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助学生解决记叙文写作中的五个问1.doc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562169901 上传时间:2024-01-01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帮助学生解决记叙文写作中的五个问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帮助学生解决记叙文写作中的五个问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帮助学生解决记叙文写作中的五个问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帮助学生解决记叙文写作中的五个问1.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帮助学生解决记叙文写作中的五个问1.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帮助学生解决记叙文写作中的五个问1.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帮助学生解决记叙文写作中的五个问题 甘肃省、陇南市、礼县、湫山中学 何炜明(平川区、电力路,电厂学校,周玉聪收,邮编730919)内容摘要:帮助学生解决记叙文写作中存在的五个较大的问题:1.帮助学生超越“记叙”的樊篱,建立写散文的意识。2. 确立主题,不仅要表现真善美,也要鞭挞假恶丑。3. 思维渠道,培养多角度选材能力,丰富文章的内容。4. 突出材料重点,学会详处理材料。5. 消除顾忌和羞涩,敢于正视并反映生活。关键词:帮助、记叙文、写作、问题一、 帮助学生超越“记叙”的樊篱,建立写散文的意识记叙即记述,是文学的一种表达方式。而记叙文,并非指单纯以记叙的表达方式为表现的文体。真正意义上的记叙文

2、应该是一个很宽泛的概念,包括写人记事、写景状物一类的文章。姚鼐在古文辞类纂中把记述楼台亭阁、祠庙寺观、官署学校、山水风土以及琐事轶闻等作品纳入记叙文的范畴正说明了这一点。自然,写人记事离不开记叙的表达方式,但记述楼台亭阁、祠庙寺观、官署学校、山水风土等就非单纯的记叙所能胜任了,最起码要加入描写的方式,其余抒情、议论、说明等表达方式的运用也不排斥。这样看来,用“记叙”二字来命名一种文体,有失偏颇,容易使学生对文体认识产生误解。事实上,许多学生把记叙文看成是用记叙方式写成的文章,这样就走进了对记叙文的认识的误区。一旦曲解了文体,在实际写作中,就会单纯用记叙的方式来写文章。而这样写成的文章,所表现的

3、对象往往缺乏生动形象性,语言平铺直叙干巴无味,读来不但使人享受不到美,还往往会使人心神疲倦。既然用“记叙”二字来命名这种文体,不能准确地反映其特征,又容易导引学生进入误区,能不能给该文体找一个合适的名称呢?我以为是可以的,“散文”就是一个很好的代号。我国古代的散文是指不同于韵文、骈文的散体文章,包括经传史书在内,后来把区别于诗歌的包括小说及其他抒情、记事的文学作品统统称为散文。这且不论。现代散文则包括所有描述片段生活、写景状物的文字,不追求有完整的故事情节,篇幅一般不长,形式自由,记叙抒情议论等多种表达方式结合来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这个特点很适宜于要求学生,因为学生写的文章篇幅一般不长,由于篇

4、幅所限,写的多是情节不完整的片段生活和写景状物的文字,尤其是要求学生掌握记叙议论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结合的特点,不但能使他们避免进入记叙文的误区,还能把文章写得形象生动有感情,增强可感性。二、确立主题,不仅要表现真善美,也要鞭挞假恶丑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发现,学生记叙文写作中表现的主题很有限,写人一定要表现其好品质,叙事一定是好事,描绘的景色也一定要美好。表现生活中的真善美固然好,但走上极端就不好了。文革前后相当长一段时间,要求写人要塑典型,形象要高大全,所写的人事简直美好得了不得。这种情况一直延续到九十年代初期,后来渐渐有所转变,但仍然存在不少问题。文章是反映生活的,生活是多姿多彩的,也是纷繁复

5、杂的,既有它美好的一面,也有它丑恶的一面。现实生活中的人也是这样。古语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世间没有哪一个人绝顶地好,也没有哪一个人绝顶地坏,芸芸众生没有一个不是多面性格的人,譬如一块石头放在任何地方,受光照的地方就显亮,受光弱的地方就阴暗,带阴影,任何事物都有它的多面性。如果学生作文仅仅表现生活的光明面,而不顾阴暗面,能反映出生活的本来面目吗?至少说反映的生活是不全面的。这符合文章反映生活的规律吗?这种背离生活、为文而文的作风,长期困扰着学生,给学生造成心理定势,给写作记叙文带来极坏的影响。每布置一篇记叙文,学生就开始苦思冥想,想确立一道光明的主题,实在想不出,就找资料参考,名为参考,实为

6、抄袭别人的主题,有的干脆连材料一起抄来。不让抄袭,学生完不成作业,因此进退为难。我想,既然生活中有真善美,也有假恶丑,我们应该正视现实,写作文时应该提倡一方面要大力表现真善美,也要毫不留情地鞭挞假恶丑,只有全面表现社会生活,才能真实地反映时代特色。要做到这一点,就要让学生学会观察生活,思考生活,从生活中概括主题。也只有做到这一点,学生才有无穷无尽的主题可表现。三、 思维渠道,培养多角度选材能力,丰富文章的内容我发现,不论小学高年级学生,还是初中高年级学生,他们写的记叙文篇幅一般都短,内容也单薄,不能很好地表现中心。很明显,选的材料太少,他们大多选一到两个材料,眼光多放在重点材料上,例如,写“棋

7、迷”,只注意“正在下棋”这个点,要表现老师关心学生,一定是背学生上医院,写家长关心孩子学习,多半写检查作业。这些材料都是一般人极易想到而常用的,一点也不新鲜。结果是,写的人物千人一面,不伦不类,读来使人生厌。当然,学生并不是不想多选材料,把内容搞充实,把人物塑造得栩栩如生,只是因为思维路子太短,太狭窄,不会变换角度,多角度多侧面地选材。一个人,一件事,一个物,人一见就永志不忘的,那往往是个重点材料,要表现主题,非用不可,但只用这一个材料绝对不能突出主题。怎样才能多选材?其实,在一个重点材料的背后,与之联系紧密的材料多的是,这就是事物的复杂性,这个复杂性造成了多角度多侧面选材的可能性。如写菊花,

8、如果只写观赏菊花,不免单调,红楼梦中的咏菊诗就有忆菊、访菊、种菊、对菊、供菊、咏菊、画菊、问菊、簪菊、菊影、菊梦、残菊等十二个之多,这十二字就是十二个角度,这为我们多角度选材做了典型示范。十二个角度中,“对菊”是相对而赏菊的意思,多数人都能想到,其余的就见功底了。如果我们从“对菊”处把思维点向前延伸,就会发现这样一个规律:赏的菊是种的,种的菊是寻访来的,访菊是因为想起它而为。从“对菊”处向后看,也会发现:赏菊不过瘾,插瓶而供,此后便是对瓶吟菊,吟而不足便画,画而无味便问,问而既得便簪,菊影菊梦随机而得,最后自然是残菊。这里面的线索有菊花从生到残的生长历程,也有人的思想认识的发展过程,又有人的行

9、踪经历。无论跟上哪条线都能摸到作者选材的秘诀,那就是从一个事例出发,考察这个事件发展的全过程,列出构成全过程的各个环节,这每一个环节就是一个角度。只要选材的角度多了,就不愁选不到材料。我曾用此法引导学生选材,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四、突出材料重点,学会详处理材料选材角度一旦找到,就会得到很多的材料,为了突现中心,这些材料不能平均使用力量,必须做详略处理。一般的说,能突出地表现中心的材料要详处理,能表现中心但不能突出中心的材料,要略处理。在我多年的教学经历中发现,略处理材料,学生很容易做到,而详处理材料就困难些。详处理材料就是把重点材料的意思进一步展开,自然,篇幅要增大,文字要增多,内容要细化,既要

10、求不脱离中心,又要做到写人记事形神兼备。要做到这一点,需要一定的技巧。我在教学实践中,对此作了较多的探讨,也积累了一点经验。以下几种方法是常用的。写人的记叙文中,刻画人物,需要渗入大量的描写。直接明说一个人物的个性特点的方法,略写用得多。如果既不直接明说其特点,而又要让读者能感受到这一点,增强文章的含蓄美,给读者以玩味的时间,那就需要描写了。朱自清的背影,作者要表现父爱,其中选了一个在儿子临行前父亲为儿子买橘子的材料,该材料在常人看来不值得一提,但作者却作了详处理,写父亲临行前的叮嘱,写他的穿戴和发胖的身形,写他爬月台时的努力的样子,写他买完橘子后的轻松神情,语言外貌动作神情夹杂着写。通过这样

11、一系列的描写,让人看到,父亲带着家境衰落时的悲伤,又带着失业无助的焦虑,自身年迈而身形肥胖,行走很不灵便,但舔犊之情丝毫不减,买橘子一事虽小,却表现了爱子深情,表现了父爱不受任何外界事物影响的永恒性,让人感动不已。所以在详处理写人的材料时,人物的动作描写是最基本的,最好在动作描写的同时加进去外貌、神态、语言、心理等多种描写。只有这样,才能使人物形象生动起来,给读者给予很大的想象的天地,让读者感受联想,甚至去模仿人物的各种活动。读者经过这样的感受之后,就会透过字面,捉到隐藏在字里行间的主题,享受到玩味文字的美。 记事的文章中,扩展事件时,可以用大情节套小情节的方法。每一个事件的情节大致可分为起因

12、、经过和结果。如果某一事件被选中要详写,只叙述它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就不免单薄,但如果我们在它的“起因”部分中,围绕主题寻找与该“起因”部分内容相关的其他材料,也许能再套进去一个小的情节,从而使“起因”的形体庞大起来,既表现了主题,又详化了材料,扩展了内容,达到了详处理重点材料的目的。经过和结果部分,也可以采用同样的手段达到详处理材料的目的。当然哪些部分要扩展,哪些部分不需要扩展,或者都要扩展,要根据中心的需要而定,不能死搬硬套。五、消除顾忌和羞涩,敢于正视并反映生活一般,人总认为,学生生活经验少,对生活的认识不深刻,那是针对其拥有的社会生活经历而言的,如果要客观地评价学生对社会生活的拥有度,

13、只能说欠丰富,一点也不贫乏。因为现代的中小学生生活圈子本身就很大,加上现代通讯和新闻媒介的推波助澜,学生对社会生活的认识和了解确实不少。要说学生自己的学校生活和家庭生活,学生可谓是富有者,每天是熟悉的环境,熟悉的人和事,每天耳闻目睹着熟悉的人和事,能说这一方面的生活不丰富?可惜的是,学生的作文中反映出来的生活却贫乏得很。我常听见学生在学校唱“我的生活中有歌唱,也有眼泪”,但看他们写的作文,歌唱多,唱校园美,唱老师好,唱学校的生活充满阳光,“眼泪”却始终未流出来。家庭生活,学生在作文中反映得最多,写爷爷的慈祥,写奶奶的关切,写父亲的宽厚,写母亲的慈爱,写家庭的和睦相处。托尔斯泰说:“幸福的家庭都

14、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家庭的幸福姑且不论,不幸的家庭我见得很多,有父亲或母亲早早谢世,单亲一人拉扯孩子的,有父母离异,致使孩子两边沾不上亲的,有父毒母恶孩子倍受欺凌的,有父亲吃喝玩乐嫖赌成性根本就不关心孩子学习生活的,有家庭贫困使孩子饱尝艰辛的,如此种种,不一而足。即使是在别人看来很幸福的家庭,也不免充满了各种各样的烦恼,人常说,“家家有本难念的经”,说的正是这种情形。然而,学生的作文中却很少反映这些生活,我想,之所以出现这种现象,是因为一方面长期受“正面意识”的教育的影响,只要求学生写一些光明美好的事物,极有粉饰生活之嫌,另一方面的原因恐怕就是顾忌和羞涩了。中国有家丑不可外扬的

15、古训,这种古训可谓已经深入人心,学生的作文不反映家庭的不幸也是大受了这种古训的影响的。让学生写写自己的家庭,自己的家庭里明明充满了吵闹和暴力,父母如仇雠,父不慈母不爱,不敢写,自己的父亲明明是酒鬼赌徒贪官污吏,也不敢写,自己的母亲蛮不讲理搅家不贤,上欺公婆,中欺丈夫,下欺子女,也不敢写,为什么?还不是有所顾忌,一旦写出来,父母肯定会大加讨伐,毫不留情,就连旁人也会指摘个不休,定会奈上个家庭叛逆的罪名,能不顾忌吗?好多学生自己淘气,厌学打架早恋偷窃恶作剧,无所不做,让写自己的学生生活,这些生活是只字不提,为什么?这是丑事,能外扬吗?一提起来还不羞死人了?顾忌和羞涩大大影响了学生作文反映生活的张力

16、,以致写不出反映生活真实的文字,只是一味地违心地粉饰生活,写出来的作文没有思想深度,无真情实感,或者去抄袭别人的东西,写的人物不伦不类,与现实生活中的人相去甚远。应该鼓励学生鼓起勇气,消除顾忌和羞涩,去勇敢地面对生活,面对自我,好好地解刨生活,解刨自我,写出反映生活真实的文字来。韩愈在荆潭唱和诗序中说:“夫和平之音淡薄,而愁思之声要妙;欢愉之辞难工,而穷苦之言易好也。”意思是说,表现政局安定的曲调平淡浅薄,而抒发忧愁思绪的声音精深微妙,欢乐愉快的言辞难以写得精美,而表现贫苦潦倒生活的文章容易写得成功。事实上的确如此,中国历史上流传下来的感人肺腑的文章诸如司马迁的抱任安书、向秀的思旧赋并序、李密的陈情表、韩愈的祭十二郎文、文天祥的指南录后序、归有光的项脊轩志、方苞的左忠毅公逸事、林觉民的与妻书等都写的是忧愁、悲愤、潦倒、窘迫,然而都是真情实感打动了读者,我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