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万以内数的认识备课方案.doc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562119683 上传时间:2023-10-10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万以内数的认识备课方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万以内数的认识备课方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万以内数的认识备课方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万以内数的认识备课方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万以内数的认识备课方案.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万以内数的认识备课方案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有:1000以内数的认识;10000以内数的认识;整百、整千数加减法。“万以内数的认识”是数与代数领域“数的认识”中的重要内容。它不但是认识更大自然数和大数计算的基础,而且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同时,这部分内容也是培养学生数感非常重要的素材。学习本单元的内容之前,学生已经对100以内的数有了初步的认识,并会进行两位数的加减法计算了。在此基础上教学1000以内数的认识,学生能够准确领会教材的层次和紧密衔接的用意,把握教材前后例题的联系。备内容万以内数的认识1000以内数的认识(2课时)认识计数单位“千”;1000以内数的读、写

2、法及组成;千与百之间的关系;用算盘数数和记数10000以内数的认识(3课时)认识计数单位“万”;万以内数的组成;中间或末尾有0的万以内数的读、写法整百、整千数加减法(2课时)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近似数的意义备目标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能够正确地认、读、写万以内的数,理解各数位上的数字表示的意义,并知道这些数是由几个千、几个百、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2.明确万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能用符号和词语描述万以内数的大小。3.结合现实素材使学生认识近似数,能结合具体情境理解近似数的意义。4.使学生会用万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能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同时,能在算盘上表示出万以内的数。5

3、.使学生会整百、整千数加减法的口算,能在实际情境中选择恰当的方法进行简单的估算。过程与方法1.使学生经历数数的过程,体验数的产生与作用,能在具体情境中理解大数的意义。2.经历认识近似数的过程,进一步形成数感。3.经历用估算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过程,积累解决问题的基本经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用数来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进一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2.使学生在认数的过程中,建立新旧知识间的联系,进一步感受十进制思想,感受数学的简洁。3.使学生体验自主探究获得成功的喜悦,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备重难点重 点万以内数的读写、数的组成和数位的意义。难 点1.在数数的过程中,如何数

4、接近整百、整千数时拐弯处的数。课本、报刊杂志中的成语、名言警句等俯首皆是,但学生写作文运用到文章中的甚少,即使运用也很难做到恰如其分。为什么?还是没有彻底“记死”的缘故。要解决这个问题,方法很简单,每天花3-5分钟左右的时间记一条成语、一则名言警句即可。可以写在后黑板的“积累专栏”上每日一换,可以在每天课前的3分钟让学生轮流讲解,也可让学生个人搜集,每天往笔记本上抄写,教师定期检查等等。这样,一年就可记300多条成语、300多则名言警句,日积月累,终究会成为一笔不小的财富。这些成语典故“贮藏”在学生脑中,自然会出口成章,写作时便会随心所欲地“提取”出来,使文章增色添辉。宋以后,京师所设小学馆和

5、武学堂中的教师称谓皆称之为“教谕”。至元明清之县学一律循之不变。明朝入选翰林院的进士之师称“教习”。到清末,学堂兴起,各科教师仍沿用“教习”一称。其实“教谕”在明清时还有学官一意,即主管县一级的教育生员。而相应府和州掌管教育生员者则谓“教授”和“学正”。“教授”“学正”和“教谕”的副手一律称“训导”。于民间,特别是汉代以后,对于在“校”或“学”中传授经学者也称为“经师”。在一些特定的讲学场合,比如书院、皇室,也称教师为“院长、西席、讲席”等。2.理解多位数中数位的意义以及相邻数位之间的十进关系。3.如何读写中间或末尾有0的数。死记硬背是一种传统的教学方式,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但随着素质教育的开展,死记硬背被作为一种僵化的、阻碍学生能力发展的教学方式,渐渐为人们所摒弃;而另一方面,老师们又为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煞费苦心。其实,只要应用得当,“死记硬背”与提高学生素质并不矛盾。相反,它恰是提高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前提和基础。第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考试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