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用技术之浅见.doc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62151028 上传时间:2023-11-03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通用技术之浅见.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通用技术之浅见.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通用技术之浅见.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通用技术之浅见.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通用技术之浅见.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通用技术之浅见.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通 用 技 术 之 浅 见通用技术(课程)的价值是什么?为什么要开设通用技术的课程?作为一名青年教师,我认为这是上好通用技术课必须解决的首要问题。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实验)明确指出:“技术是人类文明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推进力量在普通高中设立技术学习领域,既是加强和改进基础教育中的技术教育、深入推进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的素质教育的需要,也是贯彻落实科教兴国的战略决策、促进经济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高中新课程是以领域的完整和必修模块,保证课程的基础性和均衡性,以丰富的选修模块和多样的学习活动增加课程的选择性和多样性。通用技术课程是高中新课程结构不可缺少的

2、组成部分。通用技术课程的设置,基本理念与技术素养目标的确立,实现了普通高中课程结构历史性突破,对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型人才,对学生未来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通用技术学科是新课改体系中一门重要的学科。课程标准中明确规定了通用技术课程的课程目标:“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技术素养,赋予学生全面而富有个性的发展”的当代新人。我们的学生都受过良好的基础教育,传统意识上的文盲已经不存在了,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人们已经能够获得了各种自己学习的机会和工具,学习手段多样化,已经不再局限于教室课堂上,而是广泛存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当前,由于现实生活及“应试教育”的负面影响,导致社会、家庭、乃至学校,不

3、重视“非统考”学科、小学科的现象大量存在;另一方面也有“自命不凡”的人忽视技术职业及其学习,他们也会有轻视“技术”或“技术工作”的思想和行为这些,都严重的影响和误导素质教育及通用技术课程的实施,也贻误了学生的全面成长且不利于个人以及社会发展的需要。通用技术课程是一门通用性学科,它有别于专业学科(如物理,化学,生物,地理等),所以它不是通常意义上的劳技课,劳技课是专门教给学生一些技术技能和操作技巧的课,是把前人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传授给学生的课,而通用技术是技术与设计系列的一个重要方面。这里面它会涉及到一些知识,比如技术试验,稳定性,流程的概念,但更重要的是设计思想,这是其他科目无法替代的。有人认为

4、,高中生能设计出什么名堂来?设计应该是设计师的工作。而我认为,将来我们的学生不可能人人都去当工程师,设计师。但是,将来我们在从事某项工作、策划某项活动的时候,我们不是也需要“设计”吗?将来我们要“设计”活动,将来我们还要“设计”自己的职业生涯。其实,不是工程师、设计师的我们,我们无时不刻在进行着各类“设计”。当然,通用技术课程里的设计主要是技术层面上的设计,我们也不能仅仅局限在技术这个层面上,我们需要把它扩展到各个领域上。设计是一种全新的思维方式和行为过程,设计带有创造性的活动,具有一定的原创性。它已经不再是接受别人的知识和经验,而是利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和经验,自己去设计一件作品,让这件作品去满

5、足一部分需求,而这种需求最后是不是能够得到满足,就要看这个设计过程是否科学,是否具有可行性和可操作性。人们往往关注的就是结果,结果能否实现,就要看设计过程的可行性、操作性和科学性了,而这个就是需要学生通过通用技术的学习所要了解的。通用技术学科就是要求学生从技术的角度去看问题,去研究问题,去解决问题。让学生形成科学的、合理的、可行的技术思想和技术价值观,对他们以后的工作、学习、生活是非常重要的。学好技术,掌握技术设计思想和提高技术素养都为他们将来走向社会做好准备。怎样实施(开展)通用技术的教学?通用技术是一门全新的课程,它既是综合性很强的学科,也是理论联系实际最紧密的学科,更没有太多的现成经验可

6、以借鉴。这样就为我们通用技术老师开拓了前所未有的舞台。我认为通用技术课程不应该、也不可能照搬其他学科的方法与模式,而应该有很多新变化和模式,教学进程的安排也是灵活多样的。如何取舍决定于教师对课程理念的领悟和技术素质的高低,当然还有社会和学校的重视程度。作为开创先河的通用技术教师只能够立足“标准”、努力学习、勤于实践、大胆创新,积极探索、建构通用技术课程教学的方法与模式。本文仅就通用技术教学中的主要资源组合问题,谈谈本人浅显的认识与体会:1教材资源和社会资源依据课程标准,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教师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是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不同版本的教材具有不同的编写体系、切入视角、呈现方式、内容选

7、择及图像系统。教师只有钻研课程标准、教材、学生,找准三者的连接点,才能做到“用教材教”。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会融入自己的智慧,对教材进行重组和整合,选取更好的内容深加工,设计出活生生的、贴近学生实际的课程,充分有效地将教材的知识激活,学生才能把教材信息建构为自己的认知体系。教师要从具体教学情况和现有教学资源出发运用教材。在现实教学中,即使考虑了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师的教学设计也不可能百分之百地实现。因为课堂中的学生是一个动态的主体,有些具体教学情况教师往往估计不到。那么,教师就要把握住课堂,活用教材,灵活处理突发事件。教师还可以充分发掘社会资源,参加与教学有关的进修班和活动,提高自己的能力。参观和

8、使用社会上的可以用得上的实践基地。2学生资源和环境资源学生的个人知识、直接经验、生活世界是重要的教学资源。这个资源不仅对其本人的成长具有重要作用,对班级同学也有作用。同学之间的互动是最接近“最近发展区”的,教师在备课时不能忽略这一点。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倾听,使他们实现了知识和经验共享,丰富了个体的情感和认识。同时,其原有的知识和直接经验也正是建构新知识能力的重要基础。学生之间存在的个体差异和个性的学习方式是宝贵的教学资源。每个学生的成长背景不同,知识基础和思维方式也相应有所差异。教师要尊重学生对事物的独特感受和理解,开放思维,提倡多角度、多方法去观察和探索世界,让每个孩子对教学都有贡献。课堂上学

9、生生成的疑问、对事物天然的好奇心、对世界探究的欲望和对学习的浓厚兴趣都是课堂上最好的教学资源,要积极采用“生生评价”的激励机制,而不是一味的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课堂的外在环境也是一种教学资源。如宽敞明亮的多媒体教室、技术完备的实践活动实验室等为我们提供了可直接利用的资源,也是教学的基本保证。还可以利用物理实验中一些实验仪器,以及生物、化学实验中的仪器设备等等,提供教师自己制作的教具和学具,学生特别喜欢,凡是有带教学具的课堂教学,学生学习气氛马上不一样。我认为课堂中更重要的内在环境资源是教学氛围。比如,和谐、民主、平等的关系,是师生间信息交流的保障。我通过听课,过于沉闷的课堂气氛在通用技术的课堂教

10、学中普遍存在,这对于这门全新课程的发展是非常不利的。再比如,学生间和睦、积极互动的好习惯,又是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前提。有了这些环境资源,教师和学生才能共同完成课堂教学目标,学生才会得到真正的全面发展,我们的课堂教学也将会随之进入一个全新境界。3多媒体和网络资源我们可以通过各种渠道获得各种各样与技术和设计有关的视频来充实和丰富课堂教学。现在不管哪个学科的教学都离不开这种资源了,特别是网络的丰富性和便捷性,我们随时都可以看到同行的各种资料,随时可以进行沟通和交流,进行资源的互补和共享。甚至还可以进行现场教学视频网络传播,即时分享他人成功的教学经验,领悟他人独特的教学精髓。自己有什么疑难问题也

11、可以在网上即时交流,总能比较及时的得到他人的回答和帮助。有些通用技术的专业网站还是非常的优秀,做的也比较完美,不好好利用这些资源,就是最大的浪费。从培养人才的角度去发展通用技术有人说,高考又不用考就不用学了或不用太认真了。其实通用技术的作用不是为了考试,最重要的掌握方法,提高能力。不用考试我们就可以使它与生活更接近,更实用。我们有理由相信学好通用技术对于其他科目的学习都是有帮助的,对于学生走向社会也是会有好处的!如果知识学到了,却不会灵活的使用它,那只能算是知识的奴隶,我们要的是知识的主人!因为只有当家作主才能够使知识、技术不断地发展下去。从长远的角度来看,通用技术更具实用价值。我的“师傅”跟

12、我说,他曾在某班上课,那节介绍了一些家用电路的设计,有可变亮度的电灯和电饭锅等等,除了他们从物理课上知道的电学原理外,还特别介绍了设计师为了解决实际问题而特别巧妙设计的电路。上完课后,有位同学走到讲台对他说,这么多科最有用就是通用技术了。他自豪的说,那当然!通用技术就是让我们通过不同方法运用各方面的知识来解决问题的,所以对其他科目学习也是非常重要的哦。理论与实践表明,通用技术课程是“提高学生技术素养,促进学生全面而富有个性的发展”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效途径与方法。学好通用技术与其它文化课不但没有冲突,而且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作为一名通用技术学科的教师,一定要加强学习,强化课程目标与价值取向,立足课程标准及课堂实际,充分利用文本资源、积极开发利用物质资源、广泛开发人力资源、努力实现资源共享,勤于实践、大胆创新,积极探索、建构通用技术课程教学的方法与模式,努力做一名合格的、无愧于时代的人民教师! 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