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名称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62227185 上传时间:2023-07-17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18.7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二十四节气名称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二十四节气名称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二十四节气名称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二十四节气名称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二十四节气名称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二十四节气名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二十四节气名称(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二十四节气名称节气2022 年 年 2 月 27 日时间特展 (58) : 地球公转的时间 四季和 24 节气 说明 : 地球绕行太阳一周就是 一年, 随著春夏秋冬四季气候的周期性 变化, 先民将冬至到次年冬至整个回归年 时间平分成十二等分 , 每个分点称为中气, 再将中气间长均分为二,其分点叫作节 气。 这十二中气和十二节气的统称为二十四节气。我国在 农业社会时期的春耕、夏耘、秋收、冬藏等日常起居作息生活, 都与二十四节息息相关。 由于历代领域大都在黄河流域,节气 名称因此依该地区气候变换和耕耘、播种等农事来命名。 二十 四节气名称首见于淮南子 B 天文训,二十四节气按它们的含 义可分成四类

2、:表示寒暑变迁的有:立春、春分;立夏、夏至; 立秋、秋分;立冬、冬至。 象征气温变化的有:小暑、大暑、处 暑、小寒、大寒。反应降雨量的有:雨水、谷雨、白露、寒露、 霜降、小雪、大雪。标示农事活动的有:惊蛰、清明、小满、芒 种。二十四节气二十四节气依次指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 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 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其中 奇数序叫节气,偶数序的叫中气。二十四节气究竟有什么意义, 是怎样编排进日历中的呢?二十四节气实际上是把太阳周年视运动划分成 24 等份。按 照中国古度一周天为 365.25 度,每一等份就是 1

3、5 度多一点。中国古人在很长一段 时间认为太阳运动是均匀的,而且一天走一度,那么每一等份就 相当于 15天多。古人根据实际观测得出某年冬至发节气生的时刻,然后就从这个时刻开始累加,冬至累加 15 天多 得到小雪,小雪累加 15 天多得到大雪,依此类推就可以得到全 年的节气。由于二十四节气描述的完全是太阳运动,那么它就和气候变 化紧密相连;而自然界中物候的变化、农民春播秋种的时间又是 由气候直接决定的,因此二十四节气就多以物候变化和农作物的 生长来命名,如惊蛰就是指春雷响动,惊动了蛰伏在地下冬 眠的小动物,它们将出来活动;芒种就是有芒的作物开始成 熟,此时也是秋季作物开始播种的时候了。安排二十四

4、节气也是 中国古代历法的重要内容。立春节气二十四节气是中华民族伟大的发明,是我们祖先智慧的结晶 用来指导农业生产,而且在二十四节气中还有一些传统习俗呢! 其中在立春的那一天就有“咬春”的说法。立春时节“咬春”的说法是怎么来的呢?原来是这样:旧中国 北方的老百姓生活困难,整整一个冬天也吃不到新鲜的蔬菜。直 到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北方老百姓冬天的当家菜还是萝卜、土豆、 大白菜。所以在立春这一天,各家各户都要吃一些新鲜的蔬菜, 尝尝新鲜、解解馋,这就是“咬春”。“咬春”这一习俗最早见于书面记载是在唐朝,后代一直流传 到现在。每逢立春这一天,无论贫富贵贱,家家都要吃新鲜蔬菜, 取迎新之意。清代潘荣陛的帝

5、京岁时纪胜中说:“新春日献辛盘,虽士 庶之家,亦必割鸡豚,炊面饼,而杂以生菜、青韭芽、羊角葱, 冲和合菜皮,兼生食水红萝卜,名曰咬春。”为什么要吃水红萝卜呢?那是因为水红萝卜俗称 “心里美”, 不仅是蔬菜,而且有药用价值,深受人们喜爱。清代有本书叫做植物名实图录的,其中说:“将芦菔(萝 卜)以蔓箐同为羹,固可胜酥酪,至槌根烂煮,研米为糁,宽胸助 胃,不必以味胜矣。”也就是说萝卜粥有理气助消化的功能。李时珍对萝卜更是赞誉有佳,认为萝卜“根叶皆可生、可熟、 可酱、可豉、可醋、可糖、可腊、可饭,乃蔬中之最有利益者。” 李时珍为我们开出了一串萝卜的食谱呢!而且,萝卜还有很大的 药用价值,它可祛痰、通气

6、、止咳,甚至有解酒、解毒、补脾胃、 御风寒的功效呢!由此可见,吃萝卜表面看起来仅是一种风俗,实际上是古人 关于营养、健身、祛病的经验之谈。至于说“辛盘”,就是用五种 辛辣蔬菜做的五辛盘。五辛是指:葱、蒜、椒、姜、芥。实际上, 食用五辛不仅可以驱寒,还可以杀菌,也是古人的养生健身之道。所说的面饼,就是“咬春”要吃的薄饼。这种薄饼又称“春饼”, 制作时先要把白面用开水和好,这叫做烫面。再将烫面作成同样 大小的面剂子,两个面剂中间抹上油,合在一起,擀成薄片,用 平底锅烙熟,就成了薄饼。因为中间抹了油,所以可以从中间分 开,一张饼就分成了两张。当然,薄饼仅仅是主食,最丰富的是 卷薄饼的菜肴,也就是“春

7、盘”。无名氏的四时宝镜中记载:“立春日,食芦菔、春饼、生 菜,号春盘。”生菜指白苣、苦苣、莴苣之类生菜,都不可以煮熟, 要生揉去掉汁水,切成细丝,用盐醋拌着吃。这是春盘中必不可 少的食品,立春前市场都有售卖。吃的时候,将蔬菜、酱等卷在 春饼中吃。节气卷在春饼中的蔬菜因时代变化也在变化,清朝时已改用炒菜 李家瑞的北平风俗类征岁时中记载:“是春月,如遇立春。富 家食春饼。备酱熏及炉烧盐腌各(种)肉,并各色炒菜,如菠菜、 韭菜、豆芽菜、干粉、鸡蛋等,而以面粉烙薄饼而食之。”现在,北京仍然时兴吃春饼,只是卷在春饼中的东西,更是 五花八门,只要喜欢吃的,都可以卷起来吃。“咬春”的习俗不仅限于平民百姓,皇

8、宫中也很流行。宫中先 流行的是送春盘,皇帝于立春前一日,以春盘并酒赐近臣。所谓 春盘,就是把生菜、水果、饼、糖放在盘中,以示迎春和祝福, 民间也效法。此俗晋代已有,据记载:“东晋李鄂立春日,命以芦 菔、芹菜为菜盘相赠。”并且一直流传下来。唐代杜甫立春诗 中写道:“春日春盘细生菜,忽忆两京梅发时。盘出高门行白玉, 菜传纤手送青丝。”古人将立春定为 24 个节气之首。立春之日,晚上七点时仰 望星空,可见北斗七星的斗柄正指向东北,即方位角 45 度的地 方,古人称为艮(八卦之一)的方向。立春的“立表示开始,春表示季节,故立春有春之节气已 开始之意。农谚有春打六九头、几时霜降几时冬,四十五天就 打春之

9、语,从冬至开始入九五九四十五天,因而立春正好是 六九的开始。立春作为节令早在春秋时就有了,那时一年中有立春、立夏、 立秋、立冬、春分、秋分、夏至、冬至八个节令,到了礼记月 令一书和西汉刘安所著的淮南子天文训中,才有 24 个节 气的记载。在汉代前历法曾多次变革,那时曾将 24 节气中的立 春这一天定为春节,意示春天从此开始。这种叫法曾延续了两千 多年,直到 1913 年,当时的国民政府正式下了一个文件,明确 每年的正月初一为春节。此后立春日,仅作为 24 个节气之一存 在并传承至今。立春亦称打春、咬春,又叫报春。这个节令与众多节令 一样有众多民俗,有迎春行春的庆贺祭典与活动,有打春的打牛 和咬

10、春吃春饼、春盘、咬萝卜之习俗等。自周代起立春日迎春, 是先民于立春日进行的一项重要活动,也是历代帝王和庶民都要 参加的迎春庆贺礼仪。在周代立春时,天子亲率三公九卿诸侯大夫去东郊迎春,祈 求丰收,回宫后要赏赐群臣,布德和令以施惠兆民。到东汉时正 式产生了迎春礼俗和民间的服饰饮食习俗。在唐宋代时立春日, 宰臣以下都入朝称贺。到明清两代时,是立春文化的盛行时期, 清代称立春的贺节习俗为拜春,其迎春的礼仪形式称为行春。 在这些迎春活动中服饰与打牛是很重要的习俗之一。明清时 京兆尹和各府衙官员,都必须将官服穿戴整齐,去东郊的东直 门外五里的春场去迎春,即按规定的仪仗,制作的春牛芒神、 柳鞭等举行迎春礼仪

11、,然后进宫朝贺并接受赏赐。打牛仪式是由县府执行,在旧县志上有详细描述:立春前有 司迎句芒神于东郊,里市各扮故事表演,曰庆丰年。民之男女携 儿女看春,俟土牛过,各以豆麻撒之,谓散痘消疹。立春日祀芒 神(指传统中统管农事的地神,亦称春天之神)圣,鞭土牛(用泥土 塑造的一个牛状物,亦称春牛)毕,民争土块归置牲圈取畜养蓄息 地。是日喜晴厌节气雨,歌曰:但得立春晴一日,农夫不用力耕田。说的是,打 牛的前一天,先把土牛放在县城东门外前,称为立牛,其旁要 立一个携带农具挥鞭吆牛的假人做耕夫,以此表示春令的到来 农事宜提前准备。那耕夫如站在牛前,表示春令早来应早些备 耕;耕夫立在牛后,则表示春令迟到;若人牛并

12、行,则春令适 中。立春日当天,各官府要奉上肉果食品于芒神土牛前,于正午 时举行隆重的打牛仪式,吏民击鼓,由官员执红绿鞭或柳枝鞭 打土牛三下,然后交给下属吏与农民轮流鞭打,把土牛打得越碎 越好,以示人们对春天的热爱.随后,人们欢笑着抢土牛的土块带 回家入牲圈,象征槽头兴旺。据说当天如天晴,万民高兴;若天 明遇雨,则表示晦气不利,预示这一年年景将不佳。民间迎春活动亦很热闹。立春日时,四合院与农家院里要高 挂“春幡”,各家门框上都要贴上用红纸书写的对联,如“一门欢笑 春风暖”、“四季祥和淑景新”,或“瑞雪丰年,八方献瑞”、“春风得 意,六合同春”等联语,院内屋内墙上也贴满“迎春”、“宜春”以及 “福

13、”字,使院里一片红彤彤的景色,显得春意浓浓,也象征着吉 祥。大人孩子要换上洁净的新装,妇女们脸上抹上胭粉,头上插 上写着春字福字的红绒花,或用彩色绫罗,剪出象征春天已到的 春燕花鸟等簪在发髻上,也有的用红纸剪刻个雄鸡形状贴在屋门 上,因鸡与“吉”谐音,有吉祥如意之意。“剪绮裁红妙春色,宫梅 殿柳识天情。瑶筐彩燕先呈瑞,金缕晨鸡未学鸣。”这首古诗正写 出春色满院,欢乐迎春的情景。 另外,有些村镇立春日举办“迎 春会”,常找个十多岁的少年化装成一个官老爷,身穿纸宫服,衣 戴纸帽,脚蹬纸靴,骑着个牛,前往祭祀坛,带领百姓祈祷保佑 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沿途敲锣打鼓,放鞭炮以迎春天到来。旧京时还有农家找

14、一男童,穿青衣戴青帽,站在田野中,然 后众农家敲着锣鼓,从田野里将小孩拜迎回来,叫做“迎春”。至 今也有农家写些“迎春接福”或“春到家兴旺”等红条幅贴在墙上, 并摆上果品或春盘,恭候春的到来。因这些迎春礼仪,装饰及服 饰及打牛等活动,故立春也称为“打春”。立春又叫做“报春”。现在农村中仍有这个古老的习俗,即由 一个人手敲着小锣鼓,唱着迎春的赞词,挨家挨户送上一张春牛 图。在这红纸印的春牛图上,印有一年二十四个节气和人,牵着 牛耕地,人们称其为“春帖子”。这送春牛图,其意在催促提醒人 们,一年之计在于春,要抓紧农时,莫误大好春光。这种送春牛 图之俗,在燕京岁时记中有记载:“立春日,礼部呈进春山宝

15、 座,顺天府呈进春牛图,礼毕回署。” 在老北京时的民间居室墙 上,也常贴着春牛图及 24 节气文图并茂的年画。可见报春之俗 在皇宫与城乡自古就很盛行。咬春是指立春日吃春盘、吃春饼、吃春卷、嚼萝卜之俗,一 个“咬”字道出节令的众多食俗。春盘春饼是用蔬菜、水果、饼饵等装盘馈送亲友或自食,称 为春盘。杜甫立春诗曰:“春日春盘细生菜,忽忆两京梅发时”。 周密武林旧事载:“后苑办造春盘供进,及分赐贵邸宰臣巨, 翠柳红丝,金鸡玉燕,备极精巧,每盘值万钱。”春盘晋代已有,那时称“五辛盘”。五辛广义讲是指五种辛辣 (葱、蒜、椒、姜、芥)蔬菜做的五辛盘,服食五辛可杀菌驱寒。 那时是将春饼与菜同置于一个盘内。到唐

16、宋节气时吃春盘春饼之风盛行,皇帝以春酒春饼赐予百官近臣,宋 人陈元靓撰岁时广记称:“立春前一日,大内出春饼,并以酒 赐近臣。”当时的春盘极为讲究、精致。至清代时,皇帝也以春饼 春盘赏赐丹臣近侍,受赐者感涕不尽。这种吃春盘春饼之俗,传向民间,更以食饼制菜并相互馈赠 为乐。清代的北平风俗类征岁时载:立春,富家食春饼,备酱 熏及炉烧盐腌各肉,并各色炒菜,如菠菜、韭菜、豆芽菜、干粉、 鸡蛋等,且以面粉烙薄饼卷而食之。这正是清末民国时期老北京 人家吃春饼应景咬春之节俗,至今北京仍传承着此食俗,俗话有 “打春吃春饼”之语。说到春饼,过去讲究的人家到锅饼铺去买。听老人们讲,民 国初时北京西单报子街有一家叫“宝元斋”的蒸锅铺,那儿烙的春 饼,质料地道,手艺精湛,在京城堪称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