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0106.9乐满地小桥施工方案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562162208 上传时间:2023-11-03 格式:DOC 页数:24 大小:198.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K0106.9乐满地小桥施工方案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K0106.9乐满地小桥施工方案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K0106.9乐满地小桥施工方案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K0106.9乐满地小桥施工方案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K0106.9乐满地小桥施工方案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K0106.9乐满地小桥施工方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K0106.9乐满地小桥施工方案(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兴安到阳朔公路7标K0+106.9乐满地小桥施工方案广西路桥建设有限公司兴阳7标项目经理部2014年4月12日 编制: 梁伟志 复核: 蔡文隆 总工: 审核:目 录1.编制依据 42.工程概况 43.总体安排 44.施工方案 55.施工方法 5 5.1基础施工 5 5.2墙身施工 6 5.3梁板施工 10 5.4 防水层施工 10 6.工地试验室 117.质量保证措施 11 8.工期保证措施 12 9.安全保证措施 12 10.技术保证措施 14 11.文明施工保证措施 14 12.环保、水保的主要措施 15 13.附图、附表 16 1.编制依据1.1 乐满地小桥设计图纸及有关参考图。1.2

2、兴阳7标项目经理部编制的综合性施工组织设计。1.3 有关施工调查资料。1.4 国家及铁道部现行的桥涵设计、施工规范及有关评定验收标准。2.工程概况新建的乐满地小桥的中心桩号韦K0+106.9,小桩号为兴安方向,大方向为阳朔方向。新建乐满地小桥的桥位处原为石拱涵(右洞口为盖板涵),根据以往的水文观测资料以及当地人讲述,洪水经常漫过桥面,原有桥涵有大量的结构性裂缝存在,并且经过详细的水文调查和水文计算,加大孔径不能满足排洪要求。因此,将原来的涵洞改建为上部结构为1-10m的钢筋混凝土简支板桥,下部结构采用扩大基础和U台。本桥主要工程数量(详见附表)3.总体安排3.1 施工总目标本桥施工总的目标是:

3、以人为本,科技攻关,创部级优质样板工程,实现工期2个月。一、 质量目标:创部级优质样板工程。开工必优,一次成优。工程一次性合格率100%,优良率95%以上。工程内实外美。混凝土强度应不低于设计强度。涵洞外观轮廓清晰、分明,线条流畅;圬工颜色均匀一致,表面平整,无明显板接缝,板缝横平竖直,无蜂窝、麻面、露筋、夹碴缝现象。二、工期目标:本桥自2014年4月15日开工,2014年6月15日完工。三、安全目标:杜绝各类施工行车事故,杜绝重大生产安全事故,负伤率不超过0.5%,安全生产达国标。四、环境保护、水土保持目标:在当地环保、水保部门的指导下,按照国家有关要求及设计有关规定,在施工过程中和完工后采

4、取有效环保、水保措施,全面达到环境保护标准及防止水土流失。3.2 施工队伍布置及任务划分根据本桥实际情况,我部拟成立以下施工班组:一、 木工班:主要完成板桥模型的制作、安装、调试。二、 钢筋班:主要完成本涵钢筋的焊接、下料、弯制、绑扎。三、 混凝土班:主要完成混凝土的运输、捣固及拆模后混凝土表面的局部修补工作。四、 普工班:主要完成本桥基础土石方开挖、回填及其他工作。各施工班组在施工队长的统一指挥下工作。下设队长1名,副队长1名,安技员1名、技术人员3名,领工员2名,调度1名。3.3 施工工期及进度安排本桥自2014年4月15日开工,2014年6月15日完工。3.4 劳动力安排(见附表:劳动力

5、计划动态表)3.5 材料供应(见材料供应计划表)主材:经理部租用场地设立了物质室,本桥施工所需主材均由物质室统一组织送达工地。地材:碎石、片石由附近采石场运至工地。其它物质:按需自行采购。为了确保原材料的质量,本桥所使用的一切材料均需在中心试验室出具产品抽样检测合格证书后方可使用。3.6 机械设备配备(见附表)3.7 施工平面布置图(见附图)4.施工方案1.C30台帽,背墙,台身,基础,侧墙混凝土采用机械搅拌及捣固。2.梁板:在预制场预制后运至现场机械吊装。5.施工方法5.1 基础 一、开挖 1、基础挖基前,熟悉设计图纸,搞好现场踏勘,根据现场具体情况,编制施工方案和创优规划。工程开工前,根据

6、安全操作细则,对施工作业人员进行安全技术交底。拆除障碍物,清除地表的腐植土、草皮土、杂填土等软弱土层。复核基坑中心线、方向、高程;结合设计水文地质资料和现场情况,定出开挖范围;按基坑四周地形,做好地表防、排水。2、挖基施工开工前应按计划准备好劳力、材料、机具,开工后应连续不断地快速施工。3、基坑开挖选取放坡开挖方式施工,坑壁坡度按1:1放坡。4、基坑开挖平面尺寸应能满足施工操作及设计基坑断面要求:基坑基底宜按基础设计平面尺寸每边放宽不小于50cm。 5、基坑开挖使用机械施工时,不得破坏基底土的结构,施工时可在设计高程以上保留一定厚度(土质基坑1020cm),在基础施工前以人工突击挖除,迅速封闭

7、基坑。石质基坑开挖采用控制爆破开挖。基础开挖应避免超挖,已经超挖或松动部分,应用人工彻底清除。倾斜基底应凿台阶。 6、基坑顶有动载时,坑顶缘与动载间至少应留有1m的护道,或根据具体地质、水文条件和动载大小,增宽护道或采取其他加固措施。7、基坑弃土不得妨碍开挖基坑及其他工作,弃土堆坡脚距坑顶缘的距离不宜小于基坑的深度,且宜弃于指定地点。弃土应及时作好挡碴墙等防护措施,防止弃土流失污染农田和河道等。二、碎石挤密桩施工1、测放桩位放线定位严格遵守工程测量规范中有关桩基施工的规定。复核场地轴线及控制点无误后,采用全站仪,由专业测量人员测放桩位,并作好标记,埋设桩尖,要求放样误差2cm。定位与打桩间隔不

8、超过24小时,施工过程中,要尤其注意防止破坏标识引起桩位不准,并随时复核,对因挤土作用引起的桩位偏差,及时调整。(桩位布置具体见附后的半幅桥台碎石挤密桩施工布置示意图)2、试桩为更进一步掌握施工区域的地质土层状况,获取更准确的一手资料,验证施工工艺在该区域的适应性及地区差异,检验设备选择是否合理,明确本工程的自身特点,以便更科学地指导施工,正式施工前,首先进行试桩工作,以确定成桩参数,作为正式施工时的控制指标。试桩按正常桩施工,试桩位置一般为打桩流水起点的桩,试桩过程中做好记录。3、施工顺序施工顺序从四周边外围开始向中心进行,外围桩施工时从耳背墙一侧开始施工。在地基强度较低的软粘土地基中施工时

9、,考虑到减少对地基土的扰动影响,可采用“间隔跳打”的方法。4、桩机就位桩机就位时,机架必须水平稳固,沉管垂直对中,用吊垂进行目测,要求桩管底板中心与桩位误差2cm,沉管垂直度偏差1.5H%(H为桩长),并在打桩过程中随时跟踪检查桩管的垂直度。5、振动成孔机械就位合格后,沉管在自由状态下对正桩位,利用锤重及沉管自重徐徐静压1-2m后开动振动锤振动下沉,且宜收紧加压钢丝绳提高沉管效率,直至设计深度,工作电流以50100A为宜,当振动成桩时,下钻电流达120130A连续3分钟,沉管没有明显下沉,则现场量测桩长视为实际桩长。6、石料投放石料选用级配良好的新鲜石料,径粒2060mm,最大不超过80mm

10、,含泥量小于3%,若石料被周围土体污染,应进行冲洗处理。石料须复检合格后方能使用,已经风化的石块,不能作为填料使用。沉管至设计深度时,稍提升桩管使桩尖打开,停止振动并及时投料至满,必须保证投料量,碎石灌入量每延米不少于0.2M3,单桩最后一次加料必须将设计石料用量全部用完。单桩填料量必须大于成孔体积。7、拔管及反插先振动再开始拔管,当拔管至0.5m时留振1分钟,以便平底活页顺利打开,以后边振边拔,拔管速度需均匀且每拔管1m反插两次,反插深度0.30.5m,并停拔振动510S。当拔管至设计桩长的一半左右时,用料斗从空中进行第二次投料直至灌满,振动拔管,进行数次反插,直至管内碎石全部投出。到沉管上

11、拔至离地面大约3m左右时,每米反插次数不小于3次,同时提升速度和反插速度控制在0.6米/分,继续边振动边拔管,直至管内碎石全部投出。 8、加压成桩反插结束后,将料补满至地面,下落沉管至桩顶,收紧加压钢丝绳,加压至前机架抬起,并控制好桩顶标高,完成一根桩施工。9、施工记录每根桩在施工过程中,必须做好原始记录,如碎石填量,沉管振动时间,提升速度和高度,挤密时间,桩位偏差等,并随时观测桩顶和地面有无隆起及水平位移。 三、基础圬工施工基坑开挖至设计高程后立即通知监理工程师对基坑检查,经监理工程师检查合格后方能进行基础圬工施工。混凝土基础模型采用木模或小块钢模,采用人工立模施工,砼现场拌制,采用插入式捣

12、固器振捣密实。基础砼施工所用的水泥、水、粗细骨料及外加剂均需经试验合格后才能投入使用,拌制砼时应严格按试验所确定的施工配合比精确计量。基础施工时按设计要求墙身预埋连接钢筋,砼浇筑完成后,待表面收浆后尽快对砼进行养生,养生方式采用洒水、覆盖塑料薄膜方式。 四、基坑回填 基础混凝土拆模完成后,经监理工程师对基础检查确认,且圬工达到一定强度即可进行基坑回填。基坑回填应按设计要求进行,回填基坑宜用原土,但不得使用草皮土、垃圾和有机土等回填。回填应分层回填夯实。 五、基础质量检验基础的主要检验项目和标准及相应的检验方法见下表 项次检 验 内 容允许偏差检查方法1土质基底标高(mm)50用水准仪测量2基坑尺寸不小于设计尺寸用尺量3基底地质和承载力与设计相符重力触探4基础边缘距设计中心线 50(mm)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国内外标准规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