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数学教案《比例》教学设计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62162451 上传时间:2023-03-31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2.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年级数学教案《比例》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六年级数学教案《比例》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六年级数学教案《比例》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六年级数学教案《比例》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六年级数学教案《比例》教学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六年级数学教案《比例》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年级数学教案《比例》教学设计(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六年级数学教案?比例?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本单元教学数与代数领域里的比例的意义、比例的性质、解比例;还教学空间与图形领域里的图形放大与缩小、比例尺的意义、解决与比例尺有关的实际问题。把两个领域的知识结合起来教学,既能赋予比例丰富的现实意义,又能理解图形放大、缩小的数学含义,还能使解决比例尺的实际问题有更多的思路与方法。全单元编排7道例题、三个练习,分成四段教学。例1例3、练习九,图形的放大与缩小、比例的意义;例4例5、练习十,比例的性质、解比例;例6、例7、练习十一,比例尺的意义和解决实际问题;理论活动进一步体验图形的放大与缩小。二、教材编写特点和教学建议1在现实情境和画图活动中,教学图形放大

2、与缩小的含义。图形放大与缩小是图形的一种变化方式,研究的对象与内容非常详细,教学应在现实的情境中进展。联络倍和比的知识,提醒图形放大的含义。例1先教学图形的放大,在长方形画放大的情境中,要求学生说说两幅画长的关系、宽的关系。有些学生用倍描绘,有些学生用比表示,都利用了已有的知识、经历。这里要注意的是,应该把放大后的画第二幅画与放大前的画第一幅画比。教材归纳学生的考虑,指出长方形的每条边放大到原来的2倍,放大后的长方形与原来长方形对应边长的比是2:1,就是把原来的图形按2:1的比放大。在这一段话里,提醒了图形放大的详细含义,示范了图形放大的标准表述。促进认知迁移,体会图形缩小的含义。在初步理解长

3、方形按2:1的比放大以后,教材提问:假如把第一幅画按1:2的比缩小,长和宽应是原来的几分之几?各是多少厘米?引导学生感受图形的缩小,初步形成图形缩小的概念。教学时,可以把图形按2:1的比放大与图形按1:2的比缩小进展比拟。突出比的前项指变化后的图形,后项指原来的图形。2:1的前项大于后项,表示图形放大;1:2的前项小于后项,表示图形缩小。在方格纸上画图形,进一步体会图形放大与缩小。例2在方格纸上按照规定的比画出长方形放大后与缩小后的图形,先考虑放大或缩小后的长、宽各是几格,进一步理解3:1与1:2在图形放大、缩小情境里的含义,加强对图形放大、缩小的体验。2以图形放大为素材,教学比例的意义。在图

4、形放大的情境中可以写出许多组对应边长度的比,这些比的比值是一样的。利用这些比教学比例,一方面使组成的比例有详细的含义,有利于理解比例的意义。另方面通过对应边长度的比组成比例,能进一步理解图形的放大。分别写出各张照片长和宽的比,分析两个比的关系。例3要求分别写出放大前照片的长与宽的比,放大后照片的长与宽的比。这两个比也是相对应的,都是同一图形里两条边的长度比,而且都把长作前项,宽作后项。学生考虑两个比有什么关系,有人从比值的角度发现它们的比值都是1.6,有人从化简比的角度发现它们化简后都是8:5。上面的活动有两个作用,一是为教学比例积累素材。二是开展对图形放大的体会:长方形放大,不仅放大后与放大

5、前长的比与宽的比一样,而且放大前长与宽的比和放大后长与宽的比也一样。根据比值相等写出等式,提醒比例的意义。两个比的比值都是1.6,两个比都能化简成8:5,这些都说明两个比相等,因此可以写成等式。等式的左、右各是一个比,表示两个比相等,教材指出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让学生在现实的情境里首次感知比例的意义。写出照片放大后与放大前对应边的长度比,判断能不能组成比例。根据图形放大,学生还能写出放大后与放大前两个图形的长的比和宽的比,判断这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只要看它们的比值是否相等。经过写出比、求比值,比拟比值的大小、写成比例等一系列活动,能进一步体会比例的意义,学会判断两个比能不能组成比例的

6、方法。在常见数量关系中体验比例的意义。图形放大与缩小为教学比例提供了生动的素材,认识比例不能局限于图形的变化。因此,练习九第3题、第7题扩展素材的范围,在常见数量关系里写比、求比值、组成比例,进一步加强概念,也为教学正比例作些铺垫。3在图形缩小的情境中教学比例的性质。比例的性质可用来解比例,也是解决实际问题需要的知识。利用三角形缩小的数据写比例,认识比例的内项与外项。例4呈现三角形缩小的情境,缩小前、后的图形里标有底、高的数据。学生根据图形缩小的含义,利用图中的数据,可以写出许多比例。每个比例都由6、4、3、2四个数组成,四个数在比例中的位置有规律,这些都为教学比例的性质创造有利条件。教材举一

7、反三,先在6:3=4:2里讲述比例的内项与外顶,再让学生指出其他比例的内项、外项,及时稳固知识。在写出的比例中发现根本性质。比例的性质希望学生主动发现,因为性质比拟明显。自己发现性质,认识深入、记忆结实、便于应用。发现性质是由表及里、由详细到抽象、由个案到全体的过程。兔看到了6、4、3、2四个数在比例中的位置规律,猴发现了性质的详细表现。教材要求再写出一些比例,体会规律存在于每个比例中。在此根底上,用字母表示、用语言讲述,理解比例的根本性质。4结合解决实际问题教学解比例。例5用比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包括三点内容:根据图形放大的意义写出比例,应用比例性质求未知项,指出什么是解比例。根据图形放大,

8、写出比例。例题要求写两张照片长的比与宽的比组成的比例,在这个比例里有三项是的,一项为哪一项未知的。因此,像列方程解决问题那样,设放大后照片的宽是x厘米,列出的比例是含有未知数的等式。解比例是例题的主要教学内容。教材里写出了两个内项的积等于两个外项的积这一步,让学生考虑根据是什么,体会应用比例的性质可以求出比例中的未知项,并通过试一试练一练学会解比例。5写图上间隔和实际间隔的比,理解比例尺的含义。例6教学比例尺的意义,计算平面图的比例尺。认识图上间隔和实际间隔。例题给出了草坪长50米、宽30米,草坪平面图长5厘米、宽3厘米。要求学生分别写出长、宽的图上间隔和实际间隔的比。教材没有对图上间隔、实际

9、间隔作解释,让学生在问题情境中体会、识别。指导统一单位。教材指出:图上间隔和实际间隔的单位不同,先要统一成一样单位,写出比后再化简。统一单位,可以把高级单位化成低级单位,也可以把低级单位聚成高级单位,由学生自主选择。在交流中体会,实际间隔改写成厘米为单位较方便些。假如把图上间隔改写成米为单位,在化简比的时候较费事。猴写了长的图上间隔与实际间隔的比,鸟写了宽的图上间隔和实际间隔的比,两个比化简成一样的比。因此,求平面图的比例尺,只要利用一组对应的图上间隔和实际间隔就够了。提醒比例尺的意义。通过写图上间隔与实际间隔的比,学生初步感受了比例尺的内涵。在此根底上,教材指出图上间隔和实际间隔的比,叫做比

10、例尺。两个数学式子,既精炼地表示了比例尺的意义,又表达了求比例尺的方法。认识线段比例尺。线段比例尺是比例尺的另一种表示形式。教学线段比例尺有两点作用,一是进一步体会比例尺的意义,二是能方便地解决求图上间隔或实际间隔的问题。教材通过解释比例尺1:1000的详细含义引由线段比例尺,突出线段比例尺的特点,能直观地表示图上1厘米相当于实际假设干米千米。线段比例尺与数字比例尺的意义是一致的,可以互相转化。如P49练一练第1题,左图的比例尺是1:2202200表示图上1厘米相当于实际间隔2202200厘米即22千米,相应的线段比例尺也是图上1厘米表示实际22千米。右图的线段比例尺是图上1厘米相当于实际22

11、米即2200厘米,相应的数字比例尺就是1:2200。6利用比例尺,务实际间隔或图上间隔。利用的比例尺,可以务实际间隔或者求图上间隔。例7是务实际间隔的问题,求图上间隔的问题安排在练习里。例7鼓励解决问题的方法多样化,猴联络数字比例尺的意义解题,兔利用线段比例尺解题。另外,还教学列比例解决问题。7安排理论活动,进一步理解图形放大、缩小的概念。理论活动?面积的变化?探究图形放大,面积变化与边长变化的联络。第一项活动是测量长方形放大后与放大前的长、宽,按图形放大的概念分别写出长的比和宽的比,估计放大后长方形面积与放大前的比是几比几,通过计算检验估计,初步体验图形放大时边长变化的比与面积变化的比是不同的。第二项活动测量正方形、三角形、圆的有关长度并计算面积,把数据填入表格,发现面积变化与长度变化的关系。第三项活动应用发现的变化关系在校园平面图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各项活动的内容多、容量大,要仔细看书,明白每项活动的任务与要求。发现规律需要过程,三项活动表达出初步感知-研究发现-理解应用的过程,学生不仅获得知识,也开展了数学思维。通过理论活动,对图形按一定的比放大或缩小能有更清楚的认识,进一步明白这里的比是相应边的长度比,不是图形的面积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营销创新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