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哲学石中英最后一章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62106901 上传时间:2022-09-21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2.3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哲学石中英最后一章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教育哲学石中英最后一章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教育哲学石中英最后一章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教育哲学石中英最后一章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教育哲学石中英最后一章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育哲学石中英最后一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哲学石中英最后一章(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章 公正与教育 第一节 公正与人生1. 日常生活中的“公正”用法1)作为一个价值范畴被使用。2)这种行为态度、方式、结果是直接关涉他人利益的,而不是直接关涉自我利益的。3)“公正”是一种特殊的关涉他人的态度、方式及其结果。 公正就是一些特殊的原则体系。2. “公正”的词源 是一种评价的原则,又是符合某种评价标准的理想社会状况,还是一种特有的值得赞扬 的个人品质。把“应得”作为公正关键的内涵。根据这种理解,不管是一个人,还是一个社会群体, 或是整个社会、国家,只要能够根据法律得其所应得,那么“公正”或“正义”就得到了实 现。3. 西方政治哲学传统中的“公正”概念柏拉图在理想国一书的副标题就是

2、“论正义”,整本书所讨论的核心问题就是公正或 正义的问题。柏拉图把公正或正义分为两类,一类是城邦的公正或正义,一类是个人的公正或正义。 城邦的正义即“每个人必须在国家里执行一种最适合他的天性的职务。” 个人的公正或正义就是灵魂的三个部分理智、激情和欲望秩序井然、相互协调, 使得整个心灵处于一种和谐的状态。亚里士多德区分了“分配性公正”与“矫正性公正”两种不同的公正类型,还提出了“以 平等对待平等”的主张。康德阐发了正义或公正就是守法和应得的古老思想,把正义看成是“普遍立法意志”的 体现和文明社会的基础。在康德看来,分配正义或公正才是政治正义或社会正义的核心内容。罗尔斯继承了康德的思想,提出“作

3、为公平的正义”(justice as fairness)。核心思想是: “所有的社会价值自由和机会、收人和财富、自尊的基础都要平等地分配,除非对 其中的一种价值或所有价值的一种不平等分配合乎每一个人的利益。”它包括了两个原则:第一原则又称平等自由原则,关乎公平的政治权利,处于优先地位; 第二原则又称差异原则,涉及社会与经济利益的分配。(同前?)诺齐克认为 “正义是尊重人们私有权和拥有财产的权利,同时让人们用他们所拥有的东 西自由地决定自己的所作所为。”在如何保障和扩大社会公平方面,诺齐克反对过分地依赖国家,主张新自由主义所一贯 坚持的“最小国家”或“有限国家”理论,认为应该充分地发挥市场的调节

4、作用而不是国家 的强制作用。马克思和恩格斯:造成社会不公平的真正根源是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是资本主义的私 有制。因此,他们认为,不从根本上推翻资本主义的私有制,建立起与现代化大生产相一致 的社会主义制度,就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社会公正问题。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为实现广泛意义 上的社会公正提供了可靠的制度保障。“公正”或“正义”概念:第一,作为一种政治价值或社会价值观念,公正是指政府或公共管理部门在公共资源(机 会、权利、利益、荣誉等)分配过程中能够依据公认的原则使得每一个人“得其所应得”,既 不多也不少。第二,作为一种个人德性,“公正”是指一个人能够无私无偏袒地按照公认原则的要求对 待他人,既不过也

5、无不及。第三,作为一种主观的价值评价,“公正”是人们根据自己所信奉的某一原则或某些原则 对他者的某种行为或社会资源分配的某种状态进行评价时产生的肯定性态度;“不公正”与 之相反。3.公正与个体的生存 不少的论者都提出过物质生活资料“适度匮乏”是公正分配之所以必要的前提条件。 事实上,现实社会生活中人们在分配问题上的公正性抱怨最强烈地反映在那些资源适度 匮乏或“相对匮乏”的领域,而不是反映在资源相对丰富的领域。公正对于个体生存的必要性,不仅体现在为个体生存提供基本的物质生活资料上,也体 现在赋予个体基本的社会权利上,像角色、地位、权利、尊严、荣誉等。一个公正的社会, 有助于个体更大程度地参与到社

6、会生活中去,在不断认识和改造社会的过程中获得自己丰富 的社会性。4公正与个体的发展 在谈到公正价值的时候,罗尔斯最关心的就是公正对一个人的“生活前景”的影响。他 的“生活前景”就是指人们“可能希望达到的状态和成就”。罗尔斯认为,社会的政治结构 和主要的社会经济安排决定着人们的“生活前景”。从公正作为一种个体德性来说,一个人是否具有这种德性,是否始终能够行事公正,也 在相当程度上关系到个体的发展。从公正作为一种价值评价来说,也关系到个体的发展。5.公正与个体的幸福 公正不仅能够直接地带来幸福的心境,而且能够为幸福的生活创造很多间接的条件。6.公正与社会的关系1)公正是社会稳定的基石 公正就是这样

7、一种能够产生内部支持作用并导致社会稳定的价值原则。正如袁贵仁所 说,社会公正“具有巨大的凝聚力,发挥着维持社会秩序的功能。2)公正是社会和谐的机制 费孝通先生提出了“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文化自觉”主张。 个人体会,他所说的“文化自觉”决不是自我中心的,而是包含着对新型人类文化和谐关系 的觉解与期盼。真正和谐的社会应该是既包含平等又包含差别,是对平等与差别的合理安排。 公正就是对平等与差别进行合理安排的原则: 首先,平等是公正的核心原则,“以平等对待平等”是公正的基本含义。 其次,公正并不否认差别,在一些公共资源或利益的配置过程中,它还提倡“以不平等 对待不平等”,只要这

8、种配置方式本身是“公正的”。它还要求限制以不符合法律或道德的方式来扩大差别,限制种种特权或垄断利润的获 得,从而把差别限制在一个法律和道德上能够允许的范围之内,防止出现过大的贫富差距并 损害整个社会的和谐关系。3)公正是社会发展的重要目标 公正也属于社会发展的价值目标之一。这个目标的完整表述应该是:社会的发展应该以 促进社会的公正为目标而不是以牺牲社会的公正为代价;公正程度是衡量社会发展的一个相 对独立的指标;促进社会公正程度的不断提高是社会改革与发展的一个基本价值取向。此外,把公正与效率对立起来的二元论思维方式本身也值得检讨。二元论:二元论是本体论的一支,认为世界的本原是意识和物质两个实体,

9、试图调和唯 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哲学观点。二元论主张世界有精神和物质两个独立本原的哲学学说,它 和一元论相对立。一元论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物质或者意识,两者中之一;二元论认为精神和物质都是世界 的本源。哲学史上典型的二元论者是17世纪法国哲学家R.笛卡尔。他认为,意识和物质是两种 绝对不同的实体,意识的本质在于思想,物质的本质在于广袤;物质不能思想,意识不会广 袤;二者彼此完全独立,不能由一个决定或派生另一个。事实上两者都存在着差别。二元论把物质的派生物精神当作完全脱离物质而独立的东西,因而不能科学地解决世界 的本原问题。同时,由于它违背了科学所证明的基本事实,所以也不能真正将物质与精神绝 对独立的

10、原则贯彻到底。笛卡尔为了说明物质实体和精神实体的来源,不得不承认上帝是“绝 对的实体”,无论物质实体,还是精神实体,都得依赖于上帝。这样,他的二元论最后还是 倒向了客观唯心主义的一元论。在当代人看来,所谓物质,就是构成事物本体的诸要素的统称。各种事物都是物质存在 的不同形态。所谓精神,就是指人类所特有的思维运动及其产物(即认识)的总和。注:1. 在讨论物质与精神的关系时,必须限定所讨论的物质是自然界的物质,还是人类世界 的物质。为使讨论严谨起见,首先必须对“自然界”和“人类世界”这两个概念加以限定。 在当代科学看来,所谓自然界,就是指其运动演变不受人类实践制约的那个物质世界。所谓 人类世界,就

11、是指其运动演变受人类实践制约的那个物质世界。可见,自然界和人类世界是 不同的两个物质世界。2. 二元论中的“意识”不是人类出现后的“意识”,而是指自然法则。在人类出现以前 的物质和意识就是指物质和自然法则,譬如数学就是一种自然法则,数学并不是因为人类出 现才有的“意识”。 数学,它绝不是物质的。宽泛的说,所有真正的抽象实在都只是意识之 上的。第二节 公正与教育1. 公正为什么需要教育:1)公正作为一种政治价值观需要教育A.不仅公正价值观的普及需要教育,而且公正价值观的辩护和实践也需要教育。公正 的威胁因素和干扰因素还是很多的,主要有:特权思想;不正当的利益诉求;人情世故;帮 派主义等。B作为一

12、种政治价值观念,公正范畴是具有社会性的,在阶级社会中还具有阶级性。2)公正作为一种个人德性需要教育A. 作为一种个人德性,公正与否取决于个体的认同。一个人只有先从内心里认同公正 价值在各种价值谱系中的优先性,然后才能有可能成为公正的人。正是通过学校教育,人们才能够系统地而不是片面的、理性地而不是感性地、深刻地而 不是肤浅地认识和理解公正问题,从而才能形成真正经得起考验的公正德性。B. 个人要形成公正的德性,仅仅认同公正的价值还是不够的,还必须在各种现实性 的活动中实践公正价值。3)公正作为一种主观价值评价需要教育如何做到:首先,必须通过教育引导人们理性地对待公正性评价中存在的分歧,避免一些极端

13、的、 情绪化的行为;其次,必须通过教育引导人们认识到公正观念的多样性,避免将自己所信奉的公正观念 粗暴地强加于人,营造一种尊重多样性、促进对话和理解的心理氛围;再次,必须在理性和良知的双重领导下,就某种体制、制度、政策或行为的公正性进行 公开的、民主的讨论,鼓励相关各方充分地发表自己的意见,寻求最大限度的理解、共识与 宽容,从而将公正性分歧引导到对话而非对抗的轨道。2. 公正教育:培养有正义感的人1)公正教育是公民教育的重要内容 现代公民教育必须关注未来公民公正品质的培养,必须将公正教育作为自己一个重要的 组成部分1996年,由博思大学所发起并得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支持的“生活价值教育计划”(L

14、iving Values: an Educational Programme,简称LVEP)目的是使学生参与思考价值及其现实意义, 帮助他们理解和贯彻积极的价值。这项计划致力于帮助儿童、青少年和成人探索并发展的 12 项“核心价值”分别是:和平、尊重、爱心、包容、快乐、责任、合作、谦虚、诚实、 简朴、自由和团结。2)公正教育与教育公正 公正教育是一种真正的教育实践。教育公正构成了公正教育的一个重要途径。3)公正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养有正义感的人公正教育的目的:第一,传播人类历史生活中形成的公正文化,理解人类公正文化的多样性和相似性,理 解种种公正文化与历史生活多样性之间的内在关系;第二,宣传一定

15、社会所奉行的主流公正观念或基本共识,分析这些公正观念与社会基本 制度之问的内在关系,理解公正范畴的现实性;第三,引导青少年学生理性地对待现实社会生活中的不公正问题,帮助他们理解造成不 公正现象的复杂原因,从而形成面对不公正问题时的正确态度;第四,培植青少年学生的公正信念,以便使得他们懂得无论如何公正才是正确的价值方 向与行事原则,不公正的秩序、制度或做法迟早要被改变;第五,通过许多真实生活中案例的巧妙应用,唤醒学生对于遭受不公正伤害的人的同情 和关爱能力;第六,也是最终的目的,是把成千上万的未来公民培养成为有正义感的人,提高整个社 会的公正素养,促进社会公共生活领域公正水平的提高,创造更加稳定

16、、和谐与健康的社会。正义感不仅仅是一种公正的意识,更是笃行公正并竭尽全力维护公正的一种意志、信念 与勇气,并通过相应的、持续的行动得以确证。3社会公正的类型根据公正观念应用的社会领域,可以把社会公正划分为法律公正、经济公正、文化公正、 教育公正等。律公正是基础性的,是保障其他类型社会公正的前提。第一,法理公正,所有立法和司法的实践都应该遵循公正的价值原则,要把公正作为各 种法律实践的第一价值原则。第二,立法公正。第三,司法公正。经济公正是主体在经济活动中的“应得”与“相称”,既体现在生产领域,也体现在分4. 影响公正标准的因素主要有:第一,社会公正所适用的对象领域,应用于法律领域的公正与应用于经济领域或应用于 文化教育领域的公正标准是不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