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儿宋词大全永遇乐·壁月初晴.docx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62184949 上传时间:2023-01-05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7.3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少儿宋词大全永遇乐·壁月初晴.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少儿宋词大全永遇乐·壁月初晴.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少儿宋词大全永遇乐·壁月初晴.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少儿宋词大全永遇乐·壁月初晴.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少儿宋词大全永遇乐·壁月初晴.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少儿宋词大全永遇乐·壁月初晴.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少儿宋词大全永遇乐·壁月初晴.docx(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少儿宋词大全:永遇乐壁月初晴 【原文】 永遇乐壁月初晴 :刘辰翁 (余自乙亥上元,诵李易安永遇乐,为之涕下。今三年矣,每闻此词,辄不自堪,遂依其声,又托之易安自喻,虽辞情不及,而悲苦过之。) 壁月初晴,黛云远淡,春事谁主?禁苑娇寒,湖堤倦暖,前度遽如许。香尘暗陌,华灯明昼,长是懒携手去。谁知道,断烟禁夜,满城似愁风雨。 宣和旧日,临安南渡,芳景犹自如故。缃帙流离,风鬟三五,能赋词最苦。江南无路,鄜州今夜,此苦又、谁知否?空相对、残釭无寐,满村社鼓。 【解释】 璧月:像璧的圆月。黛云:青绿色的云。禁苑:供皇帝游玩,打猎的林园。制止外人入内,故名。娇寒:轻寒。断烟:本指寒食节禁火,此指元宵无灯火

2、。缃帙:(xing zh)浅黄色书衣,代指书卷。指李清照藏书散失。三五:元夕十五日。用李清照词意。鄜(f)州:在今陕西省中部县南。这里借指妻子所在的地方。残釭:残灯。社鼓:指春天村社祭祀时的鼓声。 【赏析】 此词抒发了眷念故国故都的情怀。写于宋德宗景炎三年,即帝昺祥光元年。此时临安已沦落,南宋政权也濒临灭亡,这首词是在旅途中写成。 “璧月初晴,黛云远淡,春事谁主?”起首用景语渲染气氛,并点明词中景物所处的时日,着重之处在于“春事谁主”这个主题。“璧月”,有“满月如璧”句(宋何偃月赋),月如玉璧之雪白、晶莹、圆满,以璧玉咏元宵之月,极为生动传神;月明则云淡,天青云色一体难分,故曰“黛云”,炼字亦

3、讲究。 这些都是元宵节时常见的景象,也是春夜里惹人爱怜的事物。但如今谁是这美妙春天事物的仆人呢?发此一问,字字千钧直截了当地楔入词的主题;紧接着“禁苑娇寒,湖堤倦暖,前度遽如许!”从“禁苑”、“湖堤”二词看,可知写的是南宋都城临安;从“前度”(源出刘禹锡“前度刘郎今又来”之典)一词看,可推断词人在故都沦亡后还重来过。“娇寒”、“倦暖”,词人主观感受的写照;好像“禁苑”、“湖堤”在词人看来都只觉有娇弱、倦乏之感。“遽如许”三字,似乎从词人心底喷涌而出,字字玑珠,表示了事态变化之速,词人每想到此便心情特别沉重,从字里行间可见词人自哀痛之情。 写到这里,词人突然宕开一笔,追忆起都城临安往昔的繁华:“

4、香尘暗陌,华灯明昼,长是懒携手去。”此处描绘出从前上元之繁华,如今却总是懒于与友人携手同游。“谁知道,断烟禁夜,满城似愁风雨!”谁料今日上元,元军宵禁,想游也不行得。“风雨”两字前加一“愁”字说明担忧其夕有风雨,尚未即有风雨也;再加“似”字,则竟是本无风雨,而灯夕却冷落不堪,是由于人事所致。今非昔比,主题进一步得到深化。 接下去,又叙起李清照当年情事:“宣和旧日,临安南渡,芳景犹自如故。缃帙流离,风鬟三五,能赋词最苦。”写李清照南渡后,常忆起宣和年间的汴京旧事,每生物是人非,家国不在的感慨。她因国破、家亡、夫死而倦于梳妆,即使是逢元宵节,也是“风鬟霜鬓,怕见夜间出去”,只能以哀愁的小词自慰,这

5、是人间最苦之事。 刘辰翁时而写李清照,时而写自己,时而又叙起李清照当年。词中用清照身份、情事、心绪说明的正是他自己,“赋词最苦”,一语双绾,二人皆然。 词的结尾,刘辰翁又写到自己:“江南无路,州今夜,此苦又谁知否?空相对,残釭无寐,满村社鼓。”当时,抗元战斗仍在江南一带进展,词人家在庐陵,欲归不得。他思念家中的亲人,不免要像杜甫身陷长安时那样低吟“今夜州月,闺中只独看”一类诗句,以抒郁闷之情,但不知亲人们是否知道?词人无法入睡,只好对着残灯发愁,此时满村传来社祭的鼓声。元宵夜之社鼓,是农村于新春祈求丰年进行的常例仪式。感慨良多! 可以说是辛派词中的佼佼者。在这首词中融汇了种种简单的感情,笔锋达

6、间,情感真实,因此可以称之为宋词有力气的殿后之作。虽当时有人刘辰翁过分赞美,但总起来讲仍不失为一名宋词的佼佼者。 【讲解】 这首词,从词序里推知是作于公元1278年。因乙亥为宋德祐元年(1275)。“今三年矣”,实为1278年,宋亡于1276,这时已亡国二年了。易安南奔,犹存半壁。辰翁作词,国无寸土。说“虽辞情不及”,是谦词,“而悲苦过之”,是实情。 此词一起三句,以对句写景,月明云淡,风光可嘉。然而一句抒情,“春事谁主?”问得突兀,实以难过人别有怀抱,何堪对此。接着再写临安宫苑,湖堤天气,寒暖相宜,但却何匆忙乃尔,实悲叹春之易逝,国已沦亡。 三接复以对句写香陌华灯之喧闹漂亮,一结又“长是懒携

7、手去”。心情可知,痛何如之!本片最终“谁知”二句,在断烟禁夜气氛中,“满城似愁风雨”。这里是以景物作比方。临安已沦落,元朝统治者在彼公布命令,宰割人民,哪能不使人悲愤。这一句如似重槌,发人猛省。 下片首段三句与上片末句,似断实连,但却绽开了对往事的回忆。“宣和旧日”,实指北宋。“临安南渡”,杭州变作汴州。“芳景犹自如故”,一总南北宋之繁华景象。又寓有不堪回首之叹。国事如此,是从大处着墨,而又系结合易安的身世来抒写的。由于李清照的永遇乐曾写“中州盛日”的状况,但南奔后,是“而今憔悴”。是如词序所云“又托之易安自喻”。“缃帙”下三句,记述易安南奔时书籍丢失,三五月明时感怀,写下许多“凄凄惨惨戚戚”

8、的词,真是凄苦之至。“江南”下三句,再申述乱离流落之苦,用杜甫有安史乱中寄家鄜州的故事。无路可走,无家可归,苦情自不待言,而却以“此苦又谁知否?”反语出之,情更深痛,笔势陡起。一结“空相对、残釭无寐,满村社鼓。”极写一己之悲与他人之乐,和李清照的词是遥相承应,更有无可奈何之叹,哀惋无穷。 全词每小段都是先景后情,情景交错,疏密相间。两片末尾,均是大力铺写当时情景,是景中有情,情中有景。上片以此来勾起下片,下片末尾以景抒情,给人以无限回味。 【介绍】 刘辰翁(1233年2月4日-1297年2月12日)字会孟,别名须溪。生于1232年十二月二十日(1233年2月4日),死于1297年正月二十日(2

9、月12日)。庐陵灌溪(今江西省吉安市吉安县梅塘乡小灌村)人。南宋末年的爱国诗人。 景定三年(1262)登进士第。因与权臣不合,以母老为由请为濂溪书院山长。景定五年,应江万里邀入福建转运司幕,未几,随江入福建安抚司幕。度宗咸淳元年(1265),为临安府教授。四年,入江东转运司幕。五年,为中书省架阁,丁母忧去。他对专权误国的贾似道不满。宋亡后,刘辰翁矢志不仕,回乡隐居,居家着作。 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天下同文集等书所录,辑为十卷,另有须溪先生四景诗集传世。新元史卷二三七、宋季忠义录卷一六有传。存词300余首。其现存作品大致状况是:文249篇,诗205篇,词358篇,计812篇,数量仅为须溪先生全集

10、的非常之一左右。 刘辰翁一生致力于文学创作和文学批判活动,其文学成就主要表现在词作方面。刘辰翁的词属豪放风格,受苏东坡、辛弃疾的影响很深。辰翁的词对苏辛词派既是发扬又有创新,兼熔苏辛,扬其之长,使词风有苏辛之色,又不流于轻浮,形成自己独有的清空疏越之气,对元明词的创作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刘辰翁还是一个的文学批判家。他一生勤于批点,所掇点者为:班马异同评三十五卷、校点韦苏州集十卷、批点孟浩然集三卷、批点选注杜工部二十二卷、评点唐王丞集六卷等等。其词学批判思想,在中国文学批判始终占有一席之地。 其生年据须溪先生集卷九百字令自注“仆生绍定之五年壬辰”,卒年据天下同文集卷三七哭须溪墓,元成宗大德元年卒

11、。 【宋词英译】 LIU Chenweng Lyrics to the Melody of Forever in Happiness (Prologue omitted) The moon has just shown her face shining like a round piece of jade, Thinning clouds fade and drift away, who springtime dominates? In the palatial garden wintriness lingers, by the lake warmth wears me out, As byg

12、ones flash before my eyes. Among the grass is fragrant dust, bright lanterns light the night, More often than not I”ve grown lazy towards going out side by side. Yet how could anyone have know that on this night of no fire and smoke, This town would melancholy seem as if it is enduring a storm. In t

13、he old days of Xuanhe, the capital had crossed the waters to Lin”an, Pretty was the scenery and things were much the same. Turning the pages of volumes and volumes of literature on a windy fifteenth, Those who verses compose suffer the most. There is no place to take refuge south of the Yangtze, like Du Fu”s night in Fuzhou, The bitterness he suffered, who really knows how to cope? In vain I face the dimming lamp wide awake, All over the village resonates the drumming of the Shrine Day.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