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口径压制火炮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62179891 上传时间:2023-07-02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3.0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口径压制火炮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大口径压制火炮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大口径压制火炮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大口径压制火炮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大口径压制火炮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大口径压制火炮》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口径压制火炮(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军事2008-02-29 19:30:39阅读27评论0字号:大中小订阅大口径压制火炮通常是指 130 毫米以上的榴弹炮、加农炮、加榴炮,它们是各国炮兵 部队的主要装备。建国 50 多年来,我国大口径压制火炮从无到有、从弱到强、从购买到自 研,时至今日已经成为火炮研制强国。不过,我们也要看到目前大口径压制火炮技术逐渐在 世界普及,我国过去取得的优势正在慢慢消失。因此,我们在为过去取得成绩自豪的同时, 应该继续努力开创我国大口径压制火炮辉煌的明天。装备现状1956 年我国以苏联 D1 型榴弹炮为原型仿制了 56 式 152 毫米榴弹炮,1959 年以苏联 M46型130毫米加农炮和M47型152

2、毫米加农炮为原型仿制了 59式130毫米加农炮和 59 式 152 毫米加农炮。至此,我国拥有了第一代大口径压制火炮。D1 型 152 毫米榴弹炮是苏联在二战前期研制的,带有浓厚的时代技术特点,身管外有 被筒,采用冲击式炮口制退器。制退机在身管下方,复进机在身管上方。采用箱形开脚大架, 防盾从中部开始向后倾斜,防盾中央载面可以向上滑动。高低机在炮架右侧,方向机在左侧。 必要时火炮可并架射击,每个大架上有两个驻锄,一个用于硬地面,一个用于软地面。结构 与 M30 型 122 毫米榴弹炮基本相同,两者除身管外的零件均可以互换。M46 型 130 毫米加农炮是苏联上世纪 50 年代初研制的一种加农炮

3、,以 M1937 型 130 毫米舰炮为基础,用于取代 A19 型 122 毫米加农炮,于 1954 年正式装备苏联陆军。后来 苏联又根据 M46 型加农炮研制了 M47 型 152 毫米加农炮。这两者的炮架基本相同,除身 管外,只要调整反后坐装置的阻力和更换炮口制退器就可以实现互换(这是当时火炮设计的 一种常用方法,两门不同口径的火炮,只要采用不同制退效率的制退器保证火炮后坐质量相 同就可以安装在相同的炮架上,一般把这两种火炬叫做姊妹炮)。M46型130毫米加农炮采 用活动身管炮身,炮身由身管和被筒组成。炮口制退器为单室多侧孔冲击式制退器。具有变 后坐长的沟槽式液压制退机装在炮身下方的摇架槽

4、内,液气式复进机固定在炮身上方。摇架 为槽型,方向机和高低机均为齿弧式。平衡机为气压式。上架和下架均为铸钢件,采用箱形 开脚大架。右大架上安装有炮身推拉器,用于炮身战斗状态和行军状态的转换。另外,在左 右大架外侧各有一个千斤顶,用于在行军和战斗状态转换中与前车连接。第一代大口径压制火炮基本满足了当时我国对大口径压制火炮的需要,但多少还存在一 些不足之处。 56 式 152 毫米榴弹炮的口径虽然比 54 式 122 毫米榴弹炮大,但是射程却并 不占优。 59 式 130 毫米加农炮的全重达到 7.7 吨,必须配用专用的履带牵引车,行军速度 缓慢。 59 式 152 毫米加农炮的初速和射程均不如

5、59 式 130 毫米加农炮,全重更是达到了 8.47 吨。第一代大口径压制火炮的成功仿制,使我们基本掌握了苏式火炮的技术特点,随后展开 了第二代压制火炮的研制。 1959 年底我们分别展开了第二代 152 毫米加榴炮和加农炮的研 制,其目的就是用第二代 152 毫米加榴炮来替代 56 式 152 毫米榴弹炮、用第二代 152 毫 米加农炮来替代59 式130毫米152 毫米加农炮。第二代152 毫米加榴炮的研制相对容易, 我国以D20式152毫米加榴炮为原型仿制了新的152毫米加榴炮炮身,然后将其装到60 式 122毫米加农炮的炮架上,命名为 66式152毫米加榴炮。第二代152毫米加农炮的

6、研制相对比较困难,既然要替代59式130 毫米加农炮和59 式 152 毫米加农炮就必须在性能上超过前两者。当时我国的技术能力比较薄弱,要研制出 适用的152毫米加农炮并非易事,事实上苏联第二代152毫米加农炮也是在1976年才研 制成功。第二代152毫米加农炮的研制在遇到困难后,研制人员决定将主要精力放在59式 130 毫米加农炮的改进上,将59式130毫米加农炮的炮身安装在60式122毫米加农炮的 炮架上,炮重从原来的7.7吨减到6_3吨。改进型火炮于1970年设计定型,命名为591 式130毫米加农炮。第二代152毫米加农炮的研制进度在66式152毫米加榴炮和591 式130毫米加农炮取

7、得成功后并没有多少起色,在耗费了十多年之后,直到1986年才通过 设计定型。详究其技术渊源,也只是解决了 30.57升药室和 53.7倍身管的匹配问题,其他 部件基本与 66 式 152 毫米加榴炮相同。上世纪70 年代末,我国在考察了西方155毫米加榴炮之后,决定将其引进作为我国第 三代大口径压制火炮,并以加榴炮来取代加农炮和榴弹炮达到简化炮种的目的。上世纪 80 年代后,我国在引进45倍155毫米加榴炮的基础上发展自己的155毫米加榴炮,到M前 为止已经研制成功了 45倍155毫米牵引、自走、自行火炮及52倍卡155毫米车载炮。 155毫米与 152毫米的口径之争在讨论我国大口径压制火炮的

8、同时,很多人都有个疑问:既然我们已经有了 152毫米 加农炮和加榴炮,为什么还要发展 155毫米的加榴炮?在上世纪60年代之前,无论是西方国家还是东方国家都是将加农炮和榴弹炮搭配起来 使用。例如,美国当时装备有M59式155毫米加农炮和M1 14式155毫米榴弹炮,苏联 及东方国家主要装备M46型130毫米加农炮/ 47型152毫米加农炮和D1型152毫米榴 弹炮。 60 年代后,西方国家开始研制新的加榴炮来替代加农炮和榴弹炮,这样做不但简化 炮种,而且方便后勤。苏联则继续研制性能更加优秀的加农炮和榴弹炮。最初,苏联压制火 炮在射程和威力上都占优势,但是到了 60 年代后期,西方开始研制39倍

9、155毫米榴弹炮, 发射普通弹的射程达到22公里,发射火箭增程榴弹的射程更是达到30公里,而且其弹丸 重比苏式152毫米炮的39.9公斤多了 5公斤左右,对苏联M46型130毫米加农炮和D20 型152毫米加榴炮的搭配形成了性能优势。待到苏联于上世纪70年代中期研制第二代152 毫米火炮2A36型152毫米加农炮和2A65型152毫米榴炮的同时,美国等西方国家则 开始研制性能更好的 52/54倍口径155毫米加榴炮。我国当时的情况与苏联类似:待到上世纪70年代中期开始寻求新一代大口径压制火炮 的时候,在性能上对591 式130毫米加农炮和66式152毫米加榴炮形成优势的只有西 方39倍口径15

10、5毫米加榴炮。当时,西方在技术上比较成熟的39倍口径155毫米榴弹炮 只有美国M198和瑞典FH 一 77B。虽然我们当时同西方关系已经转暖,但是要完整引进 39 倍 155 毫米榴弹炮技术也并非易事。 1977 年,加拿大魁北克空间公司开创性地推出了 45倍口径155毫米加榴炮一GC 一 45,其发射普通弹的射程达到了 30公里,再结合布 尔博士独创的底排弹射程更是达到了 39公里以上。此后,魁北克空间公司与比利时PRB 公司合作成立了国际空间公司(SRC),将该技术等生产和销售许可转让给奥地利联合钢铁公 司。由于 GC 一45 结构复杂,不符合北约技术要求,所以奥联钢公司决定对其进行改进。

11、 由于SRC所掌握的45倍155毫米身管及底排弹技术只属于布尔博士所有,无论在技术引 进和合作上都不会受到政治因素的影响,便于开展工作。我国在第一时间对GC 一 45型155毫米加榴炮表现出浓厚兴趣,并派出设计人员以学 习和交流的名义参与到奥联钢公司的 GC 一45型 155毫米加榴炮简化设计工作中去。1982 年简化设计工作完成,新的加榴炮命名为GHN 45型,同年我国引进全套GC 一 45型 45 倍 155 毫米加榴炮技术资料;1983年初决定在GC 一 45型的基础上开展新型155毫米加榴炮的研制,并决定以新 155 毫米加榴炮作为我国未来军师两级压制火炮。随后,我国第二代加农炮的设计

12、工作也已 基本完成并接近定型,但是与GC.45型相比有以下两方面差距:首先,我国第二代加农炮 射程的增加很大程度是建立在初速提高的基础上,苏联2A 一 36则是通过改进弹丸和优化 发射药来实现,初速反而降低了不少。初速的增加会导致膛压和后坐增加,使火炮机动性变 差。其次, GC 一 45 型 155 毫米榴弹炮另外一个卖点是其独特的底排弹技术,在不影响弹 丸威力的基础上可以将射程提高 33%左右,而且可以设计改装组件将普通榴弹改装为底排 弹。综上所述,用 155 毫米的加榴炮来代替我国已经落后的加农炮和榴弹炮是一项明智的 决定。我国第二代152毫米加农炮在设计定型后便开始效仿比利时M46 /

13、84式155毫米加 榴炮对其进行 152 毫米改 155 毫米的工作,但是效果并不理想。进入上世纪90 年代后,由于国际环境的缓和。世界各国都放缓了装备的换代工作,我 国也相应放缓了 155毫米火炮的研制工作。由于国内装备需求减缓,各国都加强了对外军 事贸易以维持本国军工产业的运转。由于华约瓦解和苏联解体,原来使用苏式武器的国家大 多开始用美式装备进行替代。在国内需求不大的情况下,花高昂代价研制新型火炮势必要通 过发展外贸型投入国际军火市场来收回成本。试问,如果我们研制 152 毫米如何能打开普 遍使用155毫米炮的外销市场。军火出口大国俄罗斯在 90年代后研制的 152毫米火炮,都 无一例外

14、的搞出了两个“版本”一一自用版和适宜国际军火市场的外贸版。其自用的轻型牵引 152毫米火炮2A61研发了外贸版155毫米口径的M389,自用的2S19式152毫米自行榴 弹炮研发了外贸版155毫米口径的2S19M,就连较先进的152毫米制导炮弹也要搞个155 毫米的外贸型。其中的苦衷与无奈恐怕也只有俄罗斯人自己最清楚。45倍、52倍与 54倍的身管倍径之争提高射程的手段有两种,一是提高火炮初速,二是减小弹丸阻力。但是为了战备和简化 后勤的需要,通常很少改动弹丸。在弹丸阻力一定的情况下,提高射程就只能通过增加火炮 初速来实现。内弹道学原理告诉我们,火炮射程和初速可以通过以下两种手段得到提高:一

15、是增大发射药装药量,也就是增加弹丸发射时火药能量;二是延长身管长度,也就是增加弹 丸被火药燃气加速的时间。但是,火炮药室容积(影响装药量的主要参数)和身管长度并不是 可以随意选择的。通常情况下,科研人员在设计一种火炮时,会首先根据预先制定的火炮性 能指标所给出的口径、弹重、初速等初始条件,选取适当的最大膛压、药室扩大系数和火药 品种,以此为起点计算出火炮所需要的装药量。装药量的增加可以通过增加火药装填密度或 者增大药室容积来实现。装填密度和药室容积都不是能无限制增大的,过高的装填密度会影 响发射药燃烧的均一稳定性;而过大的药室容积会导致火炮炮尾结构重量和体积超标,影响 后坐及俯仰动作。一旦设计

16、人员确定了合理的药室容积,除非出现特殊情况,否则这个参数 在火炮的整个发展和改进周期中都将固定不变。因为一旦药室容积发生变化,就意味着整个 弹药系统结构都要重新设计,这是火炮设计人员所不能接受的。相对于药室容积的变化,火 炮身管长度发生改变对弹药的影响很小。但是改变身管长度就会引起火炮外弹道特征的变化 身管长度还受到材料和加工工艺水平等因素的限制。另外,身管长度过大也会导致火炮体积 和战斗全重增加,进而影响火炮机动性能的发挥。西方 60 年代的“四国弹道协议”已经确定了在当时技术条件下,大口径压制火炮药室容积 和身管长度这两个参数的最合理比值,以此确定的火炮初速和射程能够达到当时制式压制火 炮的最佳内、外弹道性能。为了保证军队装备的延续性、沿用原有加榴炮射表和弹药体系, 西方新研制长身管加榴炮药室容积和身管长度的比例关系必须符合“四国弹道协议”中规定 的才行。为了找到下一代陆军压制火炮最合理的内弹道参数指标,在确定新型 155 毫米加 榴炮的药室容积为23 升之后,美、英、法、西德等国在70年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