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家乡畸形的产业结构进程所.doc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562128713 上传时间:2022-10-26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52.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由家乡畸形的产业结构进程所.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由家乡畸形的产业结构进程所.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由家乡畸形的产业结构进程所.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由家乡畸形的产业结构进程所.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由家乡畸形的产业结构进程所.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由家乡畸形的产业结构进程所.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由家乡畸形的产业结构进程所.doc(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由家乡畸形的产业结构进程所 引发的经济学思考经济学院经济学99级 侯雁梁 学号:99104102 指导教师:徐茂魁教授既然是要讨论家乡这一区域的产业结构问题,就必须对有关产业结构的理论有深入的了解。所谓产业结构是指:“构成整个国民经济运行中的诸产业及其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关系的总和,是整个国民经济的全部经济资源在诸产业中的配置结构”。(杨治著:产业经济学概论)杨治教授在这里所定义的产业结构是宏观的就整个国家的国民经济而言的。我想不妨就此引出区域产业结构的概念:即在某个地区经济运行中的诸产业及其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着的关系的总和,是某一地区经济中,经济资源在诸产业中的配置结构

2、。区域产业结构是该区域内资源配置的一种状态或结果。反映着该地域内的经济关系和经济结构。 因为这里所引出的区域性产业结构,只是将杨治教授定义的产业结构加以狭隘,仍为产业结构范畴,所以关于“广义产业结构”的性质如系统性、功能性、动态性和整体性等在这里仍然适用。我们要使某区域的经济得到发展,经济效益得到提高,就必须对该区域的产业结构进化过程有充份的了解。这是因为,如果将区域经济关系看成一个系统的话,区域产业结构便是该系统的资源配置结构,而区域经济的发展,可以理解为该系统的功能。进而,如果我们要想了解区域产业结构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还必须了解一些有关系统科学的知识。结构和功能是系统科学的重要范畴,结构

3、将系统的各种要素组织成为一个有机整体。结构越合理,系统的各个要素的相互关系越协调,系统在总体上才能发挥越强大的功能。也就是说,结构和功能分别从内部和外部描述了系统的整体性质。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又具有辩证和统一的关系,具有不可分割性,结构是功能发挥的依据和基本条件,而功能又是结构的外在表现。在现实的复杂的情况下,结构和功能将呈现出各种组织与搭配形式。结构和功能的界定是相对的,可变的,结构决定功能,功能又反作用于结构。功能是一定结构的功能,结构必定表现为某种功能。一般来说,结构不同,功能不同;当然,也有可能结构相同,而功能不同。这与现实的客观条件有关。根据上述的系统科学的理论,区域经济的发展表现为该

4、区域经济效益的提高,也就是该区域的经济整体功能的改进,功能的改进必然意味着经济结构或产业结构的改变。不同的区域产业结构,必然与不同的区域经济发展状况相符合。随着某一地区经济的发展,该地区的产业结构也将随之发生变化,而这种变化又符合一定的客观规律。于是,我们便可以抓住这种规律,通过运用适当的区域性产业结构政策来调整该地区的产业结构,进而达到促进这一地区经济发展的目的。在这里我们又引出了区域性产业结构政策的概念。由于产业结构政策,产业组织政策和产业区位政策同属于产业政策,所以我们要想全面理解区域性产业结构政策,就不得不先引出产业政策的概念。产业政策是个具有“时间性”和“空间性”的概念,在不同的国情

5、下,以至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产业政策的侧重点和所依据的经济学原理是不同的。下面我将引用有关产业政策的比较精确的定义:“所谓产业政策,应是遵照经济发展中资源配置结构进化的客观规律,依据本国国情及其经济发展的阶断,以市场经济在国民经济的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为前提,由政府对国民经济的资源配置结构及其形成过程,进行的科学的、必要的、适度的、适时的引导和调控。从而,通过资源配置结构的不断优化,达到持续提高国民经济整体效益的目的,并寻求最大限度的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的经济政策”。(引自产业政策原理杨治著,1998年)。通过产业政策的定义,我们可以推导出区域性产业结构政策的定义。意即,所谓区域性产业结构政

6、策,就是关于某一经济发展区域内,有关该区域内产业结构调整和资源配置的政策,是产业政策的一个具体的层面,属于产业政策的范畴,因而有关产业政策的各种原理及规律对于区域性产业结构政策也应适用。前面已经提到,随着产业结构的发展,这种发展必将呈现出一定的规律性。首先对这种规律进行统计研究的是科林克拉克,他通过多年关于从业劳动力在三大产业间的移动的统计研究得出了一个重要的规律: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一国的劳动力构成,会逐渐由第一次产业占优势比重而逐渐移向第二次产业、第三次产业占优势比重。从一个国家的角度考察如此,从某一个地区的角度考察也应如此。此规律被后人称为“配第一克拉克”定理。它说出了生产要素中的人力资

7、源的配置结构随着经济的发展所发生的规律性变化,非常简洁地归纳了经济发展过程与产业结构进化过程的相关性。我们从产业结构的进化规律可以看出,随着经济的发展,随着人均收入的增长,产业结构将发生相应的变化。而且这种变化表现出有序的阶段性和规律性。因此,某个区域的经济发展水平,不仅表现在人均收入所达到的水平上,同样反映在产业结构的变迁上,不同水平的产业结构也将反映不同水平的国民经济整体效益和经济的发展水平。这是被大量的事实和实践证明了的。“配第一克拉克”定理是经过实践证明了的,并且是已被学述界认同的有关经济发展与产业结构进程相关性的理论。而在我的家乡却出现了与此理论相悖离的怪现象,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这

8、一现象能成为证明克拉克定理具有不严密性的现实依据吗?这需要结合现实情况的深入分析,不能只依靠一些表面的数句而盲目地得出结论。下表是北京市大兴县长子营乡泌水营村从1997年到2000年的村民总收入、人口数、人均年收入以及失业人口比重的情况统计表(表1) 年 项目1997 1998 19992000村民总收入(万元)3402310929142871村民人数 2520254825902610村民人均收入(元)1350122011251100年失业人口比重 86%127%16.8%20.5%从表(1)可以看到,从1997年到2000年,村民总收入从34.02 万下降到28.71万,下降了15.61%。

9、村民人均收入从1350元下降到了1100元,下降了18.52%。失业人口比重从1997年的8.6%上升到了2000年的20.5%。显然我乡泌水营村的经济是呈畸形的负增长状态。畸形表现在失业人口比例的增加上,负增长则表现在人均年收入的降低上。下表是泌水营村从业人员的产业构成表(表2)所谓从业人员的产业构成是指从业劳动力在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的分布比例,反映了从业劳动力在各大产业间的分配关系。 年 产业19971998 1999 2000 第一产业 6760.554.450.9第二产业 1816.513.212.8第三产业 152332.436.3从该表可以看到,随着时间的推移,劳动力在第

10、一产业(农业)中分布比例下降得非常之快,从1997年的67%下降到2000年的50.9%。第二产业的劳动力分布比例也有所不降,从1997年的18%下降到2000年的12.8%,但下降的辐度较小。第三产业的从业人员分布比例激增,从1997年的15%上升到2000年的36.3%。下面我们把从表(1)和表(2)所得到的结论加以比较。不难发现一个怪现象:经济的停滞仍至向负方向的发展,也能使劳动力从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向第三产业移动。这与以上我们对克拉克定理的分析似乎发生了矛盾。即,产业结构的进化过程并没有反映到真实的经济发展状态。以上的真实数据难到可以推倒我们关于产业结构的分析吗?我们可以以此对克拉克的产业结构理论加以否定吗?答案当然是不可以。我们不能为表中的数据表像所迷。我们要更深的去了解农村中的经济体制和经济环境,通过科学的反思与推理,找出产生这一怪现象的内在原因。 经过实际的考察了解到,沁水营村是一个经济基础相对薄弱的农村。全村没有一个工厂,唯一的集体企业是一家村办的农厂。全村没有系统的、健全的经济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