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学院针灸学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62131441 上传时间:2022-10-28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48.0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医学院针灸学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中医学院针灸学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中医学院针灸学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中医学院针灸学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中医学院针灸学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医学院针灸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学院针灸学(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针灸学是一种以中医理论为指导,研究经络、腧穴及刺灸方法,探讨 运用针灸防止疾病规律的一门学科。一、针灸发展简史 最早的针灸学文献:足臂十一脉灸经和阴阳十一脉灸经 标志着针灸学理论体系的形成:内经 又称针经的是:灵枢 针灸第一次总结:内经;第二次总结:针灸甲乙经;第三次总穴。1、2、3、4、特定穴分类:五输穴、原穴、络穴、郄穴、背俞穴、募穴、下合穴、 八会穴、八脉交会穴、交会穴奇经八脉:督脉:阳脉之海 任脉:阴脉之海 冲脉:十二经之海;血海 带脉:约束纵行躯干的诸条经脉 阴维脉:调节六阴经经气结:针灸大成5、起承前启后作用的是:针灸甲乙经6、最早的彩色经络腧穴图:唐代孙思邈绘制的“明堂三人图”7

2、、首次把任、督二脉和十二静脉并称十四经:元代滑寿编撰的十四阳维脉:调节六阳经经气经发挥阴阳涩脉:调节肢体运动;司眼睑开合第一章经络总论一经络:是人体内运行气血的通道,包括经脉和络脉。经为直行的主干,骨度分寸定位法:主要以骨节为标志,将两骨节之间的长度折量为一 络为侧行的分支。经气:即经络之气,概指经络运行之气及其功能活动。 经络学说,即研究人体经络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及其与脏腑相互关 系的学说。*经络系统包括经脉:十二经脉、奇经八脉、以及附属十二经脉的十二 经别、十二经筋、十二皮部;络脉:十五络脉(十四经脉之络、脾之 大络)和浮络、孙络等。箱十二经脉的循行走向与交接规律手阳朗為趣-足阳明翩用

3、巻忆 足棚牌|心中_手少惴心疑目内眈足町鈕厦 足需明睛鮭足獅临一|定的分度,用以确定腧穴位置的方法。 *头面部:前发际正中至后发际正中12眉间(印堂)至前发际正中3第七颈椎棘突下至后发际正中3眉间至后发际正中第7颈椎棘突下18 前两额发角(头维)之间9 耳后两乳突(完骨)之间9胸腹胁肋部:胸骨上窝(天突)至胸剑联合中点9 胸剑联合中点至脐中8 脐中至耻骨联合上缘(曲骨)5 两乳头之间8腋窝顶点至第11肋游离缘端(章 门)12背腰部:肩胛骨内缘(近脊柱侧点)手麻阳心包疑无名扌期手轉三焦邂一5些足嘶輕足丸趾罡惑肝暁至后正中线3肩峰缘至后正中线8上肢部:腋前、后纹头至肘横纹(平肘尖)9肘横纹至腕掌(

4、背)侧横纹12下肢部:耻骨联合上缘至股骨內上1.2、十二经脉循行走向:手三阴经从胸走手;手三阳经从手走头;足三 阳经从头走足;足三阴经从足走腹胸。3、十二经脉交接规律:相表里的阴经与阳经在手足末端交接;同名的 阳经与阳经在头面部交接;相互衔接的阴经与阴经在胸部交接。表里的阴阳经在四肢末端交接: 手太阴肺经与手阳明大肠经交接于食指端(商阳) 足阳明胃经与足太阴脾经交接于足大趾内端(隐白) 手少阴心经与手太阳小肠经交接于小指端(少冲、少泽) 足太阳膀胱经与足少阴肾经交接于小趾端(至阴) 手厥阴心包经与手少阳三焦经交接于无名指端(关冲) 足少阳胆经与足厥阴肝经交接于大趾外端(大敦)同名阳经在头面部交

5、接: 手足阳明经交接于鼻旁(迎香) 手足太阳经交接于目内眦(睛明) 手足少阳经交接于目外眦(瞳子髎)相互衔接的阴经在胸中交接: 足太阴脾经与手少阴心经交接于心中 足少阴肾经与手厥阴心包经交接于胸中 足厥阴肝经与手太阴肺经交接于肺中经络的作用:1联系脏腑、沟通内外2运行气血、营养全身3抗御病邪,保卫机体 第二章腧穴总论 腧穴是人体脏腑经络之气输注于体表的特殊部位。腧,有转输、输注的含义,言经气转输之所;穴,言经气所居之处。是疾病的反应点,又是针灸的施术部位。腧穴分类:十四经穴、奇穴、阿是穴三类踝上缘18胫骨内侧踝下方至内踝间13股骨大转子至腘横纹19腘横纹至外踝间16手指同身寸定位法,是指依据患

6、者本人手指所规定的分寸来量取 腧穴的定位方法,又称“指寸法”常用的手指同身寸有以下3种。 1中指同身寸 2拇指同身寸3横指同身寸又名“一夫 法”二夫法:令患者将食指、中指、无名指和小指并拢,以中指 中节横纹为标准,其四肢的宽度作为3寸。四指并拢名曰“一夫”, 用横指同身寸量取腧穴,又名“一夫法”。腧穴定位方法:1体表解剖标志定位法2 骨度折量定位法3手指同身寸定位法4简便取穴法。腧穴的治疗作用:近治作用,远治作用,特殊作用。奇经八脉的作用:1)沟通了十二经脉之间的关系,将部位相近,功能 相似的经脉联系起来,达到统摄有关经脉气血协调阴阳的作用2)奇 经八脉对十二经气血有蓄积和渗灌的调节作用,若喻

7、十二经脉的江海, 奇经八脉则犹如湖泊。手太阴肺经:从胸走手,分布于上肢内侧前缘,在胸部接足厥阴肝经, 在手端交相表里的手阳明大肠经属肺络大肠主治:咳、喘、咳血、咽喉痛等肺系疾患,及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病1)十四经穴:具有固定的名称和位置,且归属于十二经和任脉、督脉证。的腧穴。(361穴)尺泽(合穴)肘横纹中,肱二头肌腱桡侧凹陷中2)奇穴:既有一定的名称,又有明确的位置,但尚未归入或不便归入1.咳嗽、气喘、咳血、咽喉肿痛等肺系实热性病证2.肘臂挛痛3急性 十四经系统的腧穴。这类多数对某些病证有特殊的疗效。又称为“经吐泻、中暑、小儿惊风等急症外奇穴”。2.直刺0.8-1.2寸,或点刺出血3)阿是穴:

8、是指既无固定名称,亦无固定位置,而是以压痛点或病变孔最(郄穴)尺泽与太渊穴连线上,腕横纹上7寸部位或其他反应点等作为针灸施术部位的一类腧穴,又称“天应穴”、1.咳血、咳嗽、气喘、咽喉肿痛等肺系病证2.肘臂挛痛直刺0.5-1寸 “不定穴”、“压痛点”等。列缺(络穴;八脉交会穴一一通于任脉)桡骨茎突上方,腕横纹上1.5特定穴:十四经中有特殊治疗作用,并以特定称号概括的腧穴称特定 寸,当肱桡肌与拇长展肌腱之间1. 咳嗽、气喘、咽喉肿痛等肺系病证 2.头痛、齿痛、项强、口眼歪 在心中交手少阴心经属脾络胃 斜等头项疾患向上斜刺 0.5-0.8 寸鱼际(荥穴)第一掌骨中点桡侧,赤白肉际处主治:脾胃病,妇科

9、、前阴病,及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病证1. 咳嗽、咳血、咽干、咽喉肿痛、失音等肺系热性病证 2.小儿疳积 直 隐白(井穴)足大趾内侧,趾甲根角旁0.1 寸刺 0.5-0.8 寸,治小儿疳积可用割治法1. 月经过多、崩漏 等妇科病 2. 便血、尿血等慢性出血证 3. 癫狂、多少商(井穴)梦 4.惊风 5.腹满、暴泄 浅刺0.1 寸拇指桡侧指甲根解旁0.1寸三阴交 内踝尖上3 寸,胫骨内侧面后缘主治:肺系实热证(热病、昏迷);癫狂。1.肠鸣腹胀、腹泻等脾胃虚弱诸证 2 月经不调、带下、阴挺、不孕、手阳明大肠经:从手走头, 分布在上肢外侧的前缘, 接肺经于手指端, 滞产等妇产科病证(经、带、产、胎) 3

10、 遗精、阳痿、遗尿、等生殖 交胃经于鼻翼旁属大肠络肺泌尿系统疾患 4 心悸、失眠、高血压 5.下肢瘘痹 6.阴虚诸证 直刺主治:头面五官疾患、热病、皮肤病、肠胃病、神志病及经脉循行部 11.5 寸,孕妇禁针 位的其他病证 阴陵泉(合穴)胫骨内侧髁下方凹陷处 商阳(井穴)食指末节桡侧,指甲根角旁 0.1 寸 1.脾不运化水湿:腹胀、腹泻、水肿、黄疸、小便不利 2 膝痛 直刺 1齿痛、咽喉肿痛等五官疾患2热病、昏迷等热证、急症 浅刺0.1寸,1-2寸或点刺出血 血海 屈膝,髌骨内上缘上2 寸,当股四头肌内侧头隆起处 合谷(原穴)手背,第1、2 掌骨间,当第2 掌骨桡侧的中点处1.月经不调、痛经、经

11、闭等妇科月经病 2.瘾疹、湿疹、丹毒等血热性1.头面五官诸病:头痛、目赤肿痛、齿痛、鼻衄、齿痛、口眼歪斜、 皮肤病 直刺1-1.5 寸耳聋等。2 发热、恶寒等外感病证,热病无汗或多汗 3.经闭、滞产等 大包(脾之大络)在侧胸部腋中线上,当第 6 肋间隙处 妇产科病证 直刺 0.5-1 寸,手半握拳,孕妇禁 1.气喘 2.胸胁痛 3.全身疼痛 4.疝气 5.四肢无力 斜刺或向后平刺 曲池(合穴)屈肘成直角,肘横纹外侧端与肱骨外上髁连线中点 0.5-0.8 寸1.手臂痹痛,上肢不遂等上肢病证 2.热病 3.高血压 4.、癫狂 5.腹 手少阴心经:从胸走手。分布于上肢内侧后缘。在胸部接足太阴脾经 痛

12、、吐泻等肠胃病证 6.咽喉肿痛,目赤肿痛,齿痛等五官热性病证 在手端交相表里的手太阳小肠经属心络小肠 7.癮疹、湿疹、瘰疬等皮、外科疾病 直刺 0.5-1 寸 主治:心、胸、神志及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病证 肩髃 肩峰端下缘,当肩峰与肱骨大结节之间,三角肌上部中央。臂外 极泉 腋窝正中,腋动脉搏动处 展或平举时,肩部出现两个凹陷,肩峰前下方凹陷处 1 心痛、心悸等心疾 2 肩臂疼痛,胁肋疼痛,臂丛神经损伤等痛证 3 1.肩臂挛痛,上肢不遂等上肢系病证 2.瘾疹 直刺或向上斜刺 0.8-1.5 瘰疬4腋臭5 上肢针麻用穴寸 肩周炎宜直刺,上肢不遂宜向三角肌方向斜刺 避开腋动脉,直刺或斜刺 0.3-0

13、.5 寸迎香 鼻翼外缘中点旁开 05 寸,当鼻唇沟中 少海(合穴)屈肘,肘横纹内侧端与肱骨内上髁连线的中点处(曲池 1.鼻塞,鼽衄,口歪等局部病证 2.胆道蛔虫症 略向内上方斜刺或 相对)平刺 03-05 寸 1.心痛、癔病等心病、神志病 2.肘臂挛痛、臂麻手颤 3.头项痛、胸 足阳明胃经:从头走足,分布于下肢外侧前缘,在鼻翼旁接手阳明大 胁部痛 4.瘰疬 直刺 0.5-1 寸 肠经,在足大趾端交相表里的足太阴脾经属胃络脾 通里(络穴)腕横纹上1 寸,尺侧腕屈肌腱桡侧缘 主治:胃肠病,头面五官病,神志病,皮肤病、热病及经脉循行部位 1. 心悸,怔忡等心病 2.舌强不语、暴喑 3.腕臂痛 直刺0

14、.3-0.5 寸, 的其他病证 不宜深刺,以免伤及血管和神经,留针时,不可做屈腕动作 承泣 目正视,瞳孔直下,当眼球与眶下缘之间。 神门(输穴;原穴)腕横纹尺侧端,尺侧腕屈肌腱桡侧凹陷处(太渊 1. 眼睑瞤动,迎风流泪,夜盲,近视等目疾 2.口眼歪斜,面肌痉挛 相对) 以左手拇指向上轻推眼球,紧靠眶缘缓慢直刺0.5-1.5 寸,不宜提插和 1.心与神志病证:心痛,心烦,惊悸,怔忡,健忘,失眠,痴呆,癫 大幅度捻转,以防刺破血管,引起血肿,出针时稍加按压,防出血, 狂痫 2 高血压3.胸胁痛 细针,如有出血先冷敷再热敷,禁灸 直刺 0.3-0.5 寸地仓 口角旁约0.4 寸,上直对瞳孔 少府(荥

15、穴)手掌面第4、5 掌骨之间,握拳时当小指与无名指指端之 口角歪斜、流涎、三叉神经痛等面局部病证 斜刺或平刺 0.5-0.8 寸, 间可向颊车穴透刺 1.心悸,胸痛等心胸病 2.阴痒、阴痛 3.痈疡 4.小指挛痛 直刺 颊车 下颌角前上方约1 横指,按之凹陷处,当咀嚼时咬肌隆起最高点 0.3-0.5 寸 处 少冲(井穴)齿痛、牙关不利、颊肿、口角歪斜等局部病证 直刺 0.3-0.5 寸,或平 小指桡侧指甲根角旁 0.1 寸。刺 0.5-1 寸,可向地仓透刺 主治:热病;心及神志病;胸胁痛。 天枢(大肠募穴)脐中旁开 2 寸 手太阳小肠经 :从手走头,分布于上肢外侧后缘,在手端上接相表里 1.腹痛,腹胀,便秘,腹泻,痢疾等胃肠病证 2.月经不调、痛经等妇 的手少阴心经,在头部下交同名的足太阳膀胱经 属小肠络心主治:头 科疾患直刺 1-1.5 寸,孕妇不可灸面五官病,热病,神志病及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病证伏兔 髂前上棘与髌骨底外缘连线上,髌骨外上缘上6 寸少泽(井穴)小指尺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