型,做题一般分三个步骤:1理解所给史料;2知道所考的知识点;3,划出文中强调的重点句或者关键词第3课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一、重点与难点:汉元时期中央集权与君主专制演变的史实;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二、主要内容:线索: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不断加强(中央的实力越来越大,皇帝的权力越来越大)*中央集权的发展(中央和地方

8、的关系)1汉朝:汉承秦制,初期推行郡县封国并存的制度王国势力膨胀七国之乱推恩令解决王国问题,中央集权得到加强。唐朝:唐朝中期设节度使节度使拥有很大的自主权(中央集权制度被削弱)安史之乱藩镇割据局面持续百年之久,严重削弱了中央集权2宋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主要有三个方面军事:将朝中主要将领的兵权收归中央,并抽调各地精兵强将充实中央禁军行政:派文官担任地方长官,同时设通判负责监督财政:地方赋税除一小部分作为地方开支外,其余全部收归中央意义:结束了唐末以来藩镇割据的局面,加强了中央集权3元朝:行省制度(行省路府州县;宣慰司管理西藏等边远民族地区)行省制度创立的意义: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加强了中央

9、集权,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行省制度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是中国省制的开端*君主专制的演进(皇权与相权的关系)1汉朝:汉初,丞相权力较大,汉武帝时期设“中朝”,削弱丞相权力,加强了皇权2魏晋南北朝时:尚书省(有实权)中书省、门下省三省体制开始形成3隋唐时期:三省六部制(三省: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六部:吏、户、礼、兵、刑、工)三省六部制的意义:三省分工明确,提高了行政效率,有助于决策的合理化;三省长官都为宰相,既有合作又相互牵制,这样就削弱了相权,加强了皇权三省六部制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创造,此后历朝基本沿袭这种制度。4宋朝:中书门下为最高行政机构,最高长官为宰相。宋朝为限制

10、宰相权力采取的措施:设参知政事为副相,分割宰相的行政权设枢密使分割宰相军权设三司使分割宰相财权宋朝分割宰相权力的影响:削弱了宰相的权力,加强了皇权5元朝:中书省是国家最高行政机关;中书省的长官平章政事在元朝后期权力愈大。*选官、用官制度(汉代察举制魏晋南北朝九品中正制隋唐科举制)1汉朝:察举制。汉武帝时令郡国岁举孝、廉各一人为官,孝廉成为士大夫做官的主要途径2魏晋南北朝时期:九品中正制。世家大族的子弟依靠门第即可步入仕途,选官注重门第不注重才能。出身低微的人即使很有才能也难以担任高官3隋唐以后:科举制隋文帝时期废除九品中正制,开始采用分科考试的方式选拔官员隋炀帝时期,开始设立进士科,科举制形成

11、唐宋时期科举制得到进一步完善,如宋代糊名法等补充:明清时期:八股取士,试卷仅从儒家四书五经中命题啊,不许发挥个人见解,答卷的问题,也有严格规定,分为八个部分,成为“八股文”。作用:束缚了读书人的思想,加强了对士人思想的控制科举制度的创立的意义:一、冲破了世家大族垄断仕途的局面,起到了抑制门阀的作用;二、扩大了选官来源,大批门第不高的庶族地主知识分子,通过科举考试参加了政权;三、科举制把读书、考试和选官紧密联系起来,从而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四、科举制把选拔和任命官吏的权力,从地方豪门士族手中集中到中央政府,加强了中央集权,有利于政局的稳定。习题:10(2010山东文综10)宋朝形成了“中书主民

12、,枢密院主兵,三司主财,各不相知”的局面。这反映出( )A宰相职权范围扩大 B专制皇权达到顶峰C君权对相权的制约 D中央对地方控制加强第4课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一、重点与难点:明清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内阁制与宰相制的区别;明清加强君主专制的影响二、主要内容:*宰相制度的废除1明太祖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集中地方权力于中央:废行中书省,设立承宣布政使司、都指挥使司、提刑按察使司分别管理地方的行政。军政和监察。三司分别隶属于中央相关部门,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集中央权力于皇帝:废丞相、全分六部。 1380年,朱元璋诛杀宰相胡惟庸,同时撤销中书省和丞相,六部分理全国事务,直接对皇帝负责。宰相制度被废

13、除,君主专制进一步加强。*内阁的出现1.原因:皇帝政务的繁忙;军国大事均由皇帝裁决,难免草率。2.内阁的出现:明太祖时设置殿阁大学士,帮助皇帝处理政务。殿阁大学士很少能参决政事,一切大事仍由皇帝裁决。明成祖时,选拔翰林院官员作为殿阁大学士,入职文渊阁,参与决策。“内阁”由此出现明朝中后期,内阁地位日益提高,大学士有了票拟权。张居正任内阁首辅时,大权尽归内阁,六部几乎成为内阁的下属机构。内阁首辅虽然有一定权力,但权力和前代宰相已经不可同日而语,无法制约皇权。内阁设立,进一步加强了皇权专制*军机处的设立1清初权力机构的设置:仿明朝制度中央设内阁,置六部。内阁有奏章票拟等权力。议政王大臣会议:决定军

14、国机要。权力高于内阁、六部。议政王大臣会议所决定的事,皇帝也无法更改。皇权受到极大限制2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康熙帝:设南书房,选翰林学士入值,参与决策。这样中枢机构被一分为三,南书房、内阁和议政王大臣会议相互制约,最后集权于皇帝雍正帝时设立军机处,军机大臣只是跪受笔录,军国大事均由皇帝裁决。军机处设立的意义:提高了行政效率;军机处的设置使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达到顶峰。习题;1(2010上海单科34) 皇权与相权自秦朝以后,皇帝为了集中权力,不断削弱相权。唐朝曾以中书令、侍中、尚书令共议国政,行使宰相职权;清朝又以满汉大学士等出任军机大臣,主持全国军政要务。问题:(10分)(1)下图反映了汉、唐、明

15、、清四朝中枢的演变过程,按示例完成空格。(6分)(2)从上述材料中归纳出皇帝集权的两种方式及其作用。(4分)第二单元 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第5课 古代希腊民主政治一、重点与难点:伯利克里时期的民主政治;雅典城邦民主政治的基本特征、实质和历史作用二、主要内容:*希腊文明的摇篮1希腊城邦的特点:小国寡民和独立自主构成城邦2公民资格:父母籍都属于本城邦、拥有一定财产、能自备武器服兵役的成年男子。(外邦人、妇女、小孩、奴隶均没有公民权)*雅典民主政治的确立1改革的原因:旧氏族贵族的专横统治;新兴工商业者阶层对贵族的专横统治不满,希望提高自身地位;普通民众苦不堪言,许多人沦为债务奴役,社会矛盾尖锐。2梭伦改革:时间:公元前6世纪初领导人:执政官梭伦改革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