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晚秋商山早行教案.doc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62210551 上传时间:2022-08-23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长安晚秋商山早行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长安晚秋商山早行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长安晚秋商山早行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长安晚秋商山早行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长安晚秋商山早行教案.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长安晚秋商山早行教案设计课题:长安晚秋商山早行学习目标:1初步了解晚唐诗歌的基本风貌。2赏析诗歌,探讨长安晚秋景物描写的特点,弄清商山早行的“言外之意”。课型:新授课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 课前活动导入: 先背诵几首表现羁旅之思的诗歌。然后引入在封建社会里,为了生计,为了前途,为了理想,为了抱负,或者因为战争,人们不得不离开家乡,转徙各地。这一去,山长水阔,不知何时才能相见。敏感的诗人身在他乡,无处不起思乡之情,羁旅之愁。一、自学指导研讨长安晚秋 (一)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采取多种方式读通全诗。 (二)这首律诗,通过诗人望中的见闻,写深秋拂晓的长安景色和羁旅思归的心情。秋天拂晓时,凄冷清凉的云

2、雾缓缓飘游,汉家宫殿的周围呈现出深秋的景象。残星几点,群雁从塞外飞来,有人倚楼吹着长笛,曲调悠扬婉转。篱边半开的菊花呈现出紫艳之色,静悄悄的,水面的莲花凋零,红叶尽谢。家乡的鲈鱼正美,但自己不能回去,却要像钟仪那样戴着南冠,学着楚囚的样儿羁留他乡。二、合作探究(一)1、问:首联写的是长安全景还是局部之景?为什么?首联的中“凄凉”二字有什么作用? 明确:首联是总览长安的全景。在一个深秋的拂晓,诗人凭高而望,眼前凄冷清凉的云雾缓缓漂游,全城的宫观楼阁都在脚下浮动,景象迷蒙而壮阔。 明确:诗中“凄清”二字既属客观,也属主观,秋意的清冷,实衬心境的凄凉。正是这两个字,为全诗定下了基调。2、颔联:写仰观

3、。晨曦初见西半上留有几点残余的星光,北方空中又飞来一行避寒的秋雁。诗人的注意力正被这景象所吸引,忽闻一声长笛悠然传来,笛声悠扬、哀婉。是喟叹人生如晨星的易逝呢,还是因见归雁而思乡里、怀远人呢?吹笛人只管抒写自己内心的衷曲,却不曾想到笛声竟这样的使闻者黯然伤神!这一联是赵嘏的名句,杜牧对此赞叹不已,因此称赵嘏为“赵倚楼”。 思考:试分析这两句诗的妙处。 明确:“残星几点”是目见,“长笛一声”是耳闻;“雁横塞”取动势,“人倚楼”取静态。景物描写见闻动静的安排,独具匠心。寥落的残星,南归的雁阵,这是秋夜将晓时天空中最具特征的景象;高楼笛声又为之做了饶有情韵的烘托。它的妙处在于它选景典型、韵味清远的缘

4、故。 3、颈联:写俯察。夜色褪尽,晨光大明,眼前景色已是历历可辨:竹篱旁边紫艳的菊花,一丛丛似开未开,仪态十分闲雅静穆;水塘里的莲花,一朵朵红衣脱落,只留下枯荷败叶,满面愁容。 思考:“紫菊”、“红莲”对表现诗人的情感有什么作用?明确:紫菊半开,红莲凋谢,正是深秋时令的花事;以“静”赋菊,以“愁”状莲,都是移情于物,拟物作人,不仅形象传神,而且含有浓厚的主观色彩。目睹眼前这憔悴含愁的枯荷,追思往日那红艳满塘的莲花,使人不禁会生出红颜易老、好景无常的伤感;而篱畔静穆闲雅的紫菊,俨然一派君子之风,令人想起“采菊东篱下”,油然而起归隐之心。 4、尾联:抒写胸怀。 表示诗人毅然归去的决心:家乡鲈鱼的风

5、味此时正美,我不回去享用,却囚徒也似的留在这是非之地的京城,所为何来!“鲈鱼正美”,用西晋张翰事,表示故园之情和退隐之思;下句用春秋钟仪事,“戴南冠学楚囚”而“空”是痛言自己留居长安之无谓与归隐之不宜迟。 5、小结全诗这首七律,通过诗人望中的见闻,写深秋拂晓的长安景色和羁旅思归的心情。诗中的景物不仅有广狭、远近、高低之分,而且体现了天色随时间推移由暗而明的变化。特别是颔颈两联的写景,将典型景物与特定的心情结合起来,景语即是情语。雁阵和菊花,本是深秋季节的寻常景物,南归之雁、东篱之菊又和思乡归隐的情绪,形影相随,诗人将这些形象入诗,意在给人以丰富的暗示;加之以拂曙凄清气氛的渲染,高楼笛韵的烘托,

6、思归典故的运用,使得全诗意境深远而和谐,风格峻峭而清新。 (二)下面我们来学习第二首诗1、朗读诗歌商山早行,引导学生理解字面意义,初步掌握诗歌内容。2、,师生共同赏析,弄清诗歌 的“言外之意”。思考:题目中的“早行”在诗中是如何体现的?本诗描写的是哪个季节的诗?作者“悲”什么?“悲”换成“思”好不好,为什么?明确:悲“身不逢时,仕途多舛,前途未卜”。因思故乡而悲,但 “悲”字所表现的情感超越了“思” 。3、宋代著名词人梅尧臣说颔联两句诗是最好的诗,“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你能体会出“难写之景”和“不尽之意”吗?明确:目前之景:鸡声茅店,残月当空,人迹板桥,寒霜初降。不尽之意

7、:旅途艰辛,羁旅愁思。4、尾联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明确:反衬(以乐景衬哀情)、虚实相生。 作者由异乡的景色联想到昨夜梦中故乡的景色,运用虚实相生的表现手法,渲染烘托了作者的悠悠乡思。5、小结这首诗选取了一些富有意味的典型意象,运用意象叠加、相互映衬、虚实相生、首尾呼应等手法,表现了作者旅途中的孤独寂寞,对家乡的思念之情以及仕途失意的落寞情怀。三、知识拓展羁旅诗的特点1、意象:驿道、马、舟、鸿雁、月、羌笛、浮萍、飞蓬等。2、情感:旅途艰辛、漂泊无依、归期遥遥、孤独彷徨、思乡思亲。怀才不遇、幽怨愤慨。战乱频仍,背井离乡、久戍边关、遥无归期。宦游在外,身不由己等。3、手法:借景抒情、虚实结合、渲染烘托、乐景衬哀情、侧面落笔(不说自己,却说家人想自己)等。学生活动:四、达标检测1、背诵并默写这两首诗2、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塞上听吹笛 (高适) 雪尽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 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 1、写景有“虚景”和“实景”之分,请具体说说这首诗写了哪些虚景和实景。 答:实景:白雪、牧马、明月、羌笛、戍楼; 虚景:梅花、关山。2、整首诗表现出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答:此诗写战士们由听曲而想到故乡的梅花,想到梅花之落,表现出了他们的浓浓的思乡之情。 教后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