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革命教案.docx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62162172 上传时间:2022-12-29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8.2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工业革命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工业革命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工业革命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工业革命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工业革命教案.docx(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次工业革命一、合作学习的原因:2 1 世纪是竞争与合作的时代,竞争与合作能力是青少年生存和发展的基本能力之一, “ 具有与他人合作,对科学和真理的执著追求 ” 作为 21 世纪人才素质必备的条件之一。 当今社会需要广泛地合作与交流,因此合作的意识和能力,是现代人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学会合作是当今社会生存的条件之一, 因此历史教育必须体现合作意识,培养合作能力。历史课程标准提出的新理念: 历史课程标准倡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勇于提出问题,学习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改变学生死记硬背和被动接受知识的学习方式”。如何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注重探究式学习,勇于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学习解

2、决历史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乐于同他人合作,共同探讨问题,交流学习心得;积极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学习运用历史的眼光来分析历史与现实问题,培养对历史的理解力。”学习方式的转变以教学方式的转变为前提。“ 鼓励教师创造性地探索新的教学途径,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组织丰富多彩的教学实践活动,为学生学习营造一个兴趣盎然的良好环境,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学习方式和教学方式的转变是教学改革的显著特征,教改的核心任务就是改变学生单一接受式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学习方式。实现学习方式的多样化: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那么, 什么是合作学习?与传统教学方式相比,有什么优

3、势?二、分组合作学习分组方式我们采用三乘三分组模式,就是一个小组由9人组成,每排3人,小组共有3排,可以分为3个子组,在合作学习中,首先是个人的独立学习,然后是3个子组内的初步交流,然后是3个子组之间的交流,最后是全班大组之间的交流。合作学习的讨论模式设计:每节课都会有最重要最难理解的历史问题,这样的问题让所有的组都研究,然后一起讨论解决。它也有两个亚模式:一是将一个问题分解成几个小问题,然后将问题分配给各个组,一如“任务分配模式”,或者让各组自己选择,一如“自选任务模式”;二是各组研究答案,一组先答,其他组补充、纠错。一般来说,前一种亚模式更容易更快捷完成教学任务,也比较容易腾出时间教师讲评

4、,教师在讲评过程中就有时间发挥。三、分组合作学习分组任务第一个问题指定组回答,其他组补充,引入新课。第二个问题模拟第一个问题的答案,分为前提、资本、原料、劳动力、市场、科技、环境七个方面进行归纳总结。每个组选择一个方面进行研究。教师相机指导时注意:“前提”从“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美国的建立”“19世纪六七十年代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等内容中归纳;“资本”运用第一次工业革命的这一条件,加上第一次工业革命;“原料”注意第一次工业革命对农牧业的促进作用,以及殖民扩张;“劳动力”注意工业革命的作用,和教育的影响;“市场”运用殖民扩张、第一次工业革命、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等

5、方面的知识;“科技”注意运用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果、第五章第一节自然科学等方面的知识;“环境”也与第一次工业革命相关。各组在组长主持下讨论,记录讨论要点。分组按照顺序推举代表说出本组答案,其他组补充,教师板书讲评。第三个问题指定组回答,其他组补充。第四个问题指导学生读书,注意两次工业革命的区别,由此归纳出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第五个问题指定组回答,其他组补充。第六个问题,按照第五个问题的方式,分为生产力、生产关系、上层建筑、国际关系、思想文化、对中国的影响六个方面,其中“国际关系”“对中国的影响”赋分“10分”,其余“5分”,每个组选择一个方面进行研究。教师相机指导时注意:“生产力”就在课文中寻

6、找;“生产关系”在“垄断组织的形成” 一目和后面“社会主义的新发展和列宁主义的诞生”一节中寻找;“上层建筑”从“垄断组织的形成”“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过渡”中归纳;“国际关系”注意从整体世界的联系、列强同殖民地半殖民地落后国家之间的关系、列强之间的关系三方面进行归纳,参考“垄断组织的形成”“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过渡”“亚洲、非洲、拉丁美洲民族民主运动的发展”“第一次世界大战”进行分析;“思想文化”从“第二次工业革命”“社会主义运动的新发展和列宁主义的诞生”“19世纪到20世纪初的自然科学和文学艺术”中归纳;“对中国的影响”必须回忆中国近代史,主要是甲午战争、戊戌变法、八国联军侵华战

7、争、清末新政、辛亥革命、北洋军阀的统治、中共创立和国民大革命、土地革命,分工业革命向中国扩展、半殖民地形成及其深化、资本主义制度向中国扩展、资本主义文化向中国扩展四个方面进行分析。影响的前三部分比较好完成,后三部分必须花很大功夫,尤其是“国际关系”和“对中国的影响”,主要突出世界市场的形成,辅导主要是在这三个组。学生先分三个子组交流,然后组长组织全组交流,并记下各子组要点。各组长按照顺序发言,其他组补充,教师板书答案要点并及时讲评。作业:四、总结及评价讨论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不然就会流于形式,肤浅而且不能解决问题。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条件和影响的讨论,因为有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条件和影响教师分析的铺垫

8、,学生可以模仿,知道从哪几个方面进行分析。但是,条件必须从前面学过的知识中归纳,这就需要复习旧知识,旧知识零散地分散在前面的章节,需要教师指导学生如何用来联系的方法来寻找答案要点,运用第一次工业革命条件的七个方面来进行分析,既是复习旧知识,又是方法的运用,可以初步形成综合归纳能力;影响的分析教材本节只讲了三个方面并且不全面,这就要求教师指导学生用联系的方法浏览后面的章节,搜寻自己需要的答案要点,这实际上是初步预习后面的知识。从实际教学的效果来说,关于条件,“前提”学生能够归纳出“很多国家都建立了资本主义制度”,离“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的确立”只有一步之遥;“资本”学生归纳出“资本原始积累”和

9、“工业革命积累资本”;“原料”学生说到“农牧业发展”“石油开采”,但没有涉及第一次工业革命生产的初级产品“钢铁”;“劳动力”学生能够归纳出“殖民扩张提供丰富的劳动力”“工业革命导致国内劳动力更多”,但没有涉及“教育发展使劳动力素质的提高”这一重要因素;“科技”能够说出“法拉第证实电磁感应关系”“第一次工业革命积累丰富的技术”;“市场”能够说出“世界市场初步形成”,但没有分析国内市场的扩大,尤其是第一次工业革命分解国内的自然经济,国内市场持续扩大;“环境”学生不知道如何说,主要是第一次工业革命导致的国际竞争。关于影响,“生产力”学生运用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影响“生产效率极大提高”,在课文中找到了“人类社会进入电气时代”“几个国家同时开始”“有些国家两次工业革命交叉进行”;“生产关系”学生找到了“垄断组织的形成”,教师补充“现代企业制度初步形成”“城市化进程加速”“工人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逐步缓和”;尽管有一些缺陷,教师设计的一些思路学生没能想上去,但总体来看,学生之间的交流比较充分,向老师提出了很多问题以便他们自己的组能够回答得完整一些。这种问题的研究与讨论,是比较高级的合作学习形式,不能完全达到教师的目标,但在学习方式上对学生有大的启示,学生课后整理答案时提出了更多的问题,尤其是前后联系的有关指示,达到了启发学生的目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