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触网技术自学考试复习题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62197937 上传时间:2022-11-22 格式:DOC 页数:31 大小:30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接触网技术自学考试复习题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接触网技术自学考试复习题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接触网技术自学考试复习题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接触网技术自学考试复习题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接触网技术自学考试复习题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接触网技术自学考试复习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接触网技术自学考试复习题(3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接触网工程一、单项选择题在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并将其代码填入题干后的括号内。1接触网的设计程序一般按以下三个阶段进展 C A、技术设计,初步设计,施工设计 B、施工设计,技术设计,初步设计C、初步设计,技术设计,施工设计 D、设计计算;平面设计;技术效验2对于工程简易、技术不复杂的接触网,可按以下两个阶段进展 D A、初步设计,施工设计B、技术设计,初步设计C、技术设计,施工设计 D、扩大初步设计,施工设计3接触网初步设计的根据是 A A、国家下达的“设计任务书B、铁路局的需要C、行车的需要D、铁路开展的需要4在接触网设计及施工工程完成以后,设计单位还应参加工程部门及运

2、营单位共同组织的 B A、质量检查工作B、交接验收工作C、质量评估工作D、运营维护工作*。技术校验包括两个方面,属于强度和稳定性校验的是 C A、跨距长度校验B、锚段长度校验C、根底的抗倾覆D、吊弦偏移5接触网在设计中所采用的风速距地面的高度是 B A、5mB、10mC、15mD、20m*。接触网在设计中所采用的最大风出现频率是 B A、10年一遇B、15年一遇C、20年一遇D、30年一遇*。通过山区的电气化线路,在无当地气象资料时,可根据附近平地的气象资料,并按比平地最大风速增加 A 来计算A、10%B、15%C、20%D、30%*。接触网设计中最大计算风速值确实定以采用 C 为宜A、平均法

3、B、变通法C、数理统计法D、当量法6为了保证平安运营,使接触网既具有经济性,又有一定的可靠性,所以在设计中要进展C A、设备选择B、技术校验C、设计计算D、广泛调研*。为了表征风速的波动,计算风负载是需引入C A、风压力B、风载体型系数C、风速不均匀系数D、光滑系数*。线索等高悬挂时,弛度F和张力T之间的关系式为A A、B、 C、D、 *。线索等高悬挂时,导线上任一点的弛度y和张力T之间的关系式为C A、B、 C、D、 *。等高悬挂线索实际长度的计算式为B A、B、 C、D、7对于不等高自由悬挂验证上拔力的条件是C A、4F=hB、4FhC、4FhD、4Fh*。简单悬挂的状态方程计算时,为决定

4、起始条件,求出临界跨距后,及当量跨距比拟,当A 时,取tmin为计算的起始条件A、lljlDB、lljlD C、llj=lDD、lljlD 8半补偿链型悬挂的特点是 B A、只在承力索上装设张力补偿装置 B、只在接触线上装设张力补偿装置C、在承力索和接触线上均装设张力补偿装置D、在承力索和接触线上均不装设张力补偿装置9全补偿链型悬挂的特点是 C A、只在承力索上装设张力补偿装置 B、只在接触线上装设张力补偿装置C、在承力索和接触线上均装设张力补偿装置D、在承力索和接触线上均不装设张力补偿装置10技术跨距的依据是 C A、接触线弛度B、接触网张力C、接触线许可偏移值D、接触网周围环境温度11最大

5、风速确实定方法最接近客观实际的是C A、平均法B、变通法C、数理统计法D、当量计算法12承力索和接触线的互相作用是通过B A、电联结进展的B、吊弦进展的C、并联线进展的D、馈电线进展的13施工工程的重要依据是 A A、接触网的平面设计B、接触网计算C、检修维护D、工程数量统计14接触网平面设计一般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D A、初步设计,技术设计,施工设计 B、技术设计,施工设计,调整整理C、技术设计,现场勘测,调整整理 D、室内设计、现场勘测,调整整理15从工程角度看,架设接触悬挂,通常是 C A、先挂接触线,再挂承力索B、接触线和承力索同时架设C、先挂承力索,再挂接触线D、先挂附加悬挂,再挂接触

6、线16在两个支柱间,悬挂一根固定截面的线索时,那么此线索在自重和附加负载的作用下,就自然形成一个D A、角度B、垂度C、坡度D、弛度 17跨距一样的等高悬挂的弛度及不等高悬挂的斜弛度的关系是 A A、相等B、大于C、小于D、不相等 18悬挂的状态方程是 C A、跨距及风负载的关系B、锚段长度及张力的关系C、温度、弛度及张力的关系D、吊弦及温度的关系19全补偿链型悬挂的安装曲线指的是 D A、温度及弛度曲线B、温度及张力曲线C、张力及弛度曲线D、b值曲线20消除上拔力的方法有 D A、降低线索张力B、增大构造高度C、降低悬挂弛度D、增大跨距或降低悬挂点高差*接触线距受电弓中心的最大偏移值,在直线

7、区段不应超过B A300mm B500mmC450mm D400mm*接触线距受电弓中心的最大偏移值,在曲线区段不应超过C A300mm B500mmC450mm D400mm*软横跨所跨越的股道数一般不超过D A5股 B6股C7股 D8股*道岔标准定位的最正确位置是两接触线的交点位于两内轨距B 的中间位置A645mm B745mmC845mm D945mm21高速电气化铁路站场接触网设计首选D A、单线路腕臂B、多线路腕臂C、软横跨D、硬横跨22站场接触网的平面设计就是B A、绘制咽喉区放大图B、绘制站场接触网的平面布置图C、绘制软横跨装配图D、绘制锚段关节装配图23规定在计算极限温度下,中

8、心锚结和补偿器间的张力差值T不许超过 A A、15TB、10TC、15TD、15T24缓和曲线的特点是 D A、介于直线及曲线之间 B、介于曲线及曲线之间C、有一定坡度的曲线 D、半径R变化着的曲线25划分锚段的的主要依据是 A A、接触线或承力索内所产生的张力增量不超过规定值B、跨距内所产生的弛度不超过规定值C、悬挂内所产生的吊弦偏移值不超过规定值D、悬挂内所产生的定位器偏移值不超过规定值*直线区段,对于全补偿链形悬挂,锚段长度一般情况下不大于C A1600m B1700mC1800m D2000m26区间的支柱布置一般先从D A、中心锚结处开场B、转换柱处开场C、中间柱处开场D、车站两端的

9、锚段关节处开场27咽喉区放大图是C A、整体扩大2倍B、顺线路方向扩大2倍C、横方向的线间距扩大到810mmD、整体扩大810mm*区间接触网支柱布置应尽量采用最大跨距,且相邻跨距差不大于小跨距的C A15% B20%C25% D30%28隧道接触网设计必须进展 B A、值的计算B、值的计算C、值的计算D、值的计算*为使支柱具有良好的稳定性,设置在土质松散地段的钢筋混凝土柱应加设 C 接触网链形悬挂的计算负载分为 两种。A:接触线和承力索的重量; B:接触线和承力索的覆冰重量;C:风负载和冰负载; D:垂直负载和水平负荷。D;直线区段全补偿链形悬挂困难时,取 为一个锚段。A:2000m; B:

10、1800m; C:1600m; D:1500m。A;Y型弹性吊弦用于 处。A:软横跨定位; B:转换柱定位; C:中间柱反定位; D:中间柱正定位。D;66软定位一般用于 曲线外侧支柱上。A:R1000m; B:R1200m; C:R1200m; D:R=12004000m。A;67距接触网带电体 以内的金属构造应接地。A:6m; B:5m; C:4m; D:3m。B;157接触线高度变化时,其坡度困难情况下不应大于 。A:8; B:5; C:4; D:1。B;*具有防止接触悬挂窜动的补偿装置是 C A滑轮式 B鼓轮式C棘轮式 D弹簧式*接触线所形成的振动波的传播速度为波动速度,其及接触线的应

11、力A A成正比 B成反比C没关系 D不一定*接触线所形成的振动波的传播速度为波动速度,其及接触线线密度B A成正比 B成反比C没关系 D不一定29在我国电气化铁路中,最广泛采用的是 C A、多线路腕臂B、带斜撑的水平腕臂C、旋转绝缘腕臂D、固定腕臂 30定位装置仅对接触线实行 A A、横向定位B、纵向定位C、铅垂定位D、竖向定位31线岔的作用是B A、使受电弓从一支工作支过渡到另一支非工作支B、使受电弓从一支工作支过渡到另一支工作支C、使受电弓从一支非工作支过渡到另一支工作支D、使受电弓从一支非工作支过渡到另一支非工作支32张力自动补偿装置的作用是A A、使线索内张力保持恒定B、使线索内驰度保

12、持恒定C、使线索的高度保持恒定D、使线索的长度保持恒定33在全补偿链形悬挂中,为防止悬挂向一侧滑动,应设 B A、锚段关节B、中心锚结C、补偿装置D、定位装置34软横跨的预制计算是 D A、软横跨的高度计算B、软横跨的驰度计算C、软横跨的跨距计算D、软横跨的构造安装尺寸计算35要求顺线路容量的支柱是 C A、中间柱B、转换柱C、锚柱D、道岔柱36接触悬挂在受电弓抬升力的作用下所具有的升高性能是B A、稳定性B、弹性C、强度D、承载力37接触网的绝缘间隙指的是D A、接触悬挂及地之间的空气间隙 B、接触悬挂及支柱之间的空气间隙C、支持装置及地之间的空气间隙 D、接触网带电体及接地地之间的空气间隙38接触网的防雷通常采用 D A、避雷针B、避雷线C、避雷带D、避雷器39在通常情况下,支柱接地装置上加设火花间隙的击穿电压不大于 C 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