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课 社会生活的变迁8.doc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562110237 上传时间:2022-11-24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19课 社会生活的变迁8.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第19课 社会生活的变迁8.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第19课 社会生活的变迁8.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第19课 社会生活的变迁8.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第19课 社会生活的变迁8.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19课 社会生活的变迁8.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19课 社会生活的变迁8.doc(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社会生活的变迁教学设计 西交口中学曹俊霞【课标要求】 知道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掌握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新中国建立后,美苏对中国的外交态度;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万隆会议;“求同存异”方针;周恩来在建国初期的外交活动。2.过程与方法:(1)识图解图概括表述,引导学生利用教材的四幅插图说明新中国积极主动地外交态度,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思想和周恩来在建国初期的外交活动;(2)比较鉴别新中国独立自主和平外交与中国屈辱外交之别;(3)讨论探索“周恩来为什么能够改变万隆会议的航向?”3.情感态度价值观:(1)认识到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新中国采取的

2、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为我国赢得了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为建立新型、平等、和谐的国际新秩序作出了重大贡献。万隆会议的成功,赢得了广大亚非国家的理解和尊重,开创了外交新局面;(2)了解新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和作用,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教材分析】本课主要介绍的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形成和“求同存异”方针的提出。通过全面介绍新中国诞生之初的外交态度、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从提出到推广并在世界上被多国接受以及万隆会议召开和外交斗争等问题说明了五十年代时新中国的外交情况。这也为外交事业的发展的教学做了铺垫。本课的重点就是外交政策的两项重要的精髓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万隆会议上提出的求同存异”方针。【学情分析】初中学

3、生对外交历史往往较感兴趣,尤其对周恩来的外交风采格外敬佩,但是他们对外交活动的背景、目的、意义往往不太清楚。为增强学生的体验和感受,教师可以在课堂上放映一些历史图片和资料,让概念化的事和人变得生动。另外,八年级的学生对社会性质的差异、矛盾认识有限,所以教师需要营造相关的历史背景,让学生能感受到当时中国外交的困境,从而让学生体验周恩来的外交成功。【教学重点】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求同存异”方针。【教学难点】建国初美苏对华政策的不同和万隆会议上一些国家对中国的指责、攻击所揭示的国际关系的本质。【教学方法】 讲解分析法、图片体验法、活动教学法。【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多媒体

4、展示画面:回顾历史,清政府一次次签订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师生共同简述危害),待学生进入情境后,教师提问:你能用几个词来概括近代中国外交的基本特征吗?师生共同回答:不平等、不独立、无自主权。(设问)新中国的外交形象有没有根本改变?又取得了哪些外交成就?带着这些问题,我们一起来学习第15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二、共同探讨组织学生阅读课本76页第一段、第二段内容。多媒体展示历史地图:新中国建立初期的外交形势。教师设疑:同学们想一想,我们国家刚刚建立之初,所面对的外交环境是怎样的?师生共同小结: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国家对中国的敌视;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对中国的支持;独立的亚

5、非国家需要互相帮助、互相合作。教师设疑:面对我们所处的国际国内环境,你认为我们应采取什么样的外交政策?多媒体展示材料:毛泽东在新中国成立的那一天,就向全世界宣告:“本政府为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的唯一合法政府,凡愿遵守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重领土主权等项原则的任何外国政府,本政府均愿与之建立外交关系。”小结: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教师设问:那么在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指导下,我国取得了哪些重大的外交成就呢?1.建国第一年同苏联等17国建交(1)建国后的第一年与中国建交的17个国家(多媒体展示)(2)中苏建交,毛泽东访苏并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展示课件,要求学生在课

6、本上找出此项外交成果取得的意义)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教师设问:什么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它是如何提出和确立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有什么意义?(要求学生快速阅读课本77页相关段落内容,并提炼要点。)师生小结:(1)什么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互相尊重领土主权(后改为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惠(后改为平等互利)、和平共处。(2)它是如何提出和确立的?1953年,我国政府同印度政府就西藏地区的关系问题进行谈判。周恩来首先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处理两国关系的原则。1954年,周恩来出访印度和缅甸,中印、中缅发表联合声明,正式确立“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指导中印、中缅

7、两国关系的基本准则。(3)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有什么意义?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国际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标志着我国外交政策的成熟。3.日内瓦会议(1954年)要求学生快速阅读课本76页“导入框”和79页“自由阅读卡”有关日内瓦会议的材料,简单介绍日内瓦会议的时间、内容和周恩来作出的贡献,强调:中国第一次以五大国之一的身份出席日内瓦会议。4.周恩来参加万隆会议(1955年)要求学生快速阅读课本78页的所有内容,然后讨论四个问题:(1)从参加国看,这次会议有什么特点?(特点:第一次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国际会议)(2)会议的中心议题(主题)是什么?(主题:保卫和

8、平、争取民族独立和发展民族经济等)(3)遇到了什么困难?(多媒体展示材料:帝国主义国家挑拨一些国家当着中国代表的面攻击共产主义,甚至怀疑中国对邻国搞“颠覆”活动,让学生分角色朗读破坏会议的各国代表的发言)(4)周恩来为什么能改变万隆会议的航向?(多媒体展示:周恩来的发言,发言的精髓就是:求同存异。)师生共同探究:什么是“求同存异”?请结合万隆会议的主题谈谈你的理解?小结:(多媒体展示)同:保卫和平、争取民族独立和发展民族经济等异:社会制度不同、建设道路不同教师引领升华:“求同存异”的方针,是打破会议僵局的关键,它促进了我国与亚非各国的团结,开创了我国外交的新局面。拓展:在万隆会议上还形成了一种

9、精神万隆精神。多媒体展示:亚非人民团结一致,保卫世界和平,增进各国人民间友谊的精神,称为“万隆精神”。三、课堂小结多媒体展示本课知识结构图:建国初我国的外交成就独立 建国第一年同苏联等17国建交自主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周恩来)的和 日内瓦会议(1954年)平外 周恩来参加万隆会议:“求同存异”交 小结:新中国成立之初,面对险恶的国际环境,我国通过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和万隆会议的成功,在外交上取得了重大成就。这也为新中国赢得了良好的外部环境,树立了崭新的国际形象。这都是在党的领导下,新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的体现,同时也为我们此后的外交的突破和进一步发展创造了条件。【板书设计】独立 建国第一年同苏联等17国建交自主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周恩来)的和 日内瓦会议(1954年)平外 周恩来参加万隆会议:“求同存异”交【课堂检测】 (多媒体展示)【布置作业】 基础训练【教学反思】八 年 级 历 史 校 内 公 开 课 教 案授课课题: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授课类型: 新 授 课 授课班级: 八 (6) 班 授课教师: 韦 爱 红授课时间: 2016年5月10日南 屏 中 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