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气体简介.doc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562163051 上传时间:2023-12-23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4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工业气体简介.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工业气体简介.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工业气体简介.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工业气体简介.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工业气体简介.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工业气体简介.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工業氣體空氣分離 簡稱空分,利用空氣中各組分物理性質不同,採用深度冷凍、吸附、膜分離等方法從空氣中分離出氧氣、氮氣,或同時提取氦氣、氬氣等稀有氣體的過程。 空氣分離最常用的方法是深度冷凍法。此方法可製得氧、氮與稀有氣體,所得氣體產品的純度可達98.099.9。此外,還採用分子篩吸附法分離空氣(見變壓吸附),後者用於製取含氧7080的富氧空氣。近年來,有些國家還開發了固體膜分離空氣的技術(見膜分離)。 氧氣、氮氣及氬氣、氦氣等稀有氣體用途很廣,所以空氣分離裝置廣泛用於冶金、化工、石油、機械、採礦、食品、軍事等工業部門。 沿革 1895年,德國人C.林德研究成功了一次節流迴圈液化空氣的方法,這是最

2、簡單的深度冷凍迴圈。它採用節流膨脹和逆流換熱,稱為林德迴圈。1902年,德國林德公司製成了第一套林德迴圈單級精餾工業裝置。同年,法國人G.克勞德研究成功了帶往復式膨脹機的中壓冷凍迴圈液化空氣的方法,可減少冷凍消耗,稱為克勞德迴圈。1939年,蘇聯人.卡皮查將離心式膨脹機用於低壓空分裝置,稱為卡皮查迴圈,使能耗進一步下降。目前,各國都趨向發展大型化板翅式換熱器的全低壓空分裝置,使單機製氧能力不斷提高,能耗不斷降低。中國於1953年開始製造每小時生產30m3的製氧裝置,1958年製造了每小時生產3350m3的製氧成套設備,1970年設計了板翅式換熱器的大型全低壓空分裝置,每小時製氧能力為10000

3、m3。深度冷凍法 分為兩步,先行製冷,再加之精餾即可得到不同的氣體產品。 製冷 為了使空氣液化,可採用不同的深度冷凍迴圈裝置,主要以林德迴圈和克勞德迴圈為基礎。前者是通過節流膨脹製冷;後者除仍有節流膨脹外,還有一部分氣體在膨脹機中作等熵膨脹。氣體進行等熵膨脹時,溫度的降低要比節流膨脹大,而且能回收一部分壓縮功,所以比節流膨脹經濟。其他各種改進的深度冷凍迴圈,有雙壓節流迴圈、帶氨預冷節流迴圈、逐級重疊迴圈等。 在深度冷凍法的各種迴圈中,典型的流程是先使空氣在篩檢程式中濾去塵埃等雜質進入壓縮機,再經分子篩淨化器除去空氣中在低溫下易凝固氣體,如水蒸氣和二氧化碳等,已淨化的空氣在第一換熱器中由產品氮氣

4、和氧氣降溫。出第一換熱器後,空氣分成兩路:一路經第二換熱器繼續冷卻後,再經節流閥降壓;另一路經膨脹機降壓。兩路膨脹後的空氣溫度均降至103K左右,進入雙級精餾塔的下塔底部。 精餾 在深度冷凍法中,主要的分離過程是在雙級精餾塔中進行的。該塔由上、下兩塔和塔間的冷凝蒸發器組成。進入下塔底部的空氣在該處的溫度和壓力條件下,已部分液化。由於液氮沸點比液氧沸點低,因而下塔底部的液化氣體是富氧液態空氣,含氧量一般為3040。下塔操作壓力應高於上塔才能使下塔頂部氮的冷凝溫度高於上塔底部液態氧的沸騰溫度(見 p-V-T關係)。從而使冷凝蒸發器內熱量由管內傳向管間,並具有一定的傳熱溫差。冷凝蒸發器同時起到了下塔

5、塔頂冷凝和上塔塔底加熱的作用。空氣在下塔由下而上經過多層塔板精餾,使易揮發組分氮的濃度逐漸提高,並在冷凝蒸發器管內冷凝成液氮。一部分液氮在下塔作回流液;一部分收集於液氮槽,經減壓後作為上塔塔頂回流液。下塔底部的富氧液態空氣,經節流閥進入上塔中部,與冷凝蒸發器蒸發出來的氣體逆流接觸。由此使下流液體中的含氧量由上至下不斷增加,最後積聚在冷凝蒸發器管間,含氧量可達99以上,並不斷在此蒸發出產品氧而引出塔外。上塔塔頂引出的則是產品氮,濃度亦可達98以上。出精餾塔的產品氧和產品氮的溫度都很低,可通過換熱器使輸入空氣降溫。 由於氬的沸點介於氮、氧沸點之間,利用雙級精餾塔還不能同時得到純氮和純氧。若在上塔中

6、部適當部位抽出富氬氣體作為提氬原料,則產品氮、氧的濃度可提高。沸點較低的氖和氦氣積聚在液氮上面,可抽出作為提氖、氦的原料。沸點比較高的氪、氙則積累在上塔底部液態氧和氣體氧中,可抽出作為提氪、氙的原料。 分子篩吸附法 基於分子篩對氮和氧的不同吸附力,空氣通過分子篩床層後,吸附相和氣相中的組成將發生變化從而達到分離的目的,由於吸附相含氮量較高,故流出氣體中含氧量較高。吸附柱足夠長時,可製得一定純度的氧氣,分子篩可採用減壓脫附的方法再生。 氫氣H2 一種重要的工業氣體。無色、無味、無臭、易燃。常壓下沸點-252.8,臨界溫度-239.9,臨界壓力1.32MPa,臨界密度30.1g/l。在空氣中含量為

7、474(體積)時,即形成爆炸性混合氣體。氫在各種液體中溶解甚微,難於液化。液態氫是無色透明液體,有超導性質。氫是最輕的物質,與氧、碳、氮分別結合成水、碳氫化合物、氨等。天然氣田、煤田以及有機物發酵時也含有少量的氫。 氫氣和一氧化碳的混合氣體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合成氣。氫氣在催化劑存在下與有機物的反應稱為加氫,是工業上一種重要的反應過程。 生產方法 工業上生產純氫及將含氫氣體提純的主要方法有以下幾種: 電解法 將水電解得氫氣和氧氣。氯鹼工業電解食鹽溶液製取氯氣、燒鹼時也副產氫氣。電解法能得到純氫,但耗電量很高,每生產氫氣1m3,耗電量達21.625.2MJ。 烴類裂解法 此法得到的裂解氣含大量氫氣,

8、其含量視原料性質及裂解條件的不同而異。裂解氣深冷分離得到純度90的氫氣,可作為工業用氫,如作為石油化工中催化加氫的原料。 烴類蒸汽轉化法 烴類在高溫和催化劑存在下,可與水蒸氣作用製成含氫的合成氣。為了從合成氣中得到純氫,可採用分子篩通過變壓吸附除去其他氣體;也可採用膜分離得到純氫;用金屬鈀吸附氫氣,可分離出氫氣體積達金屬的1000倍。 煉廠氣 石油煉廠生產過程中產生的各種含氫氣體,如催化裂化、催化重整、石油焦化等過程產生的含氫氣體,以及焦爐煤氣(含氫4560)經過深冷分離,可得純度較高的工業氫氣。 用途 氫氣的最初用途是製氫氣球、氫氣飛艇。目前,全世界生產的氫氣有三分之二用於製合成氨。其次,是

9、用於石油煉製和石油化工的各種工藝過程,如加氫裂化、催化加氫、加氫精製、加氫脫硫、苯加氫製環己烷、萘加氫製十氫萘等。第三是生產甲醇。此外,氫氣還用於動植物油脂的硬化,如製造人造奶油、脆化奶油、潤滑脂等。 許多化學品的生產都要消耗氫,例如氫氣與氯氣合成氯化氫(其水溶液為鹽酸),氫與某些有機物作用生成醇、醛、醋酸、胺等。 氫有很強的還原性,在冶金中能將鎢和鉬的氧化物還原成金屬鎢和鉬。在熱處理和金屬氫化物生產中,可以利用氫氣提供還原氣氛。氫與氧燃燒時產生2600的高溫,用於熔融和切割金屬。 氫對於新技術的應用日益重要。例如用液氫形成超低溫以製得超導體,或進行發電機的低溫冷卻。氫的等離子流能產生高溫。氫

10、與氧燃燒放出大量的熱,唯一生成物是水,所以氫是最理想的無污染燃料。在空間技術方面,液氫與液氧或氟可作為一級火箭的燃料,將來有希望作為核動力火箭的推進劑。可以利用氫燃料電池產生電力。在原子物理研究中,液氫的氣泡室可供拍攝核微粒軌跡和鑒定微粒物質之用。氫的同位素用於熱核反應、製造氫彈等。 貯運 氫氣易燃易爆,在製造、貯存、運輸、使用時都應注意安全。氫氣一般就地生產使用,也可壓縮至1215MPa,用鋼瓶運輸。液氫則要用隔熱良好的貯器貯存和運送。 一氧化碳 CO 碳的低價氧化物。是無色、無臭、可燃的有毒氣體。微溶于水,不易液化和固化,燃燒時生成二氧化碳,火焰呈藍色。在高溫下會發生自氧化還原反應,生成碳

11、和二氧化碳。一氧化碳作為工業氣體時,其純度不低於9899(體積),一氧化碳是合成氣和各類煤氣的主要組分,是基本有機化工的重要原料,是碳一化學的基礎,由它可製造一系列產品。在化工生產中,一氧化碳主要用來製造甲醇、醋酸、光氣等。在冶金工業中一氧化碳用作還原劑。 生產方法 含一氧化碳的氣體能夠產生於化學工業的很多過程中,如合成氨原料氣、黃磷生產等。工業上,商品一氧化碳往往作為合成氣淨化過程的副產品,主要方法有兩類:化學吸收法:含一氧化碳的氣體可被銅氨溶液(醋酸、甲酸、碳酸或氯化亞銅的氨溶液)吸收,吸收後的溶液在減壓和加熱下發生解吸,從而得到純度高的一氧化碳。也可採用無水有機溶劑經絡合而吸收一氧化碳,

12、再進一步提高純度。深度冷凍法:一氧化碳的液化溫度比甲烷稍低,可用液體甲烷在低溫下將氣體混合物中的一氧化碳分離,得到純度高的一氧化碳餾分。 毒性 一氧化碳有劇毒,空氣中一氧化碳的允許含量為1ppm。通常所稱的煤氣中毒,主要是由於室內空氣中一氧化碳過多所致。一氧化碳吸入肺內,進入血液後同紅細胞的血紅蛋白結合成碳氧血紅蛋白,使之不能帶氧而造成全身缺氧。中毒時會引起皮膚、粘膜、指甲,特別是口唇呈櫻桃紅色,缺氧嚴重可以致死。發現中毒時,應立即供給中毒者新鮮空氣;必要時應施行人工呼吸。二氧化碳 CO2 碳的高價氧化物。無色、無臭的氣體,有微酸味,約比空氣重 1.5倍。在通常情況下,二氧化碳穩定,不活潑,無

13、毒性,可溶于水,水溶液呈酸性。臨界溫度31.1。液態二氧化碳冷卻到-21.1、壓力為0.415MPa就形成固態,固態二氧化碳又稱乾冰。乾冰吸熱可直接昇華為氣體。 二氧化碳在地球環境中起重要作用。它是大氣的一部分,參加動物的呼吸迴圈和植物的光合作用。動物吸入氧氣,排出二氧化碳;植物利用二氧化碳和水在光和葉綠素作用下合成澱粉等有機物。 生產方法 工業上,二氧化碳的主要生產方法有:通過石灰石化學加工(或大理石、白雲石煆燒)而製得,純鹼工業也多用此法。作為氨、氫氣、合成氣生產過程中副產品,在這些生產中往往有脫碳(即脫除氣體混合物中二氧化碳)過程,使混合氣體中二氧化碳經加壓吸收、減壓加熱解吸可獲得純度高

14、的二氧化碳(見合成氨原料氣)。從煙道氣中回收,煙道氣主要組成是氮氣和二氧化碳。直接從富含二氧化碳的天然氣井中獲得。 用途 二氧化碳在工業中有著廣泛的用途。純鹼工業的原料。純鹼是由食鹽和二氧化碳為原料製造的。生產化肥。二氧化碳與氨作用可製得尿素和碳酸氫銨等氮肥。合成甲醇。高溫高壓下,一氧化碳、二氧化碳與氫可在催化劑存在下合成甲醇。無機鹽工業原料。一些無機鹽的生產需二氧化碳,如鉛白是將二氧化碳通入鹼式醋酸鉛溶液而製得的。冶金工業中二氧化碳用於鋼鑄件的淬火。製冷。乾冰具有很大的製冷效果,其昇華潛熱很大。乾冰可壓縮成塊供應用戶。肉類、蔬菜及其他易腐爛食品在運輸過程中可用乾冰冷卻保鮮。食品工業中二氧化碳

15、可用於糧食和食品的長期保存。二氧化碳還可用於製造滅火劑和清涼飲料汽水、啤酒等。近年,二氧化碳還用於開採石油、二次採油、輸送粉煤等。 貯運 商品二氧化碳需經淨化、壓縮、冷卻而液化,置於絕熱的高壓貯器中貯存。二氧化碳一般以三種方法分裝運輸:高壓鋼瓶、槽車和以乾冰形式裝入絕熱裝置。氯氣 CL2 常溫常壓下為黃綠色氣體,經壓縮可液化為金黃色液態氯,是氯鹼工業的主要產品,用作為強氧化劑與氯化劑。氯中含 5(體積)以上氫氣時有爆炸危險。氯能與有機物和無機物進行取代或加成反應生成多種氯化物。氯在早期作為造紙、紡織工業的漂白劑。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氯作為化學武器大量生產。戰後氯產品作為民用產品,可將苯氯化再

16、水解製苯酚,廣泛用來消毒和殺菌。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由於聚氯乙烯以及氯化烷烴等有機氯溶劑的生產,氯主要用作生產有機化合物的原料,而作為無機氯化物如鹽酸、漂白粉等原料的比例逐漸減少。80年代,有機化合物的用氯量已占耗氯總量的6070。 氯氣生產 工業上氯氣主要由電解食鹽水溶液製得(見氯鹼生產過程);此外,氯氣也由鹽酸回收取得,例如:氣態氯化氫的催化氧化;用二氧化硫直接氧化氯化氫;鹽酸水溶液的電解等。極少量的氯氣是鈉、鈣、鎂的熔融氯化物電解的副產品。 氯氣液化 氯氣通常可直接利用,但為了製取純淨的氯氣,並考慮貯運的方便,而把一部分氯氣進行液化製成液氯,用鋼瓶或槽車運往用戶。生產中,將從電解槽出來的熱氯氣(其中含有少量氫、氧和二氧化碳等雜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