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文学二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62137464 上传时间:2023-03-18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30.9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唐宋文学二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唐宋文学二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唐宋文学二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唐宋文学二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唐宋文学二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唐宋文学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唐宋文学二(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节 唐初宫廷诗人在南、北朝文学由对立走向融合的历史进程中,初唐的贞观时期是一个重要 的发展阶段。一、贞观诗风1、文学思想。贞观年间,唐太宗李世民为文坛盟主,在他身边,聚集了一大批北方文人和 南朝文士。北方文人在入唐后多为史臣,他们的文学主张,受儒家崇古尚质的诗 教传统的影响较深,对南朝齐梁文风采取批判态度,但是,对齐梁文风对文学艺 术的贡献并没否定,而是肯定其辞采、声律之美,从而为唐诗在艺术上的发展, 为律诗的成型铺平了道路。北方文人的这种客观公正地批评文学。态度与观点, 促进了南北诗风的融合,使唐诗思想内容与艺术形式完美结合,健康发展。魏征 在修隋书时,就在文学传序中清楚地表明了其对文学

2、的认识。江左宫商发越,贵于清绮;河朔词义贞刚,重乎气质。气质则理胜其词,清 绮则文过其意。理深者便于时用,文华者宜于歌咏,此其南北词人得失之大较也。 若能掇彼清音,简兹累句,各去所短,合其两长,则文质斌斌,尽善尽美矣。这是对南北文风的清醒深刻的认识。所谓“贵于清绮”,是对追求声律词藻 的南朝诗风的概括,宜于歌咏是其所长,缘情绮靡而流于轻艳纤弱则是其短处。 “重乎气质”指北朝诗歌具有真挚深厚的情感力量和宏大气势,贞刚壮大是其长 处,而表现形式的简古质朴甚至理胜其词,则是一种缺憾。因此,如何用南朝文 学的辞采之美来表现北朝文学那种恢弘的气象和刚健明朗的健康情思,是初唐诗 人面临的课题,也是南、北诗

3、风融合的关键,以唐太宗为首的宫廷诗人,为此而 展形诗歌创作实践。2唐太宗及其群臣初唐的诗歌创作,主要是以唐太宗及其群臣为中心展开,一开始多述怀言志 或咏史之作,刚健质朴;而贞观诗风的变化,则是起于对六朝声律辞采的模仿与 整理。这是一种南北诗风试探性的融合。如在太宗的诗里,常常是壮大怀抱,志 向与华丽的辞条相并存。如太宗作于贞观四年(630 年)的经破薛举战地诗 里,有这么几句:“昔年怀壮气,提戈初仗节。心随朗日高,志与秋霜洁”,这几 句合格就刚健豪迈。但诗中也有这么两句:“浪霞穿水净,峰雾抱莲昏。”,就带 有六朝雕琢辞采的痕迹,与全诗的气格颇不协调。这是南北文风融合初期不可避 免地存在的合而未

4、融的弊端。另外,杨师道和李百药是具有贞刚气质的北方文人,早年作诗善于吸收南朝 诗歌的艺术技巧,较少合而未融的弊病。如杨师道陇头水、李百药的咏蝉, 都是写得较为成功的作品。但他们后来成了唐太宗的宫廷的人,将诗作为唱和应 酬的工具而在声律词藻的运用方面大下功夫,尽管艺术技巧日趋完善,但在风格 趋味方面却越来越宫廷化和贵族化。另外,我们需要注意的是,虽然说唐太宗诗风有南北诗风并存的特点,但这 并存当中,太宗似乎更喜好南朝齐梁之风,现存太宗总共仅 90 余首。其中,感 时应景,吟咏风月的多达五十余首,上有所好,下必甚焉。因此,我们前面提到 的杨师道、李百药成为唐太宗宫廷诗人后,诗风宫廷化与贵族化,就不

5、难理解了。 比这更进一步的是,虞世南等人还编了北堂书钞、文思博要和艺文类聚 等类书,作为宫廷的人作诗的工具,以便在应制咏物时翻检华美辞藻及典故,把 诗写得典雅华美。这些,原来均是南朝文士们作诗的陋习。这些陋习在虞世南及 许敬宗的诗中,均有所反映,尤其是许敬宗诗,对仗虽然工整而雕琢痕迹太重。 文采虽然华丽却了无生气,缺乏诗美的情思意味。在当时的宫廷诗人中,惟有魏征作品,情调稍稍两样。如莫秋言怀、述 怀等,确实有清正刚健的风格,但是他的作品很少,不足以改变当时风气。二上官仪与上官体在贞观诗坛的后期,介于贞观、龙朔之间,出现了一位重要诗人上官仪,形 成一种诗风“上官体”。我们刚才提到,在太宗统治的贞

6、观年间,诗风并没有根本性的变化,南北诗 风虽然有融合的趋势及迹象,但南朝齐梁诗风仍古上风,因此,贞观诗歌发展到 后来,便在艺术技巧上又产生了一些新的变化,这是不足为奇的,上官体就是这 种发展历程的产物。上官仪在贞观初年进士及第,召授弘文馆直学士(亦称修文馆、昭文馆,唐 置,掌校正图书,教授生徒,并参议朝廷制度,礼仪的沿革。馆置学士,五品以 上曰学士,六品以下曰直学士);高宗朝官至三品西台(御史台,东西都皆置御 史台,故有西台东台之称)侍郎,地位很高,名噪一时。上官仪的诗歌在早年时就以属对工切和写景清丽婉转而著称。他的诗能够细 致地体察景观,并摆脱从类书中拾掇词藻的陈规旧习,自铸新词以描摹景色。

7、上 官仪这种笔法精细而境界深成的诗体,将五言诗的写景状物技巧大大推进了一 步,成为了人们模仿取法的新诗体。这就是上官体。旧唐书本传说:上官仪 “工五言,好以绮错婉媚为本,仪既贵显,故当时颇有学其体者,时人谓之上官 体。”我们现在来看看上官体的几个特点,特点抓住了,上官体的本质内涵也就明 白了。上官体特点:其一,上官体的“绮错婉媚”,具有重视诗的形式技巧,追求 诗的声辞之美的倾向。比如说上官仪提出了“六对”,“八对”之说,以音义的对 称效果来区分偶句形式,已从一般的词性字音的研究,扩展到了联句的整体意象 的配置。在其作品里,也偶有这样妙句佳对出现,如奉和秋日即目应制:“落 叶飘蝉影,平流写雁行”

8、,入朝洛堤岁月:“鹊飞山月曙,蝉噪野风秋”,属对 工整,缘情体物,婉转典雅。其二,音响清越,韵度飘扬,体现了一种较为健康 开朗的创作心态和雍容典雅的气度,成为了代表当时宫廷诗人创作最高水平的典 型模式。上官体在文学史上的意义:上官仪对诗歌体制的创新,主要在体制图貌的细 腻、精巧方面。他以高度纯熟的技巧,冲淡了齐梁诗风的浮艳雕琢;但是,诗的 题材内容还局限于宫廷文学应制咏物的范围之内,还缺乏北方文学的慷慨激情的 豪壮气息。三文章四友:文章四友指的是李峤、苏味道、崔融和杜审言,李苏二人位极公相,显赫一 时,朝廷重要文书,均是出自其手笔,实是宫廷御用文人。文章四友作诗以五律 居多。故而,对律诗发展定

9、型有一定的贡献。但李苏崔三人所作之诗,平庸寡味, 不值一提。四友中成就最高者就是杜审言。杜审言之湖北襄阳人,是大诗人杜甫的祖父。杜审言现存 28 首五言律诗, 除一首失粘外,其余完全合乎近体诗的格律。其五律的创作已达到了较高的艺术 水准。其最为有名的是其早年任职江阴时所写的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独有宦游人,偏惊物候新。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 淑气催黄鸟,晴光转绿蘋。忽闻歌古调,归思欲沾巾。 四沈宋(1)律诗的定型。沈宋是沈佺期、宋之问的合称。他们是武后当政期间较为著名的宫廷诗人。 沈宋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在于完成了五律、七律的定型。作为宫廷诗人,沈宋同 样地在诗歌中无法慷慨的激昂,正视现实,这是

10、所有宫廷诗人的弊病;但是,也 正是由于他们处于宫廷的人的位置,才有充裕的时间去琢磨诗艺,在诗律方面能 够精益求精,使五律、七律定型。沈宋在琢磨诗艺的过程中,首先完成的是五律 的定型,五律的定型在唐代近体诗的发展中有着十分关键的意义,五律一旦定型, 他扔而广之,就是五绝、七律、七绝,五言排律的七言排律,整个近体诗的所有 体式全部可由五言律的推衍而来。据学界研究,在五言的定型后,杜审言、李峤 和沈宋一道,用创作实践成功地将五律的规则应用到了七言体诗歌,于中宗景龙 年间完成了七言律诗的定型。(2)沈宋的创作各种律诗体式的定型,为诗歌艺术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尽管沈、宋等 人在任职馆阁,官运亨通时所

11、写的五律和七律并没有在思想内容方面取得什么成 就,但在艺术技巧方面却磨炼出了一套律诗的声律技巧。因此,一旦他们因政治 变故而遭贬谪,仕途失意自然使他们有了一种不吐不快的怨气,在这样的真情实 意中,自然容易写出情感韵味丰富、艺术技巧纯熟的作品来。武后时期,沈宋曾经依附武后的两位男宠二张:张昌宗和张易之,到中宗复 位时,他们被流放到了岭南,仕途的失意使他们写出了较好的作品。如宋之问的 五律庆大庾岭(作品选 P20)。另外,他的渡汉江也是这样: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这是一首写得十分精彩的五绝。具有声情并茂,意在言外的艺术感染力,与 后来盛唐诗人的作品已相去不远了。而象沈

12、佺期,他写得较好的作品仍然是在被先见之明岭南之后他的七律之当 时作得最好的。他在被贬前,曾写过一首古意呈补阙乔知之(独不见)也 写得较好:我们来读一读(作品选P22)。这首诗虽然写得辞系华丽,声韵婉转, 粘连对仗的技巧很高,但有拼凑痕迹,思想感情和艺术技巧结合得最好的还数他 的贬谪途中所写的遥同杜员外审言过岭:天长地阔岭头分,去因离家见白云。 洛浦风光何所似?崇山瘴疠不堪闻。 南浮涨海人何处,北望衡阳燕几群。 两地江山万余里,何时重谒圣明君。 沈佺期被贬岭南时,心情十分沮丧。此诗正表达一种被贬谪却无可奈何的伤 感心境。无意去修饰,却写得是有情有景,声律和谐流畅而蕴含的感情非常深厚, 是早期七言

13、律诗的成熟之作,被后人称为初唐七律的样板。总之,经过文章四友特别是其中杜审言,李峤和沈宋的不懈努力,从武后至 中宗景龙年间,唐代近体诗的各种声律体式均已定型,并出现了一批较为成熟的 作品。第三节 王绩和初唐四杰隋唐之际的诗坛上,是弥漫着一股绮靡浓艳的齐梁诗风气息的,然而,虽然 整个诗坛是笼罩着一股齐梁风气,却有个别能超脱于这种风气的影响而独树一 帜,这就是王绩。一、王绩:1. 生平王绩,字无功,自号东皋子。是隋朝大儒文中子王通的弟弟。他生性浪漫, 热爱自由,喜酒如命。在隋代的时候就作过六合丞的一个小官,但因为酗酒遭到 了弹劾。隋末大乱,他回到故乡过起了隐居生活。唐朝高祖时候,又征辟他出来, 待

14、诏门下省,每天给他好酒三升。只要有酒,他就很满足了,他的弟弟王静曾经 问过他待诏快不快乐,他怎么说?他说,俸禄虽薄,三升美酒还值得我留恋。后 来三升酒加到了一斗,时人便称他为斗酒学士。2思想:王绩虽是酒鬼,但他并不湖涂,他是个有学问有品格爱自由的个人主义者。 他的思想以道家的无为清静与逍遥齐物为根底,追求一种顺应性情的自由生活。 因为他道家思想观念浓厚,虽然他早年接受过儒家正统思想,晚年对儒家的名教 仍明确表示不满甚至嘲讽,而对嵇康、阮籍、陶潜一流同受道家思想影响较深, 追求个性自由的人,十分景仰。3作品:因为王绩是一个绝对的个人主义者,所以,我们想要在他的作品里去找对社 会现实进行表现揭露的

15、诗歌,几乎是找不到的。但是,也正因为如此,他的作品 完全洗尽了齐梁宫体诗的脂粉气息,充分地展示了他个人的生活和情感。在他的 作品里,其作品与他的思想和生活是打成了一片的,没有一点虚伪,也没有一点 矫揉造作,纯任天然,呈现给我们的是一个真实真诚真挚的王绩本人。而文学需 要的就是真。因此,王绩的作品明显地呈现出两个特点: 脱尽六朝气息,展示率真情感。 冷眼旁观时事,诗境宁静朴素。王绩长于五言,如他的过酒家:此日长昏饮,非关养性灵。眼看人尽醉,何忍独为醒。这四句诗是对王绩饮酒哲学的最好解释,“非关养性灵”,意思是世俗纷争不 关我怡养性灵的事,和我怡养性灵无关。在社会变革之际,价值和信仰的失落造 成了

16、思想的一片混乱,面对社会纷争和丑态,王绩只好借酒精来麻醉自己。他的 其它诗作如赠程处士、醉后、田家、独酌都是以工整的五言,独抒性 灵,而赠程处士野望等诗,已经宛然是工整的五言律诗了。我们现在来 读一读野望。作品选 P4象王绩这种平淡自然的隐逸诗风,在改朝换代的变事时代大都会有,因此, 它并不构成唐诗发展的一个环节。而当时统治文坛的,仍然是齐梁诗风,和王绩 同时而稍晚的四杰,倒是能够真正地反映社会中,下层文人的精神风貌和创作追 求。我们现在就来看看“四杰”。二、初唐四杰:1、四杰 初唐四杰指的是王勃、杨炯、卢照邻和骆宾王。他们四人大都生于唐贞观 年间,卢、骆生年较早,比王、杨要大十多岁。四杰的创作个性是不相同的,他 们诗歌创作的长处也不尽相同,卢骆长于歌行,王、杨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