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音的特性》教学设计.doc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62209771 上传时间:2024-01-28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声音的特性》教学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声音的特性》教学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声音的特性》教学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声音的特性》教学设计.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声音的特性》教学设计.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声音的特性》教学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声音的特性》教学设计.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二、声音的特性一、教材分析(一)本节课的地位作用声音的特性是学生在知道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的基础上,对声现象进一步探索和研究的较为重要的一节课。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乐音的特性:音调、响度、音色;知道决定声音的音调、响度、音色的因素是什么?这对于学生从整体上把握和理解声音,认识噪声、听不见的声音从而把握声现象,培养观察、比较、归纳、总结问题的能力也有重要意义。(二)学情分析学生通过前面1节有关声现象课的学习,对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有了了解,他们1.对生活中丰富多彩的声现象也产生着深厚的兴趣。初中生对未知世界往往产生好奇心、求知欲,这些对本节课的学习起着积极的作用,2.但由于本节课一是内容较多,不

2、仅有声音特性:音调、响度、音色,还有频率、超声波、次声波等概念;3.二是探究能力要求上有了较大的提高,学生在数据处理(设计表格)上具有一定的困难;4.三是对声音的特性的认识上,由于学生在生活中有一些先入为主的错误认识,如声音的高低与响度往往混淆不清,对这节课的教学产生了不利的影响,必须在教学过程中充分注意。(三)教学目标根据物理课程标准的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以下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声音的特性:音调、响度和音色;(2)知道音调跟发声体的振动频率有关,响度跟发声体的振幅有关;(3)不同发声体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过程与方法:(1)通过“什么因素决定音调高低?”、“响度与什么因素有关?

3、”探究实验,进一步领悟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2)通过参与科学探究活动,学习记录数据,分析论证;(3)学习从探究实验中归纳简单的科学的规律,并能尝试用科学规律去解释某些具体问题。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从探究声音的特性中,培养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2)初步领略声现象中的美妙与和谐,培养学生热爱、亲近自然的情感;(3)培养学生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敢于发表自己见解的意识。(四)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研究声音的音调、响度和音色各与什么因素有关;(2)领悟科学探究的方法。难点(1)音调及其影响因素;(2)声音的响度(大小)与声音的音调(高低)。声音的响度与音色特点稍许容易接受一

4、点(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有关),可对于音调及其影响因素有一定的困难,可视作一个难点。此外,学生对于声音的音调(高低)与声音的响度(大小)概念也易混淆,这也是一个难点。二、教学方法本节课采用演示实验与探究实验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以多媒体手段辅助教学,指导学生从活动中总结声音的特性及其影响因素。鼓励学生多动手,动脑,多感知。三、教学过程教具准备分组实验器材:钢尺、铁架台、细绳、乒乓球、音叉、音叉锤。教师用器材:两个频率不同的音叉,话筒、示波器、放音机、录音带、吉它、口琴、笛子。(一)、课前活动听录音带播放不同乐曲和动物的叫声,使学生通过听,分辨不同声音,从而引入声音的特性这一课题。在此基础上,说明声

5、音有三个要素。(二)、探究1.音调以及影响因素播放蚊子和牛的叫声,说明它们发出声音的高低是不同的。并进入活动和探究实验。活动:利用吉它的同一根弦,演示弹出音调不同的声音。学生通过仔细聆听,感知音调不同的声音。提出问题:“音调的高低是有什么因素决定的?”根据观察,猜想决定音调高低的因素。实验1:选择钢尺做这样一个实验伸出长度振动幅度拨动方式声音高低不同相等用力相等明确实验目的,两人一组进行合作探究,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数据,在老师引导下设计表格:比较实验结果,验证自己的猜想。学生交流猜想。学生通过阅读,了解人类和一些动物的发声频率和听觉频率范围。知道频率、超声波、次声波的概念。2. 响度以及影

6、响因素首先播放一曲音乐,并调节音量,引入响度概念。实验2:探究响度的决定因素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安装实验装置,观察比较音叉发声的响度和乒乓球被弹开的距离,设计表格,得出结论。次数乒乓球弹开幅度振动幅度响度12学生观察和体会声音响度与振动幅度的关系。3.音色和影响因素播放用不同乐器演奏的梁祝音乐,请学生分辨,引出音色概念实验3:教师演示实验,通过示波器观察波形活动:虚拟实验,播放音调和响度一样,而音色不同的乐器发出声音的波形。从以上教学设计中,可以看出,本节课的关键性问题和阶段性结论明确、清晰,分为音调、响度和音色三个关键问题,并相应的给出了阶段性结论。其二,重视与日常生活相联系。教材在探究“什么

7、因素决定音调高低?”时,使用学生身边的钢尺,使学生真切地感到物理学就在身边;又如利用人和一些动物的发声和听觉的频率范围来解释大象可以用人类听不到的“声音”进行交流,及地震、火山喷发等产生次声波的现象,使学生认识到物理学与我们息息相关。其三,重视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教材安排了“什么因素决定音调高低?”、“响度与什么因素有关?”两个探究实验,让学生逐步熟悉探究过程。同时,为了更好地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论证,教师要引导学生设计相应的表格,培养学生分析数据、分析问题的能力。其四,使学生感知现代技术手段对分析物理问题的作用。教材对不同音叉发出不同频率的声音以及不同乐器发出不同音色的声音,采用示波器观察波

8、形的方法,有利于学生对抽象问题的认识,并能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物理的兴趣。四、板书设计二、声音的特性为便于学生对比理解声音的三要素,板书采用表格的方式呈现。内容含义决定因素相关内容音调声音的高低发声体振动的频率频率:物体每秒内振动的次数。单位:赫兹(Hz)人的听觉频率范围:2020000 Hz;超声波:频率高于20000 Hz的声音。次声波:频率低于20 Hz的声音。响度声音的强弱发声体振动的振幅振幅:物体振动的幅度。音色声音的品质发声体的材料、结构能根据音色辨别不同的发声体五、课后反思为了有效达成教学目标,我事先进行了较为充分的准备,通过实践教学的体验,感觉效果不错。成功之处大约有如下几点:第

9、一,以听声为主线,通过播放、击鼓、乐器演奏、辩音、结束曲播放等环节,让学生在丰富的听觉体验中反复感受,逐步从无意转向有意,在潜移默化中体验声音的三个特性。第二,以生活为背景,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观察、探究、讨论等方式由表及里、深化思维,培养合作能力和理论联系实践、物理结合生活的意识。第三,以问题为平台,通过解疑过程导引学生的思维,循序渐进、注重发散,层层推进;在问题的设置上坚持面向全体,“横看成岭侧成峰”,使每个学生在知识技能、过程方法和情感信念上都能有所得。但是,在具体教学中,也发现一些问题:1学生的表达能力不够强,一方面是由于对物理概念的把握不够准确、熟练,更重要的还在于平时的自我要求不高,缺乏对语言表达能力的重视和训练。2学生的日常生活中观察和思考不够,缺乏对物理现象观察的针对性和敏锐性,这也说明学生物理联系生活的意识比较淡薄,这一状况的改变同样需要平时的日积月累。 1 / 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