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 重叠的形状3.doc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62190447 上传时间:2023-03-20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3课 重叠的形状3.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第3课 重叠的形状3.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第3课 重叠的形状3.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第3课 重叠的形状3.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第3课 重叠的形状3.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3课 重叠的形状3.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3课 重叠的形状3.doc(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重重叠叠单位:古浪县西靖教育工作站姓名: 文 鹏日期:2019年4月题目2、重重叠叠课时1授课时间2019.04教学目标知识观察生活中的重叠现象,了解重叠后产生的遮挡现象和透叠现象。能力运用一种或几种形状的重叠摆放,掌握遮挡或透叠的表现方法,尝试用重重叠叠的方法画或粘贴一幅画,感受重重叠叠的独特美感。 德育理解生活中的重叠现象,感受重重叠叠的独特美感,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美。知识重点观察并能用粘贴或绘画的方式表现具有重叠效果的作品。知识难点表现重叠时的遮挡效果和透叠效果。课型造型表现教学方法观察 分析 实践 创作教 学 过 程一:创设情境 游戏导入教 师 活 动一、引导阶段师:同学们,今天老师

2、带来了两个形状,一个是黄色的圆形,一个是橙色的圆形。老师将他们慢慢移动,现在黄色的圆形到了橙色圆形的前面,橙色圆形有一部分怎样了?生:被挡住了。师:没错,这就产生了重叠。接下来,老师把它们换个位置,橙色圆形又到了黄色圆形的前面,它们仍然有一部分是重叠的。所以说,一样物体在另一样物体的前面就会产生重叠。其实,在我们美术的世界里,重叠就像一位神奇的魔法师,它能把周围的一切变得与众不同,今天我们就一起去跟重叠交个朋友。 出示课题:重重叠叠学 生 活 动学生分组动手,用粘贴的方式作画。二:师生合作 探究新知 教 师 活 动1、师:重叠的现象在生活中随处可见,想一想,你都见过哪些呢? 师:同学们在平时非

3、常注意观察和收集生活中一些美的画面,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大自然,感受重叠带给我们的美。 教师出示具有重叠形状的风景图片。 师:走进大自然,大家有什么感受呢? 【蔚蓝的天空中,大雁排着整齐的队伍自由地飞翔,整齐秩序的美构成了有规律的重叠;校园里小树的叶子正在茂密的生长着,这种重叠具有随意的美;五颜六色的鱼儿在海底欢快地游来游去,有种参差不齐的美。】 总之,把大小、形状相同或者不同的图案物体进行重叠排列后,我们的大自然就有了不同的美。2、师:看了这么多重叠的美景,接下来大家想不想发挥聪明才智,动手摆一摆重叠的形状呢?接下来我们共同打开今天的知识窗:重叠的解释(教材上)3、师:接下来,老师也想选择自

4、己喜欢的图形拼一拼重叠的形状。制作之前,我们先来一起看看手工课常用的“巧手三步曲”一画、二剪、三拼贴。老师打算利用多个形状相同的企鹅来拼贴,那么谁能告诉我如何才能同时得到多个呢?得到足够的且后,接下来需要拼贴重叠的形状。教师展示小朋友的范作,看看他们是如何重叠的? 师生讨论后有选择的采用一两种重叠方式进行拼贴。期间提醒学生注意色彩搭配、和构图,以及使用剪刀时的安全问题。 作品完成后,贴到黑板上。 师:下面我要考考大家的眼力了,你在老师的作品中发现重叠了吗?都有哪些? 学 生 活 动生:分组展示完成作品,找出作品中的重叠现象。 。学生边观察边回答。三: 学生作业 教师指导教 师 活 动(1)保持

5、课堂纪律,注意安全。 (2)立意新颖,构思巧妙。 (3)能与同学团结合作。 (4)制作完之后能及时清扫场地。 学 生 活 动学生开始创作练习。四:展示作品 交流评价教 师 活 动1教师布置作业要求。2教师巡回指导。3教师指导作品展示。4教师评价学生作品。学 生 活 动1学生作业2作品展示3学生评价优秀作品4优秀作品的学生自评五:课后拓展教 师 活 动教师引导学生在课后寻找生活中的一些小物品,试着把他们组合在一起,摆出各种重叠的形状。学 生 活 动课后练习。小结自测题选择喜欢的图案,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运用拼贴的方法完成一幅重叠形状的作品。(1)设计的图形简洁明了,有创意(2)色彩丰富,搭配合理

6、。作业利用生活中的废旧物品和父母配合,用重叠的现象完成一幅美术作品。板书设计 2、重重叠叠 规则:点、线、面随意:粘贴、绘画教学后记 学生认为书上的范作较好,可以临摹,但怎样“临摹”呢?学生的概念比较模糊,他们只会依葫芦画瓢。原因是我在教学指导中,没有过多地考虑让学生用发散的思维方式去“临摹”范作,做到举一反三。还有,如果注重引导学生围绕范作,从色彩、用料、排列、制作方法上下功夫,学生的作品就不会出现枯燥、单一的现象,同样,现象2也不会普遍出现。反思整个教学过程,我想,真正能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潜能,发挥自己的想象,提高学习兴趣,创出佳作并非易事。只有让学生学会从原始作品(范作)中去发掘创作灵感与激情,大胆放手地去做,学生才能创作出属于自己的佳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