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案合集7篇_3.doc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562168844 上传时间:2023-04-13 格式:DOC 页数:31 大小:4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数学教案合集7篇_3.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小学数学教案合集7篇_3.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小学数学教案合集7篇_3.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小学数学教案合集7篇_3.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小学数学教案合集7篇_3.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数学教案合集7篇_3.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数学教案合集7篇_3.doc(3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学数学教案合集7篇【】小学数学教案合集7篇小学数学教案 篇1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四册教学目的:1、通过测量的活动体验1dm和1mm的长度,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和动手才能;2、初步理解1dm、1mm、1cm、1m之间的关系;3、通过估、量的活动,开展估测才能。教学过程:活动一:认识分米一估一估,量一量1、今天学习一个新的单元测量。图上这支铅笔,你有什么方法,说说这支铅笔有多长?2、你估计它有多长呢?把你估计的填在表格里。你怎么估计的?3、量量看吧,把你量的结果也填在表格里。4、量得铅笔有多长呢?5、10厘米还有个名称是什么?对!10厘米就是1分米。也可以反过来说,1分米等于10厘米。用

2、字母表示就是:1dm=10cm二找一找1、在尺子上找找10厘米,用手比划一下,看看有多长?这么长就是1分米。2、在尺子上找其它的1分米。3、画一条一分米长的线段。4、量量看你的手掌,大约有多长呢?5、说说生活中有哪些物体的长大约有1分米?三想一想1、1米里面有多少个1分米呢?说想法,在尺子上数一数。2、分米对我们生活有什么帮助呢?3、当量比拟长的物体时,我们就可以用分米做单位来测量了。4、估计一下,数学课本大约有多少分米呢?5、量量看吧活动二:认识毫米我们认识了1分米的长度和用字母表示,知道分米与厘米和米的关系。如今来看第二支铅笔,自学第二支铅笔这一局部的内容,然后告诉大家你知道些什么?字母表

3、示、长度、与厘米的关系等老师梳理:1、毫米的作用。2、1毫米有多长?用手比划一下,你有什么感觉?;拿出你的一分硬币,你发现什么了?象这样的长度就大约有1毫米。3、说说生活中有哪些物体的长大约有1毫米。4、估计数学课本的厚度有多少毫米呢?量量看。5、画一条长二十毫米的线段。6、1厘米里面有多少个毫米呢?1分米里呢?1米呢?小组里讨论一下7、到如今为止,一共学习了哪几个长度单位?你知道它们的区别吗?活动三:练一练第一题,小组互助。铅笔在多长教学反思一、开展体验性的学习方式,激活学生思维。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最有效的学习是学生对学习过程的体验,它能给予学生自主建构知识和情感体验的时空,激发学生的思维。

4、在铅笔有多长一课中,通过估一估,量一量、找一找、想一想等活动,让学生经历知识的探究,认识分米、毫米,体验并建构1分米和1毫米的空间观念和它们与其他单位间的关系。在体验长度单位的意义活动中,学生的答复极其精彩。分米可以用来量比拟长的物体的长度。毫米太小了,可以量很短小的物体的长。在体验米、分米、厘米之间的关系时,学生讨论出 10厘米就是1分米,10分米就是1米,1米里面有1000个1毫米。这样教学,激活了学生思维的火花,使学生深化相关的数学知识的理解和认识,更好的掌握数学有效的学习途径,提升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感受成功的愉悦。二、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解读他们的体验和思维。学生是数学活动的主体,体

5、验性学习为每个学生的自主开展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舞台,学生的开展是有差异的,因此当学生面对新的问题时,他们会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目光来审视客观世界,他们解决问题的过程便是一个极富个性的过程。在铅笔有多长教学时,认识1分米后,提出问题,你还能在尺子上找到其他的1分米吗?学生有的说从10到20、20到30、30到40等等,还有的学生发现不一定是整十数的,还可以1到11、2到12、5到15等,最后还有学生总结出起点到终点的个位都是一样的,这样刚好就是10厘米。至此,老师再进展一个定论:也就是说,只要够10厘米就是1分米。再如,体验1毫米的长,伸出你的手,比划1毫米的感觉,学生说太小了,比蚂蚁还小呢,蚂

6、蚁都有几毫米呢 ,这些感觉就说明了学生在脑中已经形成了1毫米的初步感受了。同时,他们也体验到毫米的作用,量很短小的物体的长度,还有当不是整厘米时,认识毫米就知道多几小格就是几毫米了,老师理解了,适时进展点拨:也就是能帮助我们测量更准确,对吗?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欣赏他们用自己的方式去体验探究学习的过程,在这样一个充满活力的课堂上,学生随时会闪现与众不同的想法,耐心听取每一个学生的发言,鼓励他们把自己的内心世界表达出来,从中解读他们的体验和思维,这样才能使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三、本节课的缺乏铅笔有多长教学重点是让学生建立1分米和1毫米的空间观念,并能进展估计、测量。除了让学生说和想以外,更重要

7、的是进展针对性的练习,加深他们的感受。本节课就在这方面无视了,没有进展针对性的操作训练,以致学生建立的观念不够扎实,两个单位的作用只停留在理论上,不会学以致用。四、困惑本节课没有可以加强针对性的练习,最主要因为让学生探究和交流需要有足够的时间,一节课的时间是有限的,于是练习的时间就无法到达充分。那么,如何处理好探究交流与技能训练之间的关系呢?小学数学教案 篇2 答:教学内容:西师版年级上下册页执教者:教学课时:第X课时教学目的:知识技能:理解,掌握。过程与方法:让学生通过方法,体验。情感态度:通过感受,培养的情感。教学重、难点与关键:1、重点:根据本节课的内容,找出重要的知识点2、难点:结合学

8、生的学情,分析p 本节课哪些知识学生比拟难掌握3、关键:结合实际,找出从哪些方面引导学生更好的学习教学方法:讲授法、谈话法、演示法等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实物、多媒体、一些数学图形2、学具准备:实物、数学图形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复习引入或谈话引入或情景引入1、小朋友,我们前面已经学习了内容,今天我再考考大家,看看有多棒。生说后引入新课2、老师昨天遇到一个难题,想到今天我都不知道怎么解决,今天我想叫大家帮老师一个忙,你们愿意吗?愿意生说后老师引入新课。3、出示主题情景图引入。二、探究新知出例如题。1、指导学生读题,理解题意。2、学生小组交流。3、反应信息:生1:我觉得。生2:我认为。生3:我

9、是这样想的。(4)、师在学生理解的根底上进展归纳小结:同学们表现的太好了。刚刚我们通过方法,理解到,那老师觉得样更好一些。所以我们在做任何事,只要你认真想认真做就一定会有收获的。三、稳固练习1、出示第一道练习题。1、学生读题,理解题目意思。2、指明学生答学生举手答复。3、师生共同讨论。4、完成练习题。2、出示第二道练习题。1、学生齐读题目。2、学生独立完成。3、个别展示。4、集体订正。四、拓展练习。1、出示题目。2、学生读题考虑。3、小组讨论交流。4、小组选代表展示。5、集体订正。四、小结:让学生谈收获,学习了本课有什么样的想法,觉得本堂课有哪些地方值得大家一同分享,有哪些地方需要提醒大家注意

10、。五、布置作业:第页第题六、板书设计课题内容简析教学反思:是否到达预期目的,没有到达的话,其中的原因是什么,能提供改良的方案吗,有哪些突发的灵感,课堂上有没有印象最深的讨论以及学生独特的想法,哪些地方与设计的教学过程不一样,学生提出了哪些想到的问题,为什么会提出这样的问题。自我评习:这个万能教学模板实用性较强,可以有效地防止教学中存在的随意课、盲目课和单纯的传授课等不标准、教法陈旧的教学形式,逐渐形成符合教学规律,利于学生成长的新的教学形式。这种形式对于初登讲台、经历缺乏的年轻老师是一种全面把握教材,宏观感受教学全过程,快速标准教学行为的好方法,便于老师逐渐进步研究层面,获得更大收益。小学数学

11、教案 篇3 教学内容:教材第6667页练习十三第915题及考虑题。教学要求:1使学生初步知道和的变化规律与差的变化规律,能说出一个加数一样另一个加数不同,以及被减数一样减数不同时两道算式结果的大小,以培养学生观察、比拟和判断才能。2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加法简便计算的方法,逐步做到计算的合理、灵敏,进步学生的计算才能。3进一步培养学生分析p 、推理、概括等逻辑思维才能。教学过程:一、提醒课题我们已经学习了加、减法的意义,加法的运算定律,以及这些知识的应用。这节课,我们主要进展加、减法计算的一些综合练习(板书课题),并且进展一些混合运算和两步计算应用题的练习。二、计算练习1口算。小黑板出示练习十三第9

12、题,指名学生口算。2练习十三第10题。(1)计算a+b的和。小黑板出示,说明上一格的数是a,下一格的数是b,要求a+b是多少。提问:这里求的是两个数的什么?a表示的数叫什么数?b表示的数叫什么数?a+b表示什么? 请同学们把a和b表示的两个数相加,求出a+b的和填在书上的空格里。学生口答结果,老师板书。(2)初步认识和的变化规律。提问:这里哪个加数不变,哪个加数变化了?第二个加数是怎样变化的?和又是怎样变化的?假如从左往右看,第二个加数是怎样变化的?和又是怎样变化的?从右往左看呢?如今我们看出,当一个加数不变,另二个加数增加多少或减少多少,和会怎样变化?小结:一个加数不变,另一个加数增加或减少

13、多少,和也随着增加或减少多少。(3)判断下面每组中哪个得数大,大多少,并说明理由。126+97 135+198 178+299 254+96126+100 135+200 178+300 254+100(评析:这里初步认识和的变化规律,是为后面学习加法的一些简便计算作准备的。通过这里的判断,有利于在学习教科书第70页的简便算法时理解算理。本节课下面认识差的变化规律的安排也有同样的作用。)(4)计算a一b的差。小黑板出示。提问:a表示什么数?b表示什么数?a一b表示什么?请同学们根据表里每格中a和b对应的数,求出a一b的差填在书上的空格里。学生口答结果,老师板书。(2)初步认识差的变化规律。提问

14、:在表里被减数变化了没有?减数是怎样变化的?差又是怎样变化的?从左往右看,减数是怎样变化的?差又是怎样变化的?从右往左看呢?如今我们看出,当被减数不变,减数增加时,差怎样变化?减数减少时呢?小结:被减数不变,减数增加多少,差反而减少多少;减数减少多少,差反而增加多少。(3)下面每组中第二个算式与第一个比拟,差是变大了还是变小了?小多少?为什么?15196 342298= 246199= 24597=151100 342300= 246200= 245200=4练习十三第11题。小黑板出示,指名答复每道题怎样计算比拟简便,并要求说明为什么这样算比拟简便。小结:应用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可以把比拟复杂的计算变得非常简便,很快算出结果。这种简便方法主要是交换加数的位置,根据加法结合律,把可以凑成整十、整百的数先加起来,然后接着计算。5练习十三第12题。读题后提问:表里是哪几户人家?“合计”是什么意思?能不能用简便方法算出每户的合计数?让学生口算合计数填在表里。指名口答结果,集体订正。三、应用题练习练习十三第14、15题。1读题后,指名两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2集体订正。结合让学生说说每道题是怎样想的。四、考虑题1填一填,想一想是怎样变化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