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考生之家庭教育3篇.doc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62115868 上传时间:2022-11-26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2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考生之家庭教育3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中考考生之家庭教育3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中考考生之家庭教育3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中考考生之家庭教育3篇.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中考考生之家庭教育3篇.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考考生之家庭教育3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考生之家庭教育3篇.doc(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考考生之家庭教育3篇家庭教育中家长须知“七大七小”规那么1.感受道理当今许多父母很难忘却自己高高在上的身份,他们把孩子当孩子看,是需要管束的对象;把孩子当学习机器看,是需要填鸭的对象,但绝不会把孩子当人看,是需要尊重的对象。他们不愿意蹲下来,从孩子的角度分析p 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除了庞大的期望和沉重的爱心,父母根本就是蛮横不讲理,他们反而一天到晚都跟孩子讲道理。一份调查显示,孩子最最反感父母的就是唠叨,一天到晚就讲些破道理大事小事都要讲一百遍从幼儿园讲到如今,这给孩子带来什么感受?人是情感动物,他只相信自己的感受,从心理学上说,并不是真理照亮了我们的成长,而是感受引导着我们前进,孩子

2、尤其如此。当孩子说我饿时,父母说才吃的,不饿;当孩子说我热时,父母说今天不热。除了否认孩子的感受,父母还会把更多负性情绪带给孩子。当你问玩笑地问是爸爸好,还是妈妈好?孩子满脸疑惑地看看爸爸又看看妈妈,他的感受是:爸爸还是妈妈做了什么坏事吗?当你说我花那么多钱供你上学,你知道吗?孩子的感受却是:家里的钱都被我用来读书了,爸爸妈妈为此很痛苦,我可能就不应该读书。当你说这次考试那么差,不许玩!孩子的感受是:我学习学不好,玩也玩不好,我是无用的人。当父母天天吵架时,孩子的感受是他们不爱我。当父母随意侵入孩子的个人空间时,他的感受是,这个世上没有属于我的东西,我是没必要存在的!我们都说,好的亲子关系胜过

3、一堆教育,亲子关系不好是从哪里开始的?不尊重孩子的感受!可以说它是亲子障碍的第一杀手!当孩子的感受被否认时也就是他的情感流动被阻断,他的沮丧、对成人的不理解、对世界的恐慌将长久地覆盖在心头,不要说学习了,他对一切都没有兴致,像软骨病一样瘫痪了,父母把心掏出来,孩子无动于衷!不在于你说什么,在于孩子听到什么,不在于你做什么,在于孩子感受到什么。注意孩子的感受,体验孩子的感受,肯定孩子的感受,表达孩子的感受,你就是伟大的父母!2、习惯神童我们对于奇迹的盼望可以说烙在基因里的,人类对自身奇迹的盼望那就是神童,中国人的神童情结尤其重!在生命中能与生儿育女的酸甜苦辣相比的经历实在不多,假设能生个神童的话

4、,这一切似乎都免除了。可实际上神童的家庭可能遭遇更多的不幸,因为归于平淡本身就是不幸。全世界各国的神童事迹都证明了神童并不神奇。因卡尔威特的教育一书而知名的德国奇才卡尔威特8岁时运用6国语言,并通晓五门学问,尤其擅长数学。9岁进大学,16岁获博士学位。至此他成功了吗?23岁他发表了但丁的失误一书,成为研究但丁的权威而不是人们期盼的大科学家,这样一本学术著作奠定他是伟大人物吗?充其量小作而已。韩国宇宙级神童金雄熔三岁多就入汉阳大学学习,四岁到_电视台表演,3分钟解决了一道不定积分的大学试题,全世界为之惊骇!但17岁参加高考,在录取生中他名列倒数。神童为社会奉献了什么?只不过奉献了一个奇迹现象,说

5、明人类大脑的潜力无限罢了。那么真正的教育是什么?叶圣陶先生说:教育简单地说只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一点也不错,德育就是要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智育就是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体育就是要养成良好的锻炼身体的习惯。单在培养孩子良好习惯上,父母都做不好,谈什么培养神童?可以说,父母不在培养良好习惯就是培养恶劣习惯。许多父母为孩子做好一切:大到做饭、洗衣、接送上学,小到系鞋带、削铅笔、剥蛋壳,孩子除了形成依赖的习惯,没有其他行为的时机。有些父母想培养孩子预习、复习、作笔记、按时作业的习惯,但自身文化不高而力不从心。有些父母要求太高,有些父母一味说教,有些父母自身恶习太多,都导致习惯培养的失败。习惯

6、意味着意志力,意味着自我控制力,意味着效率,意味着一切是自然:优秀是一种习惯。假设你真心渴望孩子优秀的话,那么就变神童情结为习惯情结:一定要帮助孩子养成哪怕是一个良好习惯!3.空间爱心卢勤总结如今的孩子有三大三小:生活的空间越来越大,生长的空间越来越小;住房的面积越来越大,心灵的容积越来越小;学习的压力越来越大,学习的动力越来越小。说到底三小是一小:心灵空间的狭小。人生活在自然空间里,我们的成长就是对空间的进军,我们又生活在心灵空间里,我们的成长还是精神体验的扩大,这两大空间的拓展才能支撑起一个人真正安康地成长。可怜天下父母心,哪个父母不爱孩子啊,得意心带来的却是亲子关系的一片紧张,不满者有之

7、,怨恨者有之,仇恨者有之,仇杀者有之,中国人的亲子关系处在从含在嘴里怕化了,到家破人亡的两个极端阶段。正是这个原因导致心理营养不良、心灵枯萎、心理夭折而分开正常的社会生活,在心理咨询中遇到的太多太多了。司马光说为人母者不患不慈,患于知爱不知教也!许多父母以各种理由把孩子捆在学习上,告诉孩子将来社会多么多么竞争,孩子几乎没有自由,除了疲惫的学习,任何体验都被爱心斩断,没有体验哪有思维的成长?哪有空间的扩展?当孩子最终对一切都无所谓时,父母无回天之力,心理咨询也同样异常困难,一位十六岁的中学生说我不知道什么竞争,我如今就不想竞争了。一个人的成长其实就是拓展空间和处理空间中的问题,假设孩子在这方面没

8、有得到足够的锻练,它靠什么打将来?西方谚语不要告诉我他有多少才能,只要告诉我他到过哪些地方读万卷书,行千里路,正是对空间最深化的认识。空间在人格心理学上也意义重大,人的素质多大来于业余活动,一个人可以自由支配时他的个性才能得到充分的开展。同时空间味着一个人的平安范围,它带来的问题是被动、束缚、控制,这种人长大了只能做机械的事,并对爱人有疯狂的控制欲,伤害家庭伤害下一代。而和谐宽松的家庭其孩子那么冒险、主动,并能与别人打成一片,很容易获取成就与幸福人生。给孩子一个自由的空间,你就是伟大的父母!4、品德分数当把教育的一切技巧和方法都撇开后,发现最核心的还是人为什么会成为人的人格问题。才能、专业、学

9、识主要是帮助我们解决做事的问题,但不解决做人的问题,你很难有做事的时机,或者是做不长。中国传统的教育,修身、养性、齐家、治国、平天下。首当其冲就是成人,一切从修身开始,这是人生最低目的。人格中个体性的一面最重要的品德就是爱劳动,社会性的一面最重要的品德就是同情,引深为博爱。马克思说劳动是人的第一需要,真是天才的哲学论断。人是活在意义中的动物,所谓意义就是价值,价值是如何诞生的?劳动中得来,任何有欣赏价值的或值得拥有的东西都是因为凝聚着劳动。只要劳动中我们才学会真正的感恩和责任,我们的孩子得到太多免费的东西了,于是什么东西都没有价值,最终人生没了价值。从心理学上说,马克思的话一样是天才的论断,劳

10、动是内在需要,是人跟世界最原始的联络,被剥夺劳动的人失去的不将是价值而将失去人格,成为心理安康最低下的人。另外,剥夺劳动也就是阻止儿童社会化的进程,同样造成心理安康低下或扭曲。美国的家庭教育可用一句话来表达:给孩子制定一个家务劳动方案。父母每周一次贴出要孩子干的家务劳动内容,检查完成情况,给予家务报酬,使孩子因自己的劳动而产生一种完成任务的成就感。劳动是中国父母最看不到的地方,中国父母能看到的就是作业做没做考了多少分。被母亲逼学习而杀死母亲的少年犯徐力他只自豪两件事,一是给一位孤寡老人做过饭,一是在母亲生病时搬过煤气罐。一切恶劣品德从好逸恶劳开始,假设父母正在培养这样的人,那,这个家庭也就差不

11、多了!5、状态才能智力是许多父母脑海里另一个根深蒂固的信仰,于是不惜一切手段_童。高智商的人解决问题容易一些,但不等于成功就容易一些,世上有多少事非智商180不能做呢?只要智力正常,就足够成功了。如今许多父母已经意识到最终还是才能重要,所以看重素质教育,并且承受了情商概念。我在这里不用情商智商,是因为这两个概念太专业了,大部分人对它的理解都比较模糊,而状态更形象,它比才能更重要。我们都有一种体验,一旦衰弱或生病,你的眼神、声音、动作、食欲全变了,而一旦恢复,又神清气爽,理想的云帆又高悬起来,这就是状态。在体育运动中我们也看到,运发动不在状态时,便出不了成绩。才能不重要,如何出色地发挥才能才重要

12、啊!许多儿童已经失去了应有的天真灵气,活泼、浪漫、欢笑在他们身上已不复在在。作业本前磨蹭,奥数班上瞌睡,钢琴课上发呆,如今的中小学生三分之一以上厌学,是他们智力不行吗?不,是他们根本就不在学习的状态!唠叨、逼迫、打骂、挖苦、父母之间的争吵早让孩子蔫了,孩子既不能吸收,也不能发挥,完全是一种病态。不在状态,奢谈什么成长,什么将来!说真的,成人身心疲惫已经够不幸了,假设从儿童开始就是身心疲惫的状态,就是机械的状态,父母把孩子带到世上做什么啊!孩子状态好,比什么都重要,一好百好。有父母说起孩子,要他学习就死了,要是做怪事马上就活了,找到状态谁都会活的,哪里让他活哪里就是他成长的方向!我们都渴望回到童

13、年,不就是渴望童年的状态吗?请父母们相信,大凡一个能作出成就的人都是永葆童心的人!保护好孩子的童真状态是父母的责任!6.兴趣知识由于缺乏最高理念,于是一些次要的东西便成了根深蒂固的理念,比方知识就是力量,许多父母都被这一巨人的声音所蒙倒,如今行不通了,运用知识才是力量,知识也不会自动地改变命运,出色地使用知识才能改变命运,许多父母还在逼孩子走一条老路:死读书、读死书、读书死。学习的最高境界是自己想学,而到达这个境界只有一条途径:兴趣。如何出色地使用知识,答案仍然是兴趣。兴趣是什么,兴趣就是求知的天然欲望,就是好奇心,知识不重要,求知才重要啊。从心理学上讲没有一个人不爱学习,关键在于学什么怎样学

14、,假设把求知的欲望给培养没了,那还唱什么戏啊。求知途径是:兴趣爱好痴迷,父母的任务就是帮助和引导孩子走到这一步,孩子至此就有了脱颖而出的优势,优势就是人生大势,没有优势那就等着平庸。7.理念方法当今家庭教育的最大弊端,莫过于不管是年老的祖父母还是许多年轻父母,其教育思想还停留在凭感觉、摆权威或是随大流、赶时髦的摇摆状态,大多数人在头脑中一直没有一种稳定的教子思想和方法,对孩子的教育往往缺乏一贯性和长远观点。这是家庭教育中所有问题的核心,我们的父母最最缺乏的就是可以支撑孩子一生的哲学理念,根本上都是在方法技巧上作文章,获得的只是一鳞半爪的破碎的东西。从理念上,现代家长分为三种类型:第一类园丁型的

15、,既懂教育,又有责任心,这种家庭的孩子特别容易成功,但父母最难,因为它要求父母掌握儿童心理开展的规律,这是现代人本的;第二类是懒汉型的,不懂教育,也没什么责任心,不管不问,靠天收,这种家庭里的孩子一样有成功的可能,这是传统自然的;第三类是倒帮助型的,不懂教育却特别有责任心,打着为你好的旗号,一分钟也不停顿对儿童的戕害,大量失败的孩子都是由这类家长制造出来的,这是扼杀人性的专制。教育孩子的十大误区一、让保姆或祖辈带孩子很多中国父母以为孩子只要身边有人看着,没有生命危险就好。其实从出生开始,孩子就需要和别人交流。不会说话也可以交流。肌肤的接触、拥抱、关注的目光、和他说话。孩子需要不断的交流,会变得

16、比较聪明,对爱有平安感。我们很多家庭的孩子,是在没有关注的环境下长大。脑子会变得怪异呆滞。然后永远缺乏爱的平安感。终生追求那童年,婴儿时期失去却永远追不回的爱。还有,保姆、爷爷奶奶与孩子没有切身厉害关系,他们只会把他照顾好,满足他的衣食需求,也不会去管到底自己有没有做对,也许他们也不知道什么样的教育方式才叫做对,甚至许多年轻父母自己也不知道,因此他们不懂得什么是爱,于是把爱就变成了伤害!例如:孩子摔倒后,奶奶会赶紧抱起孩子,爷爷会骂:都怪你,摔了我宝贝!这样的教育,培养的是小孩的一种推卸意识:什么都是别人的错,不从自己身上找原因。二、把孩子当夸耀的工具中国人一方面爱面子,一方面想鼓励孩子上进。常常说,你看人家孩子多用功,成绩多好。人家又得了什么奖。这种比较最要不得。况且常常是当著很多人的面说。这并不是孩子不愿意做好,实在是你的基因问题太多。你每一次把孩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