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国关史名词解释.doc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62123358 上传时间:2023-01-20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近代国关史名词解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近代国关史名词解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近代国关史名词解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近代国关史名词解释.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近代国关史名词解释.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近代国关史名词解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近代国关史名词解释.doc(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近代国关史期末考试 名词解释三十年战争 是指发生在16181648年的以德意志为主要战场的一次席卷欧洲的战争。它是欧洲国家间争夺领土、王位、霸权以及各种政治矛盾和宗教纠纷尖锐化的产物。战争起因于德意志新教诸侯与天主教诸侯及皇帝之间在政治、经济以及宗教上的矛盾以及欧洲诸强争夺欧洲事务主导权的矛盾。战争基本上以德意志新教诸侯和丹麦、瑞典、法国为一方,并得到英国、荷兰、俄国的支持;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德意志天主教诸侯和西班牙为另一方,并得到教皇和波兰的支持。1618年,捷克反对哈布斯堡王朝的起义,是三十年战争的导火线。整个战争分为四个阶段:波希米亚阶段,丹麦阶段,瑞典阶段,法国瑞典阶段。最终法国取得决

2、定性胜利。1648年,双方签订了威斯特伐利亚和约。根据和约,法瑞扩大了势力,德意志诸侯享有内政、外交上的自主权,新旧教获得同等地位。三十年战争和威约深刻改变了欧洲政治、社会、宗教格局,创立了一系列国际关系准则,是近代国际关系史的开端。维也纳会议 指1814年欧洲第六次反法同盟打败拿破仑一世后举行的一次国际会议,实质上是一次战胜国瓜分欧洲疆域,复辟封建王朝,镇压民族民主革命的反动会议。1814年9月,打败拿破仑帝国的欧洲各国封建统治者在维也纳开会,会议由俄英奥普四大国操纵,以正统主义、补偿原则和均势原则的标准,重新建立了欧洲的国际秩序。会议签署了最后议定书,通过建立瑞士永久中立国、建立尼德兰王国

3、等对欧洲领土的处理,建立起一道防止法国称霸的堤坝;欧洲各国封建王朝纷纷复辟,旧统治秩序得以恢复;分割了法国的海外殖民地;建立德意志邦联;还规定了外交官员的级别以及禁贩黑奴等。维也纳会议建立起一个在欧洲协调基础上的新的相对均势格局,即维也纳体系。这次会议及体系都是反动的,它无视历史的进步和民族民主意识的觉醒,竭力维护旧的封建秩序。会议后30多年间,欧洲君主专制国家极力维护维也纳体系,革命势力不断与之搏斗,并最终取胜。维也纳会议仅仅建立了短暂的和平。普法战争 指18701871年普鲁士与法国之间的一场重大战争,是普完成德意志统一的三场王朝战争中的最后一场。普法矛盾由来已久,19世纪60年代两国关系

4、恶化。法国企图阻止德意志统一,称霸欧洲,英俄则不愿法国过分强大,因而国际环境有利于普国。战争首先由法国发动,随着战局的发展,普鲁士由自卫转入侵略,法国战败,第二帝国崩溃。而后法德签订法兰克福和约,规定法国割阿尔萨斯和洛林的大部给德国,赔款50亿法郎,付清前德军驻巴黎及法国北部诸省,占领军费由法国负担。普法战争改变了欧洲政治军事格局,1871年德意志帝国成立,德国完成统一,成为强国,开始在欧洲占有优势,法国受到削弱,国际地位下降。普法战争还加深了法德的矛盾,为一战埋下祸根。德奥同盟 指1879年德国与奥匈在维也纳结成的秘密军事同盟。普法战争以后,德相俾斯麦为孤立和打击法国,力图联合奥匈,拉拢沙俄

5、,阻止法俄接近。而1878年柏林会议上俾斯麦偏袒英奥,使德俄关系恶化。为应付两线可能的进攻,俾斯麦选择与奥国结盟。俄奥在巴尔干的矛盾及俄对君士坦丁堡的威胁也使奥国需要与德结盟。1879年德奥同盟条约签字。条约规定一方遭到俄国进攻,他方应以全部兵力援助并不得单独媾和,一方遭到第三国进攻另一方保持中立,如果进攻国家得到俄国支持,双方共同作战。德国掌握着同盟的主动权。德奥同盟是德国外交的基石,也成了欧洲国际关系的轴心,后来的三国同盟即是此的扩大。德奥双方加强了防范俄国侵略的力量,这也引起俄国政府的警惕。再保险条约 指德相俾斯麦为孤立法国、讨好俄国,于1887年6月同俄国签订的一项密约。由于1879年

6、德奥同盟已保证了奥国在德、法战争中保持中立,这一条约又保证俄国的中立,因而对德国来说这是再保险条约。条约规定,缔约国一方如果与第三方处于交战状态另一方应保持中立,并尽力使冲突局部化;德国承认俄国在保加利亚与东鲁米利亚的绝对优势,表示在俄对海峡采取行动时保持中立。该条约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法俄同时结盟同时进攻德国的可能,它同两次地中海协定使法国几乎被完全孤立。但俾斯麦去职后,德国政府拒绝续订。法俄同盟 指法国与俄国为对抗三国同盟于18911893年间形成的秘密军事同盟。法国自普法战争以来长期陷于德国的外交包围中,急需结束这种孤立困境。而德俄关系的恶化、俄国在财政上对法国的依赖,德俄再保险条约的终止

7、和三国同盟条约的续订,都使俄国向法国接近。1891年法俄达成政治协定,提出一方受到侵略威协时,双方应同时采取措施。1892年法俄缔结军事协定,规定法俄受到三国同盟进攻时,双方相互支援,并规定了双方用于对付德国的军队数量,协定自1894年起生效。法俄同盟完全是军事同盟,其建立标志着欧洲大陆两大军事集团正式形成。美西战争 指18981899年美国为夺取西班牙殖民地而发动的一场重新瓜分世界的最早的帝国主义战争。这是美国垄断资产阶级为扩大商品销售市场、取得廉价原料和新的投资场所而发动的一次帝国主义战争。1895年2月古巴爆发反抗西班牙殖民统治的大起义,西班牙血腥镇压未果,而这些暴行引起美国人民的谴责。

8、美国扩张主义者趁机制造舆论,加强战争宣传。1898年2月美舰“缅因”号在哈瓦纳爆炸沉没,美国以此为借口向西班牙宣战,最终西班牙战败。1898年12月签定巴黎和约。根据规定美国取得波罗黎各和关岛等西属殖民地,取得菲律宾的宗主权,并实际将古巴变为美国的保护国。美西战争期间美国还占领夏威夷群岛和威克岛。通过美西战争,美国大大加强了它在加勒比海和太平洋远东地区的军事和政治经济地位,为进一步对拉美和中国的侵略创造了有利条件。美国从此加入了争霸世界的行列。门户开放政策 指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向列强提出的瓜分中国的政策。18981899年的美西战争,使美国无暇参与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1899年,美国政

9、府向列强提出所谓在华“门户开放,机会均等”的照会。美国承认各国在华的“势力范围”和它们的既得利益,同时要求在它们的势力范围内,美国享有均等的商业机会。1900年,美国第二次门户开放照会将开放范围扩展到整个中国市场。门户开放政策的根本目的在于削弱列强在中国的势力,为美国的侵略创造有利条件。它是美国崛起后争霸世界的表现,反映了美国在远东的侵略野心,从此美国走上了独立侵略的道路。门户开放政策使帝国主义暂时结成了侵略中国的联合阵线,它也是近代美国对华政策的基石。三国干涉还辽 是指马关条约签订后,俄、德、法三国共同干涉,迫使日本归还中国辽东半岛一事。马关条约规定清政府割辽东半岛给日本,使俄国意识到在远东

10、已出现了一个劲敌。俄国坚决主张在远东抵制日本的扩张,以保证俄国在远东的利益。德国此时在新外交路线的影响下,积极准备在争夺势力范围中扩大自己的地盘,远东则是一个重要的目标,同时它认为在远东支持俄国可将俄国注意力自欧洲引开而削弱法俄同盟,并缓解德国东部国境线的压力。法国因为有法俄同盟的背景,同时也为了防止外交上德俄接近,同意在外交上支持俄国。所以1895年4月,三国照会日本,要求其无条件放弃对辽东半岛的要求。日本在甲午中日战争中元气大伤,无力武力抗拒三国。1895年5月同意放弃辽东半岛,但要求中国增加3000万两白银的赔款。三国干涉还辽的外交背景相当复杂,日本外交是失败的,但三国也各有目的。然而,

11、列强间的这些交易都是以牺牲中国为前提的。三国干涉还辽后,一场瓜分中国的狂潮正在酝酿之中。英布战争 指英国同荷兰移民后裔布尔人建立的德兰士瓦、奥兰治两共和国为争夺南部非洲领土和地下资源而进行的一场战争,是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的一场战争。19世纪末南非德兰士瓦和奥兰治境内发现金刚石和金矿,英国人和布尔人都想占有这些资源。英国企图兼并两个布尔共和国,而布尔人靠拢德国对抗英国,双方矛盾逐渐不可调和。18981899年英国在外交孤立布尔人的情况下发动战争。布尔人不敌英国,被迫妥协。1902年布尔人停止抵抗,德兰士瓦和奥兰治并入英帝国。英国保证白人在南非的优势,并为布尔人恢复家园,根据1902年双方的和约

12、,英国攫取了蕴藏大量黄金和金刚石的布尔共和国领土,布尔人得到了英国给予的关于继续维持他们压迫剥削非洲人的地位的保证。英布联合起来,共同奴役南非人民。朴茨茅斯和约 是日俄战争后双方签订的媾和条约。日俄战争中俄国军事上的失利引起俄国内革命形势的高涨,使沙皇政府十分恐慌;日本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而自身已精疲力竭,双方都希望尽快结束战争。美国作为日本的最大债主,在日俄战争中得到许多好处,但不愿看到日本过于强大,因此美国出面调停。1905年9月,日俄在美国的朴茨茅斯城签订了和约。根据和约规定,俄国承认日本并吞朝鲜,并将旅顺、关东省、库页岛南部以及中东铁路的一段原来俄国的利益让给日本。日俄战争及和约标志着

13、日本的完全崛起。但和约并未解决旧有矛盾,反而产生了新的矛盾。随着日本的崛起,美日在远东、太平洋的矛盾很快尖锐起来,并取代原有的英俄矛盾,这对于远东的国际政治格局产生了很大影响。三国协约 指英国、法国、俄国为对抗三国同盟,通过法俄同盟、英法协定和英俄协定而结成的与三国同盟对立的一个帝国主义军事侵略集团。三国同盟成立后,法俄于18911893年建立同盟来与其对抗。进入帝国主义时代,列强实力对比发生了新的变化,后起的德国要求重新瓜分世界,大力扩充海军,与英国等老牌帝国主义国家争夺殖民地,这引起英国的担心。英布战争后,英国放弃传统的“光辉孤立”政策,逐步同法国接近,法德矛盾地使法国向英国靠拢。1904

14、年英法签署旨在瓜分殖民地的英法协定。而后英俄也开始接近,虽然英俄在近东、中亚和远东都有利益冲突,但这时英德矛盾的发展已超过英俄矛盾,俄国与德奥在近东和巴尔干地区的矛盾也超过了英俄矛盾。1907年,英俄签订瓜分殖民地的英俄协定。至此,三国协约正式建立。与三国同盟不同,三国协约没有一项共同条约,只有法俄负有军事责任,而英国拒绝承担军事义务。三国协约与三国同盟疯狂扩军备战,导致了一战的爆发。一战后随着协约国之间的矛盾不断加深,协约逐步瓦解。两次摩洛哥危机 指20世纪初法德两国为争夺摩洛哥所引起的两次战争危机。第一次摩洛哥危机发生在19051906年。1904年4月英法签订协定,法国承诺不干涉英国在埃

15、及的行动,英国 则承认摩洛哥是法国的势力范围,这侵犯了德国在摩的殖民利益。德国建议把摩洛哥问题提交国际会议讨论并在给法国的照会里以战争相威胁,法国对此持强硬态度,并得到英国的支持,局势骤然紧张。经过谈判,最终双方同意召开阿尔赫西拉会议讨论摩问题。由于英俄支持法国,会议结束时签订了有利于法国的最后议定书,承认摩的独立,但又承认法西对摩的警察控制权。第二次摩洛哥危机发生在1911年。阿尔赫西拉会议后,法国加紧了对摩的控制。1911年法国趁摩洛哥人民起义之机占领摩国,德国反应强烈并制造了阿加迪尔事件,这被英国认为是对其海上霸权的威胁并对德采取强硬态度。面对英国的强硬和国内的金融危机,德国被迫退让,与

16、法国谈判并达成协议。德国承认了摩国受法国保护,法国则给予德国一部分法属刚果殖民地作为补偿。1912年法摩非斯条约使摩洛哥沦为法国的保护国。通过两次摩洛哥危机,法英同盟关系加强了,而英德之间的矛盾更加恶化,英德两国积极备战,欧洲战事一触即发。波斯尼亚危机 指1908年由于奥匈帝国吞并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而引起的一次国际冲突,它反映了一战前德、奥、俄等帝国主义国家争夺巴尔干地区的尖锐矛盾。20世纪初,巴尔干民族解放运动高涨。奥匈企图吞并波、黑两省。1908年,土耳其爆发资产阶级革命,国内局势动荡。奥匈乘机拉拢俄国共同瓜分土的属地,签订了布何劳协定。但奥匈在俄国的目的达到前并吞了波黑两省,因而俄国向奥提出抗议并要求召开国际会议解决争端。波黑两省人民反对奥的兼并行径,并强烈要求与塞尔维亚合并。塞尔维亚政府也向奥提出抗议。19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