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颗糖果的故事.doc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562163440 上传时间:2022-10-13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7.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颗糖果的故事.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四颗糖果的故事.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四颗糖果的故事.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四颗糖果的故事.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四颗糖果的故事.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颗糖果的故事.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四颗糖果的故事换一种教育方法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任育才学校校长时,有一次,他发现一个男同学拾起一块砖头想砸另一个同学,他及时制止了,要这个学生到他办公室去。这个男同学到了陶先生的办公室,陶先生掏出第一颗糖:“这是奖给你的,因为你很尊重我,听从了我的话。”然后掏出第二颗糖给这个学生:“第二颗糖奖给你,因为你很守时,准时到了我的办公室。”当这个同学深感意外之时,陶先生掏出第三颗糖,说:“据我了解,是一个男同学欺负一个女同学,你才想拿砖头砸人的,这应该奖励你的正义感。”这时,这个同学声泪俱下:“校长,我知道错了”陶先生打断了学生的话,掏出第四颗糖:“你敢于承认错误,这是我奖励给你的第四颗糖,我的糖

2、果完了,我们的谈话也就结束了。” 这个小小的故事大家都应该阅读过,面对孩子所犯的错误,没有疾言厉色地批评,没有狂风暴雨般的责骂,而是从细小的事情上,发现其身上有尊重人的品质和自我矫正的潜力。可以让我们感受陶行知的教育魅力,体现了陶老高超的育人技巧。我们平时的教育应该换换方法,对老师的疾言厉色学生只是暂时、表面的接受,要真正教育好孩子就要从孩子的心灵入手,在心灵的交流中唤醒每个孩子内心深处向上向善的本性。从孩子心灵世界中洞察变化和发展,唤起他们心灵深处自我矫正的愿望,潜移默化中达到自我教育的目的。善待学生,就是要尊重学生、关心学生、激励学生、扶持学生。 师德师风集中教育系列材料之二教学生学会做人

3、当学生把“张学良”读成“张学友”时;当学生知道“林俊杰、周杰伦”,却不知道“雷锋”是谁时;当清华学子把硫酸泼向黑熊时,我们是该好好反思我们的教育的时候了!是该好好检讨我们的德育的时候了!学生在德育方面确实有很大的问题,很多学生不会“做人”。我觉得对学校来说,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如何做人,因此,学校德育工作显得尤其重要。但是德育工作的成效又不如教学工作来得快,且社会对学校的评价制度还没有根本的转变,社会还是以学生成绩来论“英雄”,很少从德育成效来评价学校的办学成绩。这就间接导致了学校领导的工作重点在于教学,而轻视德育,造成部分学生高成绩但低素养的状况。 台湾的一位教育家高震东先

4、生对德育这样说道:智育没有德育做基础,智育就是犯罪的帮凶;体育没有德育做基础,体育就是暴力的前卫;群育没有德育做基础,群育就是社会动乱的根源;美育没有德育做基础,美育就是腐败的催化剂。的确如果说学校培养的学生智育不合格,那是一个人不能高水平工作的问题;如果说学校培养的学生德育不合格,那就是培养了一个对社会带来潜在危害之人的问题。 德育工作应放在教育教学工作的首要位置,应当把德育工作渗透于整个教育教学中去,注重发挥集体优势,强化全员育人意识,去教学生学会知识,学会做人。师德师风集中教育系列材料之三尊重学生个性差异,相信每个学生都能成功 尊重学生个性差异,相信每个学生都能成功。教师一定要尊重学生的

5、个性,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转化一个差生和培养一个优等生同样光荣。 长期以来,我们的教育一直比较重视对共同的价值观念、共同的行为准则和集体意识的关注和培养,传统的学科教学过于强调统一。在课堂教学上,学生的座姿,举手发言的姿势,甚至连发自内心的掌声也要整齐划一,这种“统一”必然会磨平学生个性的棱角,使他们成为千人一面、千篇一律、千腔一调的“标准件”。学生象一个个被驯化的木偶人,根本没有个性可言。 把个体生命发展的主动权还给孩子,这是我们追求的理想教育。要达到这个教育目标,必须强调要尊重儿童,把学生当作一个平等的“人”来看待,也就是与成年人平等交往和交流的人。教师和家长要把在学生

6、发展中的一切看成是平等的,给孩子提供平等的表现机会。也要承认孩子在发展中存在的差异,允许孩子有差异。评价孩子时要看孩子自身的努力,不断鼓励孩子进步,让孩子在关爱和激励中健康成长。师德师风集中教育系列材料之四学习陶行知的师德思想 陶行知先生早就提出过严格要求:“个人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要修养到不愧为人师表的地步”。陶行知先生不但以自己一生的教育实践,树立起高尚师德的典范,被尊之为“万世师表”,堪称师德楷模,而且关于师德系列思想颇有研究。陶行知的师德思想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 教师对事业要有忠心。陶行知深信“教育是立国之本”,深信“教育是国家万年根本大计”深信“教育是有可为的”,是永久有益于世

7、的“的事。他从理性高度认识到教育对国家和民族的重要意义,从而热爱与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并为教育事业奋斗终身。陶行知高尚的师德首先体现在他对人民教育事业的一片忠心之上,体现在他对人民教育事业”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无私奉献精神上。 教师对学生要有爱心。陶行知提倡“爱满天下”。他是对学生充满爱心的典范。这特别体现在育才教育时期。1941年育才学校经济已到山穷水尽,难以维持的地步,有人劝他停办育才,他却下定决心要坚持到底。说:“除非我自己、我的朋友,整个中华民族都没有饭吃了,那时也只有大家饿死,而没有自动停办。”在最困难时期他所想的不仅仅是使育才能生存下去,而且要为育才谋求发展。甚至连每个学生

8、要有一套出客衣这样的事也在他的筹划之中。陶行知对学生的爱更主要表现在全面关心学生,以使学生健康成长,成为国家民族的栋梁之才。 教师对工作要有雄心。陶行知本人在工作上始终雄心勃勃。他在给吴树琴的信中说过:“我现在觉得我是一只狮子,在人们睡着了的时候,巍然雄视一切。”他的全部教育活动,都在不断创造,不断开辟,都在“创造值得自己崇拜的创造理论和创造技术。”“教育为最可为之事”。这就是陶行知先生对我们的重要启示。 教师对学习要有恒心。陶行知先生一生好学,关于教师要加强学习有一系列论述。他曾指出:“我们做教师的人,必须天天学习,天天进行再教育,才能有教学之乐而无教学之苦”。“惟其学而不厌,才能诲人不倦。如果天天卖旧货,索然无味,要想教师生活不感到疲倦是很困难的”。他认为,要想学生学好,必须先生学好。等等。总之,陶行知的师德思想对我们今天的师德建设具有重大深远的意义。2010年9月30日师德师风学习材料(一)库区第一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