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孩子永远充满? ——东西方教育杂谈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62222384 上传时间:2022-10-20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4.7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让孩子永远充满? ——东西方教育杂谈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让孩子永远充满? ——东西方教育杂谈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让孩子永远充满? ——东西方教育杂谈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让孩子永远充满? ——东西方教育杂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让孩子永远充满? ——东西方教育杂谈(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让孩子永远充满? 东西方教育杂谈 在加拿大学习期间,我有意识地到不同的中小学、幼儿园听了许多课,并仔细察看了他们的课堂教学,他们给我留下的一个根本印象是,在课堂上老师对孩子们不进行大量的知识灌输,而是想方设法使孩子的大脑充斥疑问,井让孩子知道,提出问题往往比解决问题更重要;他们不让孩子去死记硬背大量的公式和定理,而是煞费苦心地告诉孩子怎样去思考问题以及面对问题如何寻找答案,他们懂得并广泛实践了这一重要原那么,即对于人的发明能力来说有两个东西比死记硬背重要:一个是他能否提出独特的问题并知道到哪里去寻找答案的本事,另一个是他能否综合使用所学知识进行新的发明的能力。这两点恰恰是我们现在教育所无视的地

2、方。在我国,我们的教师、家长以及学生已经适应灌输的教育、教学方式,本该充斥问号的童年在现实的教育中很快就变成了句号。为什么会有这种变化?这种变化对孩子意味着什么?为什么东西方教育会有如此的差别?这里,实际上波及到东西方教育中不同的“问题观,即是说,在对问题的看法上,中西方教育存在着巨大的差别。对此,袁振国先生在其?反思科学教育一文中有过一段精辟的论述:“中国衡量教育成功的规范是,将有问题的学生教育得没问题,全都懂了,所以中国的学生年龄越大,年级越高,问题越少;而美国衡量教育成功的规范是将没问题的学生教育得有问题,如果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都答复不了了,那算是非常成功,所以美国的学生年级越高,越富有

3、创意,越会突发奇想。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不难发现,“什么“为什么是两个充斥魔力的词,它们是孩子翻开知识宝库之门的钥匙大约在一岁半时,儿童就开始了他们以“什么为特征的第一个好问期“这是什么?天空、泥土、飞鸟,直至家里的一切日常用品,都会成为追问的对象。当他们对所见所闻略微熟悉时,他们又开始刨根问底地查究为什么的问题。可以看出,孩子所拥有的潜力是巨大的,要比目前的教育体制所能启发他们的多得多。根底教育时期既可以成为促成、也可以成为扼杀儿童好奇心的关键时期。想想我们的孩子,刚才入学之时,他们怀着多么冲动的心情跨进学校的门槛,怀着多么深切的信任注视着老师。而几年之后,甚至只有几个月、几个星期之后,闪烁在

4、他们眸子里的火花渐渐熄灭了,他们对单调划一的学习感到厌倦,对不足温情的教师感到失望。为了“顾全大局,只能一忍再忍,在“忍耐中泯灭了发明,在无奈中变得消极,变得冷漠,而如果有一个适合的环境,好奇心就会自然而然地继续开展,从而进一步形成旺盛的求知欲和强烈的好奇心,这是创新型人才的基本根底。学习的欲望愈被满足,潜能的激发程度就愈高,学生唯有将他们所有的感知、情感和智慧投入学习的过程之中,才能获得最好的成果。爱动脑筋的孩子哪儿去了?当孩子的问号变成句号后,一些教育学家一针见血地指出:当今孩子不愿动脑是一个被无视的更为突出的问题,造成目前孩子不愿动脑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我们的教育不足孩子动脑的“时空,不足

5、开发孩子思维的“家庭作业是一大原因。同时,一些学校注重对具体解题的指导,而无视对学生思维办法的训练,换句话说,重视“答的训练而忽略“问的培养与指导,也是一个原因。更主要的是,我们广阔的教育者自身在很大程度上不足问题意识,不足民主意识,不足对话意识。其实,无论是对教师还是对学生来说,问题,应当成为教学中使用频率最高的一个词,问题意识应该是其根本意识。因为,所谓教学,说到底,就是师生共同探讨研究解决问题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如果学会了如何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则,教师的“教就获得了成果。不仅如此,问题还可以激活思维,思维被激活了,课堂绝不会死水一潭,被激活的课堂氛围,又可以使学生的思维处于兴奋

6、状态,有利于变机械记忆为理解记忆,促进学生从封闭型走向开放型、发明型。当然,这里所说的问题,与学生作业、考试中要求答复或解释的题目不同,它是指须通过研究讨论加以解决的矛盾、疑难。换言之,这里的“题,“询问的程度小一些,而“探讨的意味强一点。俗语说得好,“不学不成,不问不知,学起源于问,学总是和问紧紧相连的,我们让学生学会做学问,就是首先学会问。孔子所说的“事问就是问题意识遍及化的最好表明。问题意识要求在面对新知时,运用业已获得的知识经验与技能,通过积极的主动思维活动去解决一个又一个新的问题。一旦有问题形成,围绕问题,我们就能展开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教学活动。此外,问题是创新的根底,创新正是在一个

7、个问题的提出中,开始其生命的历程。对于教育者来说,培养青少年学生自觉的、强烈的问题意识,应该是创新教育的出发点和中心。在问题意识指引下的“教学相长必将有益于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这里需要努力克服传统教育的弊端,那种用教师的“问代替学生的“问,用教师的“问剥夺学生的“问的做法,实质上扼杀了学生的创新萌芽。值得深思的是,为什么不善提问,不敢反问,不勇于挑战权威成了我们学生的共同特征?我们的学校,为什么只教“学答,而不教“学问?我们的考试内容,为什么用“答代替了“问,我们的考试评价规范为什么只有“答的规范而无“问的规范?我们的教育为什么不引发学生“问的兴趣,反而用“答来伤害学生“问的兴趣?我们的教育为

8、什么不培养学生捕捉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反而只是背记信息?我们的教育为什么不养成学生思考的习惯,教会学生运用各种不同的思维方式,提高思维的能力,反而只是按照老师讲的、书上说的、本上记的去死记硬背呢?虽然人有好问的天性,但主动积极的问题意识、善于提问的能力和勇于挑战权威的精神仍需要或者说要靠后天培养。由此看来,我们需要以问题为纽带进行教育、教学,即以激发学生产生问题始,以产生新的问题终,从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疑心精神和创新精神;我们还需要帮忙孩子们将他们具有创意的反馈与所受训练及知识结合起来,从而在他们接管成人的世界时,能够保持神奇的视野。为此,教育者必须悉心爱护学生固有的创新求异的本能和欲望

9、。不能教条地、机械地用同一个规范、同一种模式去衡量他们,标准和框定他们的发明活动,而应当从改革教育思想和教育办法人手,积极培养和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探索欲,激励他们独立思考,大胆质疑,勇于探索;赞赏奇思异想,允许出错,给他们发明广大的驰骋想象的空间,这样才能使其充斥“?,创新能力才能水到渠成,呼之欲出。我们都知道,21世纪是科技剧烈竞争的世纪,是知识经济的世纪。面对知识陈旧周期日益加快,新问题层出不穷的世界,我们的教育能不能革新我们个人的思想方式与习惯,大力强化问题意识,能不能有效地形成解决问题的意识、习惯和能力,发明性地应答没有遇到过的挑战,关键就在于我们能让孩子拥有多少“?,能否让孩子永远充斥“?。对于加拿大中小学课堂教学充斥问题的真实情境,很多人由于没有亲身经历,似乎有点难以想象。但有一点是肯定的,如果以国人传统视野看加拿大教育,人们也许会认为加拿大教育是一种最不合“规矩的教育,而这却正是给予我们的珍贵启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