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矛盾研究方法.doc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562235778 上传时间:2023-08-03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35.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社会矛盾研究方法.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社会矛盾研究方法.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社会矛盾研究方法.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社会矛盾研究方法.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社会矛盾研究方法.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社会矛盾研究方法.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社会矛盾研究方法.doc(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四讲 矛盾分析的方法 矛盾分析的方法,是马克思唯物辩证法的重要方法。黑格尔也把这一方法当作建构其宏大逻辑学的基本方法,并将其看作是贯穿在逻辑学中的内在灵魂。从主线上讲,学习和研究哲学的辩证法,重点就是掌握矛盾分析的方法。一、逻辑矛盾与辩证矛盾在人们的平常话语中,乃至在学术研究中,“矛盾”这个概念的使用都很混乱。它有时是指问题、事物、对象,有时是指困难、障碍、危机;有时是错误、谬误、否认,有时是指事物的本质、本性、规律等。因此,研究矛盾分析方法,一方面必须把什么是“矛盾”这个问题搞清楚。“矛盾”这个概念,在不同的语境下有不同的涵义。有形式逻辑的矛盾,也有辩证意义的矛盾。所谓形式逻辑的矛盾,是指

2、我们在说话和写文章中由于违反了“矛盾律”或“排中律”所产生的矛盾。所谓矛盾律,是指两个互相否认的命题不也许同时是真的,其中一个必然是假的。所谓排中律,是指两个互相矛盾的命题不可同时是假的,其中一个必然是真的。韩非子中那个著名的“矛盾”的故事,就是一个自相矛盾的典型,在形式逻辑上,它就违反了“矛盾律”。所以,形式逻辑中的“矛盾”,与“错误”、“谬误”等值,是应当被克服和排除的东西。所谓辩证意义的矛盾,是指一个事物内部所包含的“正相反对”的两个方面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这种辩证意义的矛盾,是透过事物的表象把握其本质的一种分析的方法。例如,我要把握一个人的本质,我就进一步到一个人的心灵里面,考察其“本

3、我”、“自我”和“超我”的矛盾,善与恶的矛盾,德与才的矛盾,知、情、意的矛盾。我要考察经济问题,我就要进一步到进一步到经济活动里面,分析其生产、分派、消费、互换的矛盾、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等。辩证意义的矛盾无非是告诉我们一种如何进一步到事物的内部,分析其内在联系及其结构,以把握事物本质的一种方法。按照中国哲学的说法,就是要通过有形有象的“器”来把握那无形无象的“道”的一种方法。黑格尔在逻辑学中曾谈到,把握事物的“矛盾”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只有智慧发展到一定限度才干达成。他认为,人类结识事物内部的矛盾经历了“同一差异同中之异、异中之同矛盾”这样一个过程。当我们开始观测一个事物的时候,呈现在我们

4、面前的一个浑然一体的对象。例如,我们要结识武汉大学,一方面我对武汉大学还是一个抽象的存在,我对其具体情况其实一概不知。这个阶段相称于哲学所说的结识的起点“同一”阶段。但是,我是不会停留在这个阶段的,会进入武汉大学去观测它的各种现象,和各种人和事打交道,于是感受到了它的各式各样的不同的现象存在。黑格尔引用莱而尼兹的话说,“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每一个人和事情都是有差异的,都是各各不同的,所谓“万物莫不相异”也。然而,这种对于各种不同事情的差异的结识还是十分肤浅的,由于还没有结识到这些不同现象之间的内在联系。结识的下一个阶段就是通过比较,来结识事物之间同中之异和异中之同。例如,中国文化和西方

5、文化的异同比较研究,就属于这种性质的结识。假如我们要研究武汉大学,就要将其院与院之间、武汉大学与其他大学之间等进行比较,在比较和鉴别中找到武汉大学的特有的属性。但这还不是对于事物本质的结识。所以,人们的结识还要向前推动。对于事物本质的结识最终要进入事物内部,对其内在的各种矛盾关系展开分析。事物的本质并不是一个实体,一个现成的东西,而是在其内在的关系中所表现出来的事物的本性。如一个水分子的原子结构就是氢和氧之间的一种矛盾关系,一个原子就是原子核和核外电子之间的矛盾关系,商业活动就是买与卖的矛盾关系,生产活动就是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关系,生命活动就是机体的新陈代谢、吐故纳新一种矛盾关系,人的呼吸也是

6、呼与吸的一种矛盾关系。所以,哲学上的“矛盾”概念与中国人平常用语中的“矛盾”是大不同样的。平常语言中的“矛盾”往往具有悲观的意义,是指一种给人们导致麻烦、困难、损害和破坏作用的事物。哲学意义的矛盾与此不同,它是指事物内在要素之间的一种结构关系,是事物本质形成的根源。二、内在矛盾与外在矛盾哲学意义上的矛盾是事物的内在矛盾关系,故我们可以称之为内在矛盾。但是,这种内在矛盾总是表现出来,内在矛盾的外在表现就是一种外在矛盾。一个事物内在矛盾的外在表现是复杂的。总的来说,外在矛盾的表现形式可以区分为两类,一类是有序协调的形式,一种是无序失衡的形式。如呼吸活动,正常的状况就是一种协调有序的形式,哮喘就是一

7、种失衡无序的形式;在市场经济中,供需相对平衡就是协调有序的形式,经济危机就是一种供需失衡无序的形式。所以,在平常话语中,在谈到“矛盾”的时候,我们不仅根据特定的语境区分哪是指内在矛盾,哪是指外在矛盾,并且要善于区分哪是指正常的矛盾状况,哪是指非正常的矛盾状况。但是,我们在大多数情况下,在谈到外在矛盾时是指非正常的矛盾。例如,我们经常说,今年经济发展中,供需之间的矛盾很大。他们两个在工作上经常发生矛盾。上述两个判断就是指一种非正常的外在矛盾。在市场经济活动中,要注意保持供需矛盾关系的平衡。在平常生活中,解决同事之间的矛盾关系。上述两个判断指的就是一种正常的外在矛盾。可是,在现在的哲学教科书、文章

8、和讲课中,却把这两种不同形式的矛盾混为一谈。例如,我们说“社会矛盾是推动社会发展和进步的动力”。“阶级关系是阶级社会推动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等。事实上,这些命题都是值得推敲的,笼统地这样提都是有问题的,必须对此进行辩析。以第一个命题为例。“社会矛盾是推动社会发展和进步的动力。”这里的“社会矛盾”是指社会的内在矛盾还是外在矛盾?在外在矛盾中,是指正常的外在矛盾还是非正常的外在矛盾?在这个命题中并没有界定清楚。毛泽东曾指出:“社会的变化,重要地是由于社会内部矛盾的发展,即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阶级之间的矛盾,新旧之间的矛盾,由于这些矛盾的发展,推动了社会的前进,推动了新旧社会的代谢。”事实上,仔

9、细分析,这段话假如不加以具体的界定和阐释,仅从字面上理解,是存在很多问题的。由于这里所说的三种矛盾即“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阶级之间的矛盾,新旧之间的矛盾”,显然是指一种非正常的处在斗争状态之中的矛盾。而处在非正常的斗争状态中的矛盾恰恰是社会发展的一种阻碍和破坏力量,而不是促进和推动力量。例如,目前我国改革中存在的生产力和体制之间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不适应的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就成为我们社会发展的严重的阻碍力量。显然,毛泽东的这段话要表达的是矛盾斗争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无疑,当着生产关系严重束缚生产力发展的时候,当着保守反动的阶级为了自身的既得利益固守过时的制度的时候,当旧的力量压制新生力量

10、的时候,通过斗争的方式,消除这些悲观落后的因素,为社会的发展开辟道路,使社会的发展恢复到正常的状态,是十分必要的。在这个时候,斗争推动社会发展的巨大杠杆。现在,有一种极端的倾向,谈到斗争就认为是斗争哲学,致使人们不敢谈斗争,这也是偏颇的。但是,的确需要搞清楚的是,其一,斗争是工具,不是目的。其二,斗争具有二重性,要作具体分析。有反动阶级的斗争,有先进阶级的斗争;有趋于矛盾关系的协调有序的斗争,有趋于矛盾关系更加失衡无序的斗争,都需要进行具体的分析和考察。这就需要我们进一步考察矛盾关系的方法和途径问题。三、矛盾的分类:相生型矛盾和相克型矛盾 辩证矛盾的性质及其表现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正像具体事物

11、的特性和形态是多种多样的同样。但是,长期以来,我们对辩证矛盾的界定和阐释却停留在一种模式化的抽象水平上,而对其具体性和多样性研究不够。概而言之,我们可以将几乎是无限多样的辩证矛盾划归为两种类型,即共处相生型矛盾和冲突相克型矛盾。相生相克、相反相成,本是辩证矛盾的固有特性,但就其具体对象而言,其相生性和相克性不仅在矛盾中所处的地位不同,并且其性质也不同样。有些事物的内在矛盾是共处相生的,其中一方的存在和发展依赖于另一方的存在和发展,矛盾运动的结果不是一方消灭另一方,而是求得共同进步;而有些事物的内在矛盾则是冲突相克的,其中一方的发展必然导致另一方衰退,矛盾运动的是终结果是一方取代另一方,使矛盾向

12、反面转化。我们称前者为共处相生型矛盾,后者为冲突相克型矛盾。我国古代“五行”相生相胜学说以朴素形式从本体意义上生动地描绘了辩证矛盾统一性和多样性相结合的原理。“五行一阴阳也”(周敦颐太极图说),“五行”之间相生相克、相辅相成,构成一个互相制约而又互相生成的圆融的矛盾系统。但就“五行”的具体关系言,两两之间或相生或相胜,形成两类不同性质的辩证矛盾。其相生是: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木火土金水依次由前一个产生后一个,构成“比相生”的关系。其相胜是:金胜木,木胜土,土胜水,水胜火,火胜金,水金土火木隔一个胜一个,构成“间相胜”的关系。在“五行”学说中,“五行”已不是一般意义的物质元素

13、,而被赋予了万物的“普遍本质”这一抽象的内涵,因而它们之间“相生相胜”的关系也同样具有普遍的意义。在现实世界中,共处相生型矛盾和冲突相克型矛盾比比皆是,构成整个矛盾世界的两种基本类型。例如,植物的生长与水土阳光、生物个体与群体、彼此寄生的动物、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民主与法制、政治与经济、父与子、夫与妻、德与才、结识与实践等等,它们之间就是一种共处相生型矛盾。这类矛盾关系的特点是,不仅彼此互生、互依、互补、互渗,并且共存、共处、共生、共长;它们之间也存在着“本质差别”和“本质对立”,但这种差别和对立的矛盾不是要通过“克服”对方来获得发展,而是要通过自组织的调和与互补作用达成和谐“共赢”。与此不同

14、,生态平衡与自然灾变、动物界的弱肉强食、同化与异化、吸引与排斥、和平与战争、团结与分裂、革新与守旧、民主与专制、廉洁与腐败、科学与愚昧、文明与野蛮、真理与谬误、善与恶、美与丑、爱与恨等等,它们之间就是一种冲突相克型矛盾。这类矛盾的特点是,不仅彼此之间互相对立、互相冲突、互相斗争,并且互相消长、互相替代、互相转化;它们之间也存在着互相依存、互相渗透的关系,但这种关系是暂时的和有条件的,随着矛盾的发展,其中一方“克服”另一方面,从而促使矛盾向反面转化。相生型矛盾和相克型矛盾的互相交织和互相补充。相生型矛盾和相克型矛盾的关系亦是辩证的。假如从一个更大的矛盾系统来看,这个系统内包含的两类辩证矛盾又是互

15、相依存和互相补充的,且共同推动着这个矛盾系统的发展。例如,生物进化中的同化与异化、动物界的弱肉强食以及生物与环境的适应、动物间的互相依存这两类辩证矛盾,都服从于生物系统的平衡和进化这个总的规律,且彼此交织。社会领域中的道德与法制、守法与违法这两类不同性质的辩证矛盾都服从社会有机体的整体利益和协调发展的规律,且互相交融。同化与异化从其矛盾自身看,彼此相克,但从生物与环境的适应关系看,彼此相生。守法与违法的冲突属于相克型矛盾,但从有助于道德和法制建设这个更大的目的来看,则互相促进。因此,相生型和相克型的区分既是相对的,又是绝对的,是相对与绝对的统一。在一定范域内是相克型的矛盾,在更大的范域内就转化

16、相生型矛盾,在此处为相生,在彼处则为相克,反之亦然。整个宇宙世界就是由这种相生和相克型矛盾关系无穷无尽地互相交织、互相作用而构造起来的复杂的矛盾系统。在生活世界的众多矛盾中,尚有一类矛盾反映的只是事物的外在属性和感性形态,如上下、左右、高下、前后、东西、南北、昼夜、寒暑、屈伸、往来、有无、然否等。这些矛盾现象经常被我们作为例子来说明对立面的互相依存和互相转化。假如用它作哲学的通俗宣传,这未尝不可。朱熹就曾大量运用这些事例来论证“无物不阴阳”的道理,并且把这些矛盾归纳为“定位底”(又名“错综底”)和“流行底”(又名“对待底”、“局定底”)两大类。所谓“定位底”,表征的是某种稳定的相对关系,如上下、左右、夫妇、男女之类,相称于相生型矛盾。所谓“流行底”,反映的是互相推移和转化的对立关系,如昼夜、寒暑、有无、然否之类,相称于相克型矛盾。但要对的理解辩证意义的矛盾,就不能停留在这些外在表现形态上。这些感性经验形态的矛盾往往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商业合同/协议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