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准方中校核指引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62155351 上传时间:2023-02-05 格式:DOC 页数:23 大小:11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基准方中校核指引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基准方中校核指引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基准方中校核指引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基准方中校核指引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基准方中校核指引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基准方中校核指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准方中校核指引(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4结构专业4.1 校对4.1.1 一般性规定4.1.1.1 检查图面质量,是否有重叠字符、乱码;4.1.1.2 字体类型、大小是否符合公司制图标准;4.1.1.3 图纸名称是否正确,图框内容是否正确;4.1.1.4 附注说明是否统一;4.1.1.5 轴号、尺寸是否与建筑图相符;4.1.1.6 检查校对所需的资料是否齐备;接受校对资料中至少应包含本项目统一技术措施、荷载清理和结构定案文本(可采用电子文本);应对所校对的内容进行全部核对,对完整性、准确性负责;4.1.1.7 所接收的设计文件错误较多时,应通知专负,以确定是否返还设计人员深化设计;4.1.2 计算校对4.1.2.1 一般性规定A.

2、检查所校对部分计算书完整性,是否漏项(含统一技术措施);B. 采用PKPM电算时,计算书至少应包括总信息(WMASS.OUT)、周期(WZQ.OUT)、位移信息(WDISTP.OUT)、截面简图、原始荷载图、配筋简图等;C. 手写计算书(或利用其他软件计算),应具有以下特征:a) 计算假定条件;b) 思路清晰,步骤完整;c) 各力学、数学单位、符号表达符合相关规定并清楚表达其含义;d) 计算书编号清晰,计算人、校对人均应署名;e) 引用规范外公式时,应注明出处;D. 项目过程中,推荐进行两次电算校对:第一次电算校对主要有以下方面:a) 根据荷载清理,校对一般性荷载;b)检查结构布置是否合理,是

3、否满足使用功能要求,是否与模板图对应;模型中采用的假定条件是否与实际情况相符(若不符,应有相应措施);c)根据项目统一技术措施,检查技术、经济指标是否满足要求;第二次电算校对除应包含以上内容外,还应检查:a)根据荷载清理和建筑条件图,细化荷载校对;b)检查结构布置是否符合结构定案要求;E. 钢结构主要节点应提供计算书;4.1.2.2 基础A. 基础类型及相关设计原则应在统一技术措施和结构定案中制定;独立基础最小配筋原则应在统一技术措施中明确;筏板基础厚度及通长钢筋应经专业负责人确认;按地规确认是否需提供沉降计算;应检查设计是否与地勘报告相符,是否存在软弱下卧层、相应的处理方法及计算书;抗浮计算

4、方法及措施应由结构定案确定;B. 核查基础计算书,检查计算图式是否与施工图基础详图一致;如联合基础有多种算法,不同的计算方法应与不同的配筋方案相适应;C. 桩基础:单桩承载力特征值应考虑多种因素并结合计算书由结构定案综合确定;检查桩承载力计算书(竖向力、水平力、水平位移),落实相关桩型承载力特征值的地区经验值,了解相关桩型施工方法和适用条件;承台选用图集手册设计时,应仔细了解编制说明及适用情况;D. 检查地下室侧壁计算书时,应注意计算假定是否符合实际,应检查抗浮水位标高是否与地勘报告相符;侧壁侧压力计算应符合实际情况并采用比较成熟可靠的计算方法,应在结构定案中予以明确;E. 抗浮计算时,鉴于目

5、前有关规范、规程及地方标准所采用的相应的计算方法(主要是分项系数取值不同)略有不同,所以抗浮计算方法应有专负会同审定人员确定。计算配筋时,应按基本组合;F. 当有地下水作用时,计算方法和措施由专负确定并应在统一措施中明确;G. 基础修正:可按国家规范、四川省地方标准、北京市院标准等进行(由专负确定方法)但应注意在计算独立地下室独立基础时,当室外地面远离基础剪切破坏面时不建议按室外地面进行修正,否则应有可靠保证措施和相应的计算;4.1.2.3 与结构(构件)布置有关的计算校对A. 梁墙平面外连接时,是否需设暗柱及相关设计原则,由专负确定;B. 检查角柱定义、连梁定义是否正确,无合理理由时,按跨高

6、比为5确定是否为连梁,若某片墙体连梁超筋多于20%应查明原因并给出措施;C. 有降板时,应检查主次梁标高关系,并尽量梁底平板底;有退台时,应检查主次梁相互关系,计算模型是否相符,同时应注意是否影响下层房间功能;D. 有大于两向交叉的梁柱节点时,应注意排筋合理性及柱截面是否合理;E. 坡屋面建模是否符合统一措施要求,是否符合实际情况,不应出现直折角框架梁,次梁不宜;老虎窗所在的区域,楼板应按开洞处理(电算人员应与制图人员交接,并明确计算方法);F. 剪力墙结构中设置少量框架柱时,结构底层框架部分承担的倾覆力矩不应大于10%(如不满足,需进一步研究决定);当剪力墙结构有较多短肢墙和框柱时判,断标准

7、由专负确定(多层剪力墙结构较常见此问题;)4.1.2.4 荷载校对A. 检查荷载是否与结构统一措施规定一致;B. 措施中未涵盖的内容应与建筑图核对是否一致;C. 开洞墙体(如外墙)可按满墙折减(应在统一措施中明确;)D. 三跑及以上楼梯时,应注意荷载数值和传力是否符合实际情况;E. 坡屋面相关荷载是否考虑了角度的影响;F. 应检查程序(如PKPM)是否自动计算板自重,容重取值是否符合统一措施的规定;4.1.2.5计算(PKPM电算)结果校对A. WMASS.OUT中,重点检查:a)前处理数据是否正确(如设防烈度、抗震等级、风荷载信息、墙体配筋率、材料强度、各构件砼标号等);b)框架剪力墙(框筒

8、)结构应检查0.2Q0剪力调整起止楼层号;c)检查各楼层单位面积质量分布是否异常,是否存在质量分布明显不均匀的情况;d)检查刚心、偏心率、相邻层抗侧移刚度比,宜满足高规3.5.2条相关规定,当不满足时,也应保证本层侧向刚度不小于上一层的50%;e)多层框架结构应充分注意抗规5.5.2条第二款之规定;f)检查转换层等效侧向刚度比(该项检查应配合使用高规附录E);g)检查楼层抗剪承载力及承载力比值是否异常(若异常应要求按实际承载力进行校核);h)检查刚重比是否异常;B. WZQ.OUT中,重点检查:a)周期比限值:A级不大于0.9,复杂高层不大于0.85;b)第一周期不得为扭转;c)检查各振型基底

9、剪力是否正常;d)检查剪重比(可在规范限值下浮,由专负确定);e)检查有效质量系数不小于90%(是否存在局部振动);f)框剪结构时,检查倾覆力矩比值;g)当建筑物有较多斜向抗侧力构件时,应在前处理中附加地震作用方向;当水平荷载最大作用方向角度大于15度时也应回代,回代方式由专负确定;C. WDISP.OUT中,重点检查:a)位移比是否满足规范规定及建质2006220号规定;b)检查单向地震作用下层间位移角是否满足规范要求;当由于建筑方案问题造成层间位移角不满足规范要求时,考察有害位移角水平后可适当放宽(但应由专负确定量化标准);D. 检查各构件配筋合理性;如梁、墙配筋尽管不超限,但配筋量大,配

10、筋困难;出现此情况应查找原因;E. 框架柱轴压比不得超限;墙体轴压比按平均值计算,均应满足规范要求;F. 墙体厚度不满足规范相关要求时,电算人员应补充墙体稳定性计算,并形成计算文件用于存档;G. 挑梁、挑板长度较大时,应补充手算文件,检查裂缝、挠度是否满足要求;若采用其他程序计算,应有完整计算过程。折梁长度较大时,应有完整计算书;4.1.3 结构设计总说明4.1.3.1 核对设计依据条件是否正确,结构体系选型、结构材料选用、统一构造作法、选用标准图等是否正确合理,对涉及使用、施工等方面需作说明的问题是否已作交代。4.1.3.2 结构设计使用年限、建筑结构安全等级、抗震设防烈度、建筑抗震设防分类

11、、基础设计等级、钢结构和钢筋混凝土结构抗震等级、基本风压值等的确定是否正确。4.1.3.3 地基概况描述:+0.000相应的绝对标高、地基持力层的选定及相应的持力层承载力、基础选型以及地下水类型及标高、场地和地基抗震性能、不良地质现象等;应注明基坑周边等回填要求。4.1.3.4 结构设计荷载、风载取值及相关参数是否符合规范要求。4.1.3.5 结构材料及连接材料的品种、规格、型号、强度等级、性能指标、安全等级、裂缝控制等级和质量要求(如焊缝质量等级,摩擦型高强度螺栓的摩擦面处理方法)等的确定是否符合规范要求。4.1.3.6 本工程各类结构的统一做法和要求如混凝土构件的钢筋保护层厚度、纵向钢筋锚

12、固长度、搭接长度、纵向受力钢筋的最小配筋百分率、箍筋作法等是否明确、是否符合规范要求。4.1.3.7 建筑物耐火等级和构件耐火极限、钢结构的防火、防腐、防护、施工安装要求等是否符合规范要求。4.1.3.8 采用的标准图目录和构件的选用。4.1.3.9 施工注意事项,如后浇带、施工顺序、楼面允许施工荷载、预应力结构、钢结构专项施工说明、各类地基的施工、验收要求等。4.1.3.10 对直接承受动力荷载的构件和连接,是否满足规范要求的构造措施。4.1.4 基础校对4.1.4.1 基础平面图:A. 分几批次设计时,应检查与前期施工图的交接关系;当出现问题时应及时与专负协调;B. 检查侧壁留洞位置、尺寸

13、与提资是否相符;C. 检查定位尺寸、角度是否与建筑相符;当有角度时,应核查定位精度与建筑是否相符;D. 检查积水坑井数量、尺寸是否与建筑相符及是否合理;检查消防水池设备井是否与提资相符;E. 采用桩基础时,应有桩定位平面图;并检查轴线、尺寸是否与建筑、与上部结构相符(即基础布置图、竖向构件平面图,一层结构平面图);F. 检查后浇带、加强带间距、尺寸,检查是否与0.00(当室内外高差段为混凝土侧壁时)及以下各层模板图中所设后浇带闭合;后浇带不宜穿过电梯基坑等不宜施工维护之部位;4.1.4.2 当柱下钢筋混凝土独立基础(墙下钢筋混凝土条形基础)的边长大于或等于2.5m时,底板受力钢筋的长度可取边长

14、或宽度的0.9倍,并交错布置;4.1.4.3 检查基础设计说明是否与本工程相符;基础持力层选择是否适当;4.1.4.4 相邻基础存在高差时,应有相应的技术措施和要求;4.1.4.5 坡地建筑应注意边坡稳定问题及相关技术措施和要求;4.1.4.6 当有抗浮要求时,是否注明停止降水的条件;4.1.5 平面及板配筋校对4.1.5.1 检查升降板图示是否统一;是否标注基准标高;索引局部平面时,应标注轴号;4.1.5.2 检查降板区域与周边剖面关系示意是否正确(若未表达,应补充);检查降板、降梁时虚实线表达是否准确;4.1.5.3 图纸中所示意的构造柱应标注“后浇”;当构造柱部分悬空时,应有相应现浇节点

15、大样;构造柱两边无填充墙或两边沿层高满布填充墙时,可不设加密区;4.1.5.4 双层空调时,检查结构布置是否合理,是否存在倾覆问题(应掌握建筑专业图示表达);4.1.5.5 检查悬挑板:A. 挑板板厚及钢筋应适当放大;B. 板厚较厚时,宜双层双向配筋;C. 当阳台形成两边支座时(相邻边),支座边围合区域应配置底筋(不论板厚取值多少)D. 当阳台按纯悬挑板设计,而存在翻边(向上、下)时,同时该翻边向内延伸至主体时,应注意到其事实上的边梁作用,应做到:翻边大样按梁配置(可采用开口箍筋),相应纵筋伸入梁内锚固;板应配置底筋(满足最小配筋率);E. 当阳台一边有梁挑出,另一边由板挑出时,也应按3)、4)执行;F. 挑长较大时应详细校对计算书;4.1.5.6 PKPM计算板挠度过大时,不宜盲目增加板厚,可辅以静力计算手册或有限元分析并考虑荷载长期作用影响确定板厚;4.1.5.7 检查裂缝是否满足规范要求(由专负确定原则);4.1.5.8 检查板配筋相关参数(以PKPM程序为例):A. PM前处理的砼标号;B. PM前处理砼容重;C. 板采用弹性或塑性算法由专负确定;D. 检查钢筋级别等参数;4.1.5.9 检查结构大样:A. 应同时校对建筑立面、平面、剖面的对应关系;当错误较多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