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莓主要病虫害识别及无公害防治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562145599 上传时间:2022-12-30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338.1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草莓主要病虫害识别及无公害防治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草莓主要病虫害识别及无公害防治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草莓主要病虫害识别及无公害防治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草莓主要病虫害识别及无公害防治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草莓主要病虫害识别及无公害防治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草莓主要病虫害识别及无公害防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草莓主要病虫害识别及无公害防治(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草莓主要病虫害发生规律及无公害防治技术青岛海利尔农资有限公司 摘要:白粉病、炭疽病、蚜虫、红蜘蛛等病虫害在草莓生产中经常发 生,严重影响草莓产量和品质,给草莓丰产、农民增收带来极大威胁。 本文对草莓生产中常见病虫害的发生原因进行深入分析,并从生态无 公害生产角度出发,针对防治技术给出指导建议。关键词:草莓 白粉病 炭疽病 化学防治随着国家经济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提高,饮食结构改变,对于草 莓等果品的需求日益增加。因此,近几年农业种植结构调整迅速,草 莓种植面积不断扩大。从河北、山东、辽宁等传统种植区域,扩展到 安徽、浙江、福建等广大地区。随着优良品种的繁育和引进,设施栽 培技术的普及和应用,草莓

2、产量和品质都有明显提高,经济效益也越 来越好。但由于连作和化学药剂的不适当使用,草莓病虫害的发生越 来越频繁,越来越普遍,越来越严重。防治难度也不断增大。成为制 约草莓产业进一步发展的主要因素,也是农民提高草莓产量和品质, 实现丰产丰收,提高经济效益的最大难题。下面就草莓主要病虫害逐 一进行分析,并就相应防治技术提出几点建议。1、草莓主要病害草莓主要病害有白粉病、灰霉病、炭疽病、芽枯病、轮斑病等。 下面逐一进行分析。1.1草莓白粉病111草莓白粉病病原及发病规律草莓白粉病是草莓常见主要病害之一,由子囊菌亚门单囊壳属的 羽衣草单囊壳菌侵染所致。病原菌是专性寄生菌,以菌丝体或分生抱 子在病株或病残

3、体中越冬和越夏,成为翌年的初侵染源,主要通过带 菌的草莓苗等繁殖体进行中远距离传播。环境适宜时,病菌借助气流 或雨水扩散蔓延,以分生抱子或子囊抱子从寄主表皮直接侵入。经潜 育后表现病斑,7天左右在受害部位产生新的分生抱子,重复侵染, 加重危害。病菌侵染的最适温度为1525C,相对湿度80%以上,但雨水对 白粉病有抑制作用,抱子在水滴中不能萌发;低于5C和高于35C均 不利于发病。常年浙江及长江中下游地区保护地草莓的发病盛期在2 月下旬至5月上旬与10下旬至12月。草莓发病敏感生育期为座果期 至采收后期,发病潜育期为510天。保护地栽培比露地栽培的草莓发病早,危害时间长,受害重。栽植密 度过大、

4、管理粗放、通风透光条件差,植株长势弱等,易导致白粉病 的加重发生。草莓生长期间高温干旱与高温高湿交替出现时,发病加 重。品种间抗病性差异大。112草莓白粉病危害症状草莓白粉病主要危害叶、叶柄、花、花梗和果实,匍匐茎上很少 发生。叶片染病,发病初期在叶片背面长出薄薄的白色菌丝层,随着 病情的加重,叶片向上卷曲呈汤匙状,并产生大小不等的暗色污斑, 以后病斑逐步扩大,叶片背面产生一层薄霜似的白色粉状物(即为病 菌的分生抱子梗和分生抱子),发生严重时多个病斑连接成片,可布 满整张叶片;后期呈红褐色病斑,叶缘萎缩、焦枯。花蕾、花染病, 花瓣呈粉红色,花蕾不能开放。果实染病,幼果不能正常膨大,干枯, 若后

5、期受害,果面覆有一层白粉,随着病情加重,果实失去光泽并硬 化,着色变差,严重影响浆果质量,并失去商品价值。1.1.3防治措施合理密植,控制氮肥施用;及时清除老病叶、病果,带出集中深 埋。化学防治要抓住四个关键期:育苗期、缓苗后、开化现蕾期、采 收盛期。用意莎可(四氟醚唑4%EW) 800倍喷雾,使用安全,并且持 效期可达3周。或使用新颖(戊唑醇12.5%EW) 1000倍喷雾。1.2草莓灰霉病草莓灰霉病是目前草莓生产中的重要病害。我国各草莓栽培地区 都有发生,20世纪70年代后发病逐渐加重,特别在南方采果期正 值春雨时节,发病更为严重。草莓灰霉病的发生 常造成花及果实腐 烂,感病品种的病果率在

6、30%左右,严重的可达60%以上,对草霉产 量、品质影响很大。1.2.1草莓灰霉病病原及发病规律病原属半知菌灰葡萄抱真菌。病菌以菌丝体、分生抱子随病残体 或菌核在土壤内越冬。通过气流、浇水或农事活动传播。温度035C, 相对湿度80%以上均可发病,以温度025C、湿度90%以上,或植 株表面有积水适宜发病。空气湿度高,或浇水后逢雨天或地势低洼积 水等,特别有利此病的发生与发展。另据调查,平畦种植或卧栽盖膜 种植病害严重;高垄、地膜栽培病害轻。1.2.2草莓灰霉病症状主要为害花、叶和果实,也侵害叶片和叶柄。发病多从花期开始, 病菌最初从将开败的花或较衰弱的部位侵染,使花呈浅褐色坏死腐 烂,产生灰

7、色霉层。叶多从基部老黄叶边缘侵入,形成“V”字形黄 褐色斑,或沿花瓣掉落的部位侵染,形成近圆形坏死斑,其上有不甚 明显的轮纹,上生较稀疏灰霉。果实染病多从残留的花瓣或靠近或接 触地面的部位开始,也可从早期与病残组织接触的部位侵入,初呈水 渍状灰褐色坏死,随后颜色变深,果实腐烂,表面产生浓密的灰色霉 层。叶柄发病,呈浅褐色坏死、干缩,其上产生稀疏灰霉。1.2.3草莓灰霉病防治采用高垄地膜覆盖或滴灌节水栽培;加强管理,控制氮肥和水 分,防止徒长;栽培上注意密度不要过大,以免形成高湿环境;及 时摘除病果和枯叶,集中带到设施外烧毁或深埋。化学防治主要在现 蕾前,用美无缺(甲基托布津异菌脲60%WP)

8、800倍或倍倍托(甲基 托布津70%WP) 800倍+灰复(嘧霉胺20%WP) 700倍或高翠(多福乙 霉威50%WP)喷雾。1.3草莓炭疽病草莓炭疽病是草莓苗期的主要病害之一,南方草莓产区发生较为 普遍。特别是红颊、章姬等草莓品种,不抗炭疽病,7、8月份高温 高湿季节炭疽病较重。1.3.1草莓炭疽病病原及发病规律草莓炭疽病由真菌半知菌亚门毛盘抱属草莓炭疽菌侵染所致,其 有性阶段为子囊菌亚门小丛壳属的。病菌以分生抱子在发病组织或落 地病残体中越冬。在田间分生抱子借助雨水及带菌的操作工具、病叶、 病果等进行传播。病菌侵染最适气温为2832C,相对湿度在90%以上,是典型的 高温高湿型病菌。5月下

9、旬后,当气温上升到25C以上,草莓匍匐茎 或近地面的幼嫩组织易受病菌侵染,79月间在高温高湿条件下, 病菌传播蔓延迅速。特别是连续阴雨或阵雨25天或台风过后的草 莓连作田、老残叶多、氮肥过量、植株幼嫩及通风透光差的苗地发病 严重,可在短时期内造成毁灭性的损失。近几年来,该病的发生有上 升趋势,尤其是在草莓连作地,给培育壮苗带来了严重障碍。1. 3.2草莓炭疽病症状草莓炭疽病主要发生在育苗期(匍匐茎抽生期)和定植初期,结 果期很少发生。其主要危害匍匐茎、叶柄、叶片、托叶、花瓣、花萼 和果实。染病后的明显特征是草莓株叶受害可造成局部病斑和全株萎 蔫枯死。匍匐茎、叶柄、叶片染病,初始产生直径37毫米

10、的黑色 纺锤形或椭圆形溃疡状病斑,稍凹陷;当匍匐茎和叶柄上的病斑扩展 成为环形圈时,病斑以上部分萎蔫枯死,湿度高时病部可见肉红色黏 质抱子堆。该病除引起局部病斑外,还易导致感病品种尤其是草莓秧 苗成片萎蔫枯死;当母株叶基和短缩茎部位发病,初始12片展开 叶失水下垂,傍晚或阴天恢复正常,随着病情加重,则全株枯死。虽 然不出现心叶矮化和黄化症状,但若取枯死病株根冠部横切面观察, 可见自外向内发生褐变,而维管束未变色。浆果受害,产生近圆形病 斑,淡褐至暗褐色,软腐状并凹陷,后期也可长出肉红色黏质抱子堆。1.3.3草莓炭疽病防治选用抗病品种;育苗地要严格进行土壤消毒,避免苗圃地多年连 作,尽可能实施轮

11、作制;控制苗地繁育密度,氮肥不宜过量,增施有 机肥和磷钾肥,培育健壮植株,提高植株抗病力;及时摘除病叶、病 茎、枯叶及老叶以及带病残株,并集中烧毁,减少传播;对易感病品 种可采用搭棚避雨育苗,或夏季高温季节育苗地遮盖遮阳网,减轻此 病的发生危害。化学防治可采用炭阻(多菌灵 溴菌清 福美双40%WP) 800倍+惠高(苯醚甲环唑40%SC) 6000倍或者鲜靓(腈菌唑 咪鲜胺 12.5%EW) 1500 倍喷雾。1.4草莓芽枯病草莓芽枯病亦称草莓立枯病或烂心病,是我国草莓产区普遍发生 的病害之一,分布广泛。除危害草莓外,还危害大豆、棉花和蔬菜等 多种作物。1.4.1草莓芽枯病病原及发病规律此病由

12、真菌半知菌亚门丝核菌侵染所致,其有性世代为担子菌亚 门薄膜革菌属的。与蔬菜类的立枯病菌为同一病原菌。病菌以菌丝体 或菌核随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如没有合适寄主时,可在土壤中生活 23年。以病苗、病土传播,栽植草莓苗遇有该菌侵染即可发病。 病菌喜温暖潮湿环境,发病最适温度为2225C,在整个草莓生育 期均可发病。气温低及遇有多阴雨天气易发病,寒流侵袭或高温等气 候条件发病重。多湿多肥的栽培条件容易导致病害的发生蔓延。田间 常与草莓灰霉病混合发生。保护地栽培时,密闭时间长,通风不及时,高温高湿,发病早而 重。露地草莓栽植过深、密度过大,灌水过多或园地淹水,会加重发 病程度。夏季育苗,草莓芽枯病时有发

13、生。1.4.2草莓芽枯病症状草莓芽枯病主要危害花蕾、芽、新生叶,引起幼苗立枯,也可侵 染成龄叶、果柄、短缩茎等。植株基部染病,近地面部分初生无光泽褐斑,逐渐凹陷,并长出米黄至淡褐色蛛巢状线体,有时能把几个叶 片缀连在一起。叶柄基部和托叶染病,病部干缩直立,叶片青枯倒垂。 开花前受害,使花序失去生机,并逐渐青枯萎倒。新芽和蕾染病后逐 渐萎蔫,呈青枯状或猝倒,后变黑褐色枯死。茎基部和根受害皮层腐 烂,地上部干枯容易拔起。果实染病,表面产生暗褐色不规则斑块、 僵硬,最终全果干腐。急性发病时植株呈猝倒状。1.4.3草莓芽枯病防治加强管理,避免深栽密植,适时通风换气,防止棚内湿气滞留, 尽量增加光照;发

14、现病苗及时连土一起挖出集中销毁;化学防治:在 草莓现蕾后,选用扶萎(多菌灵五氯硝基苯40%WP) 800倍液进行预 防,每隔7天1次喷雾,连续防治23次;芽枯病与灰霉病并发时, 可喷洒高翠(多菌灵福美双乙霉威50%WP) 800倍或美无缺(甲基 托布津 异菌脲60%WP) 800倍+扶萎(多菌灵 五氯硝基苯40%WP) 800 液喷雾。1.5草莓轮斑病草莓轮斑病又称草莓“V”型褐斑病,危害广泛,我国各草莓产 地普遍发生,个别地区发病严重,以草莓育苗地和露地栽培危害较重。1.5.1草莓轮斑病病原和发病规律草莓轮斑病由真菌半知菌亚门球壳抱目的拟点属拟茎点霉菌侵 染所致。病菌以分生抱子器及菌丝体在病

15、叶组织或病残体在土壤中越 冬,成为翌年初侵染源。越冬病菌到翌年67月份气温适宜时产生 大量分生抱子,借雨水溅射和空气传播进行侵染,而后病部不断产生 分生抱子进行多次再侵染,加重危害。病菌喜温暖潮湿环境,发病最适温度为2530C。浙江及长江 中下游地区草莓轮斑病主要发病时期是6月中下旬(梅汛期)至9月 之间,特别是在夏秋季高温高湿季节发病尤为严重。年度间夏秋季气 温偏高,降雨量过多年份,易诱发此病。草莓重茬地及苗床水平畦漫 灌水发病重。1.5.2草莓轮斑病症状草莓轮斑病主要危害叶片、叶柄和匍匐茎。发病初期,在叶面上 产生紫红色小斑点,并逐渐扩大成圆形或近椭圆形的紫黑色大病斑, 此为该病明显特征。

16、病斑中心深褐色,周围黄褐色,边缘红色、黄色 或紫红色,病斑上有时有轮纹,后期会出现小黑斑点(即病菌分生抱 子器),严重时病斑连成一片,致使叶片枯死。病斑在叶尖、叶脉发 生时,常使叶组织呈“V”字形枯死,亦称草莓“V”型褐斑病。1.5.3草莓轮斑病防治加强培育管理,通风透光,减少氮肥使用量,促使植株健壮,提 高自身抗逆能力;清洁田园,适时摘除病叶、老叶,并集中销毁是防 治该病的有效方法之一;草莓移栽时摘除病叶后,并用倍倍托(甲基 托布津70%WP) 500倍液浸苗15分钟左右,待药液晾干后种植;倍倍托(甲基托布津70%WP) 800倍或翠尔(多抗霉素 代森锰锌46%WP)800倍液进行喷雾;每隔10天1次,连续防治23次。2、草莓虫害2.1草莓粉虱草莓粉虱属同翅目,粉虱科,是为害草莓的重要害虫。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