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装一一种审美的社会文化表征符号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562123352 上传时间:2024-02-14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3.6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服装一一种审美的社会文化表征符号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服装一一种审美的社会文化表征符号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服装一一种审美的社会文化表征符号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服装一一种审美的社会文化表征符号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服装一一种审美的社会文化表征符号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服装一一种审美的社会文化表征符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服装一一种审美的社会文化表征符号(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服装一一种审美的社会文化表征符号史珊珊(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四川成都610065)【摘要】本文运用符号学原理,阐述了服装作为一种符号,在人类交往活动中以其感性形式,最为优先和直观的展现了时代风貌,实现了人的自我意识的表达。文章从社会文化与审美诉求两个角度着手论证,在对后现代社会服装符号的论述中,运用了符号层级性原理,分析了后现代语境下服装符号所指的丰富性与不确定,生,并最终将服装导向了审美诉求之后的自我实现之高度。【关键词】服装;符号;审美1服装是一种符号符号作为信息交流的工具,是一个非实物性的独立系统,它代替客观事物的实体来表达概念和意义,从而作用于人的意识世界。英国学者特伦斯霍克斯在符号

2、科学一文中指出:“人在世界上的作用,最重要的就是交流”。服装是人们用来传达内心状态和意念的一种方式,它正是以其独特的感性形式表现着人类意识内容的变幻,承载着不同的时代、文化的表征,实现着个人之间、群体之间的交流与沟通。服装是一种符号首先体现在它是物质,是经过裁剪、拼接的纤维织物或人体覆盖物;继而,作为人体的附着物,它的存在表现它的服务对象一一人;最后,服装自身的表现性可以阐释出着衣人的特征、差异、状态等。可以说,物质与形式以及形式的意义是服装符号的三个基本元素。索绪尔在普通语言学教程中将语言活动分为语言和言语。同理,服装作为个体着装的形式出现时,它就如“言语”,表达着个体性。个体在交往活动中可

3、以根据需要,选择不同的风格、款式、质地的服装作为人际沟通的媒介,实现服装第一印象的传达、情感表达及自我表现、印象操控等功能。而与“语言”概念相对应的“服装”概念则不是穿戴的具体运用,它是站在社会的、历史的高度之上建构起来的符号系统,具有交际的、情感的、审美的、文化的、历史的意义。不可否认,服装具有意指功能,即它象语言一样,在公众思想的交流中传递着某种信息。2服装是社会文化的符号服装作为一种符号系统,是发展的、流动的,是民族的、国际的。罗兰巴特指出: “包括服装系统在内的整个文化都是一种语言。”文化结构同语言结构一样,也是由符号组成的。服装属于社会、文化的一部分,它好比一种无声的语言,参与了人类

4、活动的方方面面。服装的起源有很多种说法:“御寒防暑说”、“遮羞说”、“审美说”、“装饰说”、“性吸引说”等。但根据剑桥大学向托里斯斯切特在远征调查的人类学研究报告中提到的,导致土著居民进行身体装饰的诸种理由中,大部分都与宗教崇拜相关, “原始民族的服装主要就是被用作与神相通的工具”。古希腊祭祀酒神的情景,人们都盛装艳服,戴花冠或面具;屈原笔下山鬼中“披擗荔兮戴女萝”的形象,都是人们通过特殊着装以达到与他所敬拜对象的沟通。因此,服装在模仿神的形象中,在表现威严、敬畏与感情中,被赋予了神秘的含义。将具体的物质形式赋予精神的意义,这就是文化。人类在原始社会面临超越的存在时,通过心灵的主动创造,把一些

5、物质形式根据理解的需要转化为符号,这便是社会文化的最初表达。人类进入等级社会之后,服装的选择主要为统治者所垄断,形成严格的制度来约束、规范,以区分不同的身份及社会地位,成为协助实现等级区别的一种方式。中国古代袍服经学者总结就有五项作用:明贵贱、弘教化、尊祭祀、慎丧服、禁奇。可见在服制严格的社会中,个体着装自由有限,表达个体趣味和理想似乎是不太可能的事。古希腊人利用服装褶皱的浓密区别贵族与平民;哥特时期用鞋子的长短评定地位的高低;中世纪红衣主教有红袍、贵族阶级有天鹅绒和丝绸;在中国隋唐之际有以色彩分品级的官服制度等。这些无一不说明,服装是表达政治和社会功能的符号,它在维护权力的正当性的同时受到权

6、力的支持,极尽修饰之能事来创造美、表达权威。随着民主社会的到来,着装上的限制对于下层人民来说不存在了。工业化进程的国际化使服装不再局限于一个地区或国家而成为了时装,开始走向整齐划一和流通开放。表面上,服装已不是阶级特权的象征了,然而政治因素的隐退却并不意味着着装差别的消失,经济标准成为划分等级的新依据。服装依然是身份、地位的社会表征符号。而在当代商品社会中,服装符号已成为选择者所追求的生活方式和趣味的表征。波德里亚的“消费社会”理论认为,消费是一种可以通过商品符号来控制大众心理的手段。对商品的消费是对商品所可能体现的意义的消费。服装正是通过品牌及其所传达的情趣,似乎将人引导到一种富足的物质生活

7、中,赋予着装者在趣味、社会地位、主体性上的个性。“激起欲望的是名而不是物,卖的不是梦想而是意义。”人们表现的早已不是自己,而是服装符号的形象、品味及其所代表的生活方式。在后现代语境下,服装符号显现出杂糅并蓄的特点。流行体系融合着从众和孤立的欲望在做加速运转,以往自上而下的流行模式依然凑效。服装设计师根据拥有巨额财富的阶层的品味、嗜好,把握服装的总体方向,从而推广出符合时代特色的新颖符号。此后经过服装杂志、广告等媒体的介入和有预谋的选择推广,放在大众面前的便是所谓的时尚与经典的趋势。有人认为大众已成为主导时装潮流的力量,但事实并非表面所看到的那么简单。工业化的成衣批量生产导致了市场的貌似多元与丰

8、富,而实质上的统一与单调。出自大师的手工服装常被灌以“经典版”、“收藏版”而价格高昂,并非大众消费得起。服装符号选择上的自由及实际消费上的受缚,使大众将更多热情投入到选择的享受中,引起了流行体系不小的振动。符号的层级性理论认为符号的一个能指可能代表多重所指,一个层面的能指、所指相结合可以构成下一个层面的所指。在服装中,特别是在杂糅并蓄的后现代服装流行体系中,服装符码的能指大多为碎裂拼贴的融汇,即多种代码汇合于一个特定成分上形成特定符号,从而可以分出多级层次,造成所指的多元、丰富5 6及复杂性,也就造成了服装表征之模糊性。性别的模糊、阶层的模糊、种族的模糊等特性,都因服装的被选择而一同赋予给了个

9、人及社会。因此可以说,包容和流动状态使服装背后的含义丰富化,从而导致了其不确定性的产生。3服装是以自我实现、审美为最高诉求的符号服装作为承载物质和精神双重因素的符号,直接与个人发生联系,是个体意识最初的、最为直接的表达。人们借助服装这种感性的形式进行装饰美化,满足一定的需求,表达一定的感情、态度、价值、个性,在达到自我实现的同时,展现了审美冲动。“美的经验方面不是感性事物自身具有什么样的价值,也不是对永恒无限理念的表达,只是因为具有普遍可传达性,可以满足人的社会交往的兴趣,因而具有了价值。”服装美以短暂、变幻的表达来作为有利于人与人交往的文化形式,是他者目光下的自我实现和理想憧憬下的自我表达,

10、是审美冲动最典型的表达。虽然,在等级社会中个体服装的选择很有限,严格的制度、法律束缚着自由性的表达,但强势规约下的对美的追求依然存在。裴冕自创巾字、黄庭坚自制万字巾、司马温自造温公帽、谢灵运自设谢公屐、安乐公主造百鸟毛裙等,都因状貌新奇,引来市肆的仿效。再有屈原之好奇服,“带长铗之陆离兮、冠切云之崔嵬,被明月兮佩宝璐”,以表高洁之品性和脱俗之风貌;更有晋时之竹林七贤,着装与世俗相左,越名教而任自然。此二者更多的是在奇装异服中表达人生志趣、自我实现。这种自我实现是在文化冲突中、在流行过程中以“区别”替代“服从”,借助造型与穿着各种象征性外观,使个体和团体可以在社会秩序中能找到一席之地。在追求新颖

11、的、个性独特的驱动下,服装不象语言符号,更多的需要达成全社会的共识。在服装符号所指多元化、开放化、充实化的驱动下,服装的“离奇古怪”常常很有市场。审美诉求才是服装追寻的最高维度。即使在等级社会森严制度下以及当代自成体系的礼仪制度下,着装都是在遵守规约、考虑他者的接受与承认的同时,追求审美的最佳效果的。因此,服装是敢于打破对社会共同的约定俗成的遵奉的,而“打破”之举的原动力正是服装这个审美符号所传递的“自我实现”。后现代的服装特点在于多种代码汇合于一个特定成分,形成含义多元、丰富、复杂的符号来表达特定的概念。消费者们力图以不确定性使着装综合多种含义,立体的、典型的展示出他们在社会中的形象以及自我

12、。嬉皮士、朋克族等都通过特殊的造型在引人注目,或强做冷漠、或冷嘲热讽、或逃避现实。主流文化也吸收了亚文化中的多种元素,使它们变成脱离情境的象征符号,如美国西部牛仔帽、阿拉伯丝巾、土尔其式流苏、非洲花长裙,都被不少人作为造型中不可缺少的成分来实现“区分”以表达审美理想和生活态度。服装是通过其审美形态的直接构成物一一造型语言,来实现符号功能、传达观念意识、获取审美效应的。服装利用其符号形式即造型的表现力,唤起人们一定的情感体验,创造特有的情调和氛围,并最终指向一定的审美理想。参考文献:1】罗兰巴特流行体系符号学与服饰符码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2】罗兰巴特著,董学文、王葵译符号学美学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87;f3】让波德里亚著,刘成富、全志钢译消费社会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0。作者简介:史珊珊,女,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文艺学专业在读硕士,研究方向为文艺理论与批评。责编张小明校对陈雪万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