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乳交融比翼双飞.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水乳交融比翼双飞.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水乳交融 比翼双飞 -论小学语文课堂中科学教育与学科知识相结合开县汉丰一校 杨泽姝【内容摘要】:我们小学语文课本中内蕴着不少科技因素,有讲述科学知识的,有体现科学实践能力的,有表现科学情意方面的我注重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科技教育的因素,将学生学习语文的视野引向更加广泛的空间,使语文教学的触角从个别到整体,从课本、课堂到广阔的科技领域,最终使语文教学成为集知识智慧、思维品质、文化积淀、生活体验等带有很大综合性的“大语文教育”。【关键词】:渗透 科技教育 探究 深思 尝试周围的朋友经常问我这样的问题:为什么好多孩子总是文科好,而理科差呢?这引起了我一个小学语文教师的深思。语文作为信息载体,其内涵是人与
2、人、人与自然的各门科学知识和人类思想的结晶。如果我们的语文教学脱离生活着的社会文化环境,只局限在学科所属的社会科学范畴,不仅会使语文缩小了它载体的功能,而且会使学生的知识结构片面单一,思路狭窄,缺乏文理贯通的能力。语文学科必须渗透科技教育因素。事实上我们小学语文课本中内蕴着不少科技因素,有讲述科学知识的,有体现科学实践能力的,有表现科学情意方面的,这些本身就已经为语文学科渗透科技教育因素提供了很好的教学素材。在语文学科中渗透科技教育的因素,旨在于补充和完善语文教学体系,努力达成“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将学生学习语文的视野引向更加广泛的空间,使语文教学的触角从个别到整体,从课本、课堂
3、到广阔的领域,包括科技领域,最终使语文教学成为集知识智慧、思维品质、文化积淀、生活体验等带有很大综合性的“大语文教育”。渗透体现为三个方面的有机结合,从教育目标说体现以社会发展为动力和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有机结合;从课程形态说体现学科课程和活动课程的有机结合;从教学过程说体现知识的传授和学习经验获得的有机结合。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形态,语文教学有着它自身要养成学生基本的现代语文能力与习惯的要求,尤其是小学阶段有着具体的、分级的听、说、读、写要求。然而将科技内容渗透到听说读写的训练中,不仅提高语文的应用能力,而且还提高了学生的阅读兴趣,为学生积累大量素材,提高应用写作能力做了铺垫和准备。其更进一步的意
4、义是语文学习变得生动起来了,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不再作为知识的接受者被动地听教师的指令,而是带着各自的兴趣、需要和观点直接与客观世界对话,在教师的指导下分享学习的乐趣,学习成为师生共同探索新知识的发展过程。 1、开辟渗透科技教育的有效途径。根据现行小学语文学科课程的特征与体系,我充分利用现有课程的实施途径,开辟了多条渗透科技教育的途径,突出“实、趣、广、联”的特点,为有效地进行教学,提供了现实的可能。(1)以“实”为本阅读课中积极挖掘,合理渗透科技教育因素。挖掘课文中的科学基础知识,培养学生观察、记忆、想象、思维、动手等科学实践能力,有意识地渗透科学精神,寓教育于学习活动之中。特别是介绍科学家的课
5、文,对其科学发明过程进行模拟展示,有利于学生认识和了解科技发展的一般规律。这里突出一个“实”字。 如在草原上的鹰的教学设计中,教师通过课前让学生做小实验,启发学生观察上升气流和下降气流,课上再利用多媒体进行展示,了解鹰的飞翔与气流的关系,进而懂得事物之间存在着联系的道理。(2)以“趣”导入说话、写作训练中渗透、挖掘科教因素低年级结合说话训练,中高年级结合写作训练,积极地、有步骤地挖掘科技教育因素,在记观察日记、写科学童话、科学小论文,进行科学演讲等教学活动中合理渗透科技教育因素。这里突出一个“趣”字。 如低年级称像一课,引导学生在做做玩玩、看看说说中学科学、用科学。中年级作文指导课一个实验,在
6、老师演示一个实验的基础上,指导学生分组做多个不同的实验,既通过具体的实验操作过程来还原实验,指导学生写实验报告,又从中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习惯,通过动手、动脑,激发他们探求真知的兴趣。又如学了一粒种子,让学生课外做赤豆、黄豆、玉米、葱等种子发芽实验,写下详尽的观察日记的同时,有同学会试着观察葱倒过来种的情形。这样,写作过程的本身也是一种观察能力、求异思维和实事求是精神培养的过程。(3)以“广”促高课内引申到课外,提高科技读物的阅读水平由兴趣激发起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已不再满足课内短短的几篇课文,于是,在老师的推荐、指导下,启发学生大量阅读科学普及读物。这样,知识背景越丰富,其认识自然的能力就越高
7、。这里突出一个“广”字。 在老师的推荐、指导下,一方面我们积极启发学生大量阅读科学普及读物;另一方面我们组织学生观看尤利卡博士、科技大视野、趣味数理化等电视节目,这样,学生的知识背景越丰富,其认识自然的能力就越高。在中高年级学生中则分层指导撰写科学小品文。(4)“联”为中心学科的科技教育渗透与学校的科技教育相结合。学校是推动科技教育的主阵地,班队活动、科技兴趣小组、大世界活动、科技节等都在时间和空间上保证了对学生进行科技实践能力的培养,而语文学科的科技教育渗透则是学校整个科技教育计划的一个部分,因此要注意整体与部分的关系,要注意配合、协调,为整个科技教育计划服务。语文学科的主要精力是在科学精神
8、的培养上,增强学生学科学的自觉性,建立学科学的自信心。这里要突出一个“联”字。如我校有一届科技节的主题是“爱我地球妈妈”,我们就要求语文教师一方面向学生推荐了一些环保读物,上网查找相关资料;一方面又指导他们做信息卡,做专题手抄报,参加校、区、市的环保知识竞赛等,这样,学语文与学科学相结合,课内与课外相联系,学生收集、处理、运用信息的能力得到加强,科学求知欲也被进一步激发。 2、探索若干有效的课堂教学策略我经过教学实践形成了大量的教学方法,并提炼出多种有效的科技教育渗透于课堂教学的策略。这些策略易于操作,有针对性,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并为今后进一步形成有效的课堂教学策略,提供了基础。(1)情境创
9、设策略。它是指教师在正式讲授教学内容之前,创设一定的问题情景,以引发学生的好奇与思考,激发探究的兴趣。其具体的操作程序为:设疑 探究 深思 尝试 解决问题例如:在吸纸屑这节说话课上,老师在揭示课题时就设置了一些兴趣小问题,然后,学生模仿教师做了“玻璃棒摩擦丝绸后吸纸屑”的实验。有了一定的动手做、动嘴说、动脑思的基础,学生又对这个实验的原理展开了讨论,并引向对“橡胶棒还能吸什么?什么东西才能被吸住?为什么我的玻璃棒吸不住东西?”等高一层面问题的深思。在实验原理被逐步揭示以后,教师又让学生尝试着运用它们来分析身边的一些现象,或解决一些生活中的小难题。情境的成功创设,不断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
10、也渗透了自我探索的意识。(2)开放延伸策略。即教师通过对科学情知内容的拓宽延伸,并与学校的其他教育活动相联系,使学生认知发展,知识拓宽,情操养成,以乐促志。具体操作要点为:由此及彼 联系生活 迁移运用例如:蛇与庄稼一课,当学生在课堂上细读了课文,观看了相关的教学录像,也初步了解了事物之间有着或简单或复杂的联系之后,教师积极引导学生广开思路,大胆求异,从各个不同的角度,运用不同的表述方法来阐述那些隐而难见的联系,期间再辅以读文填表,读文排序,设计示意图,因果句式操练等多种教与学的手段,学习说明文特有的语言文字,理解文章阐述的科学知识与道理。这堂课,对“开放延伸策略”的真正运用,还表现在引导学生运
11、用“联系”的方法去思考生活中的问题,去探究社会上大力宣传“不随地吐痰,植树造林,治理三废等”的原因与深远的历史意义。(3)游戏模拟策略。就是教师在教学中根据渗透的需要,组织相应的活动,并让学生担任某一角色,模拟文中的情景,以强化学生的体验。其基本方法有:实物观察(实验演示)游戏活动情境模拟角色扮演活动中认识。例如:草原上的鹰这一课,就揭示了不少鹰的飞行与天气变化之间的联系,其中“气流的上升与下降”更是课文的一个难点。于是教师采取了“实验演示,情景模拟”的策略,即通过小实验了解气流分上升气流和下降气流,晴朗的日子上升气流远远大于下降气流。观看录像,知道鹰的盘旋,是在利用上升气流作环绕飞行。于是在
12、接下来的角色扮演的游戏活动中,他们可充分利用前面所学的知识,揭示出鹰的出现与否,直接关系到当日的天气状况。由于这些教学活动,解放了孩子们的脑子、眼睛、嘴巴,让他们能想、能看、并能说。于是,这种在活动中加深的认识被愉快地接受了,一种科学的思维方式也得到了训练。除了上述策略外,我们还提炼出“合作研讨策略,动机强化策略”和“捕捉挖掘策略”等。 3、拓展小学语文学科的教育功能。该项目的研究,虽然从科技教育这一视角予以思考,但其表现出的科学方法,科学实践能力及科学情意的培养,却反映出对语文学科教学在功能上的拓展,丰富了语文教学的内涵,也为在人文学科中开展科技教育的研究提供了思路和实施方式。在研究中,从科
13、技教育这一视角思考,我们努力拓展小语学科的教学功能。在教学中,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课的伊始,在短时间内,既出示学习目标,又撩拨学习兴趣,诱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如诺贝尔一课以观看诺贝尔奖授奖仪式的录像为开始,因为平时很少有机会看到,因而很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其次,课堂中我们努力创造良好的心理环境,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让学生敢说,大胆争辩,甚至无所顾忌。如壁虎一文,对于“为什么把壁虎比作像粘在墙上的一块水泥。”教师引入对上文中壁虎外形特点的学习,一位学生说:“我认为这只是原因之一,更重要的是要突出壁虎静得纹丝不动。”教师当即引导学生体会,表扬了指正教师的学生。在教学中,我们还
14、很注重让学生良好的科学素养在合作中得到发展。如一个小实验作文教学中,学生自由选择,临时组合成一个个实验小组。学生边做边看、边做边玩、写出报告、小组交流。又如吸纸屑这堂说话课上,教师不仅体现自己的引导作用,更注重体现一种“交流者、合作者”的身份。 语文是集基础性、综合性、知识性于一体的学科,是其他学科的基础,是培养适应未来社会的高素质人才的基础,这已是不争的事实。“语文学科中渗透科技教育的因素”就是要不失时机地辅之以现代化教学手段,运用优化课堂教学的方法策略,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实现由兴趣向志趣的转变,长此以往学生的科学素养也一定会得到提高。主要参考文献:1、林燕华、孙芸在语文学科中渗透科技教育,上海教育1999年第2期 2、杜奕昌杨佐荣盛子明刍议中小学科技教育的课堂教学改革3、厄内斯特.波伊尔著,基础学校一个学习化的社区大家庭,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4、张社等主编,中小学科技教育的实践和思考,科学出版社,199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