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增护理技术操作(2).doc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62194646 上传时间:2023-09-06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146.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增护理技术操作(2).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新增护理技术操作(2).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新增护理技术操作(2).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新增护理技术操作(2).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新增护理技术操作(2).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增护理技术操作(2).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增护理技术操作(2).doc(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粪便标本采集(一)目的1.常规标本 用于检查粪便的性状、颜色、细胞等。2.培养标本 用于检查粪便中的致病菌。3.隐血标本 用于检查粪便内肉眼不能察见的微量血液。4.寄生虫或虫卵标本 用于检查粪便中的寄生虫、幼虫以及虫卵计数检查。(二)指导患者1.留取标本前根据检验目的不同向患者介绍粪便标本留取的方法及注意事项。2.向患者说明正确留取标本对检验结果的重要性。3.教会患者留取标本的正确方法,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三)注意事项1.采集培养标本,如患者无便意时,用长无菌棉签蘸0.9%氯化钠溶液,由肛门插入67cm,顺一个方向轻轻旋转后退出,将棉签置于培养瓶内,盖紧瓶塞。2.采集隐血标本时,嘱患者检查

2、前三天禁食肉类、动物肝、血和含铁丰富的药物、食物、绿叶蔬菜,三天后收集标本,以免造成假阳性。3.采集寄生虫标本时,如患者服用过驱虫药或作血吸虫孵化检查,应该留取全部粪便。4.检查阿米巴原虫,在采集标本前几天,不应给患者服用钡剂、油质或含金属的泻剂,以免金属制剂影响阿米巴虫卵或胞囊的显露。5.患者腹泻时的水样便应盛于容器中送检。项目评分标准及细则分值扣分及原因得分准备质量1.衣帽整洁,修剪指甲,洗手,戴口罩。2.用物准备 检验单、手套。根据检验目的的不同,另备:(1)常规标本:检便盒(内附棉签或检便匙),清洁便器。(2)培养标本:无菌培养瓶,无菌棉签,清洁便器。(3)隐血标本:检便盒(内附棉签或

3、检便匙),清洁便器。(4)寄生虫或虫卵标本:检便盒(内附棉签或检便匙),透明胶带及载玻片(查找蛲虫),清洁便器。3.环境准备:安静、安全、隐蔽。操作流程质量步骤要点与说明1.贴检验单 查对医嘱,贴检验单附联于检便盒(培养瓶)上,注明科别、病室、床号、姓名2.核对 携用物至患者床旁,核对患者床号、姓名3.屏风遮挡。请患者排空膀胱4.收集粪便标本常规标本(1)嘱患者排便于清洁便器内(2)用检便匙取中央部分或粘液脓血部分约5g,置于检便盒内送检培养标本(1)嘱患者排便于消毒便器内(2)用无菌棉签取中央部分粪便或粘液脓血部分25g置于培养瓶内,塞紧瓶塞送检隐血标本按常规标本留取寄生虫及虫卵标本(1)检

4、查寄生虫卵嘱患者排便于便器内,用检便匙取不同部位带血或粘液粪便510g送检(2)检查蛲虫嘱患者睡觉前或清晨未起床前,将透明胶带贴在肛门周围处。取下并将已粘有虫卵的透明胶带面贴在载玻片上或将透明胶带对合,立即送检验室作显微镜检查(3)检查阿米巴原虫将便器加热至接近人体的体温。排便后标本连同便器立即送检5.操作后处理(1)用物按常规消毒处理(2)洗手,记录*防止发生错误*确认患者*避免排便时尿液排出,大、小便混合,影响检验结果*保证检验结果准确*蛲虫常在午夜或清晨爬到肛门处产卵*有时需要连续采集数天*保持阿米巴原虫的活动状态,因阿米巴原虫在低温环境下失去活力而难以查到*及时送检,防止阿米巴原虫死亡

5、*避免交叉感染*记录粪便的形状、颜色、气味等全程质量痰标本采集(一)目的1.常规痰标本 检查痰液中的细菌、虫卵或癌细胞。2.痰培养标本 检查痰液中的致病菌,为选择抗生素提供依据。3.24h痰标本 检查24h的痰量,并观察痰液的性状,协助诊断。(二)指导患者1.向患者及家属解释痰标本收集的重要性。2.指导痰标本收集的方法及注意事项。(三)注意事项1.如查癌细胞,应用10%甲醛溶液或95%酒精溶液固定痰液后立即送检。2.不可将唾液、漱口水、鼻涕等混入痰液中。3.收集痰液时间宜选择在清晨,因此时痰量较多,痰内细菌也较多,以提高阳性率。项目评分标准及细则分值扣分及原因得分准备质量1.衣帽整洁,修剪指甲

6、,洗手,戴口罩。2.用物准备 (1)常规痰标本:痰盒、化验单(标明病室、床号、姓名)(2)培养痰标本:无菌痰盒、漱口溶液、化验单(标明病室、床号、姓名)(3)24h痰标本:大容量痰盒、化验单(标明病室、床号、姓名)3.环境准备:温度适宜、光线充足、环境安静。操作流程质量步骤要点与说明1.核对 携用物至患者床旁,核对患者床号、姓名2.填单、检查 填写化验单,选择容器并检查有无破损3.收集痰标本常规标本(1)能自行留痰者1)时间:晨起并漱口2)方法:深呼吸数次后用力咳出气管深处的痰液置于痰盒中(2)无力咳痰或不合作者1)体位:合适体位,叩击胸背部2)方法:集痰器分别连接吸引器和吸痰管吸痰,置痰液于

7、集痰器中痰培养标本(1)能自行留痰者1)时间:晨起、漱口2)方法:深呼吸数次后用力咳出气管深处的痰液置于无菌痰盒中(2)无力咳痰或不合作者同常规标本收集24h痰标本(1)时间:晨起漱口后(7am)第一口痰起至次晨漱口后(7am)第一口痰止(2)方法:24h痰液全部收集在痰盒内4.洗手5.观察6.记录7.送检*确认患者*防止发生差错*用清水漱口,去除口腔中杂质*如痰液不易咳出,可配合雾化吸入等方法*使痰液松动*集痰器开口高的一端连接吸引器,低的一端连接吸痰管*操作者戴手套,注意自我保护*先用漱口溶液漱口,再用清水漱口*无菌操作,防止污染*物品均需无菌*正常人痰量很少,24h约25ml或无痰液*防

8、止交叉感染*痰液的色、质、量*记录痰液的外观和性状*24h痰标本应记录总量*将化验单标签贴于标本盒上,连同化验单立即送验全程质量体温测量的方法(一)目的1.判断体温有无异常。2.动态监测体温变化,分析热型及伴随症状。3.协助诊断,为预防、治疗、康复和护理提供依据。(二)指导患者1.向患者及家属解释体温监测的重要性,学会正确测量体温的方法,以保证测量结果的准确性。2.介绍体温的正常值及测量过程中的注意事项。3.教会对体温的动态观察,提供体温过高、体温过低的护理指导,增强自我护理能力。(三)注意事项1.测量体温前,应清点体温计的数量,并检查体温计是否完好,水银柱是否在35以下。2.婴幼儿、精神异常

9、、昏迷、口腔疾患、口鼻手术、张口呼吸者禁忌口温测量;腋下有创伤、手术、炎症,腋下出汗较多者,肩关节受伤或消瘦夹不禁体温计者禁忌腋温测量;直肠或肛门手术、腹泻禁忌肛温测量;心肌梗死患者不宜测肛温,以免刺激肛门引起迷走神经反射,导致心动过缓。3.婴幼儿、危重患者、躁动患者,应设专人守护,防止意外。4.若患者不慎咬破体温计时,首先应及时清除玻璃碎屑,以免损伤唇、舌、口腔、食管、胃肠道粘膜,再口服蛋清或牛奶,以延缓汞的吸收。若病情允许,可食用粗纤维食物,加速汞的排出。5.避免影响体温测量的各种因素。如运动、进食、冷热饮、冷热敷、洗澡、坐浴、灌肠等。6.新入院患者每日测量体温4次,连续测量3天,3天后体

10、温正常者改为每天测量2次。7.手术患者,术前1天8pm测量体温,术后每天测量4次,连续测量3天,体温恢复正常改为每天测量2次。项目评分标准及细则分值扣分及原因得分准备质量1.衣帽整洁,修剪指甲,洗手,戴口罩。2.用物准备 (1)治疗盘内备:容器2个(一为清洁容器盛放已消毒的体温计,另一为盛放测温后的体温计)、含消毒液纱布、表(有秒针)、记录本、笔。(2)若测肛温,另备润滑油、棉签、卫生纸。3.环境准备:温度适宜、光线充足、环境安静。操作流程质量步骤要点与说明1.核对 携用物至患者床旁,核对患者床号、姓名2.选择测量体温的方法口温(1)部位:口表水银端斜放于舌下热窝(2)方法:闭紧口唇,用鼻呼吸

11、,勿咬体温计(3)时间:3分钟腋温(1)部位:体温计水银端放腋窝处(2)方法:擦干汗液,体温计紧贴皮肤,屈臂过胸,夹紧(3)时间:10分钟肛温(1)体位:侧卧、俯卧、屈膝仰卧位,暴露测温部位(2)方法:润滑肛表水银端,插入肛门34cm;婴幼儿可取仰卧位,护士一手握住病儿双踝,提起双腿;另一手将已润滑的肛表插入肛门(婴儿1.25cm,幼儿2.5cm)并握住肛表用手掌根部和手指将双臀轻轻捏拢,固定(3)时间:3分钟3.取表 取出体温计,用消毒纱布擦拭4.读数5.记录6.协助患者穿衣、裤,取舒适体位7.消毒 体温计消毒8.绘制 洗手后绘制体温单*确认患者*常用的测量方法*舌下热窝是口腔中温度最高的部

12、位,在舌系带两侧,左右各一,由舌动脉供血*获得正确的测量结果*避免体温计被咬碎,造成损伤*用于婴幼儿或其他无法测量口温者*形成人工体腔,保证测量准确性;腋下有汗,导致散热增加,影响所测体温的准确性*不能合作者,应协助完成*需较长时间,才能使腋下人工体腔内的温度接近机体内部的温度*用于婴儿、幼儿、昏迷、精神异常者*便于测量*便于插入,避免擦伤或损伤肛门及直肠粘膜*若测肛温,用卫生纸擦净患者肛门处*评估体温是否正常,若与病情不符应重新测量,有异常及时处理*将体温值记录在记录本上*工作的完整性*备用*体温曲线绘制全程质量脉搏的测量(一)目的1.判断脉搏有无异常。2.动态监测脉搏变化,间接了解心脏状况

13、。3.协助诊断,为预防、治疗、康复、护理提供依据。(二)指导患者1.向患者及家属解释脉搏监测的重要性及正确的测量方法,并指导其对脉搏进行动态观察。2.教会自我护理的技巧,提高患者对异常脉搏的判断能力。(三)注意事项1.勿用拇指诊脉,因拇指小动脉的搏动较强,易与患者的脉搏相混淆。2.异常脉搏应测量1分钟;脉搏细弱难以触诊时,应测心尖搏动1分钟。项目评分标准及细则分值扣分及原因得分准备质量1.衣帽整洁,修剪指甲,洗手,戴口罩。2.用物准备 (1)治疗盘内备:表(有秒针)、记录本、笔。(2)必要时备听诊器。3.环境准备:温度适宜、光线充足、环境安静。操作流程质量步骤要点与说明1.核对 携用物至患者床

14、旁,核对患者床号、姓名2.体位 卧位或坐位;手腕伸展,手臂放舒适位置3.测量 护士以食指、中指、无名指的指端按压在桡动脉处,按压力量适中,以能清楚测得脉搏搏动为宜4.计数 正常脉搏测30秒,乘以2。若发现患者脉搏短绌,应由2名护士同时测量,一人听心率,另一人测脉率,由听心率者发出“起”或“停”口令,计时1分钟5.记录6.绘制 洗手后绘制体温单*确认患者*患者舒适,护士便于测量*压力太大阻断脉搏搏动,压力太小感觉不到脉搏搏动*测量时须注意脉律、脉搏强弱等情况*得到正确的心率及脉率*心脏听诊部位可选择左锁骨中线内侧第5肋间处*将脉率数记录在记录本上*脉搏短绌 以分数式记录,记录方式为心率/脉率。如心率200次/分,脉率60次/分,则应写成200/60次/分*体温曲线绘制全程质量呼吸的测量(一)目的1.判断呼吸有无异常。2.动态监测呼吸变化,了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