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9例基底细胞癌临床病理分析.doc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62185529 上传时间:2022-10-26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1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49例基底细胞癌临床病理分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49例基底细胞癌临床病理分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49例基底细胞癌临床病理分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49例基底细胞癌临床病理分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49例基底细胞癌临床病理分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49例基底细胞癌临床病理分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49例基底细胞癌临床病理分析.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49例基底细胞癌临床病理分析河北省秦皇岛市肿瘤医院 康文喜 谢芳芳 王小聪 邮编:066001摘要关键词 基底细胞癌;皮肤;肿块基底细胞癌是发生于皮肤的一种较少见的低度恶性肿瘤。由于类型较多,形态多样,在病理诊断中极易与其他皮肤的良、恶性肿瘤相混淆。本文收集基底细胞癌49例,通过回顾性资料分析,以提高对本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水平。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49例中,男33例,女16例,年龄最大75岁,最小9岁,50岁以上者38例,50岁以下者11例。有随访结果这12例,其中女5例、男7例,局部复发者7例,病程从8个月至5年不等,12例目前均健在。1.2 肿块发生部位 头面部31例,下颌1例

2、,颈部7例,腰部2例,腹部1例,右臀1例,上肢2例,下肢2例,阴蒂1例,全身多发者1例。1.3 临床表现 49例中,肿块坏死、溃烂形成溃疡者27例,突出表皮无痛性褐色或淡红色肿块22例,48例为单发性;1例为多发性(头面部36个、颈部25个、背部20个、前胸36个、腹部13个、双上肢12个、右手8个、左手11个、左腿8个、右腿6个)共175个。病程最长41年,最短1个月。复发者32例,第1次手术至复发时间最短3个月,最长1年半。1.4 治疗 全部病例均行手术切除,部分病例病理确诊后再行扩大范围切除,1例多发者手术加激光治疗。2 病理检查2.1 巨检 肿块呈结节状或溃疡状,溃疡呈圆形,边缘隆起,

3、底部呈烂肉状或附有脓苔,结节表面呈棕褐色或淡红色,多为半球形,质稍硬;切面呈灰白色或暗褐色;肿块最大直径为14cm,最小如绿豆大小,平均5.4cm。2.2 镜检 肿块由多边形、圆形、短梭形基底细胞样瘤细胞构成;瘤细胞形成团块状或条索状结构,团块或条索周围的瘤细胞高柱状,成栅栏状排列,中央的瘤细胞排列不规则,异型性小,胞浆少,无细胞间桥,见少数核分裂相;部分病例瘤细胞团块或条索与表皮基底层相连,团块与间质之间形成宽窄不一的空隙,间质中见数量不等的淋巴细胞、浆细胞浸润。5例瘤细胞团块中有囊腔形成,11例见角化,9例瘤细胞浆内富含黑色素,2例瘤细胞条索相互连接形成腺样结构,间质纤维化。2.3 组织学

4、分型 原基型19例,角化型11例,黑色素型9例,囊样型5例,腺样型2例,纤维化型2例,表层型1例。3 讨论 基底细胞癌由Kropecher于1903年首次报道。关于本瘤是癌还是瘤的问题,长期以来国内外学者一直有争论,不少学者主张称本瘤为基底细胞上皮瘤1。本瘤发病率不高,本院在21489例外检标本中仅发现49例,占0.23%。在我国基底细胞癌较鳞癌少见,两者之比为1:5102。男性多于女性,男女比例接近2:1。好发于中老年,本组49例中,50岁以上38例,占77.6%。本瘤与阳光照射有关3。所以发病部位以裸露有毛发的皮肤区多见,尤其是头、面、颈部发生率最高,本组发生于头、面、颈部者共39例,占7

5、9.6%。本瘤生长缓慢,病程可长达10年或10年以上。术后局部复发率高,本组术后复发者32例,占65.3%。1例病程长达41年,先后局部复发6次。转移率极低,据文献记载不足0.1%。关于本瘤的组织来源说法不一,最初认为来自皮肤的基底细胞,1948年Lever提出其不是来自基底细胞,而是来自原始上皮性胚芽组织。电镜观察发现,瘤细胞核较大,桥粒发育较差,张力原纤维很少,显示与正常皮肤基底细胞不同,而与未分化的毛母质或胚胎表皮,特别是原始上皮芽细胞相似4。因此多数学者支持后一种说法。本瘤发病初期为一褐色或淡红色具有腊样光泽的坚硬丘疹,逐渐增大,继之顶部中央坏死,溃烂形成溃疡,经久不愈。组织学特点是基

6、底细胞样瘤细胞形成境界清楚的团块或条索,边缘细胞呈圆柱形,排列成栅栏状;无基底膜,团块周围有空隙;间质中有程度不同的炎细胞浸润,团块中央瘤细胞排列不规则,异型性小,有核分裂,无细胞间桥,有些病例瘤细胞含有黑色素,并可形成囊腔或产生角化;瘤细胞条索相互连缀形成网状或腺样结构。本瘤治疗主要是手术切除,X线照射,小的损害可激光去除。本瘤应与下列肿瘤相鉴别:(1)低分化鳞状细胞癌:低分化鳞状细胞癌的癌细胞成巢状,细胞间桥少、无角化,这些均与原基型基底细胞癌相似;但低分化鳞状细胞癌的癌细胞异型性显著,核分裂多,且有不典型核分裂,癌巢周围无裂隙,无栅栏状排列。(2)毛上皮瘤:毛上皮瘤与角化型基底细胞癌形态

7、结构极相似,两者有时很难区别。一般毛上皮瘤不发生溃疡,瘤细胞分化高,含有较多的角化囊和发育不全的毛乳头,间质无炎细胞浸润,无核分裂和浸润现象;但少数分化低的毛上皮瘤因角化囊和胚型毛乳头少,与角化型基底细胞癌难以区别,此时有无炎细胞浸润可作为鉴别的有益线索,但需结合临床。(3)恶性黑色素瘤:黑色素型基底细胞癌的癌细胞内也含有大量黑色素,易误诊为恶性黑色素瘤。恶性黑色素瘤的瘤细胞片块周围无栅栏状结构,瘤细胞异型性大,有双向分化特点。一般来说癌向皮下浸润,而瘤细胞不但向皮下侵犯,还同时向表皮方向侵犯。(4)硬癌:硬癌和纤维型基底细胞癌的间质中均有致密的纤维结缔组织,硬癌的癌细胞也排列成条索状,但硬癌

8、的癌细胞异型性大,核分裂多,条索周围无栅栏状结构;而纤维型基底细胞癌的癌细胞间变轻或无,核分裂少,癌细胞条索周围有栅栏状结构,但条索多与表皮相连。参 考 文 献1 刘复生,刘彤华,王坚,等.肿瘤病理学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1997.1756-1759.2 杨国亮。皮肤病学M.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1992.8.3 Karcioglu ZA, Someren AO . Practicl surgical pathology M.Lexington , Ma : Collamore Pr , 1985. 959-963.4 武汉医学院病理教研室主编。外科病理学M . 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1978. 1153-115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