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广安市广安区食品安全规划.doc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62206810 上传时间:2023-09-22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6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十三五”广安市广安区食品安全规划.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十三五”广安市广安区食品安全规划.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十三五”广安市广安区食品安全规划.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十三五”广安市广安区食品安全规划.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十三五”广安市广安区食品安全规划.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十三五”广安市广安区食品安全规划.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十三五”广安市广安区食品安全规划.doc(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十三五”广安市广安区食品安全规划食品安全事关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社会和谐稳定,是重大的民生问题。为全面实施食品安全战略,推动食品相关产业健康有序发展,不断提高食品安全保障水平,根据“十三五”国家食品安全规划“十三五”四川省食品安全规划“十三五”广安市食品安全规划等文件精神要求,结合广安区食品安全实际,制定本规划。一、现状和形势(一)“十二五”时期的主要成效。“十二五”时期,全区各部门紧紧围绕“四个最严”要求,积极推动落实“四有两责”,强化风险防控,狠抓依法治理,全区食品安全形势持续稳定向好,牢牢守住了不发生较大以上食品安全事故的底线,实现了“两升一降”目标(食品抽检合格率、公众满意度不断提升,

2、一般食品安全事故逐年下降)。1.监管体系日益健全。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保持独立性,按乡镇片区设置基层食品药品监管所6个,全区食品安全监管体制不断调整完善,初步建立区、乡镇、村三级监管网络,实现了食品安全监管全覆盖。2.监管机制不断完善。全面落实食品安全“党政同责”,区政府成立以常务副区长任主任、分管副区长任副主任,区食品药品监管局、区农业局、区畜牧食品局、区公安分局等28个成员单位组成的区食品安全委员会。制定广安市广安区食品安全委员会工作规则广安市广安区食品安全委员会成员单位工作职责、广安市广安区食品安全责任追究暂行规定广安市广安区食品安全工作评议考核办法,进一步健全完善食品安全全程监管机制,

3、切实加强“农田到餐桌”无缝监管。3.保障能力明显提升。将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经费和检验检测经费纳入财政预算,不断完善财政投入稳定增长机制,保障了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所需。6个基层食品药品监管所标准化建设全面完成,食品监管机构实现“人员、场地、装备、经费”四到位。4.突出问题有效遏制。紧盯农村地区、学校食堂、食品加工小作坊等重点区域、重点场所,以及农业投入品、白酒、肉及肉制品、食品添加剂、豆芽、保健食品、餐饮具等重点品种,深入开展农村食品、学校及校园周边食品、“两超一非”、保健食品、白酒、餐饮具、豆芽等食品安全专项整治,严厉打击了危害食品安全的违法犯罪行为。5.应急处置全面强化。不断健全应急管理机制,制

4、定完善食用农产品、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组建应急处置队伍,加强应急物质储备,强化食品安全风险分析研判。“十二五”期间,开展食品安全突发事故级应急演练2次。出台广安市广安区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广安市广安区重大食品药品舆情信息应急处置工作办法,应急管理能力切实提升。6.共治格局初步形成。深化与广安电视台、广安日报等主流媒体战略合作,开辟专栏周刊,开通政务微信微博,大力宣传食品安全政策法规,普及食品安全知识。深入开展“315”“331”主题宣传日和“食品安全宣传周”、专家大讲堂、食品安全“七进”等活动,全面开展对食品安全执法人员、食品生产经营单位从业人员、社会公众的宣传教育。组建食品安全专家委员会、

5、食品安全专家库。指导食品相关行业协会加强自身建设,引导行业自律。出台广安市广安区食品安全举报奖励办法(试行),拓宽社会监督渠道。积极开展创建活动,广安区被省政府认定为“四川省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示范县”,并成功创建为全省首批“食品安全示范县”。(二)“十三五”时期面临的形势。“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关键时期,是深入落实食品安全“四有两责”、全面建立严密高效和社会共治的食品安全治理体系的重要机遇期。一是食品安全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中央把食品安全上升为国家战略,作为关系民生的政治任务来部署,提出了“党政同责”“四个最严”要求,为做好食品安全工作提供了根本

6、遵循。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均把食品安全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列为重大民生工程,为保障食品安全提供了政策支撑。二是“五大发展理念”提供有力指导。各级党委、政府牢固树立和践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通过持续加大对改善民生、生态治理的投入,有力促进农业环境污染、农药兽药残留、食源性疾病多发等食品安全领域深层次问题的解决,推动建立科学高效的食品安全治理体系。三是社会公众食品安全意识普遍提升。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人民群众由“吃得饱”的生存型消费理念,向“吃得安全、吃得营养”的健康型消费加速转变,全社会对食品安全更加关注,促进食品安全意识普遍提升,为构建食品安全社会共治格局创造了

7、良好条件。全区食品安全在迎来重大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严峻挑战。一是食品源头污染治理难度大。近年来,全区大气、水体、土壤污染总体形势不容乐观,农药兽药残留、重金属和有机污染物等突出问题治理难度大。二是食品产业基础薄弱。我区食品产业基础仍较薄弱,种养殖多为个体散户,产业集约化、现代化、标准化程度低,近90%为小规模经营户,“多、小、散、乱、差”的特征明显,农村群体聚餐、校园周边小摊贩等食品安全风险依然突出。三是食品生产经营主体责任亟待强化。食用农产品种植养殖户、食品生产经营单位业主对食品安全知识掌握程度普遍较低,主动落实食品安全保障措施的责任意识亟待加强。种植养殖过程中使用国家明令禁止的高毒高残留

8、农药、“瘦肉精”、孔雀石绿等违禁药物及非法添加物,食品生产加工和餐饮环节非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和超限量超范围使用添加剂,销售假冒伪劣食品以及虚假宣传等市场乱象依然存在。四是食安监管能力尚难适应监管需要。全区食品安全监管队伍特别是专业技术人员缺乏,监管手段、技术支撑等仍需加强,风险防控能力亟待提升。二、指导思想与基本原则(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九大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紧紧围绕“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中、省、市决策部署,牢固树立并切实践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按照“党政同责”“四个最严”要求,全面实施食品安全战略,推动落实“四有两责”, 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

9、强烈的食品安全突出问题,加快建设严密高效、社会共治的食品安全治理体系,推进健康广安建设。(二)基本原则。1.预防为主。坚持关口前移,全面排查、及时发现处置苗头性、倾向性问题,严把食品安全源头关、生产关、流通关、入口关,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食品安全风险底线。2.风险管理。树立风险防范意识,强化风险评估、监测、预警和风险交流,建立健全以风险分析为基础的科学监管制度,严防严管严控风险隐患,确保监管跑在风险前面。3.全程控制。严格实施从农田到餐桌的全链条监管,建立健全覆盖全程的监管制度,分级分步构建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食品安全治理体系,全面推进食品安全监管法治化、标准化、专业化、信息化建设。4

10、.社会共治。全面落实企业食品安全主体责任,严格落实地方政府属地管理责任和有关部门监管责任。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鼓励和调动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加快形成企业自律、政府监管、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食品安全社会共治格局。三、发展目标(一)总体目标。经过五年的努力,基本建成统一权威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和严密高效、社会共治的食品安全治理体系,从“农田到餐桌”的食品安全全程监管工作机制基本完善;监管队伍素质全面提高,科学监管水平明显提升;食品安全监管基础设施和技术装备得到完善和加强,检验检测能力和信息化水平显著提升,“智慧食药监”初步建成。食品安全形势持续稳定向好,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食品安全责任事故,食品产业

11、健康发展,公众食品安全满意度持续提升。(二)具体目标。1.食品安全监管全面加强。完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强化部门协调配合和监管责任,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实施网格化管理,全部完成食品安全网格划定,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食品安全责任事故底线。到2020年,全区大中型餐饮服务单位、学校(含托幼机构)及机关企事业单位食堂等食品安全监督量化分级实施率达100%、“明厨亮灶”率达100%、学校食堂食品安全责任保险投保率达100%。2.源头治理取得实际成效。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有效实施,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和清洁化改造得到加强,农村水体面源污染防治有力推进。主要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覆盖率达30%以上,农药利

12、用率达40%,主要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总体合格率达97%以上。3.食品安全监管和技术支撑能力得到明显提升。进一步加强各级领导班子、行政执法队伍、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确保食品监管执法人员按编到位率达95%以上。以检验检测、审批认证、预警监测、执法检查等为重点,大力实施技术监督人才培训计划,力争专业技术执法人员比例达60%以上。鼓励各类人才通过在职教育等形式参加高层次学历教育。实现监管队伍装备配备标准化。扎实推进监管执法机构标准化、食品风险监测预警系统、食品检验检测体系、食品监管信息化、食品追溯体系建设、食品监管应急指挥系统、食品科普宣教等重大项目建设,食品监管基础进一步夯实,监管能力全面提升。4.风

13、险防控水平明显提高。食品安全监管所快检筛查能力明显提高。对食品生产经营者现场检查实现全覆盖,加大对高、中等风险食品生产经营者检查频次,实现现场检查表格化、标准化。食品安全抽检覆盖全区所有食品类别和品种,食品检验量不低于4份/千人年。风险管理制度机制建立健全并得到有效落实,食品安全舆情及时有效处置率达100%。四、主要任务(一)落实企业主体责任。1.完善食品生产管理体系。食品生产经营者严格落实法定责任和义务,严格执行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和标准。鼓励大中型食品生产企业实施危害分析和关键控制点管理体系(HACCP),全面提高生产管理水平,保障食品生产质量安全。到2020年,全区规上食品生产企业80%以上

14、达到危害分析和关键控制点管理体系(HACCP)或食品安全管理体系食品链中各类组织要求(ISO22000)的相关标准。2.推行食品风险分级管理。推广实施企业安全风险法人代表约谈制度,全面落实学校食品安全主体责任,督促学校(托幼机构)主要负责人履行好学校食品安全第一责任人责任,全面推行食品安全责任保险。到2020年,全区学校食堂食品安全责任保险投保率达100%,规上食品生产经营单位食品安全责任险投保率达30%以上。3.基本建成食品安全全程追溯体系。建立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全程追溯协作机制,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平台和食品安全追溯服务平台。鼓励企业采用信息化手段采集、留存生产经营信息,落实建立追溯体

15、系主体责任,主动对接追溯信息平台。到“十三五”末,建成上下游信息可查询、过程可控制、责任可追究的追溯体系,实现食品安全从农田到餐桌全程追溯。专栏一 食品追溯体系建设项目1.食品安全追溯平台建设项目。与广安市食品安全监管信息化工作平台对接,录入相关信息,实现数据互通、信息共享。2.食用农产品追溯体系建设项目。与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平台和省食品安全追溯服务平台对接,90%以上的“三品一标”农产品实现追溯管理。3.食品追溯体系建设项目。基本实现重点食品安全全程可追溯,婴幼儿配方乳粉、保健食品、肉类、酒类、食用油、茶叶等重点食品全面实现电子追溯。4.推进食品产业提档升级。综合发挥各项政策的制约和引导

16、作用,推动特色食品加工示范基地建设,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带动食品产业转型升级和食品质量安全管理水平整体提升。加大对市场潜力大、品牌效益强、市场信誉好的食品龙头企业扶持力度,大力推进品牌建设。推进“放管服”改革,为企业提供良好发展环境。鼓励和支持食品生产经营小作坊、小经营店、小摊贩改善条件,逐步实现规范化生产经营。专栏二 食品生产经营安全保障能力提升工程 1.食品生产企业质量控制认证体系建设项目。80%规模以上食品生产企业达到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管理体系(HACCP)或食品安全管理体系(ISO 22000)相关标准。2.批发市场农产品检测能力建设项目。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快速检测能力达到100%。3.“明厨亮灶”工程项目。督促指导餐饮服务单位采用透明玻璃窗、视频显示、隔断矮墙或设置参观窗口等方法,将食品加工制作的关键部位和环节进行展示,让消费者知悉服务真实情况,实现阳光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