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单元统计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62113311 上传时间:2023-12-12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六单元统计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第六单元统计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第六单元统计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第六单元统计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第六单元统计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六单元统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六单元统计(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六单元统计单元分析 主备人:王丽霞一、 学习内容例1理解众数的意义及特点。能根据具体的问题,选择适当的统计量表示数据的不同特征。例2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了解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根据复式折线统计图回答简单的问题。根据数据的变化进行数据分析和合理的推测。二、学习目标1. 理解众数的含义,学会求一组数据的众数,理解众数在统计学上的意义 。2. 根据数据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统计量表示数据的不同特征。3. 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了解其特点,能根据需要,选择条形、折线统计图直观、有效地表示数据,并能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和预测。三、编排特点1在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教学众数和复式折线统计图。教材在

2、编排本单元内容时,注意通过与先前统计知识的联系,帮助学生理解所学内容。如,众数的含义就是通过与平均数的对比来认识的,复式折线统计图也是由单式折线统计图引出的。这样既有助于加深对前面所学统计知识的理解,也便于对新知识的领悟。2 提供丰富的生活素材,凸现统计的意义和价值。本单元所选素材涉及到体育、气象、消费等方面,不仅扩大了学生处理信息的范围,加强了与生活的联系,同时体会到统计知识的作用,明确学习目的。四、具体编排例1编排思想:1、创设舞蹈比赛选拔队员的情境,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2、呈现了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方法。3、通过全班的交流,教师进行总结,给出了明确的答案。4、给出众数的概念,突出其特点。教学

3、建议:1、引导学生分组讨论,从一组数据的极差和均匀程度分析怎么确定身高,再汇报交流。2、给出众数概念后,注意让学生在分析比较中理解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的联系和区别,进而理解为什么用众数来确定队员的身高,理解众数的统计意义。例2编排思想:1、利用复式统计表给出中国和韩国第9-14届亚运会获金牌情况,再用单式折线统计图分别进行描述,让学生比较两国金牌数量的变化情况。2、发现这样比较不是很直观方便。3、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4、明明给出提示。5、让学生完成复式折线统计图。6、聪聪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的必要性和特点:便于比较两组数据的变化趋势和差异性。7、提出个问题让学生思考,进一步体会

4、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教学建议:1、引导学生根据统计表和统计图比较均可。2、比较的问题可多样,如增减变化情况和相差情况等。3、注意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学习:让学生回忆单式条形统计图合并成复式条形统计图的过程。4、教师归纳画图的方法和规范性。5、结合回答问题认识统计的意义。五、教学建议1 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教学。教学本单元时,可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与所学知识的对比,体会统计量的含义及统计图的特征和适用范围。如,教学复式折线统计图时,可先用单式折线统计图分别表示两组数据,让学生体会到,单式折线统计图可以清楚地反应出一组数据的增减变化,但在对两组数据进行比较时就不方便了,由此引出复式折线统

5、计图。从而使学生深切体会到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优势,加深对折线统计图的认识。.注重对统计量的意义的理解,避免简单的统计量的计算。教学中应避免单纯从计算的角度引导学生学习统计知识,应当注意对统计量意义的理解。如众数,不仅要让学生知道什么是众数,会求众数,更要注意结合具体数据理解众数的作用和特点。如教材第122页例1要解决“挑选身高是多少的队员参赛比较合适?”这一问题,实际上就是选用合适的统计量来描述15个候选队员的身高的集中情况,教材先让学生用平均数、中位数来描述,发现不能很好地反应身高的集中趋势,然后引出众数,由此体会众数的特点:在一组数据中,如果个别数据有很大的变动,且某个数据出现的次数最

6、多,此时用该数据(即众数)表示这组数据的“集中趋势”就比较适合。教学时则可按此思路帮助学生理解众数的统计意义。3. 教学评价注重过程性评价。让学生经历简单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过程是学习统计知识的首要目标。这就要求教师应创造尽可能多的机会让学生亲自从事简单的统计活动,如调查同学们的视力情况、所穿鞋子的号码、喜爱的电视节目等。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投入到各种活动中,留给他们足够的独立思考和自主探索的时间与空间,并在此基础上加强与同伴的合作与交流。从事统计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应起到引领、指导的作用,例如,教师可以提出一些问题引发学生的讨论:你们准备如何收集数据;用什么方法展示数据;哪些数据经常出现

7、;数据反映出什么趋势;从这些数据中能得到什么结论;从这些结论中能预测到什么等等。.适当把握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的教学要求。关于选择平均数、中位数、众数作为一组数据的代表问题,学生较难理解,有时没有唯一正确答案,只有合适与否的问题。因此要开放些。注重学生结合实际问题对这三个统计量的联系和区别的理解,淡化纯数值的计算。第一课时 认识众数 主备人:王丽霞【学习目标】1:理解众数的含义,学会求一组数据的众数。 2:根据数据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统计量表示数据的不同特征。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的一些简单问题,感受数学在生活中应用。【学习内容】教材第122123页的例1及做一做,练习二十

8、四【学习过程】一、揭示课题和目标同学们,这节课咱们一起来学习第6单元统计的第一节众数。这节课的学习目标是:(同上)过渡:目标明确了,要达到这节课的学习目标,靠大家自学,怎样自学呢?请看自学指导二、自学指导1、认真看课本第122-123页的例1,看图、看文字,重点看例1中黄色的部分。根据以上数据,你认为参赛队员身高是多少比较合适? 2、思考:(1)什么是众数?(2)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有什么联系与区别?.6分钟后,比谁会做与例题相类似的题!三、先学1.看一看,学生根据“自学指导”认真看书自学,老师巡视,确保每名学生都在认真看书自学。2.考一考:老师:下面老师抽两名后进生上堂板演第123页做一做的

9、14小题、其余同学请写在书上。(1)老师巡视,了解学情。(2)收集错例让学生上堂板演。(3)订正时有黄粉笔。四、后教1、老师:先看123页做一做第1小题.认为对的请举手? 2、看第2小题.(1)若对,认为对的请举手?为什么?若错,认为错的请举手?为什么? (2)生说师总结:(板书)中位数:一组数据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在最中间的那个数叫中位数。众数: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那个数叫这组数据的众数。3、 看第3小题,认为对的请举手?为什么?认为错的请举手?为什么?4、 看第4小题,认为对的请举手?为什么?认为错的请举手?为什么?5、 评价正确率、板书。6、 学生订正错题。五、全课总结老师:什么是众数?众数与中位数的区别?学生总结。六、 练一练过渡:下面,大家就运用新知识来做作业吧,有信心做全对、字写端正的同学请举手?练习:练习二十四第1、2、3、4题作业:练习二十四第5、6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