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学(丹丹姐版)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62152707 上传时间:2022-10-04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8.2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等教育学(丹丹姐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高等教育学(丹丹姐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高等教育学(丹丹姐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高等教育学(丹丹姐版)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高等教育学(丹丹姐版)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等教育学(丹丹姐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等教育学(丹丹姐版)(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基础篇:第一章 高等教育学概论1、教育:广义上的教育是指“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品德的活动”狭义的教育是“指 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对手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 为一定社会所需要的人的活动”(主要指学校教育)P32、|高等教育:|是在完全的中等教育基础上进行各种层次、形式的专业教育的总称。P43、|高等教育学:是教育学的一个分支学科,专门研究高等教育特有的问题与矛盾,探寻高等教育规律的 科学。 P64、1862年成立的京师同文馆,是清代最早培养译员的洋务学堂和从事翻译出版的机构,也是清代在北京开办的采用班级授课制的第一所洋务学堂。1895、1

2、896和1898分别成立的北洋大学堂、上海南洋公 学、和京师大学堂一般被认为是中国近代大学的雏形。(北洋大学堂是光绪帝御批的,第一任校长是盛 宣怀)1904年,清政府颁布了第一部具有近代意义的学制一一。P7-8-95、中世纪大学的特点:(1)拥有自治权和学术自由;(2)具有专业性和学术性;(3)具有国际性和宗教 性。 P116、国外高等教育研究的发展阶段:第一阶段(萌芽阶段):19世纪至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第二阶段(建设阶段):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至20 世纪 70年代中期。第三阶段(高等教育研究向学科划分阶段): 20 世纪 70 年代中期至今。 P167、我国高等教育学研究发展阶段:第一阶段:

3、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中期,高等教育学学科的初创 阶段。第二阶段:20世纪80年代后期至今,高等教育学学科的发展阶段。 P178、高等教育学研究的意义:(1)提高自身理论修养;(2)增强职业道德修养;(3)改善学识结构;(4) 创新思维和与时俱进。 P20第二章:高等教育的思想和理论1、洪堡的教育思想(大学理念)(德国):学术自由、大学自治、教授治学、教学和科研相统一(里程碑 意义)。 P222、纽曼高等教育思想:大学观:大学是传授普遍知识的地方,应提供具有普遍性和完整性的知识教育。 大学教育目的论:智力目标、公民目标、教育与科研分离的大学功能观、自由教育观o P263、蔡元培高等教育思

4、想:教学与科研并重的大学性质;(2)四育并举、塑造健全人格的高等教育目标;(3)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原则;(4)教授治校、民主管理的学校管理体制。P364、张伯苓的教育思想:关于高等教育的作用和目的:(2)关于高等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3)关于高 等学校的发展定位;(4)关于高等学校的管理与改革。P385、潘懋(mao)元的教育思想:(1)素质教育:高等教育目的观;(2)社会与个人内外协调:高等教育价 值观;(3)可持续发展:高等教育发展观;(4)多样化全面的质量观:高等教育质量观。 P426、高等教育基本理论问题:一、高等教育平等与效率;二、社会本位与个人本位;三、高等教育成本分 担;四

5、、英才教育与大众教育;五、通才教育与专才教育;六、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 P447、结合实际和理论讨论“高等学校去行政化”的基本主张与障碍。P508、结合世界高等教育学发展的历程,谈谈我国高等教育学研究发展的走势。P50第三章:高等教育目的与目标1、数育亘的:广义的教育目的是人们对受教育者的期望和要求。狭义的教育目的是由国家提出的,代表 了全社会对教育活动的期待,规范各类型、各层次的教育活动。教育方针:|是国家在一定的历史时期,根 据社会发展的要求与国情所制定的教育工作总方向。培养目标:I是各级各类教育机构或专业培养人才的具体规格质量。人的发展:|是指个体身心方面发生积极向上的变化,包括身体和心

6、理两方面的发展。素质教育:|是以全面提高人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人的主体性和主动精神,注重开发人的智慧潜 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2、教育目的的层次结构:国家总的教育目的、不同类型教育的教育目的、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学 校内部各专业的培养目标、各门课程的教学目标、每课时的教学目标。 P523、教育目的的制定依据:P54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是制定我国教育目的的指导思想:人的全面发展是针对人的片面发展 而言的,自从人类有了分工,人的片面发展就开始了;机器大工业生产需要同时也造就全面发展的人;人 的发展和社会发展是统一的;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提高社会生产的一

7、种方法”,“改造现代社会的最 有利的手段之一”,“是造就全面发展人的唯一办法。”社会和个体需要的辩证统一是制定教育目的的根本依据。4、确定高等学校培养目标要处理好的几个关系:(1)正确处理五育(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之间的关系;(2)通才教育与专才教育的关系;(3)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关系。 P64第四章:高等教育的结构和功能1、高等教育的宏观结构主要包括:层次结构、科类结构、形式结构、能级结构、地区结构、管理体制结构。P70(1)|高等教育的层次结构I,是指不同程度和要求的教育水平及其受教育者的构成状态,是一种纵向结构, 又称水平结构,其中不同的层次代表了不同的办学水平或学术

8、层次。在我国,划分为:专科教育、本科教 育和研究生教育。 P70(2)高等教育的科类结构,是指在高等教育中,不同学科领域的构成状态,强调的是不同类型的专业、 学科院校及院校内部的“专业设置”之间的比例关系,属于一种横向结构。法国的高等教育学仅分了7个 学科门类,美国24个。中国1981年10个, 1997年12个, 2011年13个。 P72(3)|高等教育的形式结构,是指高等教育系统中不同的办学形式及其比例关系。P73(4)高等教育的能级结构,主要指具有不同办学条件、不同办学要求和培养目标的各类高等学校之间的 比例关系。 P75(5)|高等教育的管理体制结构|,是指高等学校办学主体和行政管理

9、的隶属关系。P76 在我国,根据办学主体以及所有权和经费来源的不同,高校可以分为:公立高等院校、民办高等院校、公立民办二元制高等院校。国际上,分为:集权型高等教育体制结构(法国、苏联、中国)、分权型高等教育体制结构(美国、 英国)、混合型高等教育体制结构(日本)。2、高等教育的微观结构:主要包扌舌(1)高等学校的组织结构;(2)高等学校的学科专业结构;(3)高等 学校的课程结构;(4.)高等学校的师资结构。3、高等教育功能的历史演进:第一阶段,人才培养是高等教育的主要功能。第二阶段,人才培养与科学 研究并重。这期间,洪堡创办了柏林大学,并首次提出了“教学与研究相统一”的原则,主张一种“批判 性

10、、创造性的复杂思维活动”中,将教学和科研形成“一种连续发展的统一体”。第三阶段,人才培养、 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并行。威斯康星大学以著名的“威斯康星精神”确立了大学服务社会这一职能,校长 范海斯把直接为社会服务作为大学职能的办学思想成为“维斯康星思想”。 P80-824、简述高等教育的功能:社会功能与个体功能。P82社会功能: P82政治功能:a.高等教育的政治功能;b.传播思想为政治服务;c.推进社会民主化经济功能:a.培养高级人才;b.创造科技知识与生产技术的功能文化功能:文化保存于传承功能;文化选择与交流功能;文化整合与创造功能。 P85个体功能: P86( 1)丰富专业知识,拓展研究视野

11、;( 2)提高个人能力,完善综合素养;( 3)发展个体认知,促进社会流动。管理篇:第五章:高等学校制度与管理1、学制:学校教育制度的简称,是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的学校系统,包括学校种类、学校办学与管理、 学校性质与任务以及入学条件、修业年限、各级各类学校关系等。2、高等学校学制:|指中等教育基础上各类别各层次高等学校的系统,主要表现在高等教育的办学、层次、 形式、科类等几个方面。3、高等学校学制的社会制约(影响)因素:(1)生产力与科学技术发展水平;(2)社会政治制度;(3) 学生身心发展规律(4)社会文化传统。4、我国现行学位制度确立于1980年2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的颁布,根据条例规定,

12、我国学位 制度分为三级:学士硕士、博士。5、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是指高等教育在管理机构设置、隶属关系和管理权限划分等方面的体系、制度、 方法、形式等的总称。P1016、1990年中共中央12号文件提岀高等学校继续实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党的领导、校长对学校行 政工作全面负责、教职工民主管理。 P1037、高等学校外部管理体制:(1)中央集权型的高等学校外部管理体制;(2)权力分散型的高等学校外部 管理体制;(3)集权与分权结合型的高等学校外部管理体制。 P1028、高等学校内部运行机制包括:(1)自主办学为核心的经营机制;(2)全员聘任制为核心的竞争机制;(3) 岗位责任为核心的责任机制:A

13、.明确学校工作的岗位及其职责B.提出科学合理的岗位设置方案C.在岗位责 任制的基础上,建立系统功能责任制;(4)校务公开为核心的监督机制;(5)结构工资制为核心的激励机 制。 P1048、高等学校人力资源管理基本理念:多元化的管理理念、知识化的管理理念、全面化的管理理念、职业 化的管理理念。9、高等学校教师的激励方式(或积极性影响因素):报酬、工作环境、领导行为、个体发展机会、工作的 重要性(或者叫工作的价值)。10、高等学校教学质量管理:教学质量设计、教学质量控制、教学质量改进。11、科研项目管理阶段:项目申报阶段、项目立项初始阶段、项目中期开展阶段、项目后期结题阶段。第六章:高等学校教师与

14、学生1、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 族素质的使命。P1192、教师职业的产生和发展:奴隶社会末期出现教师职业:专职教师出现在学校产生之后。西周官学中设 有专职的教师“师氏”。私学兴起,推动教师职业发展。封建社会,教师职业逐渐丰富和规范化。班级授课 制的推广,使教师的职责、任职资格和职业活动内容更加规范化。3、1681 年拉萨尔在法国建立世界第一所师资培训学校; 1897 年盛宣怀在上海创办南洋公学,下设师范院, 是我国最早的师范学校;夸美纽斯说“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4、教师职业专业化:近代社会教师职业逐渐专业化。表现在教师

15、从业资格、培养途径、管理等方面更明 确和严格。师范教育的出现标志教师职业走向专业化道路。1681年拉萨尔在法国创立的世界上第一所师资 培训学校,标志着师范教育的诞生。 1897 年盛宣怀在上海创办南洋公学下设师范院,是我国最早的师范学 校5、教师资格制度:I国家对教师实行的特定的职业许可制度,其内容包括教师职业资格分类、教师职业资 格条件、教师资格考试、教师资格认定以及罚则等。6、我国教师资格:幼儿园教师资格、小学教师资格、初级中学教师资格、高级中学教师资格、中等职业 学校教师资格、中等职业学校实习指导教师资格、高等学校教师资格。7、教师职业的地位:是指教师职业在整个社会中所发挥作用和所占有的地位资源来体现的,主要包括政 治地位、经济地位、法律地位和专业地位。8、高校教师的职业特征:(1)教师职业是一种专业性职业;(2)教师职业是以教书育人为职责的创造性 职业;(3)教师职业劳动具有复杂性;(4)教师职业劳动手段具有主体性;(5)教师职业劳动成果具有精 神属性和延迟性;( 6)教师职业劳动时间具有延续性。9、高等学校教师的素养:P121(1)高等学校教师的一般素养|:广泛的文化基础知识、良好的人品、良好的人际交往技能、健康的 身心和一定的兴趣爱好。 P121(2)高校教师的专业素养:P121A 教师的学科专业素养:是指教师从事学科专业领域所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