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步教学法解释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62212101 上传时间:2023-12-09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3.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步教学法解释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五步教学法解释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五步教学法解释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五步教学法解释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五步教学法解释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五步教学法解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步教学法解释(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五步教学法”教学模式实施意见一、实验目的 坚持生本教育中“以学生为本,以生命为本”的教育理念,坚持“快乐学习,幸福成长”的教学宗旨,遵循“人人参与,个个展示,体验成功,享受快乐”的课堂主题,把课堂还给学生,改变学生的学习状态,让学生做自己课堂的主人,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让学生学会、会学,真正地让学生动起来,课堂活起来,效果好起来。二、课改内容 学校在吸收郭思乐教授“生本教育”及杜郎口中学学习模式精髓的同时立足自身实际,取长补短,尝试开展“五步教学法”。 “五步教学法”以导学案统领,以小组学习为抓手,以自主、合作、探究为本质,以“三维目标”为目标,以发展学生为方向。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将学习

2、目标、学习内容、学习过程全方位开放。通过自己主动学习、深入探究、动手实践去发现新知识、掌握新概念、解决新问题,在构建新知的过程中,获取经验、发展能力。课堂上用丰富多彩的主体性学习活动取代单一的讲解接受式学习,促使学生由被动接受走向主动探究,进而培养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成长的意识和能力,让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发展智慧。 依据“先学后教、以学定教”、“学生主体、教师主导”、“反馈检测、当堂达标”等课改思想与思路,课堂模式在操作分为五个大环节:揭示目标小组合作展示点评拓展延伸总结提升(语文:激发兴趣,揭示目标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小组合作,研读品析展示点评,情感升华拓展延伸,总结提升。 数学:创设情境,激

3、发兴趣揭示目标,明确任务小组合作,展示交流尝试练习,拓展延伸整体回顾,总结提升) “五步教学法”较之以往课堂主要有三方面的改变:一是备课模式的改变,二是学习方式的改变,三是课堂模式的改变。 (一)改变备课模式编好用好导学案 导学案的功能重在“导”,核心在“学”。学案和教案有本质区别。首先,学案的服务对象是学生而不是老师,这是根本性的转变,是学校以生为本的基本要求和体现。其次,学案的编写是为了方便学生的学,而不是为了方便教师的教,学案是以“生”为本,以方便“学”为出发点。 1.高效导学案的编制要遵循四个符合:一要符合新课程标准,二要符合具体教学模块的要求,三要符合“三维目标”的要求,四要符合教师

4、、学生、学习内容的实际。 2编制者要本着高度负责的态度,下大工夫,大胆整合教材,突出学科特点及课型特点,精心研究课标要求和知识能力要求,明确本导学案承载的知识、能力在整套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重点突出,难易适中,切实能引导学生自学、讨论、探究。导学案的编制要做到“四化”:知识问题化,问题层次化,层次梯次化,梯次渐进化。问题设置有层次性,切实引领学生的自学、讨论、思考,防止简单化、习题化。 3导学案内容主要包括:学习目标、重点难点、使用说明、自主学习、展示交流、测评反馈、学习反思等(不同课型、不同内容的导学案应有所侧重);训练学案要分层设计,有适当迁移拓展、归纳小结,注重限时训练。 4导学案编写程

5、序 主备教师备课。开学初各备课组即分配好备课任务,主备教师根据教学进度,提前一周研读教材、广泛参阅资料,自行设计、制成导学案草稿。 学科教研组备课。教研组长召集组员集体审稿,集思广益,提出修改意见。 主备教师修正。主备教师吸收备课组意见予以认真研究、修改,最后包科领导把关、签字、印成正式文本。 课前补充。上课前,教师熟悉导学案,结合班级学生情况和个人教学特点予以适当修改补充。 课后反思。实施课堂教学后,教师反思教学,总结得失,为后续设计积累经验。 5导学案提前一天发给学生,有指导,有要求,有收有批,有统计有分析,有评有纠。(导学案) (二)改变学习形式实行小组合作学习 抓好学习小组建设:这是高

6、效课堂模式的助推器。构建学习小组是进行合作学习活动的组织前提。(1)根据“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根据学生学习的基础不同,从学生的学业成绩、智力水平、学习风格、个性特征等等来优化组合,分成若干个小组,每小组5-7人,分上中下三层。 (2) 小组内设小组长。小组长的主要职责是对本组成员进行分工,组织全组人员有序地开展讨论交流、动手操作、探究活动。 (3) 组内合理分工,明确职责。 教师应根据不同活动的需要设立不同的角色,并要求小组成员既要积极承担个人责任,又要相互支持、密切配合,发挥团队精神,有效地完成小组学习任务。 (4) 注重小组长和组员的培训。 教师课前培训组长,让他们了解这堂课的整体

7、设计、目标要求,如何组织小组讨论,讨论哪些重要问题,小组推选哪位同学展示和点评等。课前培洲的过程就是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过程,老师们要高度重视,确保每节课前都要有培洲且培训效果好。 任课教师要创新培训方式(如小纸条、学科班长自主培训等),提高培训效率,少占用学生学习时问。 小组长对小组成员进行课前培训。教师课前培训后,学科小组长要和学习小组组长一起对下一节课小组成员的学习任务、形式、分工进行阐述,调动每一个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对如何讨论、如何展示、如何点评,每一个人要达到什么样的学习目标,如何检测目标的达成等都要有明确的要求,确保课堂学习中目标明确、行动迅速,保证课堂高效。 (5) 教师在小组合作

8、学习中的作用 教师在课堂上,只起到“点拨”和“引导”作用,要“消失”在课堂上,成为学生发展的推手,做点燃学生的“火炬手”。 课堂上,教师的作用并不在于讲,而在于导,因势利导,适时适度点拨、引导、指导。当学生提不出质疑问题时,教师要追问;当学生讨论偏离主题时,教师要及时引导;当学生讲解、点评不到位时,教师要做重点讲解、点评,让学生知道怎样做是好的,怎样做是不应该的。当你知道学生问题在哪里,通过努力自己又不能解决时;或者学生“疑似”解决了问题其实还存在问题时;甚至学生问题的背后隐藏有更多、更有意义的问题时,教师要“该出手时就出手”,去纠偏、指出、追问、点拨、引伸、拓展,归纳、总结、提升。 老师的讲

9、被限制在很有限的15分钟内,这就要求教师非常明确讲什么、点拨哪里,要清楚何时点拨、点拨什么内容(易错知识点、易混知识点、方法、规律、知识结构、注意事项、拓展等),做到“三讲三不讲”。 “三讲”:易混点;易错点;易漏点,“三不讲:学生已会的不讲;学生能学会的不讲;学生怎么也学不会的不讲。 教师还是课堂上的组织者和协调者。要关注学生参与的广度和深度,要让每堂课学生参与面都在100以上。 (6)课堂评价的多样化 创新小组评价机制,杜绝为评价而评价,用恰当的评价机制培养小组积极思考、深入研究、高效学习的学习精神,把评价变为课堂的佐料。要实行多重评价结合和多元式评价:每个小组中都有自我评价、同层评价、小

10、组评价、组间评价、教师评价、晋级评价等,体现多重结合,多元评价。评价无处不在,体现在每一个环节,形式多样,具体恰当有针对性。每个班级都建有评价栏,一周一总结,一月一汇总。用评价不断增强小组的凝聚力,激发学生的内驱力,进一步引领学生更高层次的合作。 (三)改变课堂模式“五步教学法”“五步教学法”整体实施在形式上一般包含这样五个环节: 第一环节:接示目标 揭示学习目标,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第二环节:小组合作自主学习阶段(自学):学生根据导学案的指导,自学教材,积累自己对学习内容的认识理解,然后解决导学案的预习导学题。遇到障碍时,提交组内讨论解决,由学科组长带领组员合作探究,对仍不能解决的问题,做好记

11、号留待全班交流时解决。讨论时要控制好时间,进行有效讨论,要做好勾画记录。同时注意总结本组好的解题方法和规律,以便展示。学生把在预习中发现的问题、产生的疑惑提出来。老师要巡回收集学生讨论中仍然解决不了的问题,调整教学设计方案。 第三环节:展示点评展示交流阶段(交流):学生展示、交流自学的成果,并进行知识的迁移运用和对感悟的提炼提升。这是一个生生、师生、组组互动合作的过程。各小组在全班展示、交流自学成果,阐述自己的观点和见解,同时提出问题并讨论。通过各组对不同任务的展现提升,其他组的同学分享他人的成果,同时受到一定的启发,课堂学习的效率与质量就有了很大的提高。展示内容的选取:简单的问题不展示,无疑

12、问的问题不展示,展示的是重点问题,难点、有争议、一题多解的问题,能拓展延伸,提高学生能力,开发学生潜能的问题,体现在导学案上的多数是能力升级中的问题,也就是说,展示的问题不是导学案上的所有问题,二是选取有价值、有代表性的问题进行展示。 老师根据问题汇总的情况给各学习小组分工,让各组展示。每个小组分配任务的多少应根据题目的难易来确定。学生在展示、点评、质疑时,要做到脱稿或半脱稿。在学生的展示质疑点评中,教师要融入学生的展示点评中,要当好导演,善于启发和引导,要善于捕捉时机进行评价、追问、点拨。点拨要“要言不烦”,“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点”要收到“画龙点睛”、“点石成金”的效果,“拨”要达

13、到“拨云见日”、“拨乱反正”的目的。教师的点拨,一是针对展示点评,肯定值得借鉴的地方,指出存在的问题;二是对展评中模糊不清的疑难,做出准确的答复;三是对重难点问题进行点拨讲解,归纳方法、规律,老师点拨的语言要简练,点拨要直奔问题,开门见山,直击要点,点深点透;四是要对主讲的、补充的、质疑的、听讲的等各方面的学生全面关注和调控,及时对个人、小组予以评价。第四环节:拓展延伸一般用五分钟左右的时间,围绕学习目标及时进行当堂教学效果,有机拓展,以达到对所学内容的巩固、深化。 第五环节:总结提升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对本课内容进行总结,梳理知识,归纳规律,总结方法,整理课堂所学内容,整理好典型题本。分层次布

14、置适量的自习作业。时间分配大约为3、10、15、10、2分钟。 五、评价标准: (一)教学时间分配: 1、教师活动不超过15分钟; 2、学生活动不少于25分钟。 (二)教师活动评价: 1、教师进课堂面带微笑,上课语言富有激情,能有效驾驭整个课堂过程; 2、营造民主平等的学习氛围,引导学生自主、合作学习,进行激励、评比,正确发挥导学案的作用,组织导学过程和环节流畅; 3、教师的作用定位在启发、纠偏、督促、释疑、总结,课堂随机应变,运用适当。 (三)学生活动评价: 1、自主预习时,安静专心,独立积极,完成任务速度快、效率高; 2、合作学习时,分工明确,人人踊跃,气氛热烈,检查帮扶,有效度高; 3、

15、个体展示时,分析、表达通顺流畅,声音洪亮,鼓励出现适当活泼形式,弱生上阵、参与面广; 4、书写设计规范、作图科学、清楚美观; 5、相互点评时快速及时,重在实质,突出重点,被点评同学吸收更正。 (四)教学效果评价: 1、课堂秩序好,动静结合,活而有序; 2、学生真听、实读、勤思、善问、能议、敢评; 3、测评反馈效果好,学生获得新知识的量和质达标; 4、学生思维、情感积极活跃,自主学习能力得到锻炼; 5、渗透德育,学生情商全面发展。 (四)课堂评价标准(附后): 基本标准:以学生的“学”评价教师的“教”。让学生学会的课才叫好课。让学生会学的老师才叫好老师。 六、教研论坛 教改的核心在课堂,教改的关键在教师。做好教师培训工作是教改成败的关键。设立教师业务论坛,给老师们提供一个自我学习、自我提高、自我展示的舞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