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不等式教案.doc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62237669 上传时间:2023-06-03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基本不等式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基本不等式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基本不等式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基本不等式教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基本不等式教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基本不等式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本不等式教案.doc(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_基本不等式教案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基本不等式的推导过程,理解几何意义,并掌握基本不等式取得等号的条件;能够初步运用基本不等式以及等号取得的条件,求出一些简单函数的最值(最大最小值),并能解决一些较为简单的实际问题。2、过程与方法:本节内容是学生对不等式认识上的一次提升。要引导学生从数、形两方面探究基本不等式的证明,从而进一步突破难点。定理的证明要严密,要帮助学生分析每一步的理论依据,培养学生观察、试验、归纳、判断、猜想等严密严谨的思维能力。3、情感与价值: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逻辑推理能力、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领略数学的应用价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通过基本不等式的几何解释

2、,提高学生数形结合的能力。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用数形结合思想理解不等式,并从不同角度探索不等式的多种解释;难点:理解“当且仅当时取等号”的数学内涵,并会应用基本不等式求解函数的最大最小值问题,以及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三、学法与教学用具:先让学生观察常见的图形,通过图形的直观比较抽象出基本不等式。从生活中实际问题突出数学本质,可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定理的证明要留一部分给学生,让他们自主探究。教学用具:直角板、圆规、投影仪,如有条件可以使用多媒体(几何画板)进行教学。四、教学设想:1、几何操作,引入问题: 给出如右的所示的几何图形,是的直径,点是上任意一点,过点作垂直于的弦交于,连结、

3、,同学们,能通过这个圆以及简单的三角形得到一些相等和不等的关系吗?提问一:现在我们不妨假设,那么的长度是多少?、由为直径可知是直角三角形,再根据,容易证得,即得;提问二:根据初中学习的知识,在一个圆中,任意一条弦长与这个圆的直径有什么关系?任意一条弦长不大于直径的长度,而且当且仅当弦为直径时,长度相等。提问三:结合上面两个问题,我们可能得到一个不等式,写出这个不等式,并说出等式两遍能否相等,若可以,等号成立的条件是什么?首先由垂径定理可知,因此有,即为的一条弦长,而表示的是直径的长度,根据上一问的结论可以得知有不等式,两边同时除以,不等式可以表示为:;再据上一问的结论,易知上述不等式可以成立当

4、且仅当时(即当点与圆心重合时),等号才成立。提问四:深入思考,如果将不等式中的用替换,能够得到什么结论;这时,有什么条件限制吗?替换之后,不等式即变为,当且仅当时等号成立;此时要求有。2、代数证明,得到结论:根据上面的几何分析结果,我们初步形成不等式结论: 若,则 提问五:能否给出上述两个不等式严格的证明?(学生尝试证明后口答,老师板书)证明(作差法):;又当时,;当时,;,当时取等号。(注意强调:当且仅当时, 有等式成立)证明(分析法):由于,于是要证 ,只要证 , 要证,只要证 , 要证,只要证 ,显然,是成立的,所以,当且仅当时取到等号。于是我们得到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基本不等式:若,则

5、(当且仅当时,等号成立)3、深化认识:1.称为的几何平均数;称为的算术平均数。因此基本不等式的代数意义是:两个正数的几何平均数不大于它们的算术平均数。2.其实成立的条件仅需就可以,但或时定理显然成立,因此一般仅考虑的情况。4、例题讲解:例1、已知,求证:求证: ()设计意图:通过简单例题,学生掌握证明格式,理解“前提条件”、“等号成立条件”;例2、 若,且,求证:设计意图:熟练运用基本不等式;不等式证明题中,等量关系条件的运用。例3、(1)用篱笆围一个面积为的矩形菜园,问这个矩形的长、宽各为多少时,所用的篱笆最短,最短的篱笆是多少?(2)一段长为的篱笆围成一个矩形菜园,问这个矩形的长、宽各为多

6、少时,菜园的面积最大。最大面积是多少?分析:(1)当长和宽的乘积确定时,问周长最短就是求长和宽和的最小值;(2)当长和宽的和确定时,求长与宽取何值时两者乘积最大例4、某工厂要建造一个长方形无盖贮水池,其容积为,深为。如果池底每平方米的造价为元,池壁每平方米的造价为元,怎样设计水池能使总造价最低?最低造价为多少元?分析:若底面的长和宽确定了,水池的造价也就确定了,因此可转化为考察底面的长和宽各为多少时,水池的总造价最低。设计意图:利用基本不等式来解题时,要学会审题及根据题意列出函数表达式,要懂得利用基本不等式来求最大(小)值。例题总结:1.两个正数的和为定值时,它们的积有最大值,即若,且,为定值

7、,则,等号当且仅当时成立.2.两个正数的积为定值时,它们的和有最小值,即若,且,为定值,则,等号当且仅当时成立.课堂练习1 设均为正数,证明不等式: .2已知都是正实数,求证: 5、思考讨论:(1)设,求证:(2)已知,且。求的最大值及相应的值。6、归纳总结:提问六: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知识?在解决问题的基础上,你掌握了哪些探求问题的方法和数学思想方法?综合学生的回答,教师再在此基础上总结:(1)基本不等式: 若,则(当且仅当时,等号成立)(2)运用基本不等式解决简单最大最小值问题,掌握解题的基本方法;在使用“和为常数,积有最大值”和“积为常数,和有最小值”这两个结论时,把握“一正、

8、二定、三相等”。当条件不完全具备时,应创造条件使之具备条件。一般说来,“见和想积,拆低次,凑积为定值,则和有最小值;见积想和,拆高次,凑和为定值,则积有最大值.”。(3)数学思想与方法技巧:数学思想:基本不等式的探究过程(从特殊到一般);基本不等式的几何解释(数形结合);数形结合思想、“整体与局部”.方法技巧:(1)换元法、比较法、分析法(2)配、凑等技巧。教师归纳总结:整堂课要围绕如何引导学生分析题意、设未知量、找出数量关系进行求解这个中心。例题的安排应该从易到难、从简单到复杂,适应学生的认知水平。教师要根据课堂情况及时提出针对性问题,同时通过学生的解题过程进一步发现学生的思维漏洞,纠正数学表达中的错误。7、测评设计:(1)基本作业:课本习题 组 、题,组、题。(2)提高练习:求的最小值(其中).已知,求的最小值已知,且,求的最小值设,且,求的最小值已知正数满足,求的最小值五、教学后记、教学反思:(教材:人教版新课标必修5)Welcome ToDownload !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精品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