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杭区“十四五”城镇住房保障发展规划.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余杭区“十四五”城镇住房保障发展规划.doc(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余杭区“十四五”城镇住房保障发展规划“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个五年,也是新余杭区成立的第一个五年,是全区推进“创新余杭、品质之区、文明圣地”建设,打造“未来城市样板地、未来科技策源地、未来产业引领地”的关键时期。进入新发展阶段,全区城镇住房保障工作面临许多新机遇与新挑战,为完善城镇住房保障体系建设,切实解决新市民的住房困难,有效提高全体居民居住质量,根据余杭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以及其他国家、省、市、区相关规划及政策文件精神,制定本规划。规划主要阐明“十四五”时期余杭区城镇住房保障发展的总体要求、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和保障
2、举措,指导全区城镇住房保障高质量发展。一、现实基础(一)成效分析“十三五”期间,余杭区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按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要求,以“八八战略”为总纲,紧紧围绕解决老百姓住房困难这一民生实事,深入实施住房保障“最多跑一次”改革,积极发展公租房保障,大力推进棚户区与老旧小区改造,稳步落实蓝领公寓、人才专项租赁住房政策,有力推进城镇住房保障事业的全面全速、高效高质地发展。保障体系日益完善。已基本形成由公租房、人才专项租赁住房、蓝领公寓、棚户区和老旧小区改造组成的城镇住房保障体系。公租房
3、主要实行实物配租与货币补贴相结合的方式,既有效减轻了本地“双困”家庭的住房压力,同时也更好地服务了新市民;人才专项租赁住房有效解决了人才住房问题,助力城市引才留才;积极筹集蓝领公寓项目,有效缓解了外来务工人员租房困难;积极开展棚户区和老旧小区改造,全面提升城市居民的居住环境。保障水平明显提高。一是保障面扩大。申请公租房准入的收入标准按照动态调整机制逐年放宽;蓝领公寓申请对象从物业、餐饮、保洁、保安等服务性行业的员工扩大到区内稳定就业的外来务工人员。二是补贴标准提高。人才购房补贴和公租房补贴额度均向高调整。三是宜居品质加强。公租房套内装修标准提高至1000元/平方米,棚改安置房项目投资估算逐步调
4、整至4470元/平方米。大力改造提升城镇老旧小区,改善居民居住条件。保障制度逐步健全。先后发布关于余杭区新就业大学毕业生、创业人员公共租赁住房补贴申请操作办法、关于调整公共租赁住房(廉租房)货币补贴标准、租金标准及蓝领公寓租金价格的意见等政策制度,进一步提高公租房保障和管理力度;出台关于对多高层公寓征迁安置实行资金包干的通知、关于提高安置房项目机动车停车位配建标准相关事宜的简复、关于要求对在建农民多高层公寓项目设立资金监管专户的通知等推进棚改安置房建设相关制度。印发余杭区老旧小区拟综合改造提升四年行动计划(2019-2022年)、余杭区老旧小区综合改造提升及既有住宅加装电梯工作实施方案、余杭区
5、既有住宅加装电梯实施方案的调整完善意见等制度,加快推进老旧小区改造工作。保障服务全面提升。一是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办事大厅升级改造,增设服务窗口,扩大办事窗口服务范围;上线“亲清平台”,打通部门政务信息的共享渠道,实现“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路”。二是优化办事流程。让审批部门提前介入、提前受理审核项目报批资料的方式,将审批从“串联”变“并联”,有效提高棚改安置房审批环节效率。公租房申请从集中受理转变为日常受理,并实现补贴“秒到账”。三是主动排摸,全方位宣传。定期走访企业、社区和街道、棚改安置点等,排摸各类保障人群;借助电视、网络、自媒体等载体,线上线下并进地全方位做好公租房、旧改和棚改的
6、宣传工作。(二)存在问题和短板“十三五”期间,余杭区的城镇住房保障发展取得了突破性成效。但是,必须清醒地认识到,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新市民的涌入、人民群众对“更舒适的居住条件”的向往,我区城镇住房保障工作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租赁型保障房类型过多、后续管理机制尚不健全。一是租赁型保障房包括公租房、人才专项租赁住房、蓝领公寓等项目,类型过多,管理难度增加。二是针对公租房租金欠缴,资格年审超期等违规承租行为的处理有待加强。三是人才专项租赁住房的准入、分配、退出等运行机制尚未形成。四是房源的日常管理还需进一步规范。保障供给与群众期望还存在一定差距。一是实物保障不足。近年来,我区涌入的新市民规模庞大,较
7、多热点区域租赁房源紧张,亟需提供租金合适、品质宜居的保障性租赁住房。二是保障性住房的居住环境有待于改善。近年来,尽管实行了一系列提高保障性住房建设品质的举措,但是对标中高端商品房小区,小区规划布局与户型设计前瞻性还不够,功能配套有所欠缺或未能同步落地。住房保障管理与服务的智慧化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当前,住房保障的信息化管理与服务水平较高,数字化改革成效明显,但系统成熟度及智慧程度尚有欠缺,管理实效有待持续提升。一是信息化系统的建设主要以各自部门牵头推进,缺乏顶层设计和统筹规划,缺乏全局性和完整性。二是数据资源共享和交互平台的覆盖面尚需扩展。部门间的条块分割和数据壁垒,阻碍了跨部门的业务协同和数
8、据共享。居民主动参与的意识不高。各类保障性住房的建设均需要居民主动参与,根据群众的建议和意见及时调整或修改方案,以期更好地满足群众需求。然而,实际情况是居民的主动意识并不高,缺乏积极性,没有形成良好的参与氛围。二、面临形势“十四五”时期,面对经济社会发展环境日趋复杂、不确定性因素日益增多的大环境,叠加区域人口快速增长、人口老龄化明显、资源要素供给渐趋瓶颈等制约因素,我区城镇住房保障发展面临较大挑战。同时,发展环境变革、“浙里安居”和“重要窗口”建设、余杭战略新定位等也为城镇住房保障发展带来诸多机遇。(一)发展机遇住房保障建设是政府工作的重要任务。自党的十九大提出让全体人民“住有所居”以来,城镇
9、住房保障工作向来被高度重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指出要“有效增加保障性住房供给”,住房保障对象从城镇户籍家庭为主逐渐覆盖城镇常住人口,新市民的住房困难日益受到重视。2020年全国住房和城乡建设工作会议提出要加快构建以保障性租赁住房和共有产权住房为主体的住房保障体系。2021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着重解决新市民、青年人的住房困难问题,并对增加保障性租赁住房提出了更具体的举措。2021年6月,国务院办公厅正式发布关于加快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的意见,明确了保障性租赁住房基础制度和支持政策。余杭区已连续五年(2018-2022年)将住房保障相关内
10、容列入政府工作报告,并将完善住房保障体系相关内容纳入杭州市余杭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住房保障建设是高水平建成“创新余杭、品质之区、文明圣地”的重要保证。余杭区坚定实施“全域创新策源地、全域美丽大花园、全域治理现代化”总战略,正走在高质量建设“创新余杭、品质之区、文明圣地”的发展轨道上。高能级科创平台集群化的城西科技大走廊“横跨”余杭,聚焦着大量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培育和扶持。未来科技城、良渚新城、钱江经济开发区和瓶窑新区发展能级快速提升,以区域产业协作的强大优势,吸引了大量人才和外来务工人员。杭州云城为产业发展、人才引流、城市能级提升等带来更大的机遇,推动人
11、口和产业在轨道站点高密度“云状”集聚。梦想小镇、梦栖小镇等特色小镇的兴起,以阿里巴巴、中移动等为主打的头部企业集聚等诸多因素都为余杭区吸纳大批优秀人才提供了动力。因此,构建多渠道、多元化住房保障体系,打造与区域发展环境相匹配、满足不同层次人才需求的住房保障模式,将成为余杭区实现战略目标和宏伟蓝图的重要保证。住房保障建设是争当全省建设“重要窗口”排头兵奋斗目标的重要内容。2020年,余杭区委十四届十次全体(扩大)会议提出全力争当全省建设新时代全面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重要窗口”排头兵的奋斗目标,并强调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谋民生之利、解民生之忧。2021年,杭州市余杭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12、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的远景目标为到二三五年,基本实现高水平社会主义现代化,成为全省建设新时代全面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重要窗口”排头兵。住房保障作为一项集“民生工程、经济工程、政治工程”于一体的综合性工程,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因此,余杭区理应在“争当排头兵”目标之际,主动提升住房保障工作的政治站位,加强住房保障现代化建设,形成符合自身特色、顺应人民群众期盼的住房保障体系,为全省乃至全国提供现代化住房保障体系的样板。住房保障建设是打造“共同富裕”示范先行区的重要路径。浙江省被赋予重要示范改革任务,先行先试、作出示范,为全国推动共同富裕提供省域范例。中共
13、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意见明确提出,持续改善城乡居民居住条件;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完善住房市场体系和住房保障体系,确保实现人民群众住有所居;针对新市民、低收入困难群众等重点群体,有效增加保障性住房供给。杭州市余杭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提到“高水平生活广泛享有,共同富裕率先取得实质性进展,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生活水平差距明显缩小,现代化、均等化公共服务体系”。因此,规划期间,余杭区必将继续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牢抓公共服务体系建设,聚焦住房问题,通过加快构建完善的住房保障体系,更广更实地解决新市民
14、、低收入困难群体的住房问题,让广大群众切实感受到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助力打造“浙里安居”品牌,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先行区。(二)现实挑战新市民的快速增长,导致住房保障需求不断增加。2015-2019年原余杭区常住人口年均增长约13万人,其中2019年净增加28.8万人。第七次人口普查显示,2020年余杭区常住人口122.66万人,占杭州市总人口的10.28%。展望“十四五”,新增人口仍将保持快增长势头,住房需求规模大。另外,新市民年龄结构复杂、收入层次差异大等问题又增加了住房保障的实施难度。因此,迫切需要进一步形成“广覆盖、高品质、数字化”的住房保障体系,以应对规模不断扩大且需求复杂的新市民
15、住房需求。人口老龄化对住房保障提出更高要求。据余杭区2019年老龄事业统计公报显示,截至2019年底,城镇户籍人口中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的比例为20.09%,其中80周岁及以上人口占老年人口的14.08%,老龄化人口占比高。经调查,大部分老年人居住在老旧小区,但现有老旧小区适老性、宜居性不佳,普遍存在没有电梯、基础设施落后、配套设施缺乏等问题。因此,老龄化对老旧小区改造、加梯等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要求把“适老化”理念贯穿到有关项目的实施全过程,使改造后的小区好看且好用,真正地为老年人提供便利。扩大保障覆盖面与要素资源紧缺之间的矛盾突出。规划期间,余杭区住房保障体质扩面任务重,面临的要素资源筹集
16、充满挑战。一是保障性安居工程用地指标紧缺、可盘活的存量用地有限,征地拆迁难度日益增大。二是保障房建设量大且资金集中支付,建设资金筹措和平衡存在较大困难。三是保障房投入使用后的运营和管理费用支出高。为此,集约节约使用土地资源,拓宽资金渠道、创新融资方式以及多元化筹集房源等对住房保障工作提出高要求。三、规划总则与发展目标(一)指导思想与基本原则1.指导思想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完善住房市场体系和住房保障体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持续改善群众住房条件。以实现“住有所居、住有宜居”为目标,按照“重要窗口”建设要求,进一步完善符合余杭区实际情况的“广覆盖、高品质、数字化”住房保障工作体系,加大公租房与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